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建国的话像块石头,砸进办公室这潭本就没平静过的水里,激起的不是波澜,而是冰冷的寒意。
前脚刚抓了哥哥,后脚就发现了弟弟的尸体。天底下哪有这么巧的事?刚才还因为人赃并获而兴奋不已的年轻警察,脸“刷”地一下就白了,嘴巴张了张,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妈的!”高建国把那根没点着的烟狠狠往桌上一摔,抓起警帽往头上一扣,眼神里的火像是要喷出来,“走!出现场!”
他转头看向那个年轻警察:“小李,你留下,继续审那个‘老鼠’!记住,一个字也别跟他提他弟弟的事。给我把他祖宗三代都问出来!”
“是!”小李一个激灵,大声应道。
高建国又把目光转向方俊,言简意赅:“你,跟我来。正好,也认识一下咱们的弟兄。”
“是!”方俊没有丝毫犹豫,拎起那个还没来得及放下的帆布包,跟在高建国身后。他的表情依然平静,但深邃的眸子里,已经燃起了一簇火苗。这突如其来的命案,像一道命令,瞬间激活了他身体里属于侦察兵的本能。
一行人风风火火地冲下楼。院子里停着一辆半旧的北京212吉普车,绿色的油漆在边角处已经磨得露出了底漆,车身上溅满了干涸的泥点,像一匹不知疲倦的老马。
高建国拉开副驾驶的门,自己先坐了进去。方俊和另外两名队员则挤进了后座。车门“哐”的一声关上,空间狭小得几乎转不开身。
开车的是个四十来岁的男人,也是一身洗得发白的警服,但没穿上衣,就套了件汗衫。他身材精瘦,皮肤被海风和太阳鞣制成了古铜色,脸上布满了细密的皱纹,眼神却像鹰一样锐利。他嘴里叼着半根没点的烟屁股,腮帮子微微动着,像是在品咂着烟丝的味道。整个人看上去,不像个警察,倒更像个在码头上混了一辈子的老渔民。
“老陈,这是新来的副分队长,方俊。刚从部队转业来的战斗英雄。”高建国拍了拍驾驶座的靠背,算是做了介绍。
那个叫老陈的男人从后视镜里瞥了方俊一眼,目光在他那张过分干净的脸上停顿了一秒,然后不咸不淡地点了点头,算是打过招呼。他一言不发,拧动钥匙,吉普车发出一声拖拉机般的怒吼,猛地向前一窜,冲出了大院。
方俊知道,这位应该就是高建国提到的那个“老海蛇”,陈国平。果然,人如其名,身上有股子海里的味道,咸、湿,还带着点让人看不透的滑溜。
吉普车在坑洼不平的土路上颠簸得厉害,车窗外,城市的景象迅速被一片片低矮的厂房和堆积的集装箱所取代。空气里的咸腥味儿越来越重,还混杂着柴油和机油的味道。这里是海州的南港,全市最大也是最混乱的货运码头。
“死者叫什么?”路上,方俊开口问道。他的声音很平稳,打破了车厢里的沉默。
陈国平依然没说话,专心开车。倒是高建国从兜里掏出一张纸条看了一眼:“赵建军。他哥,就是我们抓的那个‘老鼠’,叫赵建国。”
建国,建军。这年头,叫这种名字的兄弟俩,一抓一大把。
“市局那边怎么说?”方俊继续问。
“电话里说不了那么细。就说是巡逻的保安发现的,人卡在礁石缝里,身上没看到明显的刀伤枪伤,初步判断是失足落水。”高建国烦躁地摇下车窗,点上一根烟,猛吸了一口,“狗屁的失足!早不出事晚不出事,偏偏在他哥出事的时候失足?”
