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大秦:咸鱼皇子,靠躺平登顶金榜》

  无凭无据,何以服人?

  小圣贤庄门前,一名儒门弟子愤然质问。

  诸葛亮刚要出示证据,忽听一声撕心裂肺的呐喊:

  我陈大川就是活证据!亲眼看见他们将我姐姐扔进江里!

  原本我家守着几亩薄田,日子虽苦却能过活。

  是颜家设计陷害,强占田地逼死爹娘,还把姐姐抢进颜府。”

  等我找到姐姐时,她已是一具冰冷尸体,满身都是鞭痕

  陈大川喉头哽咽,泪水纵横。

  他扯开衣襟露出伤痕累累的胸膛,围观者纷纷不忍直视。

  还有我!颜家逼我女儿卖身为娼,把她卖到异乡!你们这些畜生!

  一位白发老农目眦欲裂地哭喊。

  一个接一个的苦主站出来,不仅指证颜家,更揭露整个桑海城六国贵族的斑斑劣迹。

  人群中许多人都经历过类似苦难,这些血泪控诉唤醒了他们深埋的痛苦记忆。

  杀了他们!必须严惩!

  凭什么我们就要任人宰割?天理何在?

  悲愤情绪在人群中蔓延,凄厉的哭喊声震撼着整座小圣贤庄。

  诸葛亮黯然垂目。

  雨化田眼中寒光闪烁,如刀目光扫过那些六国贵族。

  他们死有余辜!

  愤怒的百姓甚至开始冲击黄金火骑兵的防线。

  蒙毅见此情形心神俱震,急令士卒加强戒备但不得伤及百姓。

  这些时日他奉命操练黄金火骑兵与东郡铁骑,对东郡民情只知赢零公子整顿吏治、体恤民生的表面文章。

  此刻亲见百姓血泪,方真正明白赢零公子推行分田令的深意即便因此得罪满朝权贵,哪怕可能葬送仕途,也要为这些饱受欺凌的百姓讨个公道。

  望着那些肝肠寸断的平民,蒙毅心中豁然开朗。

  权贵贪婪,鱼肉百姓。

  东郡的六国贵族,正是笼罩在这片土地上空的阴霾。

  世家大族、豪强权贵如同遮天蔽日的乌云,压得天下苍生喘不过气。

  若不撕碎这层层黑幕,黎民百姓连活命都是奢望。

  此刻,隐于人群的诸子百家首领们神情肃穆。

  墨家的盗跖与雪女见此情景心如刀绞;农家的田言、田蜜等人目光闪动,心潮翻涌。

  他们本是来观察赢零在桑海推行分田令的成效,不料亲眼目睹了民怨沸腾、怨气冲天的场面。

  太多百姓被贵族压迫得家破人亡。

  小圣贤庄中,先前向诸葛亮发难的儒门弟子面色惨白,全身颤抖,仿佛跌入寒潭。

  伏念掌门凝视着面前愤怒的人群,静默不语。

  张良低下头,不忍直视;颜路身形微震,脸上血色尽失,几乎不敢相信眼前的景象难道黎民百姓对六国贵族的仇恨竟深重至此?倘若颜家也曾欺压百姓,那他岂不是一直在为虎作伥?

  “颜路,事到如今,你还要替桑海城的六国贵族求情吗?”诸葛亮立于高处,目光锐利,直逼颜路与小圣贤庄众人,“今日这些贵族必死无疑,你们若想阻拦,拦得住赢零殿下,挡得了大秦铁骑,可挡得住东郡万千百姓的怒火吗?面对这汹涌民怨,你的良知还能安稳吗?”

  字字如铁锤,重重击在颜路心头。

  儒门圣贤的教诲在他脑海中翻腾,转瞬间,他猛地吐出一口鲜血,修为竟从半步天象骤降至指玄。

  他可以无畏赢零与大秦兵马,却无法承受百姓的滔天恨意。

  “行刑!”诸葛亮一声令下,秦军挥刀,百余颗头颅滚落在地,鲜血浸红了小圣贤庄门前。

  儒门弟子或昏厥倒地,或惊慌逃回庄内,唯恐祸及自身。

  “杀得好!郡守殿下英明!”

  “赢殿下是青天大老爷!”

  “愿老天保佑殿下福寿安康!”

  饱受压迫的百姓欢呼雀跃,恨不得拍手称颂。

  “老师”颜路虚弱地望向荀子,无力再言。

  荀子抬手示意,目光转向远处赢零携近侍缓步而来。

  百姓与暗中观望的诸子百家之人纷纷跪伏,感激涕零。

  “殿下恩德,替我们报仇,愿您万寿无疆!”

  “苍天开眼,派殿下来东郡主持公道!”

  “求殿下永驻东郡,护佑我们!”

  在一片啜泣声中,百姓连连叩首。

  赢零心中感慨秦虽不尚跪礼,可这一跪,却是万民真心。

  百姓纷纷向赢零跪拜,他们无以为报,唯有以此表达感激之情。

  诸葛亮、雨化田与焰灵姬目睹此景,心绪复杂。

  赢零所做之事本是官员职责所在,如今竟成了罕见之举,令人叹息。

  “郡守大哥哥,给你鸡蛋!”

  一个扎着羊角辫、衣衫打着补丁的小女孩跑到赢零面前,捧出两枚鸡蛋递给他。

  赢零轻轻抚了抚她的发顶:“囡囡,为何要给我鸡蛋?”

  “阿娘说郡守大哥哥惩治了欺负阿爹的坏人,囡囡想送鸡蛋给你吃!”

