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平四年的冬天,最终以陆炎集团雷霆万钧的双杀落下帷幕。汝水岸边的血色京观,如同一个冰冷而残酷的图腾,深深烙印在所有豫州乃至周边势力探子的心中;而陈县城下陆炎单骑踹营、一戟败退夏侯渊的雄姿,则伴随着溃逃的虎豹骑和漫天飞雪,化作了一场席卷中原的传说。
春寒料峭,残雪未消,但平舆城的气氛已然截然不同。昔日那份内忧外患下的凝重,被一种劫后余生、锐意进取的蓬勃朝气所取代。
将军府内,炭火依旧,却不再是为了驱散寒意,更像是为一场沸腾的盛宴添薪加火。
陆炎高踞上首,玄衣依旧,只是眉宇间那股冰封的杀伐之气稍稍内敛,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沉静如渊的威严。他的目光扫过堂下,左侧是以郭嘉为首的文臣谋士,右侧是以赵云为首的武将勋贵。
“主公,”徐逸率先出列,脸上带着难以抑制的兴奋,声音也比往日洪亮了许多,“经此一役,境内所有心怀异志的豪强,尽皆偃旗息鼓!此前拖延缴纳的粮草、隐匿的丁口册籍,已在半月内全部清点送达!各郡县请求归附、捐输劳军的使者,几乎踏平了府衙门槛!”
荀谌抚须微笑,接口道:“不止如此。颍川士林,如今对主公之风评已然逆转。昔日诋毁奉孝、暗讽主公出身之流,或缄口不言,或转而极力称颂主公之勇武果决,乃‘乱世之雄主’。不少避祸山野的贤才,亦开始主动打探出仕之途。”
情报首领陈午的身影悄无声息地出现在角落阴影中,低声补充:“据‘影卫’密报,袁术在得知汝水京观后,于寿春宫中当众砸碎心爱玉璧,怒骂吴硕无能,却严令各部,无他亲令,绝不可擅启边衅。至于曹操方面……”他顿了顿,“兖州军马已退回沛国一线,夏侯渊因战败被申饬,罚俸半年。曹操本人,则有三日未曾见客。”
堂内响起一阵轻松的笑声。这就是力量带来的尊重,是血与火铸就的威严。
陆炎微微颔首,并未因这些好消息而显出得意,目光转向一旁脸色依旧苍白,但精神明显健旺了些的郭嘉。“奉孝,内部暂安,外部蛰伏。下一步,该当如何?”
郭嘉轻轻咳嗽一声,眼中闪烁着洞悉世情的慧光:“主公,雪夜双杀,如同猛虎初啸,震慑群伦。然,虎威仅可惧一时,不可恃一世。曹操、袁术,乃至北方的袁绍,皆非庸主,此番受挫,必当反思,下次再来,只会更加棘手。我军当下之要务,非扩张,乃深耕。”
他扶着案几边缘,缓缓站起,走到厅堂中央那巨大的沙盘前,手指虚点豫州核心:“豫州,天下之中,四战之地。无险可守,便需以‘活’制胜。嘉有三策,可助主公将此死地,化为腾飞之基!”
“其一,精兵简政,立龙鳞之骑。”郭嘉的手指重重落在代表陆炎直属骑兵的标记上,“此番追击叛军、奔袭夏侯,五百轻骑建此奇功,可见精锐突骑之效。请主公以此五百‘影卫’老兵为骨干,扩编为一支三千人的常备铁骑!人马皆披精选铁甲,效仿幽州白马义从、西凉铁骑之法,严苛操练,专司野战破阵、长途奔袭。此军,当名——龙鳞!”
“龙鳞铁骑……”陆炎低声重复,眼中精光一闪。这个名字,既昭示其防护与攻击皆如龙之逆鳞,触之则怒,又暗合他陆炎之名,寓意此军为他亲掌的最锋锐爪牙。“好!此事,子龙亲自督办!”