方俊点了点头,没再继续问下去。在现场看到之前,任何推测都没有意义。这是他在部队养成的习惯。他转头望向窗外,默默地观察着这里的地形。
码头区域很大,道路犬牙交错,到处都是仓库和货场。很多地方连个像样的路牌都没有,但陈国平却像是脑子里装着一张活地图,驾驶着吉普车在迷宫般的道路里穿梭自如,连个弯都没拐错。
十几分钟后,吉普车在一个偏僻的防波堤旁停了下来。远处已经能看到有两辆公安警车闪着灯,拉起了一道简陋的警戒线。十几个穿着各色衣服的码头工人和附近的居民正围在那儿,伸长了脖子看热闹。
“都让让!警察办案!”高建国跳下车,嗓门一亮,围观的人群立马让开了一条道。
一股浓烈的腥臭味扑面而来,比码头上任何地方的味道都更刺鼻。方俊跟着走过去,只见警戒线内,几个穿着派出所警服的民警正在维持秩序,一个年轻的法医正戴着手套,蹲在一片湿滑的礁石上进行初步检查。
尸体就在那片礁石的缝隙里。那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穿着时髦的牛仔裤和一件花衬衫,身体被海水泡得有些浮肿发白。他的姿势很扭曲,头朝下,一只胳膊被卡在两块礁石之间,随着海浪的涌动,身体还在轻微地晃动着。
“高队,你们可算来了。”一个领口别着红底黄边领章的中年警察快步迎了上来,递给高建国一根烟,脸上带着点客套的愁容,“这事儿邪门,死者身份刚核实,就跟你们海关那边抓的人对上了。我们接到报警就封锁了现场,法医初步看了下,死者身上除了些礁石刮擦的伤口,没发现其他外伤。初步判断,可能是失足落水。”
高建国接过烟,却没有点,只是皱着眉盯着尸体:“喝多了?这地方前不着村后不着店,黑灯瞎火的,他跑这儿来喝哪门子西北风?”
派出所所长尴尬地笑了笑:“这……这帮小年轻的想法,谁搞得懂呢?”
陈国平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走到了礁石边缘。他没急着下去,而是像只老猫一样,蹲在一块高处的岩石上,眯着眼,一寸一寸地扫视着整个现场。他的目光在尸体、周围的礁石、甚至是海面的波纹上反复逡巡。
方俊也没有说话。他站在高建国身后,视线却没有第一时间锁定尸体,而是抬起头,观察着周围的整个大环境。他的目光扫过防波堤的高度,估算着潮水涨落的痕迹,甚至还抬头看了看天色。
他的侦察兵素养告诉他,任何一个孤立的点,都必须放在一个完整的坐标系里才有意义。
“怎么样,老陈?看出什么门道没?”高建国问道。
陈国平从礁石上跳了下来,动作轻巧得不像个中年人。他走到高建国身边,摇了摇头,声音沙哑:“不好说。这地方每天潮起潮落,浪头又大,就算有什么脚印之类的痕迹,也早被冲干净了。想从现场找东西,难。”
他说的是实话。这里几乎是一个“完美”的抛尸或意外现场,大海会抹平绝大多数的痕迹。
高建国烦躁地“啧”了一声,刚想说话,却被方俊打断了。
“高队,”方俊指了指尸体的方向,“能不能让法医同志帮个忙,看一下死者后腰皮带的位置,有没有什么异常?”
他的声音不大,但在场的人都听得清清楚楚。所有人的目光,包括陈国平那双鹰隼般的眼睛,都瞬间聚焦到了他身上。一个刚报到的新兵蛋子,在老警察和法医面前,直接开口提要求,这多少有点不合规矩。
那个年轻法医愣了一下,抬头看了看高建国。
高建国也有些意外,他审视地看着方俊:“你发现什么了?”
“只是一个猜测。”方俊的表情很平静,“死者穿的是牛仔裤,这种裤子通常很合身。如果是失足落水,从高处摔下,再被海浪拍打,身体会剧烈翻滚。但他的裤子,看起来太‘整齐’了,尤其是后腰的位置,几乎没有因为拉扯而出现的褶皱或者错位。”
经他这么一提醒,众人再仔细看去,似乎还真是这么回事。赵建军的尸体虽然姿势扭曲,但身上的衣裤却相对服帖,特别是那条皮带,还好好地系在腰上,没有丝毫松垮的迹象。
陈国平的眉头不易察觉地挑了一下,他再次将目光投向礁石上的尸体,眼神变得专注起来。
高建国沉吟片刻,对着法医点了点头:“小王,照他说的,过去看看。”
法医小王应了一声,小心翼翼地踩着湿滑的礁石,靠近尸体,戴着手套的手,轻轻地掀开了赵建军衬衫的下摆,探向他的后腰。
几秒钟后,小王猛地抬起头,脸上满是惊愕的神色,声音都有些变调:
“高队!他……他的皮带,是从后面反着扣的!”
