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都说做买卖像闯江湖,要耍三板斧:胆儿大、路子野、能扛揍。当年蹲在四季青仓库门口吹冷风,裹着那件旧军大衣,眼瞅着最后几箱货卸完的时候,我就琢磨,我靠,我这“江湖”才刚起了个头儿呢。
钱难挣,屎难吃,话糙理不糙。刚把瑶瑶姐和波波那十二万现金还上,报纸包湿了半拉——手心汗出的。钱递过去那个分量,跟掏心窝子似的,整个人都轻了两斤。前些天在对账,瑶瑶姐那算盘珠子扒拉得噼啪响,“小汪,小孩子国潮这风头也硬啊!”她还拿嘴努努隔壁那堆湖州织里过来的圣诞童装。
我环顾一圈市场,三轮车拉货吭哧吭哧,遍地都是金子,可弯腰拾的活儿,不痛快。这湖州的衣服,我还真应该试试。这念头一起,像野草,锄也锄不掉了。
第二天,我跟碟片哥挤进五菱宏光,油门踩到底,直奔湖州吴兴。干啥去?找厂子,咱“SUdU”的新加工厂就在那儿。那厂子,瑶瑶姐介绍的,电话里那王经理一口湖州腔,梆硬:“五千件起订,料子印花自个儿盯着!” 没啥情面讲。做买卖,开始就是硬碰硬。
推开那扇嘎吱作响的蓝漆大铁门,一股热烘烘、混杂着染料和机油布头的味道就撞了我个满怀。车间里堆得小山似的坯布,灰的,黑的。王经理穿着油彩点子点梅花的工作服,一双胶底鞋踏得稳当,在缝纫机缝儿里穿行,跟走梅花桩似的。他拎起件刚印好的样衣:“瞅瞅?这‘竹林剑客’,水墨劲儿,挺飒吧?就你们这大学生稀罕这调调。要不是瑶瑶……”话点到即止,手指头搓了搓领口的走线。
我摸了摸那胸前的侠客,线条粗犷硬朗,是我自己画的!签合同那笔,我特地没用钢笔,抓支圆珠笔。厂方条款里模棱两可的地方,我眼一闭划过去了——明白得很,这带侠客太极、泼墨劲道的衣服,就得彪呼呼地闯进年轻地界。规矩太多,捆手捆脚,还混个屁的江湖?
货出那天,雨夹雪点子乱飞。整整五千件带着侠气的卫衣t恤,塞满了我们的货车,活像拉了一车江湖豪客。我卡里那点刚回笼、还带着温度的钱,全划过去了。王经理丢给我一支烟,笑笑:“小汪痛快!下回整那‘刀光剑影’系列,吱声儿啊!” 货车吭哧吭哧回到杭州仓库时,天都擦黑了。
瑶瑶姐的网店生意起来以后,工厂只够做自己的女装品牌。原先帮我做潮牌的几条线也临时征用去做她自己的牌子了,才有了这次的湖州之行。广州过来的运费太贵,湖州这次工厂要是合作后续没有问题,广州的厂做为后备,我们也能剩下不少运费。
美芬领着几个小工正拆箱呢,屋里堆得快下不去脚。嘿,怪事,发现几件“剑穗”印反的!我随手套一件试试,后来在夜市摊上,愣是被几个玩摇滚的小年轻当“限量隐藏款”抢疯了,还给我起了个匪号“剑穗汪”。你看,这江湖里,有时候“错版”比正版还值钱,找谁说理去?
天刚麻麻亮,仓库门口就堵了四五辆外地牌照的面包车。打头一个东北大个儿,嗓门贼亮:“老汪!‘侠客行’那款,快!再匀哥们儿五百件!”我抓起旁边那个卷了毛边的记账本登记,翻开头页,上面几个歪扭数字:¥1376.5。兜里几个钢镚硌着大腿,可心里反倒奇异地踏实了。远处零星的爆竹声传来,年,真他娘的要来了。
小雨淅淅沥沥。冬瓜蹲在仓库屋檐下闷头抽烟,烟头一明一灭。他脚边散着我新拿回来的“雪夜刀客”样品,雨水把胸口墨色晕开一小块。“哥,”他捻灭烟头,吐出俩字儿,“我想单干。”
我心里咯噔一下,抬头看仓库墙上新喷的涂鸦,“SUdU原创潮牌”红得扎眼。去年夜市上,我俩摊子就隔个炸臭豆腐的,油烟呛人,为了三毛五毛的,扯着嗓子互相压价抢客,差点没打起来。想想真没劲!像俩耗子在米仓里掐架。
他把那卷边的破账本递过来,“订货五千件”。我没接,掏出手机摁计算器,亮给他看:“厂子里出来三十二一件,走渠道给你到四十五,我抽个茶水钱。”手机一震,湖州王经理消息跳出来:“新到的夜光反光油墨,你那‘暗器图谱’要不试试?”
