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将帅之弈-《穿越三国:主角比吕布还猛》

  秋日的晨光透过薄雾,洒在淮水两岸。北岸曹军大营中,张辽独自站在化为焦土的器械库前,这位身经百战的将领面色凝重,玄甲上还沾染着昨夜救火时留下的烟尘。他缓缓蹲下身,捻起一把焦黑的泥土,在指间细细摩挲,仿佛要从这些灰烬中读出战局的真相。

  将军。副将李典快步走来,声音低沉,初步清点完毕。投石车损毁二十一架,冲车八辆,云梯四十余架,箭矢五万余支,还有三个月来囤积的攻城木料,尽数焚毁。

  张辽沉默良久,目光扫过满目疮痍的营地:敌军可留下什么痕迹?

  除了几处刻意留下的脚印,几乎无迹可寻。李典摇头道,最令人不解的是,他们似乎对我们的布防了如指掌,每一个行动都精准地避开了巡逻的间隙。就连换防的时间差,都被他们计算得分毫不差。

  张辽缓步走向中军大帐,每一步都踏得格外沉重。帐内,他屏退左右,独自对着淮水南岸的地图陷入沉思。昨夜那一战,处处透着诡异。敌军不过数十人,却能在万军之中来去自如,行动时机的选择更是精准得可怕。更令他心惊的是,对方明显刻意避免了与守军正面交锋,所有的行动都围绕着破坏器械展开。

  避实击虚,直取要害...张辽的手指在地图上轻轻划动,这陆文韬用兵,与以往任何对手都不同。不图杀敌,只求破坏;不争一时,意在长远。

  他回想起昨夜短暂的交手。那些黑衣士卒行动迅捷如风,配合默契得如同一个整体。每个人都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该往哪里去,该在什么时候撤离。这种战法,完全颠覆了他三十年来对战争的认知。

  传令各营,张辽沉吟许久,终于开口,暂停一切渡河操演,转为巩固防御。另派快马送信给满府君,就说...我军需要时间重整旗鼓,请他暂缓行动。

  李典面露诧异:将军,这岂不是示弱?

  张辽摇头:不是示弱,是认清现实。陆文韬此人,不可力敌,只可智取。从今日起,各营将领都要研习敌军战法,特别是夜袭和渗透战术。我们要重新思考如何应对这种全新的作战方式。

  与此同时,淮水南岸的龙鳞城内,陆炎也在城楼上远眺对岸。晨光洒在他玄色的铠甲上,映出一层淡淡的金辉。身后,庞统和赵云缓步登上城楼。

  主公。庞统拱手道,昨夜一战,可谓大获全胜。不仅焚毁了敌军大量攻城器械,更重要的是打击了他们的士气。

  陆炎却没有丝毫得意之色:胜是胜了,但隐患未除。张辽是明枪,满宠是暗箭。我们烧得了攻城器械,却烧不尽满宠的算计。你们看——他指向对岸,曹军已经开始调整布防,这说明张辽已经在改变策略了。

  赵云虽左臂还吊着绷带,但精神矍铄:今早斥候来报,北岸曹军除了调整布防外,还派出了多路斥候,似乎在重新侦查我们的防御体系。

  三人来到议事厅,在沙盘前坐定。沙盘上清晰地标注着双方态势,龙鳞城犹如一座孤岛,被曹军的势力层层包围。

  这些日子我一直在想,陆炎打破沉默,为何我们总是被动应对?即便昨夜主动出击,也不过是破解对方的攻势而已。我们始终在被敌人牵着鼻子走。

  庞统捋须沉吟:主公的意思是?

  你们看。陆炎的手指在沙盘上画了一个圈,龙鳞城再坚固,也是一座孤城。我们的粮食要靠外运,物资需要补给,兵源都要依靠流民。若是被长期围困,再坚固的城池也会不攻自破。满宠以九江太守的名义,正在逐步切断我们与周边的联系。长此以往,我们就会成为瓮中之鳖。

  赵云若有所悟:所以主公认为,单纯的军事防御无法根除隐患?

