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岁的小豆子跑在最前面,一把抱住她的腿。
金汐语摸摸他的头,从筐子中,取出一个个动物造型的糕点,分给孩子们,孩子们的眼睛顿时亮了。
金汐语耐心地教孩子们他们认糕点上的动物图案。
“这是小兔子,这是大象...”孩子们叽叽喳喳地跟着念。
小豆子悄悄凑到金汐语耳边:“汐语姐姐,下次能教我做糕点吗?我想长大了也开糕点店,这样就能做给所有没有爸爸妈妈的孩子吃。”
金汐语感觉眼眶一热,轻轻抱了抱他:“当然可以,等小豆子长大了,我就教你一起做。但是现在,小豆子要好好读书才行。”
夕阳西下时,金汐语才告别孤幼堂。老人们倚在门边挥手,孩子们扒着栏杆依依不舍。
金汐语回头望了一眼暮色中的孤幼堂,暗暗决定,一定要坚持把这件事做下去,温暖需要传递,而孤幼堂里的每一个人,都值得被关怀。
路灯次第亮起,将她的影子拉得很长。金汐语步伐轻快,心中满溢着一种简单的快乐——那是由分享带来的、世间最纯粹的喜悦。
随着重阳节至,金汐语的胭脂铺子一切准备就绪,在这天也开张了。
金汐语推开那扇雕花木门时,一股混合着玫瑰与花露的气息扑面而来。经过一段时间的装修,胭脂铺子总算有了些模样。铺面不大,却收拾得极是精致,沿墙一排青瓷罐子,盛着各色胭脂水粉,中间的一个精致的梳妆台上,摆放着试妆的铜镜和眉笔、胭脂。
一场意外的穿越,将她从一个公安警察交换成一位闺阁小姐,初来时惶恐迷茫,如今却渐渐生出几分异样的归属感。
金汐语望着镜中的自己,一袭古装,发髻轻绾,眉间贴着精致花钿。虽然这一身古装服饰,让她更显得柔美艳丽,可她还是无比想念自己曾经穿着警服英姿飒爽的样子,和在生活中西装革履潇洒自在。
好在那一身飞鱼卫的官服,没有警服那么威严,但也让她找到几分威仪。
当初开店的初心,只是想要自己有一份更强的保障,现在更加坚定了她的信心,她无时不想着如何自立女户的事,一时的妥协,并不代表着放弃,她在寻找合适的机会。
她从未想过,自己会在这千年前的古都安身立命。初来时,她夜夜难眠,思念着那个科技时代。时间仿佛一条宽阔平缓的大河,从容不迫地向前流淌。从不会因为你的脚步停止而停滞。
既然来到这个时代,那么就平静的接受,她开始真正憧憬在这个时代的未来。如果想要立足,最重要的是,她要在这里找到,她在前世稀缺的“连接感”——那就是与人的连接,在这个各方都讲人情世故的地方,如果不变通,她将寸步难行。
这也是她开胭脂铺的原因,每一盒从她手中售出的胭脂,都不只是商品,而是一份心意,一段关系,一个故事。渐渐地,古城的魅力渗透进她的骨血里。这里的生活节奏慢得令人心醉,一日长似一年,却又短如一瞬。
她的胭脂铺很快成了附近女性聚会的小据点。闺阁小姐、市井妇人甚至青楼女子都会来这里,不仅买胭脂水粉,也聊家长里短。金汐语从她们那里听到了无数故事,也逐渐理解了这个时代女性的喜怒哀乐。
她发现,古代女性对美的追求丝毫不逊现代人,只是表达方式更加含蓄婉约。眉笔轻轻一扫,胭脂淡淡一抹,往往承载着微妙的心事与情感。一位待嫁少女会选择桃红色的胭脂期待良缘,一位新婚少妇则会选用更稳重的绛红显示端庄。