冬瓜没言语,从他那个万年不离身的破蛇皮袋里掏出个装饼干的旧铁皮盒子,“啪”地掀开。里面红彤彤码着厚厚一沓百元钞。“三万,定金。不够的,跑完大学生市集给你结清。”那钱一股子床垫底下的味儿。看着他腰上那根七匹狼皮带,边角都磨破了线——还是他生日我送的。算了,江湖路宽,多个朋友多个摊,总比多个掐架的强。
后来我去下沙看他支摊子。嚯!他弄了个大天幕棚子,不知从哪搞来个破发电机,拖了几排彩灯管,硬是拼出个歪歪扭扭的“SUdU国潮”。鼓点咚咚敲得震天响,放的是《春天花会开》,几个大学生模样的围着看。冬瓜正跟人白活呢:“老铁放一万个心!洗十遍!要掉色你把我皮扒了做印花!”他那神态,比真设计师还真。
后来他给我结货款,厚厚一叠小20万现金,一股汗味儿加尘土味儿。我知道,这钱放兜里焐不热,明天就得化成下批面料的订单,或者喂了运营店铺的美工和平台费。
深更半夜,美芬还在灯下剪线头。二十瓦灯泡惨白的光照在她脸上。“汪哥,”她捏着一件刚发现的“断袖”系列t恤,“七堡那边小作坊,仿你那‘踏雪无痕’呢,印得糙点,卖得贼便宜……”
我没吭声,顺手把桌上那把大剪子“哐当”拍在铁货架上。嘿,人在江湖漂,哪能不挨刀?防得了君子,防不住小鬼跳墙。
隔天去义乌看辅料,路过摊区。七八个小摊支着,喷绘布质量差得能透风,挂着“韩版潮牌”、“欧美设计”的幌子。一个姑娘摊上,我那“竹叶镖”t恤竟敢卖一百九十九!比我官方还贵三十!我假装看料子,她机灵地凑过来:“老板想要?去商贸城二楼北区找阿健哥,‘货源’稳,还能加牌子……老逼真了!”她声音压得低低的,像特务接头。我这心,就跟被那义乌的小北风吹了个透心凉似的。江湖路上,暗器真多啊!
冬瓜的货车开始跑高校了。他说嘉兴学院边开咖啡店的胖子,最爱拿我那“刀剑如梦”当文化衫,哪怕洗得做旧发白也没事。有次我们蹲在仓库彩条布上啃烧饼,他看着破墙上的涂鸦呲牙一乐:“哥,知道不?工大设计院那帮崽子,现在管这中国风叫‘老汪家的款’了!”嘿,这名号来得跟闹着玩儿似的。
后来这小子更野,一车衣服塞得冒尖,直接奔了江西、安徽的学校。我送他出城,车里收音机放“一路向北”。他那车屁股的红灯,在灰蒙蒙的天色里越来越小,最后成了个小红点,消失在远处。跟西湖苏堤上那些被风刮得半死不活的灯笼有点像,说不出的孤独感。
“汪哥,四季青老张那儿有批出口尾单高支棉料,素雅,配你那‘水墨山河’正合适!”送货的小兄弟电动车筐里塞着份《都市快报》,摊开的版面上大标题贼晃眼——《网购爆发,淘宝年交易破80亿》。我心里一动,掏出揉得不成样的红双喜递过去一支。这江湖的风向,变得比翻书还快。
夜里猫在油腻腻的网吧。天涯论坛创业版块的发帖框里,我敲着:《亲历:从四季青摊贩到国潮汪》。草稿下边还挂了张仓库新面料箱子的照片。回车键还没摁,一条Id叫“东阳绣花老方”的回复蹦出来:“小汪,数码定位绣你那图案能搞!打样先?”嘿,得!网上发帖不是对空放炮,真能惊动草丛里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我起身结账,网管小妹眼尖:“哎?你这鞋上SUdU的标…‘武’字半边贴反了吧?”我咧嘴一笑,把找的几个钢镚揣裤兜——就跟当年接手瑶瑶姐的瑕疵尾货一样,啥残品没见过?习以为常,咱的江湖,瑕疵都能炼成绝版!
