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讯室的铁门“吱呀”一声被推开,陈国平那张被海风雕刻得棱角分明的脸出现在门口。他身上还带着海边的湿冷气息,一双眼睛在昏暗的灯光下,显得格外深邃。
他的目光在屋里扫了一圈,先是落在了瘫软在地、精神崩溃的赵建国身上,没有丝毫意外,仿佛一切尽在预料。然后,他看向高建国和方俊,微微点了点头,算是打了招呼。示意让他们到审讯时外面谈。
“老陈,怎么样?有发现吗?”高建国急切地站起身,迎了上去。他知道,陈国平从不打无准备之仗,他既然回来了,手里必然捏着东西。
陈国平没有说话,只是侧身让开门口。他身后,跟着一名年轻队员,手里小心翼翼地捧着一个用塑料物证袋装着的东西。
“高队,方队,”陈国平的声音一如既往地沙哑、沉稳,“我们在抛尸地点东南方向大概三百米外的一处礁石缝里,找到了这个。”
他接过物证袋,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了过去。
袋子里,是一件被撕破的、沾满了泥沙和一件男式衬衫。衣服的材质是当时很流行的“的确良”,上面的花色,与赵建国身上穿的这件,竟然有七八分相似。
“那是……我弟弟的衣服!”赵建国像是被电击了一般,猛地从地上挣扎起来,扑到桌边,双手扒着桌沿,死死地盯着陈国平手中的那件衬衫,眼泪瞬间涌了出来,“是他!这件衬衫是我托人从广州给他带回来的!他宝贝得不得了,平时都舍不得穿!”
高建国的心猛地一沉。找到了死者的衣物,就等于找到了第一案发现场!
“法医呢?”他扭头吼道。
“已经检查过了,”陈国平接过话头,语气没有丝毫波澜,“衬衫上有一小块暗红色的血迹,经过初步比对,和死者血型一致。死者应该是在死前发生过搏斗,手背上留下一块伤痕。”
他顿了顿,补充了一句:“很专业,直接拧断颈椎而毙命,没有多余的动作。”
方俊没有去关注那件血衣,他的目光,落在了陈国平亲自递过来的另一个更小的物证袋上。
袋子里,装着一小截不起眼的、黑褐色的麻绳。绳子很粗糙,上面还沾着些许干涸的血迹,最特别的是,绳子的末端,被打上了一个极其复杂的绳结。
“这是从衬衫找到的附近发现的。”陈国平解释道,“发现的时候,衬衫的两个袖子都被撕烂了,看样子,死者生前曾经被这根绳子反绑过双手。”
高建国拿过那截绳子,“走,我们回办公室。”
高建国翻来覆去地看着那节绳子,眉头拧成了一个疙瘩:“这不就是个普通的绳疙瘩吗?有什么特别的?”
“这不是普通的绳结。”
开口的,是方俊。
他从高建国手里接过物证袋,隔着塑料袋,仔细地观察着那个绳结的结构。那是一个由多次穿插、缠绕构成的复杂结体,看似杂乱,实则蕴含着某种特定的规律。他的大脑飞速运转,那些尘封在记忆深处的军事技能和侦察知识,如同被唤醒的猎犬,开始疯狂搜寻。
几秒钟后,一个名词从他脑海里跳了出来。
“高队,国平,”方俊抬起头,眼神里闪烁着一种洞悉一切的光芒,“如果我没看错,这个结,叫‘双重八字囚索结’。它是一种专门用来捆绑俘虏或者重型货物的特种绳结,结构非常牢固,一旦受力收紧,除非用刀割,否则几乎不可能挣脱。这种结,一般的渔民和货船水手根本不会用。”
他的目光转向陈国平,带着一种探寻和确认的意味:“会用这种结的,通常只有两种人。一种,是受过专业训练的特种部队;另一种,就是常年在远洋风浪里搏命的……深海拖网渔船上的老手。”
话音刚落,陈国平那双疲乏的眼睛里,第一次泛起了剧烈的波澜。他死死地盯着方俊,仿佛想把他从里到外看个通透。
这个新来的年轻人,再一次,与他不谋而合!甚至比他想的更深,更具体!
“没错。”陈国平缓缓点头,沙哑的声音里带着一丝难以察觉的激赏,“我刚才也觉得这个结很特别,海州本地的渔民,没人用这种打法。它更像是那些跑南洋航线的远洋船队里传出来的手法。”
两条线索,在这一刻,完美地交汇了!
一边,是赵建国供述出的,那个身上带着死鱼臭味和修船油泥的“渔夫”;另一边,是陈国平在现场找到的,指向深海远洋渔船的“囚索结”。
所有的证据,都指向了同一个地方!
“渔港!”
高建国和方俊,几乎是异口同声地喊出了这两个字!
高建国激动地一拳砸在桌子上,震得桌上的东西都跳了起来:“他妈的!原来这帮孙子就藏在我们的眼皮子底下!”