“娘子,这胭脂可是新制的?”一个穿着鹅黄襦裙的少女怯生生问道,手指轻点着一盒玫瑰胭脂。
金汐语含笑点头,取了些许置于瓷盘中,以水化开,用细毛笔在少女手背上试色。“这是用清晨带着露水的玫瑰花瓣制成的,颜色最是娇嫩,正合小娘子的年纪。”
少女颊上飞起两片红云,比那胭脂色还要动人几分。金汐语望着她,心下暗想:千年之后的女孩们,在化妆品专柜前试色时,何尝不是这般神情?爱美之心,果真是古今一同。
送走少女,金汐语倚在柜台边,望着门外街市上往来如织的行人。午后阳光透过槐树叶隙,洒下斑驳光影。小贩吆喝声、马蹄声、妇人讨价还价声,交织成一片生机勃勃的市井交响。
“掌柜娘子,我家公主前日买的桃花粉,可还有货?”一个丫鬟打扮的姑娘匆匆进门,打断了金汐语的思绪。
“原是青玉姑娘,”金汐语转身从架子上取下一只青瓷小罐:“有的,特地给公主留着呢。这桃花粉中加了珍珠末,敷面既白净又滋养。”
说完,金汐语又给这个丫环拿了一支眉笔。“这是我新研制的眉笔,画了不易掉色,姑娘试着用用。”,这丫环是丰和公主东方若华身边出外采买的小姑娘。每次都是她来拿货。
丫鬟欢喜地接了,付过银钱却没有急着走,声音轻快道:“娘子可知,昨日公主府上举办了赏花会,诸位夫人都在打听这桃花粉的来历呢。”
金汐语微微一笑,心下不免有几分得意。她将现代的美妆理念融入古法制作,果然大受欢迎。然而她始终把握着分寸,不敢太过超前,只悄悄改良配方,使色泽更持久,质地更细腻。
为了更深一步掌握美容方面的知识,弥补有些地方的欠缺,她成了书肆常客,大量阅读古代医药和美容典籍;她走访老药师、老匠人,记录他们的经验和配方;将中医理论中气血、阴阳如何影响容颜贯通起来。
她花重金,请了一位技艺精通的老匠人,跟他学习传统技法:用自己所学的药理知识,用石磨细细研磨有美白作用的药材,制作妆粉;将花卉浸泡在露水中数月,慢慢萃取香气制成花露...
送走丫环,金汐语走到门边,望着夕阳西下的长安城。暮色中的街市别有一番韵味,酒楼茶馆渐次亮起灯笼,勾勒出盛唐夜生活的轮廓。
一位常来的李夫人曾对她说:“女子妆饰,非为取悦男子,乃为悦己耳。”这话让金汐语怔忡良久。她原以为这里的女子爱这些,就是取悦男人而已,不想千年的女子已有这般见识,她为自己的肤浅感到羞愧。
夜幕低垂,金汐语点上油灯,开始整理账目。算盘珠子在她指尖噼啪作响,这种原始的计算方式起初令她头疼,如今却成了每日最享受的仪式。每一笔进账,都代表着她在这陌生时代的立足之地又稳固了几分。
金汐语吹熄油灯,借着月光走到窗前,推开木窗,近处坊市间的笑语喧哗隐约可闻。她深吸一口气,空气中弥漫着着一种特有的气息——炊烟、花香、远处飘来的水汽。
这就是她如今的生活,简单、缓慢却充实。没有现代便利,却也没有现代焦虑;没有科技奇迹,却也有同样的烟火气息。
月光洒在妆台上,映亮那些瓶瓶罐罐。金汐语取出一盒自己最得意的胭脂——用牡丹和朝露调制而成的“醉仙容”。她对着铜镜,轻轻点在唇上。
镜中的女子,既非完全的古代人,也不再是纯粹的现代人,而是两个时空交汇产生的奇妙造物。
窗外,一轮明月高悬,照耀着千年古都,也照耀着她这个现代灵魂。金汐语忽然觉得,穿越或许不是一场意外,而是命运给予她重新认识生活的一次机会,重新认识历史的一次征途。
