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户城的秋夜来得早,未及亥时,大帐外的火把便被风卷得噼啪作响。
顾昭立在案前,指节抵着下颌,目光扫过案上墨迹未干的诏书——二字在烛火下泛着冷光,像两把悬在头顶的剑。
陛下,众将已到。帐外传来亲卫低哑的通报。
顾昭伸手压了压法袍前襟,玄色衣料下冥簿的纹路隔着布料硌得他心口发紧。
这是他第一次以之名正式调兵,前世维和部队里指挥千人军演的经验此刻竟有些不够用——那时是保一方平安,如今是要改写一个时代的命运。
帐帘掀起的刹那,冷风裹着几星火星扑进来。
最先踏进来的是赵无极,短刀刀柄上的血渍还未擦净,粗布甲胄被夜露浸得发沉;紧随其后的是李元忠,老臣的朝服洗得发白,腰间玉牌撞在案角发出清响;最后是沈青竹,她卸了暗卫的劲装,换了身玄铁鳞甲,鬓边那朵野菊不知何时换成了银制的,在火光里泛着冷冽的光。
末将等参见陛下!众人单膝触地,声浪撞得帐顶的牛皮簌簌直抖。
顾昭抬手虚扶:都起来。他的目光掠过沈青竹护心镜上凝结的霜花,喉结动了动,终究没问她是否穿得够暖——这是大帐,不是柴房,他得端着阴帝的架子。
案上的诏书被风掀起一角,露出朕既为阴帝,便当平定乱世的字迹。
顾昭指尖叩了叩纸页:今日召你们来,为的是这八个字。他展开地图,北周全境的山川河岳在烛火下起伏如浪,从明日起,南梁三十万大军北伐,目标——北周!
帐中静得能听见火折子爆响。
最先反应过来的是赵无极,他粗声大笑,短刀地拔了半寸:好!
老子早看那些龟缩在西凉的北蛮子不顺眼!李元忠抚须长叹,眼角的皱纹里泛着水光:老臣等这一天,等了二十年。
沈青竹突然跨前一步,铠甲相撞的脆响惊得烛火晃了晃。
她仰头望着顾昭,眼底的星子比银菊更亮:陛下,末将愿为先锋,攻取西凉!
顾昭的呼吸顿了顿。
他记得三个月前在边境小镇,这个总板着脸的女暗卫为救他挡了三刀,血浸透了青竹纹的内衫;记得七天前围剿韩景明余党时,她的剑挑飞刺客匕首的弧度,像极了前世战术沙盘上最完美的抛物线。
此刻她铠甲下的肩背绷得笔直,活像只蓄势待发的鹰。
你若去,必胜无疑。顾昭伸手按住她的剑柄,指腹隔着剑鞘摸到熟悉的茧,但西凉铁骑号称陆上蛟龙,非寻常将领可敌。
沈青竹的耳尖微微发红,却仍梗着脖子:末将在暗卫营练了十年夜袭,铁骑再凶,还能比得过黑夜里的阴兵?她扫了眼顾昭腰间的冥簿,嘴角扬起极淡的笑,再说...陛下不是还有判官笔么?
帐外突然传来马蹄声,林知远抱着一卷羊皮图冲进来,额发沾着草屑:陛下!末学有计!他摊开地图,指尖点在西凉与朔州交界处,北周三十万大军的粮草全囤在雁门关后,若先断其粮道,铁骑再悍也得饿成软脚虾!
顾昭俯身细看,地图上用朱砂标着十二处粮仓,连运粮路线都画得清清楚楚。
他抬头时,林知远正搓着沾墨的手指,耳尖通红:末学这半年跟着商队走了七趟北境,记了三本账...想着或许能派上用场。
顾昭拍案,惊得帐角铜铃乱响,三路进兵:赵将军率十万大军正面牵制;林先生随沈将军奇袭粮仓;朕亲率中军直捣黄龙!他望向李元忠,老臣的眉峰仍拧着,李相可是有顾虑?
李元忠抚了抚心口:陛下,秦雨桐那丫头...当年随父守西凉,连杀十七名南梁将领。她若铁了心护北周...
她若识时务,自会归顺。顾昭指尖轻轻划过判官笔的笔杆,若不愿——他抬眼时眼底泛着幽光,像极了阴司殿里的烛火,那就让她见识一下,什么叫阴兵过境。
子时三刻,沈青竹的营帐外飘起细雪。
顾昭裹着披风站在帐前,手里攥着枚漆黑的玉牌,表面刻着黄泉引的纹路。
帐内传来收拾甲胄的声响,他刚要敲门,门帘突然被掀开。
沈青竹抱着头盔立在雪地里,发梢沾着冰晶:陛下可是来查岗?
