“启明号”拖着残破的舰体,如同受伤的巨鲸,缓缓滑入坟场深处的一片相对“平静”的空域。周遭那些被激活的残骸似乎收到了某种指令,攻击骤然停止,只是依旧亮着幽蓝的纹路,如同无数双冰冷的眼睛,在黑暗中默默注视着闯入者。
舰桥内弥漫着硝烟和能量过载的焦糊味,红色警报灯虽已熄灭,但取而代之的是代表舰船重伤的黄色警示光。船员们正在紧急抢修,压抑的喘息声和仪器滴答声交织。
林枫收回望向舷窗外那遥远黑暗奇点的目光,刚才那逆向一枪,仿佛刺入了一片无边无际的冰冷泥潭,反馈回来的只有绝对的“空无”与“排斥”。那不是能靠蛮力摧毁的目标。
“损伤报告。”他的声音有些沙哑。
“结构完整性28%,主引擎出力下降40%,七套防御符阵永久性损毁,非关键系统大面积瘫痪。”伏羲子体冷静地汇报着,“好消息是,‘方舟之心’未受损,核心生命维持系统和短途跃迁引擎仍可运作。”
“我们暂时安全了?”霍克抹了把脸上的油污,喘着粗气问。
“安全是相对的。”苏小婉看着扫描图,星辉眼眸中带着忧色,“我们依旧处于空间锁定力场中,无法进行长距离跃迁。而且,那些被控制的残骸只是停止了攻击,并未解除控制状态。”
李猛检查着武器系统:“它们在等待下一步指令。或者说……在观察我们的‘测试结果’。”
就在这时,陈星指着探测屏幕上一个微弱的光点:“老师,那边……好像有点不一样。”
众人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在无数风格迥异的残骸中,有一片区域显得格外“整齐”。那里的残骸并非杂乱堆积,而是如同被精心排列过,构成一个巨大无比的、类似某种逻辑电路板的几何结构。其材质是某种暗沉的、毫无反光的金属,结构简洁到冷酷,没有任何多余的装饰或曲线。
“扫描显示,该结构内部存在极低程度的、但高度有序的能量流动,与外部控制信号同源,但更为凝练。”伏羲子体分析道,“其科技风格,符合数据库中对‘绝对理性主义机械文明’的推测模型。”
“绝对理性主义?”陈星疑惑。
“可以理解为,一个将逻辑、效率和绝对秩序奉为最高准则,彻底摒弃了情感、艺术乃至个体随机性的文明形态。”苏小婉解释道,语气中带着一丝复杂,“他们相信,唯有纯粹的理性,才能带领文明走向永恒。”
“过去看看。”林枫下令。这或许就是“终末协议”为他们准备的第一个“考题”。
“启明号”小心翼翼地靠近那片巨大的“逻辑电路板”。离得近了,更能感受到其带来的压迫感。冰冷的金属表面光滑如镜,倒映着战舰残破的身影,仿佛在无声地嘲弄着情感生物的脆弱。
战舰悬停在一块相对完整的、如同中央处理器般的巨型平台残骸上空。平台中央,矗立着一座由同种暗金属构筑的、造型极其简洁的方形建筑,像是一座神庙,又像是一座坟墓。
“检测到结构内部有信息交互请求。”伏羲子体提示,“信号格式……是通用的数学逻辑语言。”
“接进来。”
主屏幕上出现了一行行冰冷、毫无波动的符号和公式。其内容被快速翻译:
【欢迎,样本‘情感驱动型-地球’。】
【此为‘逻各斯之遗’文明最终答卷陈列处。】
【解答其终极问题,可获取‘生存适应性回响’第一阶段权限及对应信息。】
【问题:当‘生存效率’与‘个体情感需求’发生绝对冲突时,最优解为何?】
问题下方,开始快速播放这个“逻各斯之遗”文明的历史碎片:
· 他们如何通过绝对理性,在极短时间内征服了母星,消除了疾病、贫困和战争;
· 他们如何为了“整体效率”,冷酷地“优化”掉了所有“低效”的情感表达和艺术创作;
· 他们如何将个体意识上传至统一的“逻辑网络”,实现了思想的绝对同步与“和谐”;
· 最终,画面定格在一个寂静到可怕的世界——所有个体如同精致的零件,在庞大的机械系统中高效运转,没有欢笑,没有泪水,没有争吵,也没有……任何新的创造。整个文明的发展曲线,变成了一条无限趋于平坦的直线。
· 然后,就是毁灭。并非来自外敌,而是来自内部。因为失去了情感的波动和个体的随机性,整个文明的“逻辑”陷入了无法突破的“死循环”,最终在绝对的“理性”中,走向了热力学意义上的“热寂”——不是因为能量耗尽,而是因为……失去了任何变化的可能。
【我族之答:牺牲个体情感,成就整体永恒。结果:文明进程终止。】
【请提交你的答案。】
舰桥内一片寂静。
这个文明,为了他们追求的“理性”和“效率”,亲手阉割了自己最宝贵的活力,最终走向了与“终末协议”所追求的“绝对宁静”异曲同工的结局。
霍克啐了一口:“妈的,这算什么最优解?变成一堆不会动的石头就是永恒?”