金汐语摸摸他的头,从筐子中,取出一个个动物造型的糕点,分给孩子们,孩子们的眼睛顿时亮了。
金汐语耐心地教孩子们他们认糕点上的动物图案。
“这是小兔子,这是大象...”孩子们叽叽喳喳地跟着念。
小豆子悄悄凑到金汐语耳边:“汐语姐姐,下次能教我做糕点吗?我想长大了也开糕点店,这样就能做给所有没有爸爸妈妈的孩子吃。”
金汐语感觉眼眶一热,轻轻抱了抱他:“当然可以,等小豆子长大了,我就教你一起做。但是现在,小豆子要好好读书才行。”
夕阳西下时,金汐语才告别孤幼堂。老人们倚在门边挥手,孩子们扒着栏杆依依不舍。
金汐语回头望了一眼暮色中的孤幼堂,暗暗决定,一定要坚持把这件事做下去,温暖需要传递,而孤幼堂里的每一个人,都值得被关怀。
路灯次第亮起,将她的影子拉得很长。金汐语步伐轻快,心中满溢着一种简单的快乐——那是由分享带来的、世间最纯粹的喜悦。
随着重阳节至,金汐语的胭脂铺子一切准备就绪,在这天也开张了。
金汐语推开那扇雕花木门时,一股混合着玫瑰与花露的气息扑面而来。经过一段时间的装修,胭脂铺子总算有了些模样。铺面不大,却收拾得极是精致,沿墙一排青瓷罐子,盛着各色胭脂水粉,中间的一个精致的梳妆台上,摆放着试妆的铜镜和眉笔、胭脂。
一场意外的穿越,将她从一个公安警察交换成一位闺阁小姐,初来时惶恐迷茫,如今却渐渐生出几分异样的归属感。
金汐语望着镜中的自己,一袭古装,发髻轻绾,眉间贴着精致花钿。虽然这一身古装服饰,让她更显得柔美艳丽,可她还是无比想念自己曾经穿着警服英姿飒爽的样子,和在生活中西装革履潇洒自在。
好在那一身飞鱼卫的官服,没有警服那么威严,但也让她找到几分威仪。
当初开店的初心,只是想要自己有一份更强的保障,现在更加坚定了她的信心,她无时不想着如何自立女户的事,一时的妥协,并不代表着放弃,她在寻找合适的机会。
她从未想过,自己会在这千年前的古都安身立命。初来时,她夜夜难眠,思念着那个科技时代。时间仿佛一条宽阔平缓的大河,从容不迫地向前流淌。从不会因为你的脚步停止而停滞。
既然来到这个时代,那么就平静的接受,她开始真正憧憬在这个时代的未来。如果想要立足,最重要的是,她要在这里找到,她在前世稀缺的“连接感”——那就是与人的连接,在这个各方都讲人情世故的地方,如果不变通,她将寸步难行。
这也是她开胭脂铺的原因,每一盒从她手中售出的胭脂,都不只是商品,而是一份心意,一段关系,一个故事。渐渐地,古城的魅力渗透进她的骨血里。这里的生活节奏慢得令人心醉,一日长似一年,却又短如一瞬。
她的胭脂铺很快成了附近女性聚会的小据点。闺阁小姐、市井妇人甚至青楼女子都会来这里,不仅买胭脂水粉,也聊家长里短。金汐语从她们那里听到了无数故事,也逐渐理解了这个时代女性的喜怒哀乐。
她发现,古代女性对美的追求丝毫不逊现代人,只是表达方式更加含蓄婉约。眉笔轻轻一扫,胭脂淡淡一抹,往往承载着微妙的心事与情感。一位待嫁少女会选择桃红色的胭脂期待良缘,一位新婚少妇则会选用更稳重的绛红显示端庄。
“娘子,这胭脂可是新制的?”一个穿着鹅黄襦裙的少女怯生生问道,手指轻点着一盒玫瑰胭脂。