后来去平湖看功能性面料,坐长途大巴。窗外广告牌刷刷过:茉织华、恒源祥、波司登……一个穿老式梦特娇的大爷在我前排打呼噜。我看着那些灰扑扑的牌子,心想,这浙北的公路两边,藏了多少个跟我一样的“老汪”啊?他们用褪色的招牌当盾牌,用工厂的烟囱当长矛,都在自个儿的泥浆里打着滚、憋着气往上拱呢。这才是最地道、不带水的江湖生存手册。
在新厂打样间看到复合防风面料,摸着挺韧。“铁布衫”夹克的样品挂着,侧摆几根线头倔强地钻出来,像我爸冬天那件硬棉袄露出的棉絮。我捻了下内衬磨毛的LoGo刺绣,想起街边的滑板小子。“这胚布方案,行!”我对技术主管说,“但得搭上你们上回印错参数那批夜光油墨,我正好用在‘暗器图谱’的内袋里。”签合同付定金,用的就是冬瓜刚结清的大学货款。用当天的《都市快报》包着那叠人民币,新墨味儿愣是盖过了厂里的浆糊气。你说我这算不算在人家错版里挖出了金矿?
回程路过桐乡,商贸城门口大横幅辣眼睛:“电商培训,三天学会淘宝开店!”鬼使神差进去瞅瞅,里面烟味儿呛人。俩小年轻蹲地上啃大饼,前头讲师唾沫横飞,屏幕上是pS的假洋模特站在宫殿里。正要撤,撞上个虎背熊腰的大哥,他手里大蛇皮袋没扎紧,露出件卫衣袖子,上面那个歪戴斗笠的剑客,跟我电脑里还没定的草图——八分相似!血“噌”一下冲上脑门。那感觉,比兜里刚揣着的热乎订金钱还重。这江湖,真是前脚刚迈步,后脚冷箭就到了身边!
那晚回仓库盘点,总件数破天荒冲了新高!冬瓜开车过来,后备厢塞满老家水果,车座上还撂着一包刚退回来的“天山童姥”,水洗标歪缝了。我们没地方坐,干脆坐到纸箱上,就着凉菜花生米喝啤酒。晚风凉飕飕的,冬瓜灌一口啤酒,指着天上那弯毛月亮笑:“哥,现在我去义乌提个辅料,老板娘开口就问,‘你哥老汪那牌子用的吧?’” 这名气,跟沾了口老酒的肥肉似的,来得有点晕乎。
整完最后三十箱还带着机器热乎气的“风雪归人”卫衣,后半夜两点多。我把自己塞到仓库角落那张垫着气泡袋的破钢丝床上。窗外风呜嗷呜嗷地刮,卷着不知道哪个厂飘出来的布条子,“啪啪”抽打着铁皮屋顶。
刚迷迷瞪瞪睡着,“哐哐哐!!!”一阵能把人从地府里拽出来的砸门声骤响!惊得我坐起来,绿荧荧的电子表显示03:47。摸黑蹭到门缝——是黄露!她以前那染得挺亮的棕头发,现在跟枯草似的,又干又黄。她穿双镶廉价水钻的厚底鞋,在路灯底下反光。“快开门!”她跺着脚喊。我心一下提到嗓子眼,猛回头瞅墙角那几箱印废的限量款样衣——绝不能让外人瞅见!赶紧扯过旁边堆的新运动裤,一股脑盖住标签。
门一开,她泥鳅似的挤进来,一点儿不客气,一屁股坐在我记账的小折叠桌上。一股子劣质电子烟味儿。墙角插座上老款诺基亚充电器,红灯一闪一闪照着她的脸——眼线花了,下眼睑晕了两团黑乎乎脏东西。“借两千,”她声音干巴巴的,手指头弹烟灰,关节上露个小红点,八成是卷发棒烫的。
我拉开抽屉拿钱,手有点不稳。两千块,里头有几张晚上刚收的买手店的尾款,一股子皮子染料混合味儿。她一把抓过去,快得跟抢似的。这刹那,我瞥见她右手腕上还系着一条发白褪色的红绳——这仓库第一天开张时,我在市场小摊上随手买来图吉利送她的……
那次打架后,第一次见到她,也是在四季青后巷雨天的屋檐下。我蹲着检查新到的打底t恤,雨水滴答砸地上。她撑着把破了洞的天堂伞,雨水漏下来湿了鬓角。“借个火?”声音有点哑,夹着根红双喜。她接我火机时,手腕上光面素银镯子“叮”碰了一下。点火光里,我看见她指甲缝里还卡着块宝蓝色染发膏,霓虹灯的光在湿地上反光,也碎在她眼底。
