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军饷案,本督已查明。”珠帘后,他的声音平静无波,“乃户部侍郎刘远波侵吞所为,现将此人押入天牢,三日后问斩。其家产充公,全部用于补发军饷。”
朝堂上一片哗然。刘远波是张崇明的外甥,明眼人都知道这只是个替罪羊。张崇明本人明显松了口气,出列道:“提督明察秋毫,臣佩服。”
然而虞沁词的话还未完:“然,户部管理不善,致使此等丑事发生。即日起,成立调查司,由谢文渊任调查使,彻查六部账目,直接向本督禀报。”
张崇明脸色微变:“提督,此举恐劳民伤财...”
“比之军饷被贪,军心不稳,哪个更劳民伤财?”虞沁词的声音陡然转厉,“还是张尚书认为,本督不该查账?”
张崇明顿时语塞,只得躬身退下。
调查司的成立在朝中引起轩然大波。许多官员上书反对,称虞沁词乃是宦官,一个宦官干政,违背祖制。虞沁词将奏折留中不发,却在三日后,突然宣布要巡视户部银库。
银库掌管连忙连夜准备,却在虞沁词到来的前一天晚上,银库意外走水,烧毁了近三年的账册。
虞沁词站在余烬未灭的银库前,面沉如水。身旁的银库掌管跪地请罪,称是因烛火不慎引发火灾。
“既是天灾,与人无尤。”虞沁词淡淡道,“即日起,重建账册,由调查司协助。三月内若不能完成,数罪并罚。”
回宫路上,谢文渊低声道:“提督,这火起得蹊跷。”
“本宫知道。”虞沁词目光深远,“我们此时戳破,就是要打草惊蛇。我们要等的,是他们自己露出马脚。”
机会很快到来。边关传来急报,突厥犯境,军情紧急。朝堂上,张崇明力主增兵十万,需军饷二百万两。
虞沁词准奏,却道:“国用艰难,每一分银子都须用在刀刃上。本督将派调查司随军督察,确保军饷如数到达边关。”
张崇明脸色微变,却无法反驳。
军饷出发前夜,虞沁词密召谢文渊:“此次押运,你亲自去。本督料定途中必有事端。记住,人赃并获。”
果不其然,军饷出京第三日,谢文渊便快马回报:押运官员克扣军饷银两,将给将士们的粮食中掺沙,被当场拿获。
虞沁词得报,立即下令封锁京城九门,任何人不得出入。同时派禁军直扑张崇明府邸。
在张府地窖中,搜出了尚未转移的白银八十万两,以及与其他官员往来的密信若干。
朝堂上,虞沁词将证据一一陈列。张崇面如死灰,跪地求饶。
“张崇明,你还有何话说?”珠帘后,虞沁词的声音冷若冰霜。
“臣...臣知罪。”张崇明叩头如捣蒜,“只求提督饶臣一家老小性命。”
虞沁词沉默良久。朝堂上静得能听见呼吸声。所有官员都屏息等待,看这位年轻的提督如何血洗朝堂。
“张崇明贪赃枉法,罪不可赦。”他的声音再次响起,“如此大案,若不杀一儆百,恐难震慑宵小。不杀不足以平民愤,全族十岁以上男子死罪,十岁以下削职为奴,女子充为官妓,家产充公。其余涉案官员,视情节轻重,或贬或罚,不予死罪,但家产全部充分。”
这一判决一出,张崇明面如死灰。此后朝中风气为之一新。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这日深夜,虞沁词正在文泰殿偏殿批阅奏折,忽听宫外喧哗。千面匆忙进来,面头大汗:“提督,不好了!城王三皇子东方梓安,带领禁军统领赵瀚海包围了文泰殿,说您是‘奸佞’,说要...说要清君侧!”