海州市大大小小的渔港、码头、修船厂、水产公司,足有几十家,从业人员数以万计,鱼龙混杂,管理混乱,的确是藏污纳垢的最佳场所。
“老陈,”高建国转向陈国平,目光灼灼,“你是海州港的‘活地图’,你跟我们说说,哪个地方,最符合我们现在掌握的这些条件?既要有远洋拖网渔船停靠,又要有自己的修船船坞,环境还得乱,不容易被外人注意?”
陈国平走到那张被方俊摊开的海图前,那双熟悉海州每一寸海岸线和航道的眼睛,在图上缓缓扫过。最后,他那根被晒得又黑又干的手指,重重地落在了海图的左下角。
那是一个几乎被城市遗忘的角落。
“西港,烂泥湾。”
他吐出五个字,每个字都像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
“那里原本是几十年前的一个小渔村码头,后来扩建成了一个国营渔业公司的基地。但这几年,公司效益不好,半死不活的,很多船坞和仓库都私下里租了出去。现在那里头,有七八家私人的修船厂,十几家乱七八糟的水产批发档口,还有数不清的外地渔船和走私‘大飞’都喜欢往那儿靠。因为烂泥湾航道复杂,巡逻艇一般很少过去,可以说,是整个海州港最乱、最脏、最黑的一个地方。”
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
一个巨大的、隐藏在渔港阴暗角落里的犯罪网络,已经清晰地浮现在了众人眼前。
“好!”高建国猛地一拍板,眼中迸射出骇人的精光,“目标,西港区烂泥湾!明天一早,我们就要去会会这个藏在深水里的‘渔夫’!”
他转向方俊和陈国平,下达了命令:“但是,不能大张旗鼓地去!我们三个,明天换上便装,先进去摸摸情况。老陈,你负责带路和应付场面。方俊,你负责观察和分析。我给你们压阵!”
“是!”方俊和陈国平同时应道。
短暂的案情分析会结束了。高建国下令将吓破了胆的赵建国先行收押,并安排队员们连夜整理卷宗材料。忙碌了一天,所有人都已是筋疲力尽,但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一种即将奔赴战场的亢奋。
队员们陆续离开,审讯室里只剩下了方俊一个人。
他没有走,而是重新走回那张海图前,目光久久地凝视着“烂泥湾”那三个字。他判断那里,将是他们与“渔夫”的第一个正面战场。那里暗流涌动,杀机四伏。
他下意识地活动了一下自己的右腿。一股熟悉的酸胀感,从膝关节深处,悄然蔓延开来。这是在部队时留下的旧伤,每当阴雨天,或是精神高度紧张的时候,它就会像一个忠实的伙伴,准时前来拜访。
方俊的嘴角,泛起一抹苦涩而又坚毅的微笑。
他抬起头,望向窗外沉沉的夜色。
海州的夜,风,已经满了整座楼。
他的目光在屋里扫了一圈,先是落在了瘫软在地、精神崩溃的赵建国身上,没有丝毫意外,仿佛一切尽在预料。然后,他看向高建国和方俊,微微点了点头,算是打了招呼。示意让他们到审讯时外面谈。
“老陈,怎么样?有发现吗?”高建国急切地站起身,迎了上去。他知道,陈国平从不打无准备之仗,他既然回来了,手里必然捏着东西。
陈国平没有说话,只是侧身让开门口。他身后,跟着一名年轻队员,手里小心翼翼地捧着一个用塑料物证袋装着的东西。
“高队,方队,”陈国平的声音一如既往地沙哑、沉稳,“我们在抛尸地点东南方向大概三百米外的一处礁石缝里,找到了这个。”
他接过物证袋,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了过去。
袋子里,是一件被撕破的、沾满了泥沙和一件男式衬衫。衣服的材质是当时很流行的“的确良”,上面的花色,与赵建国身上穿的这件,竟然有七八分相似。
“那是……我弟弟的衣服!”赵建国像是被电击了一般,猛地从地上挣扎起来,扑到桌边,双手扒着桌沿,死死地盯着陈国平手中的那件衬衫,眼泪瞬间涌了出来,“是他!这件衬衫是我托人从广州给他带回来的!他宝贝得不得了,平时都舍不得穿!”
高建国的心猛地一沉。找到了死者的衣物,就等于找到了第一案发现场!
“法医呢?”他扭头吼道。
“已经检查过了,”陈国平接过话头,语气没有丝毫波澜,“衬衫上有一小块暗红色的血迹,经过初步比对,和死者血型一致。死者应该是在死前发生过搏斗,手背上留下一块伤痕。”
他顿了顿,补充了一句:“很专业,直接拧断颈椎而毙命,没有多余的动作。”
方俊没有去关注那件血衣,他的目光,落在了陈国平亲自递过来的另一个更小的物证袋上。
袋子里,装着一小截不起眼的、黑褐色的麻绳。绳子很粗糙,上面还沾着些许干涸的血迹,最特别的是,绳子的末端,被打上了一个极其复杂的绳结。
“这是从衬衫找到的附近发现的。”陈国平解释道,“发现的时候,衬衫的两个袖子都被撕烂了,看样子,死者生前曾经被这根绳子反绑过双手。”
高建国拿过那截绳子,“走,我们回办公室。”
高建国翻来覆去地看着那节绳子,眉头拧成了一个疙瘩:“这不就是个普通的绳疙瘩吗?有什么特别的?”