后来在夜市边大排档,她教我辨Zippo真假,筷子蘸冰啤酒在油桌上画。邻桌俩醉汉突然掀了凳子!“镀铬层超零点二五毫米假……”她话音未落,整个人“唰”地缩成弓背护头的姿势,像只炸了毛的野猫。
送她回理发店二楼的铁楼梯又窄又陡,堆满飘柔大空瓶。她掏出钥匙开门,塑料门牌上的“黄露”两字都快磨没了。“进来坐?”布帘后敞开的帆布衣柜,挂了几件镶满廉价塑料片的紧身裙,瞥见一件水洗标上绣着“金色年代”——附近有名的夜总会。我没问。后来在下沙工业区大排档碰见她,还穿着那种亮片裙,正给个秃顶中年人点烟。昏暗灯光下,她涂着刺眼的紫色唇彩,看到我竟咧嘴笑了笑。耳朵上那对大水钻耳环晃着,排档霓虹灯光在钻石切割面上炸开,碎成一片寒星。
那一年的雨,下得没完没了。她又来找我借钱。那阵“断水流”刚卖空,货款还在几个买手店手里周转。我从抽屉最底层准备寄老家的信封里抽了一万。她低头数钱,手有点颤。一股廉价香水混着消毒水味儿直冲鼻子。“会还……”她转身走时,后脖颈衣领磨着一小块不正常红色瘢痕。
后来在文三路电子市场淘二手硬盘,脏乱巷口撞见她蹲地上吐。身上套件松松垮垮的旧校服。我想去扶,她猛地甩开我的手。捋袖子擦嘴时,胳膊内侧几个针眼留下的青紫小点露出来。“别告诉靓丽的人……”她喘着粗气,声音全哑了,塞给我一个系红绳的玉佛小吊坠,“老家带的……算利息……” 心沉得像灌了铅。
过了几天,我专程去四季青旁边小区的“靓丽”美发店看了看。卷闸门放下半截,贴个“内部整顿”白纸。隔壁烟店胖老板娘“呸”一口痰:“抓走好几个!扫黄打非!”
三个月后一个大太阳天。我窝在朝晖路的老式公用电话亭里,玻璃罩上粘满小广告。一遍一遍按她最后的手机号,拔了十七次,永远冰凉的电子音:“空号……”再跑四季青旁边的小区,“靓丽”换成了“温州正宗泰式足疗”。新换的霓虹灯管挺亮堂。老板娘嚼着槟榔:“那欠仨月房租跑路的小婊子?留堆破梳子烂丝袜想抵债?呸!”
时间到了2009年立冬,陪几个东北买手在翠苑KtV应酬。包厢灯光昏暗,啤酒果盘陪酒姑娘。一个陪唱姑娘凑点歌台那儿,头上戴个眼熟水钻发卡,喝多了咯咯笑:“听说没?我一姐妹,前两天…死在闸弄口小破屋了。房东收尸说…屋里一地‘妇炎洁’空瓶,造孽啊…”我窝在沙发角,桌上冰雕盘龙底座刻着“生意兴隆”。七彩灯球的光在融化的冰水里跳,那四个字像泡发的馒头,又虚又肿,就要消失在浊水里。
散场去放水。小便池边隔间出来个穿渔网袜的女孩,对着镜子费力补妆。我从磨毛边儿的旧皮夹最里层,抽出一张叠得方正的泛黄纸条。圆珠笔迹:“今借到汪xx人民币元整。借款人:黄露。2006.1.13。” “咔哒”按下打火机,蓝火苗舔上纸角,看它蜷曲、焦黑、碎成灰末落进白瓷洗手池。火苗最后闪那一下,映着厕所隔间门板上一行刻字:“黄露2006.8.15到此一游”,歪歪扭扭。
回到空旷冰凉的仓库。鬼使神差地翻箱倒柜,找出来一个小东西——很久前她偷偷塞我口袋里的“飘柔”旅行装小瓶。一直没扔。托在掌心,迎着气窗透进来的微薄晨光。里面乳白的洗发水早干涸凝固,硬邦邦,变成屎黄色。那别扭形状,像她指甲上掉水钻片后残留的胶痕。
后来在四季青进货,路过个模特穿着韩版雪纺裙,那款式像她在理发店二楼挂的一件。听见档口新来的洗头妹哼歌,调子跑得像野马,是《香水有毒》的声音,我心里咯噔一下。那个死在出租屋的姑娘黄露,最后能记住的,也就剩这点不成调儿的音儿了吧?