虞沁词手中的朱笔一顿,墨点滴在奏折上,化开一片血红。
他缓缓起身,整了整朝服:“传本督命令,命各宫门紧闭,没有我的手谕,任何人不得出入。另再加派兵力,速保护小皇帝到安全处所。”
“那提督,刀剑无眼,您虽然武功高强,我们也做了万全准备,但现在是紧急关头,您不能有事,也随千手等人去暗室吧?”
虞沁词唇角泛起一丝冷笑:“本督倒要看看,是谁这么迫不及待,要会会我这‘奸佞’。本督如此准备,等的就是这一天,看谁狗急跳墙,怎能不看这出好戏。”
文泰殿外,火把通明。赵瀚海手持长枪,四周几名强壮的士兵,将城王三皇子东方梓安紧紧围住。城王见虞沁词独自一人走出殿门,不禁一怔。
“城王这是何意?”虞沁词的声音在夜空中格外清晰。
“哼哼,何意,虞沁词,你一个不男不女的宦官干政,违背祖制,大俞的江山就要落在你的手中了。请还政于皇上,退出朝堂。”
虞沁词目光扫过城主身后的士兵:“若本督不允呢?”
“哼,”城主冷冷地哼了一声:“那就休怪本王无礼了。本王原想留你一命,现在看来你负隅顽抗,不知悔改,那就没有留的必要了。
来人,将虞沁词抓住,生死勿论。”
就在这时,从殿门的另一处涌进来大量的将士,为首的是千面,大声指挥着一群将士:“保护好督主。”
众将士将虞沁词紧紧围在中心,两队人马哗得拔出刀剑,就在双方要打起来时,从远处忽然又传来马蹄声。千手率一队人马疾驰而来,马上还驮着几个被捆绑的人。
“提督大人!”千眼滚鞍下马,“属下已查清,城主意图谋反!从城王府中搜出龙袍玉玺,人赃俱获!我们已经控制了城主府。”
赵翰海面色大变:“不可能!城王明明..”
“明明什么?”虞沁词上前步步逼近,“明明计划周详,万无一失?赵将军,你太小看本督了。赵将军,城主借你之手,打着清君侧的名义,让你逼宫。
现已查明,城主可是谋反,赵将军可要三思而后行。”
虞沁词转身,面向众将士:“今夜参与者,若现在放下武器,概不追究。负隅顽抗者,以谋逆论处,诛九族!”
士兵们面面相觑,陆续有人放下武器。城王一见,面色惨白,但却不想认输,狂叫着:“大家不要信这个阉人的话,给我上,杀了虞沁词,本王赏银万两。”
赵翰海望了望陆续赶来的士兵,并多于他们两倍的兵力,见大势已去,长叹一声,弃枪于地,其他士兵一见,纷纷扔下了武器。
赵翰海被押下去,虞沁词看着还在咆哮漫骂的城王,冷冷地说:“将城王押下去,听候皇上发落。”
虞沁词来到兴帝寝宫,兴帝已经知道城主谋反之事,气得捶胸顿足,气喘吁吁,病情更加重了。
三日后,城王以谋逆罪被赐白绫自尽,赵翰海等首犯或流放或贬谪,其余从犯按情节轻重发落。朝野震动,再无人敢小觑这位年轻的宦官提督。
此后半年,虞沁词推行一系列新政:设立官员考核制度,重用寒门子弟,建立监察体系。处死了一大批身处重要之职,却挖空心思贪墨的国之蛀虫。
大理寺纪守正,将本应伸张正义,洗刷冤假错案、为民做主的地方,却变成了另一个黑暗的地狱,专造冤狱的黑心衙门!
