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舆论风波的平息-《女帝觉醒:朕的皇夫皆是棋子》

  烛火将尽,灯芯爆了个细小的火花。我吹熄残焰,起身推开御极偏殿的窗。夜风灌入,卷走最后一丝暖意。案上紫檀匣锁得严实,秋演名单已定,赵铁衣的名字圈在其中,如钉入木。

  天光初透时,绿芜悄然入内,手中捧着一叠密档。

  “萧绝前日遣快骑送回的边境将士口述录,共三十七份,皆经暗卫核验身份与战功。属下按陛下先前指示,筛出十人,皆为亲历朔云口血战者,今晨已抵宫外候命。”

  我点头:“礼部那边可准备妥了?”

  “听政会定于午时三刻在宣政广场举行,旨意已发,明称‘广纳民议,共论边事’。城中士绅、学子、商贾皆可入场旁听,另设三处高台供百姓立席。”

  “谢知章的人呢?”

  “昨夜已有门生在茶肆放话,说朝廷要‘挟阵亡之名,钳天下之口’,还扬言今日会有士子当场质问陛下‘好战之罪’。”

  我轻笑一声:“让他们来。传令下去,准许三名持异议的士子入场,座位安排在前排左列,由礼部备笔墨,记下他们每一句话。”

  绿芜迟疑片刻:“若他们言语过激,辱及圣躬……”

  “不会。”我截断她的话,“谢知章不敢让他的棋子真正失控。他要的是舆论,不是死士。让他的人进来,看得越清楚,输得就越彻底。”

  她领命退下。

  两个时辰后,宣政广场已聚起数千人。青石台上铺了黄绸,我立于中央,未着龙袍,只穿素金常服,身后是十名披甲带伤的边军老兵。他们站姿不齐,有人拄拐,有人袖空半臂,却无一人低头。

  台下嗡声四起。

  我抬手,全场渐静。

  “本月初七,敌军前锋逼近朔云口,三日内八次点烽。我军迎战,阵亡一千六百二十三人,伤者逾三千。粮道被截三次,最危急时,断粮三日。”我语速平稳,“这些数字,户部有账,兵部有册,太医院有抚恤名录。朕不遮掩,也不美化。”

  台下有人交头接耳。

  “有人说,朕贪功冒进,致使将士枉死。”我顿了顿,“朕今日请来的,不是钦定说客,而是从尸山血海里爬回来的人。他们若有一句虚言,当场治罪。若你们不信,现在便可离场。”

  无人动。

  我侧身,示意第一位老兵上前。

  他是北营旗尉,脸上横着一道未愈的冻疮裂口,声音沙哑:“那夜雪暴,主营断粮。我们啃皮甲,煮弓弦。第三日黄昏,看见一队黑影从雪谷里冲出来,马蹄裹布,悄无声息。是摄政王亲自带队,三百骑去了两百一十七人。粮车到时,车上全是冻硬的粟米,还有十七具同袍的尸首。”

  台下骚动。

  我立即上前一步,接话:“你说得对。那一夜,是萧卿带三百骑冲破雪暴,悄然夜行,以七成伤亡换回三千石粟米。但你们可知,他回营后第一句话是什么?‘粮到了,陛下不必忧。’”

  人群骤然安静。

  我环视四周:“朕可以改战报,可以删名册,但改不了那些埋在北境雪地里的白骨。他们不说话,可朕每天批折子时,都听见他们在问——这一仗,值不值?”

  我停顿片刻,目光扫过前排左列。

  “今日之后,凡边军伤残者,赐田五十亩,宅一所,免徭役终身。阵亡之家,子女入国子监读书,由朝廷供膳至成年。另设‘忠勇基金’,内库拨银十万两,专用于抚恤伤残与孤寡。”

  台下哗然。

  一名年轻士子猛地站起:“陛下厚待军旅,然财政空虚,百姓赋税已重,此银从何而来?”

  我认得他,谢知章门下得意弟子。

  “问得好。”我从袖中抽出一份账册副本,递给侍官,“这是金元宝昨日呈报的军资协运司首月营收明细。因优先承揽军需订单,其名下十二家商号获利七万三千两。朕已下令,凡参与军运商户,每利千两,抽成五十归入忠勇基金。商不损利,国不失信,民不受压——这便是朕的答案。”

  那士子脸色微变,坐了回去。

  就在此时,一名老兵突然提高声音:“还有一事!那夜守松林隘口,工部押运队的火油车炸了,弟兄们以为是贪腐致备装不齐,差点闹起来!后来才知道,是敌军细作混入车队,引火自焚!”

  台下顿时沸腾。

  我神色不动,心中却已了然——赵铁衣嫁祸工部的计划,竟提前暴露在民间。

  “此事正在彻查。”我沉声道,“涉案人员已扣押,三日内公布结果。但朕要说一句:前线将士流血,后方却有人想借血谋权。他们不在乎谁死,只在乎谁能借此夺印。”

  我的目光缓缓扫向人群角落。

  谢知章站在那里,一身素袍,面色铁青。他没料到我会让将士亲口说出真相,更没料到,我会把他的清流话语权,变成反噬他的刀。

  听政会结束时,日已偏西。

  我返回御极偏殿,绿芜紧随其后。

  “谢知章未发言,也未离场,一直站到最后。退场时被人撞了一下,手中诗稿落了一地,都没捡。”

  我坐下,翻开新呈上的折子。

  是兵部递来的秋演当日调度细则。赵铁衣签押的预备队行军路线,果然指向青崖沟左翼。

  “明日校场,他会动手。”我说。

  绿芜低声应是,又道:“金元宝派管家送来新一批军粮清单,说是‘协运司第二轮采办明细’,请您过目。”

  我接过,随手翻了两页。

  纸面干净,字迹工整,可第三页角落,一处墨痕略显晕染。我指尖摩挲过去,察觉异样。

  这不是普通墨汁。

  我撕下一角,放入茶盏浸湿,墨色散开,底纹浮现极淡的红丝,如血线缠绕。

  这是金家特制的隐文药墨,遇水显字。

  我静静看着那行浮现的数字——**“三万石粟米,转仓东郊第七旧库,非军用”**。

  笔尖一顿。

  金元宝的动作,比我预想的更快。

  我提笔,在清单背面写下一行小字:“令军资协运司监察使即刻查核东郊七库出入记录,调取近五日所有进出车马登记簿。”

  绿芜接过,欲言又止。

  “去吧。”我盯着那份清单,“告诉他,陛下很满意他的效率,明日秋演,还想听听他对军粮调度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