我还常在四季青后巷老位置蹲着点数新到的打底款。雨水顺着老路滴落。兜里她硬塞给我的小玉佛吊坠,贴着大腿皮肤,像带着体温。那个被染发膏汗渍腐蚀过的弥勒笑脸,棱角早已模糊。穿堂风吹过,卷起对面仓库的碎布条乱飞。恍惚间,好像又看见她撑着那把漏了个小洞的天堂伞,深一脚浅一脚踩在积水里走过来,伞骨上缠着几圈红绳,和她手腕褪尽颜色的旧红绳,一模一样。
第二年清明,细雨如丝。我带了束白菊去南山公墓。骨灰堂管理员靠着门框打哈欠:“没名没姓的?早撒钱塘江了,省地儿。”我在半山腰松树林找了块干净的青石板,在旁边挖个小坑,埋下那把用了好些年、剪线头剪到刀口卷刃的大裁缝剪和那个小玉佛吊坠。青色山雾绕着墓碑飘,松针滴着水珠。林子深处,若有似无的哼唱声传来,听着像《女人花》,依旧是那跑调找不着北的味儿。不知是不是耳朵骗了我。
暮色渗进仓库高窗。我点支红双喜。辛辣的熟悉味道弥漫开,烟圈袅袅爬向屋顶铁皮裂开的缝隙。这烟气,跟她当年吐的廉价烟雾,此刻像混在一块,分不开了。远处高架上车灯汇聚成流动的金色大河。这城市的光,永不会彻底熄灭。它像永动机,源源不断地制造着新的“黄露”,拖着或长或短的影,在巨大喧嚣的缝隙里无声穿行。她们的脚印,终究会消失在批发市场黎明前最后的黑暗里,就像从未踏足过这片江湖。我掐灭烟头。仓库角落那张旧桌子上,新一批“侠客·贰”的设计稿还摊开着。
路,还得往下走啊。这摊“江湖”生意,它不讲道理,却又处处是道理,像块粗粝的磨刀石,磨着你的皮囊,也磨着你心底那把刀——是淬火更亮,还是就此卷了刃儿?活儿,接着干呗。
“活着就是胜利”。在四季青起起伏伏的几年,教会我最朴实的道理:蹲在仓库地板上数钱的人,比坐在写字楼里画饼的人,更懂得什么是真枪实弹的生存。这条路,甭管土路、水泥路还是信息高速路,只要仓库灯还亮着,人还蹲在这儿摸得着布料、数得清针脚,咱这国潮的路,就得继续往下走。
钱塘江日夜奔流,不会因为谁停下来。仓库顶上的铁皮被风吹得呜呜响,远处高架桥上车流不息,金色灯光汇成的河,昼夜不停地流。这座城啊,永远不缺灯火辉煌,也永远不缺在灯影角落挣扎、最终无声无息消失的“黄露”。她们的身影被揉进批发市场的叫卖和卡车引擎声里,好像从未来过。
钱难挣,屎难吃,话糙理不糙。刚把瑶瑶姐和波波那十二万现金还上,报纸包湿了半拉——手心汗出的。钱递过去那个分量,跟掏心窝子似的,整个人都轻了两斤。前些天在对账,瑶瑶姐那算盘珠子扒拉得噼啪响,“小汪,小孩子国潮这风头也硬啊!”她还拿嘴努努隔壁那堆湖州织里过来的圣诞童装。
我环顾一圈市场,三轮车拉货吭哧吭哧,遍地都是金子,可弯腰拾的活儿,不痛快。这湖州的衣服,我还真应该试试。这念头一起,像野草,锄也锄不掉了。
第二天,我跟碟片哥挤进五菱宏光,油门踩到底,直奔湖州吴兴。干啥去?找厂子,咱“SUdU”的新加工厂就在那儿。那厂子,瑶瑶姐介绍的,电话里那王经理一口湖州腔,梆硬:“五千件起订,料子印花自个儿盯着!” 没啥情面讲。做买卖,开始就是硬碰硬。
推开那扇嘎吱作响的蓝漆大铁门,一股热烘烘、混杂着染料和机油布头的味道就撞了我个满怀。车间里堆得小山似的坯布,灰的,黑的。王经理穿着油彩点子点梅花的工作服,一双胶底鞋踏得稳当,在缝纫机缝儿里穿行,跟走梅花桩似的。他拎起件刚印好的样衣:“瞅瞅?这‘竹林剑客’,水墨劲儿,挺飒吧?就你们这大学生稀罕这调调。要不是瑶瑶……”话点到即止,手指头搓了搓领口的走线。
我摸了摸那胸前的侠客,线条粗犷硬朗,是我自己画的!签合同那笔,我特地没用钢笔,抓支圆珠笔。厂方条款里模棱两可的地方,我眼一闭划过去了——明白得很,这带侠客太极、泼墨劲道的衣服,就得彪呼呼地闯进年轻地界。规矩太多,捆手捆脚,还混个屁的江湖?