吏部张尚书家,卖官鬻爵,贪墨军饷,给将士们的粮食中掺沙,将克扣的军饷用作建造金窝享受。
工部王家,用劣质的材料锻造兵械,边关儿郎挥刀之即,还未砍杀,兵械就自动断裂。
纪家……张尚书……王家……还有明日的钱御史……
菜市口的血汩汩流淌,被干燥的土地和特意撒上的灰渣贪婪地吸吮,留下深红的印迹。
朝堂上一片哗然。刘远波是张崇明的外甥,明眼人都知道这只是个替罪羊。张崇明本人明显松了口气,出列道:“提督明察秋毫,臣佩服。”
然而虞沁词的话还未完:“然,户部管理不善,致使此等丑事发生。即日起,成立调查司,由谢文渊任调查使,彻查六部账目,直接向本督禀报。”
张崇明脸色微变:“提督,此举恐劳民伤财...”
“比之军饷被贪,军心不稳,哪个更劳民伤财?”虞沁词的声音陡然转厉,“还是张尚书认为,本督不该查账?”
张崇明顿时语塞,只得躬身退下。
调查司的成立在朝中引起轩然大波。许多官员上书反对,称虞沁词乃是宦官,一个宦官干政,违背祖制。虞沁词将奏折留中不发,却在三日后,突然宣布要巡视户部银库。
银库掌管连忙连夜准备,却在虞沁词到来的前一天晚上,银库意外走水,烧毁了近三年的账册。
虞沁词站在余烬未灭的银库前,面沉如水。身旁的银库掌管跪地请罪,称是因烛火不慎引发火灾。
“既是天灾,与人无尤。”虞沁词淡淡道,“即日起,重建账册,由调查司协助。三月内若不能完成,数罪并罚。”
回宫路上,谢文渊低声道:“提督,这火起得蹊跷。”
“本宫知道。”虞沁词目光深远,“我们此时戳破,就是要打草惊蛇。我们要等的,是他们自己露出马脚。”
机会很快到来。边关传来急报,突厥犯境,军情紧急。朝堂上,张崇明力主增兵十万,需军饷二百万两。
虞沁词准奏,却道:“国用艰难,每一分银子都须用在刀刃上。本督将派调查司随军督察,确保军饷如数到达边关。”
张崇明脸色微变,却无法反驳。
军饷出发前夜,虞沁词密召谢文渊:“此次押运,你亲自去。本督料定途中必有事端。记住,人赃并获。”
果不其然,军饷出京第三日,谢文渊便快马回报:押运官员克扣军饷银两,将给将士们的粮食中掺沙,被当场拿获。
虞沁词得报,立即下令封锁京城九门,任何人不得出入。同时派禁军直扑张崇明府邸。
在张府地窖中,搜出了尚未转移的白银八十万两,以及与其他官员往来的密信若干。
朝堂上,虞沁词将证据一一陈列。张崇面如死灰,跪地求饶。
“张崇明,你还有何话说?”珠帘后,虞沁词的声音冷若冰霜。
“臣...臣知罪。”张崇明叩头如捣蒜,“只求提督饶臣一家老小性命。”
虞沁词沉默良久。朝堂上静得能听见呼吸声。所有官员都屏息等待,看这位年轻的提督如何血洗朝堂。
“张崇明贪赃枉法,罪不可赦。”他的声音再次响起,“如此大案,若不杀一儆百,恐难震慑宵小。不杀不足以平民愤,全族十岁以上男子死罪,十岁以下削职为奴,女子充为官妓,家产充公。其余涉案官员,视情节轻重,或贬或罚,不予死罪,但家产全部充分。”
这一判决一出,张崇明面如死灰。此后朝中风气为之一新。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这日深夜,虞沁词正在文泰殿偏殿批阅奏折,忽听宫外喧哗。千面匆忙进来,面头大汗:“提督,不好了!城王三皇子东方梓安,带领禁军统领赵瀚海包围了文泰殿,说您是‘奸佞’,说要...说要清君侧!”
虞沁词手中的朱笔一顿,墨点滴在奏折上,化开一片血红。
他缓缓起身,整了整朝服:“传本督命令,命各宫门紧闭,没有我的手谕,任何人不得出入。另再加派兵力,速保护小皇帝到安全处所。”
“那提督,刀剑无眼,您虽然武功高强,我们也做了万全准备,但现在是紧急关头,您不能有事,也随千手等人去暗室吧?”