金汐语含笑点头,取了些许置于瓷盘中,以水化开,用细毛笔在少女手背上试色。“这是用清晨带着露水的玫瑰花瓣制成的,颜色最是娇嫩,正合小娘子的年纪。”
少女颊上飞起两片红云,比那胭脂色还要动人几分。金汐语望着她,心下暗想:千年之后的女孩们,在化妆品专柜前试色时,何尝不是这般神情?爱美之心,果真是古今一同。
送走少女,金汐语倚在柜台边,望着门外街市上往来如织的行人。午后阳光透过槐树叶隙,洒下斑驳光影。小贩吆喝声、马蹄声、妇人讨价还价声,交织成一片生机勃勃的市井交响。
“掌柜娘子,我家公主前日买的桃花粉,可还有货?”一个丫鬟打扮的姑娘匆匆进门,打断了金汐语的思绪。
“原是青玉姑娘,”金汐语转身从架子上取下一只青瓷小罐:“有的,特地给公主留着呢。这桃花粉中加了珍珠末,敷面既白净又滋养。”
说完,金汐语又给这个丫环拿了一支眉笔。“这是我新研制的眉笔,画了不易掉色,姑娘试着用用。”,这丫环是丰和公主东方若华身边出外采买的小姑娘。每次都是她来拿货。
丫鬟欢喜地接了,付过银钱却没有急着走,声音轻快道:“娘子可知,昨日公主府上举办了赏花会,诸位夫人都在打听这桃花粉的来历呢。”
金汐语微微一笑,心下不免有几分得意。她将现代的美妆理念融入古法制作,果然大受欢迎。然而她始终把握着分寸,不敢太过超前,只悄悄改良配方,使色泽更持久,质地更细腻。
为了更深一步掌握美容方面的知识,弥补有些地方的欠缺,她成了书肆常客,大量阅读古代医药和美容典籍;她走访老药师、老匠人,记录他们的经验和配方;将中医理论中气血、阴阳如何影响容颜贯通起来。
她花重金,请了一位技艺精通的老匠人,跟他学习传统技法:用自己所学的药理知识,用石磨细细研磨有美白作用的药材,制作妆粉;将花卉浸泡在露水中数月,慢慢萃取香气制成花露...
送走丫环,金汐语走到门边,望着夕阳西下的长安城。暮色中的街市别有一番韵味,酒楼茶馆渐次亮起灯笼,勾勒出盛唐夜生活的轮廓。
一位常来的李夫人曾对她说:“女子妆饰,非为取悦男子,乃为悦己耳。”这话让金汐语怔忡良久。她原以为这里的女子爱这些,就是取悦男人而已,不想千年的女子已有这般见识,她为自己的肤浅感到羞愧。
夜幕低垂,金汐语点上油灯,开始整理账目。算盘珠子在她指尖噼啪作响,这种原始的计算方式起初令她头疼,如今却成了每日最享受的仪式。每一笔进账,都代表着她在这陌生时代的立足之地又稳固了几分。
金汐语吹熄油灯,借着月光走到窗前,推开木窗,近处坊市间的笑语喧哗隐约可闻。她深吸一口气,空气中弥漫着着一种特有的气息——炊烟、花香、远处飘来的水汽。
这就是她如今的生活,简单、缓慢却充实。没有现代便利,却也没有现代焦虑;没有科技奇迹,却也有同样的烟火气息。
月光洒在妆台上,映亮那些瓶瓶罐罐。金汐语取出一盒自己最得意的胭脂——用牡丹和朝露调制而成的“醉仙容”。她对着铜镜,轻轻点在唇上。
镜中的女子,既非完全的古代人,也不再是纯粹的现代人,而是两个时空交汇产生的奇妙造物。
窗外,一轮明月高悬,照耀着千年古都,也照耀着她这个现代灵魂。金汐语忽然觉得,穿越或许不是一场意外,而是命运给予她重新认识生活的一次机会,重新认识历史的一次征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