货出那天,雨夹雪点子乱飞。整整五千件带着侠气的卫衣t恤,塞满了我们的货车,活像拉了一车江湖豪客。我卡里那点刚回笼、还带着温度的钱,全划过去了。王经理丢给我一支烟,笑笑:“小汪痛快!下回整那‘刀光剑影’系列,吱声儿啊!” 货车吭哧吭哧回到杭州仓库时,天都擦黑了。
瑶瑶姐的网店生意起来以后,工厂只够做自己的女装品牌。原先帮我做潮牌的几条线也临时征用去做她自己的牌子了,才有了这次的湖州之行。广州过来的运费太贵,湖州这次工厂要是合作后续没有问题,广州的厂做为后备,我们也能剩下不少运费。
美芬领着几个小工正拆箱呢,屋里堆得快下不去脚。嘿,怪事,发现几件“剑穗”印反的!我随手套一件试试,后来在夜市摊上,愣是被几个玩摇滚的小年轻当“限量隐藏款”抢疯了,还给我起了个匪号“剑穗汪”。你看,这江湖里,有时候“错版”比正版还值钱,找谁说理去?
天刚麻麻亮,仓库门口就堵了四五辆外地牌照的面包车。打头一个东北大个儿,嗓门贼亮:“老汪!‘侠客行’那款,快!再匀哥们儿五百件!”我抓起旁边那个卷了毛边的记账本登记,翻开头页,上面几个歪扭数字:¥1376.5。兜里几个钢镚硌着大腿,可心里反倒奇异地踏实了。远处零星的爆竹声传来,年,真他娘的要来了。
小雨淅淅沥沥。冬瓜蹲在仓库屋檐下闷头抽烟,烟头一明一灭。他脚边散着我新拿回来的“雪夜刀客”样品,雨水把胸口墨色晕开一小块。“哥,”他捻灭烟头,吐出俩字儿,“我想单干。”
我心里咯噔一下,抬头看仓库墙上新喷的涂鸦,“SUdU原创潮牌”红得扎眼。去年夜市上,我俩摊子就隔个炸臭豆腐的,油烟呛人,为了三毛五毛的,扯着嗓子互相压价抢客,差点没打起来。想想真没劲!像俩耗子在米仓里掐架。
他把那卷边的破账本递过来,“订货五千件”。我没接,掏出手机摁计算器,亮给他看:“厂子里出来三十二一件,走渠道给你到四十五,我抽个茶水钱。”手机一震,湖州王经理消息跳出来:“新到的夜光反光油墨,你那‘暗器图谱’要不试试?”
冬瓜没言语,从他那个万年不离身的破蛇皮袋里掏出个装饼干的旧铁皮盒子,“啪”地掀开。里面红彤彤码着厚厚一沓百元钞。“三万,定金。不够的,跑完大学生市集给你结清。”那钱一股子床垫底下的味儿。看着他腰上那根七匹狼皮带,边角都磨破了线——还是他生日我送的。算了,江湖路宽,多个朋友多个摊,总比多个掐架的强。
后来我去下沙看他支摊子。嚯!他弄了个大天幕棚子,不知从哪搞来个破发电机,拖了几排彩灯管,硬是拼出个歪歪扭扭的“SUdU国潮”。鼓点咚咚敲得震天响,放的是《春天花会开》,几个大学生模样的围着看。冬瓜正跟人白活呢:“老铁放一万个心!洗十遍!要掉色你把我皮扒了做印花!”他那神态,比真设计师还真。
后来他给我结货款,厚厚一叠小20万现金,一股汗味儿加尘土味儿。我知道,这钱放兜里焐不热,明天就得化成下批面料的订单,或者喂了运营店铺的美工和平台费。
深更半夜,美芬还在灯下剪线头。二十瓦灯泡惨白的光照在她脸上。“汪哥,”她捏着一件刚发现的“断袖”系列t恤,“七堡那边小作坊,仿你那‘踏雪无痕’呢,印得糙点,卖得贼便宜……”
我没吭声,顺手把桌上那把大剪子“哐当”拍在铁货架上。嘿,人在江湖漂,哪能不挨刀?防得了君子,防不住小鬼跳墙。
隔天去义乌看辅料,路过摊区。七八个小摊支着,喷绘布质量差得能透风,挂着“韩版潮牌”、“欧美设计”的幌子。一个姑娘摊上,我那“竹叶镖”t恤竟敢卖一百九十九!比我官方还贵三十!我假装看料子,她机灵地凑过来:“老板想要?去商贸城二楼北区找阿健哥,‘货源’稳,还能加牌子……老逼真了!”她声音压得低低的,像特务接头。我这心,就跟被那义乌的小北风吹了个透心凉似的。江湖路上,暗器真多啊!