“末将领命!”赵云慨然应诺,眼中充满对打造一支无敌铁骑的向往。
“其二,劝课农桑,行屯田之制。”郭嘉的手指划过沙盘上广袤的田野,“连年战乱,豫州地广人稀,荒地无数。可效仿武帝旧事,行军屯与民屯。将流民、降卒编为屯田客,由军中老弱负责管理,分发农具、种子,于颍水、汝水流域择肥沃之地垦殖。军队战时为兵,闲时为民,如此,不出两年,我军粮草可逐步自给,不再受制于人!此事,非文若(荀谌)、元直(徐逸)不可为。”
荀谌与徐逸对视一眼,皆看到对方眼中的振奋。此乃固本培元之良策,立刻躬身:“必竭尽全力!”
“其三,工械之利,不可不察。”郭嘉最后指向平舆城内的工坊区域,“我军起于微末,甲胄兵器,多赖缴获,规制不一,补给困难。当设军械司,广募天下工匠,统一制式,专研强弓硬弩、攻城器械,乃至改进农具。一应巧思妙想,凡有益于军于民者,重赏!此事,需一心细严谨、又通晓实务之人统领。”
陆炎沉吟片刻,目光看向陈午:“陈午,你麾下‘影卫’需分出一部,专司军械司之护卫与保密。至于统领之人……”他脑海中闪过几个名字,最终道,“暂由元直兼领,日后觅得专才,再行交接。”
徐逸虽觉肩上担子又重一分,却知此事关乎势力根基,肃然领命。
三大方略已定,厅堂之内,众人皆感前途清晰,干劲十足。一股欣欣向荣之气,沛然充塞。
议事既毕,众人散去各司其职。陆炎独留下郭嘉。
“奉孝,你的身体……”陆炎看着郭嘉依旧没什么血色的脸,眉头微蹙。雪夜定策,郭嘉是耗尽了心神。
郭嘉笑了笑,带着几分不在意:“劳主公挂心。旧疾而已,还撑得住。看到基业稳固,步步为营,比什么良药都管用。”他顿了顿,声音压低些许,“主公,嘉近日思之,龙鳞铁骑成军,屯田初见成效之日,便是我等剑指何方之时。曹操,乃心腹大患,然其势大,不可急图。袁术,冢中枯骨,然据有淮南富庶之地,且……传国玉玺,似乎已落入其手。”
陆炎眼神一凝:“玉玺?”
“只是江湖传言,尚未证实。”郭嘉眼中闪过一丝算计的光芒,“但无论真假,袁术狂妄自大,必生不臣之心。届时,他便是我等最好的‘破局之点’。在此之前,主公还需隐忍,并继续……‘借势’。”
“借势?”
“比如,向长安朝廷,上一道捷报,并恳请朝廷正式授予主公‘豫州牧’之职。尽管朝廷在李傕郭汜手中,形同虚设,但这道程序,却能让我等在法理上,更站得住脚。同时,亦可遣使往冀州,向袁绍示好,稳住北方。”
陆炎闻言,嘴角勾起一丝了然的笑意:“奉孝之意,我明白了。远交近攻,合纵连横。”
“正是。这中原棋局,才刚刚开始。”郭嘉望向厅外,庭中积雪正在春日下消融,露出下面湿润的、孕育着生机的大地。
春雪润疆,潜龙在渊。
接下来的数月,整个豫州在以陆炎为核心的集团驱动下,如同一架精密的机器,高速运转起来。
颍水、汝水之畔,大片荒地被开垦,无数流民在屯田官的组织下,满怀希望地播下来年的种子。平舆城外的军营,终日杀声震天,赵云以近乎残酷的标准,筛选健儿,操练马术、箭术、劈砍,一支装备逐渐精良、士气高昂的“龙鳞铁骑”已初具雏形。军械司的工坊内,炉火日夜不息,叮当之声不绝于耳,更有能工巧匠在陆炎偶尔提出的“理念”(如标准化零件、水力鼓风)启发下,尝试着对现有的军械进行改良。
一切都朝着既定的方向稳步推进。
这一日,陆炎正在校场检阅“龙鳞骑”的操演,忽见陈午快步而来,递上一封密信。
“主公,冀州方面,‘影卫’密报。”
陆炎展开一看,眉头微挑。信上言道,袁绍似乎与北面的公孙瓒摩擦再起,大战一触即发。同时,袁绍对其弟袁术在淮南的举动,日益不满。
陆炎将密信递给身旁的郭嘉。
郭嘉看完,轻轻一笑,将信纸凑到旁边的火把上点燃,看着它化为灰烬。
“主公,起风了。这盘棋,越来越有意思了。”
春寒料峭,残雪未消,但平舆城的气氛已然截然不同。昔日那份内忧外患下的凝重,被一种劫后余生、锐意进取的蓬勃朝气所取代。
将军府内,炭火依旧,却不再是为了驱散寒意,更像是为一场沸腾的盛宴添薪加火。
陆炎高踞上首,玄衣依旧,只是眉宇间那股冰封的杀伐之气稍稍内敛,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沉静如渊的威严。他的目光扫过堂下,左侧是以郭嘉为首的文臣谋士,右侧是以赵云为首的武将勋贵。
“主公,”徐逸率先出列,脸上带着难以抑制的兴奋,声音也比往日洪亮了许多,“经此一役,境内所有心怀异志的豪强,尽皆偃旗息鼓!此前拖延缴纳的粮草、隐匿的丁口册籍,已在半月内全部清点送达!各郡县请求归附、捐输劳军的使者,几乎踏平了府衙门槛!”