  正是。陆炎神色凝重,我们必须改变思路,从被动防御转向主动经营。不仅要守城,更要经营周边;不仅要破敌,更要收服人心。

  他详细阐述了自己的构想:

  第一,趁着张辽新败,立即派出使者,联络周边郡县的豪强士族。不必要求他们明确表态支持,只要保持中立,就能打破满宠的孤立策略。特别是那些与曹操有宿怨的家族,更要加强联系。

  第二,利用淮泗营控制的水道,开辟新的贸易线路。不仅要确保物资供应,更要通过商业往来,在周边地区培植亲龙鳞城的势力。可以适当降低关税,吸引商贾前来交易。

  第三,改革内政,吸引流民定居。不仅要让他们有田可种,更要让他们真心认同龙鳞城,愿意为之而战。可以考虑给予落户的流民一定的安家费用,并提供头三年的赋税减免。

  最重要的是,陆炎总结道,我们要让满宠明白,龙鳞城不是一座孤城,而是一个正在成长的力量中心。攻打龙鳞城,就是在与整个淮南为敌。

  庞统眼中精光闪烁:主公此计大妙。不过,要实施这个计划,我们还需要解决一个关键问题——如何让周边势力相信我们能够长久立足?毕竟在大多数人眼中,我们仍然是叛军。

  这正是接下来要做的。陆炎取出一卷绢布,我准备在龙鳞城设立招贤馆,不论出身,唯才是举。同时改革税制,减轻百姓负担。还要建立学堂,让平民子弟也能读书识字。我们要向天下人证明,龙鳞城不是一个临时据点,而是一个全新的开始。

  赵云赞叹道:若能如此,何愁民心不归!不过,这些举措都需要时间才能见效,我们该如何应对眼前的危机?

  这就是下一步要讨论的。陆炎又取出一份文书,我准备组建一支快速反应部队,专门负责保护商路,清剿盗匪。同时在各重要据点设立烽火台,一旦发现敌情,立即示警。

  就在龙鳞城定下新战略的同时,北岸的张辽也在调整部署。他下令各营加强警戒,同时派出多路斥候,密切监视龙鳞城的一举一动。

  将军,龙鳞城今日有异动。一名斥候匆匆来报,他们派出了数路使者,往各个方向而去。

  张辽眉头微皱:可知所为何事?

  似乎是在联络周边势力。斥候回禀,另外,龙鳞城今日贴出告示,说要设立招贤馆,广纳贤才。还宣布要减免赋税,吸引流民定居。

  张辽沉吟片刻,忽然笑了:好个陆文韬,果然不是池中之物。传令下去,加强各要道的巡查,但不必阻拦那些使者。

  李典不解:将军,这是为何?

  让满府君去头疼吧。张辽淡淡道,我们的任务是军事,政治上的事,交给擅长的人去处理。不过...他话锋一转,通知各营,从明日起,加强夜间巡逻,特别是要防范小股部队的渗透。

  两位统帅,隔着一条淮水,几乎在同一时刻完成了战略调整。张辽认识到强攻的代价太大,转而采取守势,同时开始研究新的应对战术;陆炎则意识到被动防守的局限,开始主动布局,从政治、经济、军事多个维度构建防御体系。

  这场将帅之间的博弈,已经从单纯的军事对抗,升级为综合实力的较量。当满宠收到张辽的信件时,这位向来喜怒不形于色的能臣,也忍不住叹了口气。

  张文远也学会谨慎了...他喃喃自语,看来这陆文韬,比想象的还要难缠。

  他展开一张新的绢布,开始构思下一步的计划。既然军事施压难以奏效,那就换个方向。他相信,再坚固的堡垒,也挡不住从内部的侵蚀。

  淮水两岸,暗流涌动。张辽在营中研究新的防御战术,陆炎在城中布局长远发展,满宠在寿春谋划新的计策。三位当世俊杰,各展所长,一场关乎淮南命运的战略博弈,正在这秋日的晨光中悄然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