冬瓜的货车开始跑高校了。他说嘉兴学院边开咖啡店的胖子,最爱拿我那“刀剑如梦”当文化衫,哪怕洗得做旧发白也没事。有次我们蹲在仓库彩条布上啃烧饼,他看着破墙上的涂鸦呲牙一乐:“哥,知道不?工大设计院那帮崽子,现在管这中国风叫‘老汪家的款’了!”嘿,这名号来得跟闹着玩儿似的。
后来这小子更野,一车衣服塞得冒尖,直接奔了江西、安徽的学校。我送他出城,车里收音机放“一路向北”。他那车屁股的红灯,在灰蒙蒙的天色里越来越小,最后成了个小红点,消失在远处。跟西湖苏堤上那些被风刮得半死不活的灯笼有点像,说不出的孤独感。
“汪哥,四季青老张那儿有批出口尾单高支棉料,素雅,配你那‘水墨山河’正合适!”送货的小兄弟电动车筐里塞着份《都市快报》,摊开的版面上大标题贼晃眼——《网购爆发,淘宝年交易破80亿》。我心里一动,掏出揉得不成样的红双喜递过去一支。这江湖的风向,变得比翻书还快。
夜里猫在油腻腻的网吧。天涯论坛创业版块的发帖框里,我敲着:《亲历:从四季青摊贩到国潮汪》。草稿下边还挂了张仓库新面料箱子的照片。回车键还没摁,一条Id叫“东阳绣花老方”的回复蹦出来:“小汪,数码定位绣你那图案能搞!打样先?”嘿,得!网上发帖不是对空放炮,真能惊动草丛里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我起身结账,网管小妹眼尖:“哎?你这鞋上SUdU的标…‘武’字半边贴反了吧?”我咧嘴一笑,把找的几个钢镚揣裤兜——就跟当年接手瑶瑶姐的瑕疵尾货一样,啥残品没见过?习以为常,咱的江湖,瑕疵都能炼成绝版!
后来去平湖看功能性面料,坐长途大巴。窗外广告牌刷刷过:茉织华、恒源祥、波司登……一个穿老式梦特娇的大爷在我前排打呼噜。我看着那些灰扑扑的牌子,心想,这浙北的公路两边,藏了多少个跟我一样的“老汪”啊?他们用褪色的招牌当盾牌,用工厂的烟囱当长矛,都在自个儿的泥浆里打着滚、憋着气往上拱呢。这才是最地道、不带水的江湖生存手册。
在新厂打样间看到复合防风面料,摸着挺韧。“铁布衫”夹克的样品挂着,侧摆几根线头倔强地钻出来,像我爸冬天那件硬棉袄露出的棉絮。我捻了下内衬磨毛的LoGo刺绣,想起街边的滑板小子。“这胚布方案,行!”我对技术主管说,“但得搭上你们上回印错参数那批夜光油墨,我正好用在‘暗器图谱’的内袋里。”签合同付定金,用的就是冬瓜刚结清的大学货款。用当天的《都市快报》包着那叠人民币,新墨味儿愣是盖过了厂里的浆糊气。你说我这算不算在人家错版里挖出了金矿?
回程路过桐乡,商贸城门口大横幅辣眼睛:“电商培训,三天学会淘宝开店!”鬼使神差进去瞅瞅,里面烟味儿呛人。俩小年轻蹲地上啃大饼,前头讲师唾沫横飞,屏幕上是pS的假洋模特站在宫殿里。正要撤,撞上个虎背熊腰的大哥,他手里大蛇皮袋没扎紧,露出件卫衣袖子,上面那个歪戴斗笠的剑客,跟我电脑里还没定的草图——八分相似!血“噌”一下冲上脑门。那感觉,比兜里刚揣着的热乎订金钱还重。这江湖,真是前脚刚迈步,后脚冷箭就到了身边!