荀谌抚须微笑,接口道:“不止如此。颍川士林,如今对主公之风评已然逆转。昔日诋毁奉孝、暗讽主公出身之流,或缄口不言,或转而极力称颂主公之勇武果决,乃‘乱世之雄主’。不少避祸山野的贤才,亦开始主动打探出仕之途。”
情报首领陈午的身影悄无声息地出现在角落阴影中,低声补充:“据‘影卫’密报,袁术在得知汝水京观后,于寿春宫中当众砸碎心爱玉璧,怒骂吴硕无能,却严令各部,无他亲令,绝不可擅启边衅。至于曹操方面……”他顿了顿,“兖州军马已退回沛国一线,夏侯渊因战败被申饬,罚俸半年。曹操本人,则有三日未曾见客。”
堂内响起一阵轻松的笑声。这就是力量带来的尊重,是血与火铸就的威严。
陆炎微微颔首,并未因这些好消息而显出得意,目光转向一旁脸色依旧苍白,但精神明显健旺了些的郭嘉。“奉孝,内部暂安,外部蛰伏。下一步,该当如何?”
郭嘉轻轻咳嗽一声,眼中闪烁着洞悉世情的慧光:“主公,雪夜双杀,如同猛虎初啸,震慑群伦。然,虎威仅可惧一时,不可恃一世。曹操、袁术,乃至北方的袁绍,皆非庸主,此番受挫,必当反思,下次再来,只会更加棘手。我军当下之要务,非扩张,乃深耕。”
他扶着案几边缘,缓缓站起,走到厅堂中央那巨大的沙盘前,手指虚点豫州核心:“豫州,天下之中,四战之地。无险可守,便需以‘活’制胜。嘉有三策,可助主公将此死地,化为腾飞之基!”
“其一,精兵简政,立龙鳞之骑。”郭嘉的手指重重落在代表陆炎直属骑兵的标记上,“此番追击叛军、奔袭夏侯,五百轻骑建此奇功,可见精锐突骑之效。请主公以此五百‘影卫’老兵为骨干,扩编为一支三千人的常备铁骑!人马皆披精选铁甲,效仿幽州白马义从、西凉铁骑之法,严苛操练,专司野战破阵、长途奔袭。此军,当名——龙鳞!”
“龙鳞铁骑……”陆炎低声重复,眼中精光一闪。这个名字,既昭示其防护与攻击皆如龙之逆鳞,触之则怒,又暗合他陆炎之名,寓意此军为他亲掌的最锋锐爪牙。“好!此事,子龙亲自督办!”
“末将领命!”赵云慨然应诺,眼中充满对打造一支无敌铁骑的向往。
“其二,劝课农桑,行屯田之制。”郭嘉的手指划过沙盘上广袤的田野,“连年战乱,豫州地广人稀,荒地无数。可效仿武帝旧事,行军屯与民屯。将流民、降卒编为屯田客,由军中老弱负责管理,分发农具、种子,于颍水、汝水流域择肥沃之地垦殖。军队战时为兵,闲时为民,如此,不出两年,我军粮草可逐步自给,不再受制于人!此事,非文若(荀谌)、元直(徐逸)不可为。”
荀谌与徐逸对视一眼,皆看到对方眼中的振奋。此乃固本培元之良策,立刻躬身:“必竭尽全力!”