顾昭把玉牌塞进她掌心,触到她指尖的凉,喉结动了动:危急时刻捏碎它。他望着她因惊讶而微张的唇,突然笑了,我会亲自来接你。
沈青竹低头看着掌心里的玉牌,雪落在牌面又融化,像滴未落的泪。
她握紧拳头,抬头时眼里闪着灼人的光:这一战,我不会让你失望。
雪越下越大,顾昭望着她的背影消失在雪幕里,转身时瞥见案上未拆的密报——北周西京来的,封皮上盖着二字的朱印。
他指尖轻轻抚过那两个字,嘴角勾起抹若有若无的笑:该见面了。
帐外的更鼓敲过三更,顾昭将密报收进袖中。
窗外的雪地里,一队阴兵正无声地掠过,他们的铠甲在月光下泛着幽蓝,像一条流动的河,朝着北方蜿蜒而去。
顾昭立在案前,指节抵着下颌,目光扫过案上墨迹未干的诏书——二字在烛火下泛着冷光,像两把悬在头顶的剑。
陛下,众将已到。帐外传来亲卫低哑的通报。
顾昭伸手压了压法袍前襟,玄色衣料下冥簿的纹路隔着布料硌得他心口发紧。
这是他第一次以之名正式调兵,前世维和部队里指挥千人军演的经验此刻竟有些不够用——那时是保一方平安,如今是要改写一个时代的命运。
帐帘掀起的刹那,冷风裹着几星火星扑进来。
最先踏进来的是赵无极,短刀刀柄上的血渍还未擦净,粗布甲胄被夜露浸得发沉;紧随其后的是李元忠,老臣的朝服洗得发白,腰间玉牌撞在案角发出清响;最后是沈青竹,她卸了暗卫的劲装,换了身玄铁鳞甲,鬓边那朵野菊不知何时换成了银制的,在火光里泛着冷冽的光。
末将等参见陛下!众人单膝触地,声浪撞得帐顶的牛皮簌簌直抖。
顾昭抬手虚扶:都起来。他的目光掠过沈青竹护心镜上凝结的霜花,喉结动了动,终究没问她是否穿得够暖——这是大帐,不是柴房,他得端着阴帝的架子。
案上的诏书被风掀起一角,露出朕既为阴帝,便当平定乱世的字迹。
顾昭指尖叩了叩纸页:今日召你们来,为的是这八个字。他展开地图,北周全境的山川河岳在烛火下起伏如浪,从明日起,南梁三十万大军北伐,目标——北周!
帐中静得能听见火折子爆响。
最先反应过来的是赵无极,他粗声大笑,短刀地拔了半寸:好!
老子早看那些龟缩在西凉的北蛮子不顺眼!李元忠抚须长叹,眼角的皱纹里泛着水光:老臣等这一天,等了二十年。
沈青竹突然跨前一步,铠甲相撞的脆响惊得烛火晃了晃。
她仰头望着顾昭,眼底的星子比银菊更亮:陛下,末将愿为先锋,攻取西凉!
顾昭的呼吸顿了顿。
他记得三个月前在边境小镇,这个总板着脸的女暗卫为救他挡了三刀,血浸透了青竹纹的内衫;记得七天前围剿韩景明余党时,她的剑挑飞刺客匕首的弧度,像极了前世战术沙盘上最完美的抛物线。
此刻她铠甲下的肩背绷得笔直,活像只蓄势待发的鹰。
你若去,必胜无疑。顾昭伸手按住她的剑柄,指腹隔着剑鞘摸到熟悉的茧,但西凉铁骑号称陆上蛟龙,非寻常将领可敌。
沈青竹的耳尖微微发红,却仍梗着脖子:末将在暗卫营练了十年夜袭,铁骑再凶,还能比得过黑夜里的阴兵?她扫了眼顾昭腰间的冥簿,嘴角扬起极淡的笑,再说...陛下不是还有判官笔么?
帐外突然传来马蹄声,林知远抱着一卷羊皮图冲进来,额发沾着草屑:陛下!末学有计!他摊开地图,指尖点在西凉与朔州交界处,北周三十万大军的粮草全囤在雁门关后,若先断其粮道,铁骑再悍也得饿成软脚虾!
顾昭俯身细看,地图上用朱砂标着十二处粮仓,连运粮路线都画得清清楚楚。
他抬头时,林知远正搓着沾墨的手指,耳尖通红:末学这半年跟着商队走了七趟北境,记了三本账...想着或许能派上用场。
顾昭拍案,惊得帐角铜铃乱响,三路进兵:赵将军率十万大军正面牵制;林先生随沈将军奇袭粮仓;朕亲率中军直捣黄龙!他望向李元忠,老臣的眉峰仍拧着,李相可是有顾虑?
李元忠抚了抚心口:陛下,秦雨桐那丫头...当年随父守西凉,连杀十七名南梁将领。她若铁了心护北周...
她若识时务,自会归顺。顾昭指尖轻轻划过判官笔的笔杆,若不愿——他抬眼时眼底泛着幽光,像极了阴司殿里的烛火,那就让她见识一下,什么叫阴兵过境。
子时三刻,沈青竹的营帐外飘起细雪。
顾昭裹着披风站在帐前,手里攥着枚漆黑的玉牌,表面刻着黄泉引的纹路。
帐内传来收拾甲胄的声响,他刚要敲门,门帘突然被掀开。
沈青竹抱着头盔立在雪地里,发梢沾着冰晶:陛下可是来查岗?
顾昭把玉牌塞进她掌心,触到她指尖的凉,喉结动了动:危急时刻捏碎它。他望着她因惊讶而微张的唇,突然笑了,我会亲自来接你。
沈青竹低头看着掌心里的玉牌,雪落在牌面又融化,像滴未落的泪。
她握紧拳头,抬头时眼里闪着灼人的光:这一战,我不会让你失望。
雪越下越大,顾昭望着她的背影消失在雪幕里,转身时瞥见案上未拆的密报——北周西京来的,封皮上盖着二字的朱印。
他指尖轻轻抚过那两个字,嘴角勾起抹若有若无的笑:该见面了。
帐外的更鼓敲过三更,顾昭将密报收进袖中。
窗外的雪地里,一队阴兵正无声地掠过,他们的铠甲在月光下泛着幽蓝,像一条流动的河,朝着北方蜿蜒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