前脚刚抓了哥哥,后脚就发现了弟弟的尸体。天底下哪有这么巧的事?刚才还因为人赃并获而兴奋不已的年轻警察,脸“刷”地一下就白了,嘴巴张了张,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妈的!”高建国把那根没点着的烟狠狠往桌上一摔,抓起警帽往头上一扣,眼神里的火像是要喷出来,“走!出现场!”
他转头看向那个年轻警察:“小李,你留下,继续审那个‘老鼠’!记住,一个字也别跟他提他弟弟的事。给我把他祖宗三代都问出来!”
“是!”小李一个激灵,大声应道。
高建国又把目光转向方俊,言简意赅:“你,跟我来。正好,也认识一下咱们的弟兄。”
“是!”方俊没有丝毫犹豫,拎起那个还没来得及放下的帆布包,跟在高建国身后。他的表情依然平静,但深邃的眸子里,已经燃起了一簇火苗。这突如其来的命案,像一道命令,瞬间激活了他身体里属于侦察兵的本能。
一行人风风火火地冲下楼。院子里停着一辆半旧的北京212吉普车,绿色的油漆在边角处已经磨得露出了底漆,车身上溅满了干涸的泥点,像一匹不知疲倦的老马。
高建国拉开副驾驶的门,自己先坐了进去。方俊和另外两名队员则挤进了后座。车门“哐”的一声关上,空间狭小得几乎转不开身。
开车的是个四十来岁的男人,也是一身洗得发白的警服,但没穿上衣,就套了件汗衫。他身材精瘦,皮肤被海风和太阳鞣制成了古铜色,脸上布满了细密的皱纹,眼神却像鹰一样锐利。他嘴里叼着半根没点的烟屁股,腮帮子微微动着,像是在品咂着烟丝的味道。整个人看上去,不像个警察,倒更像个在码头上混了一辈子的老渔民。
“老陈,这是新来的副分队长,方俊。刚从部队转业来的战斗英雄。”高建国拍了拍驾驶座的靠背,算是做了介绍。
那个叫老陈的男人从后视镜里瞥了方俊一眼,目光在他那张过分干净的脸上停顿了一秒,然后不咸不淡地点了点头,算是打过招呼。他一言不发,拧动钥匙,吉普车发出一声拖拉机般的怒吼,猛地向前一窜,冲出了大院。
方俊知道,这位应该就是高建国提到的那个“老海蛇”,陈国平。果然,人如其名,身上有股子海里的味道,咸、湿,还带着点让人看不透的滑溜。
吉普车在坑洼不平的土路上颠簸得厉害,车窗外,城市的景象迅速被一片片低矮的厂房和堆积的集装箱所取代。空气里的咸腥味儿越来越重,还混杂着柴油和机油的味道。这里是海州的南港,全市最大也是最混乱的货运码头。
“死者叫什么?”路上,方俊开口问道。他的声音很平稳,打破了车厢里的沉默。
陈国平依然没说话,专心开车。倒是高建国从兜里掏出一张纸条看了一眼:“赵建军。他哥,就是我们抓的那个‘老鼠’,叫赵建国。”
建国,建军。这年头,叫这种名字的兄弟俩,一抓一大把。
“市局那边怎么说?”方俊继续问。
“电话里说不了那么细。就说是巡逻的保安发现的,人卡在礁石缝里,身上没看到明显的刀伤枪伤,初步判断是失足落水。”高建国烦躁地摇下车窗,点上一根烟,猛吸了一口,“狗屁的失足!早不出事晚不出事,偏偏在他哥出事的时候失足?”