虞沁词唇角泛起一丝冷笑:“本督倒要看看,是谁这么迫不及待,要会会我这‘奸佞’。本督如此准备,等的就是这一天,看谁狗急跳墙,怎能不看这出好戏。”
文泰殿外,火把通明。赵瀚海手持长枪,四周几名强壮的士兵,将城王三皇子东方梓安紧紧围住。城王见虞沁词独自一人走出殿门,不禁一怔。
“城王这是何意?”虞沁词的声音在夜空中格外清晰。
“哼哼,何意,虞沁词,你一个不男不女的宦官干政,违背祖制,大俞的江山就要落在你的手中了。请还政于皇上,退出朝堂。”
虞沁词目光扫过城主身后的士兵:“若本督不允呢?”
“哼,”城主冷冷地哼了一声:“那就休怪本王无礼了。本王原想留你一命,现在看来你负隅顽抗,不知悔改,那就没有留的必要了。
来人,将虞沁词抓住,生死勿论。”
就在这时,从殿门的另一处涌进来大量的将士,为首的是千面,大声指挥着一群将士:“保护好督主。”
众将士将虞沁词紧紧围在中心,两队人马哗得拔出刀剑,就在双方要打起来时,从远处忽然又传来马蹄声。千手率一队人马疾驰而来,马上还驮着几个被捆绑的人。
“提督大人!”千眼滚鞍下马,“属下已查清,城主意图谋反!从城王府中搜出龙袍玉玺,人赃俱获!我们已经控制了城主府。”
赵翰海面色大变:“不可能!城王明明..”
“明明什么?”虞沁词上前步步逼近,“明明计划周详,万无一失?赵将军,你太小看本督了。赵将军,城主借你之手,打着清君侧的名义,让你逼宫。
现已查明,城主可是谋反,赵将军可要三思而后行。”
虞沁词转身,面向众将士:“今夜参与者,若现在放下武器,概不追究。负隅顽抗者,以谋逆论处,诛九族!”
士兵们面面相觑,陆续有人放下武器。城王一见,面色惨白,但却不想认输,狂叫着:“大家不要信这个阉人的话,给我上,杀了虞沁词,本王赏银万两。”
赵翰海望了望陆续赶来的士兵,并多于他们两倍的兵力,见大势已去,长叹一声,弃枪于地,其他士兵一见,纷纷扔下了武器。
赵翰海被押下去,虞沁词看着还在咆哮漫骂的城王,冷冷地说:“将城王押下去,听候皇上发落。”
虞沁词来到兴帝寝宫,兴帝已经知道城主谋反之事,气得捶胸顿足,气喘吁吁,病情更加重了。
三日后,城王以谋逆罪被赐白绫自尽,赵翰海等首犯或流放或贬谪,其余从犯按情节轻重发落。朝野震动,再无人敢小觑这位年轻的宦官提督。
此后半年,虞沁词推行一系列新政:设立官员考核制度,重用寒门子弟,建立监察体系。处死了一大批身处重要之职,却挖空心思贪墨的国之蛀虫。
大理寺纪守正,将本应伸张正义,洗刷冤假错案、为民做主的地方,却变成了另一个黑暗的地狱,专造冤狱的黑心衙门!
吏部张尚书家,卖官鬻爵,贪墨军饷,给将士们的粮食中掺沙,将克扣的军饷用作建造金窝享受。
工部王家,用劣质的材料锻造兵械,边关儿郎挥刀之即,还未砍杀,兵械就自动断裂。
纪家……张尚书……王家……还有明日的钱御史……
菜市口的血汩汩流淌,被干燥的土地和特意撒上的灰渣贪婪地吸吮,留下深红的印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