  赢零抬眼望去,小女孩的母亲站在不远处,神情忐忑。

  “囡囡以后会有阿爹护着你们,鸡蛋我收下了,但不能白拿。”

  雨化田闻言,取出一粒金子放在女孩手心,难得露出一丝温和的笑意。

  给得太多反会招灾,如此刚刚好。

  “收下鸡蛋,回赠金子,这是礼尚往来。

  快回去吧,别让阿娘忧心。”

  小女孩跑回母亲身边,那妇人松了口气,眼中含泪,再次向赢零叩首致谢。

  “都起来吧。”赢零抬手示意众人起身,朗声道:

  “今日处置了欺压你们的贵族,诸位可还满意?”

  “从今往后,东郡百姓若有冤屈,皆可上报官府。

  我身为郡守,将推行两项新政”

  “其一,分田令。

  贵族侵占的田产将分给无地百姓耕种,让耕者有其田。”

  “其二,释奴令。

  东郡废除奴籍,只许雇佣。

  若奴仆遭虐,可报官 ;若愿从军,同样享有分田之权。”

  小圣贤庄外,张良眸光骤缩。

  这道释奴令表面平常,实则暗含深意长期遭受压迫的奴仆重获自由后,必然会成为旧贵族的催命符。

  而参军授田的政令,更能激发平民百姓的斗志

  赢零殿下究竟有何图谋?招兵买马扩张势力?他所选择的道路,显然与秦国的传统背道而驰!

  郡守大人真是天降神人啊!

  愿苍天庇佑殿下福寿绵长!

  民众的欢呼声响零云霄,所有疑虑都已烟消云散。

  赢零用最朴实的言辞,点燃了他们心中渴望光明的火焰。

  大秦历来崇尚言出必行,昔日商鞅立木为信传为佳话。

  而今桑海郡守赢零亲自督办,已将城内百余贵族尽数正法

  此两项法令不仅限于桑海,更将推行至整个东郡。”

  吾此生夙愿,便是实现天下大同。”

  赢零凝视着诸葛亮:请诸葛先生为百姓阐释《天下大同》的真谛。”

  今后颁布各项政令,均需附上此文,以便东郡子民共同参详。”

  世间至道,莫过于公平二字这天下本该属于天下人

  既然是黎民百姓的天下,选拔官吏自当唯才是举。”

  官府必须言而有信,宽厚待民,岂能横征暴敛?

  年迈者理应安度晚年,即便丧失劳作能力,也应衣食无忧,尽享天伦之乐。”

  青壮年应有田可种,有业可创,有书可读。

  才华出众者,当入仕为官。”

  孩童需要悉心照料,平安成长。”

  鳏寡孤独之人,官府应当赈济,邻里亦需照拂。”

  诸葛亮用平实的语言完整阐释了文章内涵,未作任何雕饰。

  赢零扫视人群有人眼中闪烁着希望,有人仍面露困惑。

  他并不奢求百姓立即理解大同真义。

  教化之道贵在潜移默化,唯有亲身体验方能真正领会。

  尝过蜜糖之人,自然难以下咽苦水。

  今日播撒的思想种子,终将在心田破土发芽。

  待诸葛亮宣讲完毕,赢零将目光转向小圣贤庄门前伏念、颜路、张良与荀子如雕像般静立。

  他神色平静,但身后数千百姓的目光却似烈焰般灼热,夹杂着质疑与愤怒。

  即便是名震江湖的伏念也难以承受这般压力,不由自主地别过脸去。

  颜路率先低头,张良随即转身。

  他们宁愿面对绝世高手,也不愿承受万民目光的洗礼。

  唯有荀子从容不迫地迎向赢零与民众。

  他问心无愧,却仍感责任重大。

  殿下可否宽恕颜路?荀子躬身长揖。

  这孩子不辨是非,竟险些冒犯殿下。”

  颜路之事不值一提。”

  倒是先生出山主持百家盛会,这份情谊铭记于心。”

  赢零语气转沉:但儒门弟子多出自六国贵族。

  分田令推行后,小圣贤庄恐怕难以为继。”

  再加上民怨沸腾,此事非我能平息。”

  请殿下明示。”荀子心知其意。

  即日起,小圣贤庄更名为万民书院,由先生担任副院长,专收寒门学子。”

  这位培养了韩非、李斯的大儒,岂能就此埋没?

  谨遵殿下之命。”荀子应允,心中稍感宽慰。

  他明白这是赢零的保全之策经历此番变故后,若继续招收贵族子弟,百年儒门必将毁于民众怒火。

  从此世间再无小圣贤庄,只有向贫寒学子敞开的万民书院。

  万民书院不能只传授儒家经典,我会安排墨家、农家、兵家等各派学者前来任教。”

  荀子默然不语。

  他原以为赢零是替他着想,不料只是借重他的名望招收学生。

  但这个要求并不过分,尚可接受。

  另外,诸葛先生也将兼任万民书院副院长,负责教授大同思想。

  至于教材,我会亲自编纂,待书院成立后再行交付。”

  在赢零的谋划里,万民书院被设想为一个过渡性的综合学堂。

  尽管汇聚了诸子百家的学说,但核心理念始终围绕大同之道展开。

  部署完毕,赢零便率领诸葛亮、雨化田等人着手推行土地分配政策。

  桑海城中,部分六国贵族已被正法,其田产收归公有,即将划分给平民。

  此后,赢零一行人将迎来繁忙的日子。

  得知分田令落地,农家平民弟子与墨家底层门徒定会蜂拥而至。

  而大秦朝廷、各国君主及天下的权贵、豪族势必因这项政令而震动。

  小圣贤庄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