方俊点了点头,没再继续问下去。在现场看到之前,任何推测都没有意义。这是他在部队养成的习惯。他转头望向窗外,默默地观察着这里的地形。
码头区域很大,道路犬牙交错,到处都是仓库和货场。很多地方连个像样的路牌都没有,但陈国平却像是脑子里装着一张活地图,驾驶着吉普车在迷宫般的道路里穿梭自如,连个弯都没拐错。
十几分钟后,吉普车在一个偏僻的防波堤旁停了下来。远处已经能看到有两辆公安警车闪着灯,拉起了一道简陋的警戒线。十几个穿着各色衣服的码头工人和附近的居民正围在那儿,伸长了脖子看热闹。
“都让让!警察办案!”高建国跳下车,嗓门一亮,围观的人群立马让开了一条道。
一股浓烈的腥臭味扑面而来,比码头上任何地方的味道都更刺鼻。方俊跟着走过去,只见警戒线内,几个穿着派出所警服的民警正在维持秩序,一个年轻的法医正戴着手套,蹲在一片湿滑的礁石上进行初步检查。
尸体就在那片礁石的缝隙里。那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穿着时髦的牛仔裤和一件花衬衫,身体被海水泡得有些浮肿发白。他的姿势很扭曲,头朝下,一只胳膊被卡在两块礁石之间,随着海浪的涌动,身体还在轻微地晃动着。
“高队,你们可算来了。”一个领口别着红底黄边领章的中年警察快步迎了上来,递给高建国一根烟,脸上带着点客套的愁容,“这事儿邪门,死者身份刚核实,就跟你们海关那边抓的人对上了。我们接到报警就封锁了现场,法医初步看了下,死者身上除了些礁石刮擦的伤口,没发现其他外伤。初步判断,可能是失足落水。”
高建国接过烟,却没有点,只是皱着眉盯着尸体:“喝多了?这地方前不着村后不着店,黑灯瞎火的,他跑这儿来喝哪门子西北风?”
派出所所长尴尬地笑了笑:“这……这帮小年轻的想法,谁搞得懂呢?”
陈国平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走到了礁石边缘。他没急着下去,而是像只老猫一样,蹲在一块高处的岩石上,眯着眼,一寸一寸地扫视着整个现场。他的目光在尸体、周围的礁石、甚至是海面的波纹上反复逡巡。
方俊也没有说话。他站在高建国身后,视线却没有第一时间锁定尸体,而是抬起头,观察着周围的整个大环境。他的目光扫过防波堤的高度,估算着潮水涨落的痕迹,甚至还抬头看了看天色。
他的侦察兵素养告诉他,任何一个孤立的点,都必须放在一个完整的坐标系里才有意义。
“怎么样,老陈?看出什么门道没?”高建国问道。
陈国平从礁石上跳了下来,动作轻巧得不像个中年人。他走到高建国身边,摇了摇头,声音沙哑:“不好说。这地方每天潮起潮落,浪头又大,就算有什么脚印之类的痕迹,也早被冲干净了。想从现场找东西,难。”
他说的是实话。这里几乎是一个“完美”的抛尸或意外现场,大海会抹平绝大多数的痕迹。
高建国烦躁地“啧”了一声,刚想说话,却被方俊打断了。
“高队,”方俊指了指尸体的方向,“能不能让法医同志帮个忙,看一下死者后腰皮带的位置,有没有什么异常?”
他的声音不大,但在场的人都听得清清楚楚。所有人的目光,包括陈国平那双鹰隼般的眼睛,都瞬间聚焦到了他身上。一个刚报到的新兵蛋子,在老警察和法医面前,直接开口提要求,这多少有点不合规矩。
那个年轻法医愣了一下,抬头看了看高建国。
高建国也有些意外,他审视地看着方俊:“你发现什么了?”
“只是一个猜测。”方俊的表情很平静,“死者穿的是牛仔裤,这种裤子通常很合身。如果是失足落水,从高处摔下,再被海浪拍打,身体会剧烈翻滚。但他的裤子,看起来太‘整齐’了,尤其是后腰的位置,几乎没有因为拉扯而出现的褶皱或者错位。”
经他这么一提醒,众人再仔细看去,似乎还真是这么回事。赵建军的尸体虽然姿势扭曲,但身上的衣裤却相对服帖,特别是那条皮带,还好好地系在腰上,没有丝毫松垮的迹象。
陈国平的眉头不易察觉地挑了一下,他再次将目光投向礁石上的尸体,眼神变得专注起来。
高建国沉吟片刻,对着法医点了点头:“小王,照他说的,过去看看。”
法医小王应了一声,小心翼翼地踩着湿滑的礁石,靠近尸体,戴着手套的手,轻轻地掀开了赵建军衬衫的下摆,探向他的后腰。
几秒钟后,小王猛地抬起头,脸上满是惊愕的神色,声音都有些变调:
“高队!他……他的皮带,是从后面反着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