“这不是普通的绳结。”
开口的,是方俊。
他从高建国手里接过物证袋,隔着塑料袋,仔细地观察着那个绳结的结构。那是一个由多次穿插、缠绕构成的复杂结体,看似杂乱,实则蕴含着某种特定的规律。他的大脑飞速运转,那些尘封在记忆深处的军事技能和侦察知识,如同被唤醒的猎犬,开始疯狂搜寻。
几秒钟后,一个名词从他脑海里跳了出来。
“高队,国平,”方俊抬起头,眼神里闪烁着一种洞悉一切的光芒,“如果我没看错,这个结,叫‘双重八字囚索结’。它是一种专门用来捆绑俘虏或者重型货物的特种绳结,结构非常牢固,一旦受力收紧,除非用刀割,否则几乎不可能挣脱。这种结,一般的渔民和货船水手根本不会用。”
他的目光转向陈国平,带着一种探寻和确认的意味:“会用这种结的,通常只有两种人。一种,是受过专业训练的特种部队;另一种,就是常年在远洋风浪里搏命的……深海拖网渔船上的老手。”
话音刚落,陈国平那双疲乏的眼睛里,第一次泛起了剧烈的波澜。他死死地盯着方俊,仿佛想把他从里到外看个通透。
这个新来的年轻人,再一次,与他不谋而合!甚至比他想的更深,更具体!
“没错。”陈国平缓缓点头,沙哑的声音里带着一丝难以察觉的激赏,“我刚才也觉得这个结很特别,海州本地的渔民,没人用这种打法。它更像是那些跑南洋航线的远洋船队里传出来的手法。”
两条线索,在这一刻,完美地交汇了!
一边,是赵建国供述出的,那个身上带着死鱼臭味和修船油泥的“渔夫”;另一边,是陈国平在现场找到的,指向深海远洋渔船的“囚索结”。
所有的证据,都指向了同一个地方!
“渔港!”
高建国和方俊,几乎是异口同声地喊出了这两个字!
高建国激动地一拳砸在桌子上,震得桌上的东西都跳了起来:“他妈的!原来这帮孙子就藏在我们的眼皮子底下!”
海州市大大小小的渔港、码头、修船厂、水产公司,足有几十家,从业人员数以万计,鱼龙混杂,管理混乱,的确是藏污纳垢的最佳场所。
“老陈,”高建国转向陈国平,目光灼灼,“你是海州港的‘活地图’,你跟我们说说,哪个地方,最符合我们现在掌握的这些条件?既要有远洋拖网渔船停靠,又要有自己的修船船坞,环境还得乱,不容易被外人注意?”
陈国平走到那张被方俊摊开的海图前,那双熟悉海州每一寸海岸线和航道的眼睛,在图上缓缓扫过。最后,他那根被晒得又黑又干的手指,重重地落在了海图的左下角。
那是一个几乎被城市遗忘的角落。
“西港,烂泥湾。”
他吐出五个字,每个字都像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
“那里原本是几十年前的一个小渔村码头,后来扩建成了一个国营渔业公司的基地。但这几年,公司效益不好,半死不活的,很多船坞和仓库都私下里租了出去。现在那里头,有七八家私人的修船厂,十几家乱七八糟的水产批发档口,还有数不清的外地渔船和走私‘大飞’都喜欢往那儿靠。因为烂泥湾航道复杂,巡逻艇一般很少过去,可以说,是整个海州港最乱、最脏、最黑的一个地方。”
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
一个巨大的、隐藏在渔港阴暗角落里的犯罪网络,已经清晰地浮现在了众人眼前。
“好!”高建国猛地一拍板,眼中迸射出骇人的精光,“目标,西港区烂泥湾!明天一早,我们就要去会会这个藏在深水里的‘渔夫’!”
他转向方俊和陈国平,下达了命令:“但是,不能大张旗鼓地去!我们三个,明天换上便装,先进去摸摸情况。老陈,你负责带路和应付场面。方俊,你负责观察和分析。我给你们压阵!”
“是!”方俊和陈国平同时应道。
短暂的案情分析会结束了。高建国下令将吓破了胆的赵建国先行收押,并安排队员们连夜整理卷宗材料。忙碌了一天,所有人都已是筋疲力尽,但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一种即将奔赴战场的亢奋。
队员们陆续离开,审讯室里只剩下了方俊一个人。
他没有走,而是重新走回那张海图前,目光久久地凝视着“烂泥湾”那三个字。他判断那里,将是他们与“渔夫”的第一个正面战场。那里暗流涌动,杀机四伏。
他下意识地活动了一下自己的右腿。一股熟悉的酸胀感,从膝关节深处,悄然蔓延开来。这是在部队时留下的旧伤,每当阴雨天,或是精神高度紧张的时候,它就会像一个忠实的伙伴,准时前来拜访。
方俊的嘴角,泛起一抹苦涩而又坚毅的微笑。
他抬起头,望向窗外沉沉的夜色。
海州的夜,风,已经满了整座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