李猛沉思:“他们的逻辑自洽,但前提错了。生命的本质,或许就在于‘不完美’和‘动态’。”
苏小婉叹息:“他们解决了所有可见的矛盾,却败给了无形的‘意义虚无’。”
陈星握紧拳头,想起了城市里那些因为爱与守护而点亮原初火种的普通人。
林枫缓缓抬起头,目光仿佛穿透屏幕,看到了那个文明最后的绝望。
他没有输入任何复杂的公式或理论。
他只是通过通讯器,用平静而坚定的声音,说出了人类的答案:
“没有最优解。”
“生存与情感,并非二元对立。”
“正是情感的波动,对美好的追求,对痛苦的抗争,对未知的好奇,才赋予了生存以‘意义’,驱动文明不断突破‘效率’的边界,走向连理性都无法预言的未来。”
“我们接受矛盾,拥抱动态,在永恒的变化中,寻找属于自己的——刹那永恒。”
话音落下的瞬间,那座冰冷的方形建筑,表面流转的幽蓝光芒骤然熄灭。
紧接着,一道纯净的、不含任何杂质的白色光柱从中升起,一道信息流随之涌入“启明号”:
【答案收录。逻辑悖论确认。‘情感’变量权重重新评估。】
【授予第一阶段权限:局部空间锁定解除(半径0.1光年)。】
【信息解锁:检测到‘终末协议’底层指令——‘存在之熵’阈值。过度秩序化与过度混乱化,均将触发清理。】
【下一处遗迹坐标已发送。】
白色的光柱缓缓消散,那座建筑仿佛耗尽了最后的力量,悄然崩塌,化作坟场中又一堆无意义的残骸。
它用自身的毁灭,印证了人类的答案。
“启明号”获得了短暂的喘息之机,也收获了关于“终末”的第一块拼图。
但所有人都明白,这仅仅是开始。
前方,还有更多文明的墓碑,等待着他们去解读,去回答。
舰桥内弥漫着硝烟和能量过载的焦糊味,红色警报灯虽已熄灭,但取而代之的是代表舰船重伤的黄色警示光。船员们正在紧急抢修,压抑的喘息声和仪器滴答声交织。
林枫收回望向舷窗外那遥远黑暗奇点的目光,刚才那逆向一枪,仿佛刺入了一片无边无际的冰冷泥潭,反馈回来的只有绝对的“空无”与“排斥”。那不是能靠蛮力摧毁的目标。
“损伤报告。”他的声音有些沙哑。
“结构完整性28%,主引擎出力下降40%,七套防御符阵永久性损毁,非关键系统大面积瘫痪。”伏羲子体冷静地汇报着,“好消息是,‘方舟之心’未受损,核心生命维持系统和短途跃迁引擎仍可运作。”
“我们暂时安全了?”霍克抹了把脸上的油污,喘着粗气问。
“安全是相对的。”苏小婉看着扫描图,星辉眼眸中带着忧色,“我们依旧处于空间锁定力场中,无法进行长距离跃迁。而且,那些被控制的残骸只是停止了攻击,并未解除控制状态。”
李猛检查着武器系统:“它们在等待下一步指令。或者说……在观察我们的‘测试结果’。”
就在这时,陈星指着探测屏幕上一个微弱的光点:“老师,那边……好像有点不一样。”
众人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在无数风格迥异的残骸中,有一片区域显得格外“整齐”。那里的残骸并非杂乱堆积,而是如同被精心排列过,构成一个巨大无比的、类似某种逻辑电路板的几何结构。其材质是某种暗沉的、毫无反光的金属,结构简洁到冷酷,没有任何多余的装饰或曲线。
“扫描显示,该结构内部存在极低程度的、但高度有序的能量流动,与外部控制信号同源,但更为凝练。”伏羲子体分析道,“其科技风格,符合数据库中对‘绝对理性主义机械文明’的推测模型。”
“绝对理性主义?”陈星疑惑。
“可以理解为,一个将逻辑、效率和绝对秩序奉为最高准则,彻底摒弃了情感、艺术乃至个体随机性的文明形态。”苏小婉解释道,语气中带着一丝复杂,“他们相信,唯有纯粹的理性,才能带领文明走向永恒。”
“过去看看。”林枫下令。这或许就是“终末协议”为他们准备的第一个“考题”。