“其三,工械之利,不可不察。”郭嘉最后指向平舆城内的工坊区域,“我军起于微末,甲胄兵器,多赖缴获,规制不一,补给困难。当设军械司,广募天下工匠,统一制式,专研强弓硬弩、攻城器械,乃至改进农具。一应巧思妙想,凡有益于军于民者,重赏!此事,需一心细严谨、又通晓实务之人统领。”
陆炎沉吟片刻,目光看向陈午:“陈午,你麾下‘影卫’需分出一部,专司军械司之护卫与保密。至于统领之人……”他脑海中闪过几个名字,最终道,“暂由元直兼领,日后觅得专才,再行交接。”
徐逸虽觉肩上担子又重一分,却知此事关乎势力根基,肃然领命。
三大方略已定,厅堂之内,众人皆感前途清晰,干劲十足。一股欣欣向荣之气,沛然充塞。
议事既毕,众人散去各司其职。陆炎独留下郭嘉。
“奉孝,你的身体……”陆炎看着郭嘉依旧没什么血色的脸,眉头微蹙。雪夜定策,郭嘉是耗尽了心神。
郭嘉笑了笑,带着几分不在意:“劳主公挂心。旧疾而已,还撑得住。看到基业稳固,步步为营,比什么良药都管用。”他顿了顿,声音压低些许,“主公,嘉近日思之,龙鳞铁骑成军,屯田初见成效之日,便是我等剑指何方之时。曹操,乃心腹大患,然其势大,不可急图。袁术,冢中枯骨,然据有淮南富庶之地,且……传国玉玺,似乎已落入其手。”
陆炎眼神一凝:“玉玺?”
“只是江湖传言,尚未证实。”郭嘉眼中闪过一丝算计的光芒,“但无论真假,袁术狂妄自大,必生不臣之心。届时,他便是我等最好的‘破局之点’。在此之前,主公还需隐忍,并继续……‘借势’。”
“借势?”
“比如,向长安朝廷,上一道捷报,并恳请朝廷正式授予主公‘豫州牧’之职。尽管朝廷在李傕郭汜手中,形同虚设,但这道程序,却能让我等在法理上,更站得住脚。同时,亦可遣使往冀州,向袁绍示好,稳住北方。”
陆炎闻言,嘴角勾起一丝了然的笑意:“奉孝之意,我明白了。远交近攻,合纵连横。”
“正是。这中原棋局,才刚刚开始。”郭嘉望向厅外,庭中积雪正在春日下消融,露出下面湿润的、孕育着生机的大地。
春雪润疆,潜龙在渊。
接下来的数月,整个豫州在以陆炎为核心的集团驱动下,如同一架精密的机器,高速运转起来。
颍水、汝水之畔,大片荒地被开垦,无数流民在屯田官的组织下,满怀希望地播下来年的种子。平舆城外的军营,终日杀声震天,赵云以近乎残酷的标准,筛选健儿,操练马术、箭术、劈砍,一支装备逐渐精良、士气高昂的“龙鳞铁骑”已初具雏形。军械司的工坊内,炉火日夜不息,叮当之声不绝于耳,更有能工巧匠在陆炎偶尔提出的“理念”(如标准化零件、水力鼓风)启发下,尝试着对现有的军械进行改良。
一切都朝着既定的方向稳步推进。
这一日,陆炎正在校场检阅“龙鳞骑”的操演,忽见陈午快步而来,递上一封密信。
“主公,冀州方面,‘影卫’密报。”
陆炎展开一看,眉头微挑。信上言道,袁绍似乎与北面的公孙瓒摩擦再起,大战一触即发。同时,袁绍对其弟袁术在淮南的举动,日益不满。
陆炎将密信递给身旁的郭嘉。
郭嘉看完,轻轻一笑,将信纸凑到旁边的火把上点燃,看着它化为灰烬。
“主公,起风了。这盘棋,越来越有意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