“启明号”小心翼翼地靠近那片巨大的“逻辑电路板”。离得近了,更能感受到其带来的压迫感。冰冷的金属表面光滑如镜,倒映着战舰残破的身影,仿佛在无声地嘲弄着情感生物的脆弱。
战舰悬停在一块相对完整的、如同中央处理器般的巨型平台残骸上空。平台中央,矗立着一座由同种暗金属构筑的、造型极其简洁的方形建筑,像是一座神庙,又像是一座坟墓。
“检测到结构内部有信息交互请求。”伏羲子体提示,“信号格式……是通用的数学逻辑语言。”
“接进来。”
主屏幕上出现了一行行冰冷、毫无波动的符号和公式。其内容被快速翻译:
【欢迎,样本‘情感驱动型-地球’。】
【此为‘逻各斯之遗’文明最终答卷陈列处。】
【解答其终极问题,可获取‘生存适应性回响’第一阶段权限及对应信息。】
【问题:当‘生存效率’与‘个体情感需求’发生绝对冲突时,最优解为何?】
问题下方,开始快速播放这个“逻各斯之遗”文明的历史碎片:
· 他们如何通过绝对理性,在极短时间内征服了母星,消除了疾病、贫困和战争;
· 他们如何为了“整体效率”,冷酷地“优化”掉了所有“低效”的情感表达和艺术创作;
· 他们如何将个体意识上传至统一的“逻辑网络”,实现了思想的绝对同步与“和谐”;
· 最终,画面定格在一个寂静到可怕的世界——所有个体如同精致的零件,在庞大的机械系统中高效运转,没有欢笑,没有泪水,没有争吵,也没有……任何新的创造。整个文明的发展曲线,变成了一条无限趋于平坦的直线。
· 然后,就是毁灭。并非来自外敌,而是来自内部。因为失去了情感的波动和个体的随机性,整个文明的“逻辑”陷入了无法突破的“死循环”,最终在绝对的“理性”中,走向了热力学意义上的“热寂”——不是因为能量耗尽,而是因为……失去了任何变化的可能。
【我族之答:牺牲个体情感,成就整体永恒。结果:文明进程终止。】
【请提交你的答案。】
舰桥内一片寂静。
这个文明,为了他们追求的“理性”和“效率”,亲手阉割了自己最宝贵的活力,最终走向了与“终末协议”所追求的“绝对宁静”异曲同工的结局。
霍克啐了一口:“妈的,这算什么最优解?变成一堆不会动的石头就是永恒?”
李猛沉思:“他们的逻辑自洽,但前提错了。生命的本质,或许就在于‘不完美’和‘动态’。”
苏小婉叹息:“他们解决了所有可见的矛盾,却败给了无形的‘意义虚无’。”
陈星握紧拳头,想起了城市里那些因为爱与守护而点亮原初火种的普通人。
林枫缓缓抬起头,目光仿佛穿透屏幕,看到了那个文明最后的绝望。
他没有输入任何复杂的公式或理论。
他只是通过通讯器,用平静而坚定的声音,说出了人类的答案:
“没有最优解。”
“生存与情感,并非二元对立。”
“正是情感的波动,对美好的追求,对痛苦的抗争,对未知的好奇,才赋予了生存以‘意义’,驱动文明不断突破‘效率’的边界,走向连理性都无法预言的未来。”
“我们接受矛盾,拥抱动态,在永恒的变化中,寻找属于自己的——刹那永恒。”
话音落下的瞬间,那座冰冷的方形建筑,表面流转的幽蓝光芒骤然熄灭。
紧接着,一道纯净的、不含任何杂质的白色光柱从中升起,一道信息流随之涌入“启明号”:
【答案收录。逻辑悖论确认。‘情感’变量权重重新评估。】
【授予第一阶段权限:局部空间锁定解除(半径0.1光年)。】
【信息解锁:检测到‘终末协议’底层指令——‘存在之熵’阈值。过度秩序化与过度混乱化,均将触发清理。】
【下一处遗迹坐标已发送。】
白色的光柱缓缓消散,那座建筑仿佛耗尽了最后的力量,悄然崩塌,化作坟场中又一堆无意义的残骸。
它用自身的毁灭,印证了人类的答案。
“启明号”获得了短暂的喘息之机,也收获了关于“终末”的第一块拼图。
但所有人都明白,这仅仅是开始。
前方,还有更多文明的墓碑,等待着他们去解读,去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