那晚回仓库盘点,总件数破天荒冲了新高!冬瓜开车过来,后备厢塞满老家水果,车座上还撂着一包刚退回来的“天山童姥”,水洗标歪缝了。我们没地方坐,干脆坐到纸箱上,就着凉菜花生米喝啤酒。晚风凉飕飕的,冬瓜灌一口啤酒,指着天上那弯毛月亮笑:“哥,现在我去义乌提个辅料,老板娘开口就问,‘你哥老汪那牌子用的吧?’” 这名气,跟沾了口老酒的肥肉似的,来得有点晕乎。
整完最后三十箱还带着机器热乎气的“风雪归人”卫衣,后半夜两点多。我把自己塞到仓库角落那张垫着气泡袋的破钢丝床上。窗外风呜嗷呜嗷地刮,卷着不知道哪个厂飘出来的布条子,“啪啪”抽打着铁皮屋顶。
刚迷迷瞪瞪睡着,“哐哐哐!!!”一阵能把人从地府里拽出来的砸门声骤响!惊得我坐起来,绿荧荧的电子表显示03:47。摸黑蹭到门缝——是黄露!她以前那染得挺亮的棕头发,现在跟枯草似的,又干又黄。她穿双镶廉价水钻的厚底鞋,在路灯底下反光。“快开门!”她跺着脚喊。我心一下提到嗓子眼,猛回头瞅墙角那几箱印废的限量款样衣——绝不能让外人瞅见!赶紧扯过旁边堆的新运动裤,一股脑盖住标签。
门一开,她泥鳅似的挤进来,一点儿不客气,一屁股坐在我记账的小折叠桌上。一股子劣质电子烟味儿。墙角插座上老款诺基亚充电器,红灯一闪一闪照着她的脸——眼线花了,下眼睑晕了两团黑乎乎脏东西。“借两千,”她声音干巴巴的,手指头弹烟灰,关节上露个小红点,八成是卷发棒烫的。
我拉开抽屉拿钱,手有点不稳。两千块,里头有几张晚上刚收的买手店的尾款,一股子皮子染料混合味儿。她一把抓过去,快得跟抢似的。这刹那,我瞥见她右手腕上还系着一条发白褪色的红绳——这仓库第一天开张时,我在市场小摊上随手买来图吉利送她的……
那次打架后,第一次见到她,也是在四季青后巷雨天的屋檐下。我蹲着检查新到的打底t恤,雨水滴答砸地上。她撑着把破了洞的天堂伞,雨水漏下来湿了鬓角。“借个火?”声音有点哑,夹着根红双喜。她接我火机时,手腕上光面素银镯子“叮”碰了一下。点火光里,我看见她指甲缝里还卡着块宝蓝色染发膏,霓虹灯的光在湿地上反光,也碎在她眼底。
后来在夜市边大排档,她教我辨Zippo真假,筷子蘸冰啤酒在油桌上画。邻桌俩醉汉突然掀了凳子!“镀铬层超零点二五毫米假……”她话音未落,整个人“唰”地缩成弓背护头的姿势,像只炸了毛的野猫。
送她回理发店二楼的铁楼梯又窄又陡,堆满飘柔大空瓶。她掏出钥匙开门,塑料门牌上的“黄露”两字都快磨没了。“进来坐?”布帘后敞开的帆布衣柜,挂了几件镶满廉价塑料片的紧身裙,瞥见一件水洗标上绣着“金色年代”——附近有名的夜总会。我没问。后来在下沙工业区大排档碰见她,还穿着那种亮片裙,正给个秃顶中年人点烟。昏暗灯光下,她涂着刺眼的紫色唇彩,看到我竟咧嘴笑了笑。耳朵上那对大水钻耳环晃着,排档霓虹灯光在钻石切割面上炸开,碎成一片寒星。
那一年的雨,下得没完没了。她又来找我借钱。那阵“断水流”刚卖空,货款还在几个买手店手里周转。我从抽屉最底层准备寄老家的信封里抽了一万。她低头数钱,手有点颤。一股廉价香水混着消毒水味儿直冲鼻子。“会还……”她转身走时,后脖颈衣领磨着一小块不正常红色瘢痕。
后来在文三路电子市场淘二手硬盘,脏乱巷口撞见她蹲地上吐。身上套件松松垮垮的旧校服。我想去扶,她猛地甩开我的手。捋袖子擦嘴时,胳膊内侧几个针眼留下的青紫小点露出来。“别告诉靓丽的人……”她喘着粗气,声音全哑了,塞给我一个系红绳的玉佛小吊坠,“老家带的……算利息……” 心沉得像灌了铅。
过了几天,我专程去四季青旁边小区的“靓丽”美发店看了看。卷闸门放下半截,贴个“内部整顿”白纸。隔壁烟店胖老板娘“呸”一口痰:“抓走好几个!扫黄打非!”
三个月后一个大太阳天。我窝在朝晖路的老式公用电话亭里,玻璃罩上粘满小广告。一遍一遍按她最后的手机号,拔了十七次,永远冰凉的电子音:“空号……”再跑四季青旁边的小区,“靓丽”换成了“温州正宗泰式足疗”。新换的霓虹灯管挺亮堂。老板娘嚼着槟榔:“那欠仨月房租跑路的小婊子?留堆破梳子烂丝袜想抵债?呸!”
时间到了2009年立冬,陪几个东北买手在翠苑KtV应酬。包厢灯光昏暗,啤酒果盘陪酒姑娘。一个陪唱姑娘凑点歌台那儿,头上戴个眼熟水钻发卡,喝多了咯咯笑:“听说没?我一姐妹,前两天…死在闸弄口小破屋了。房东收尸说…屋里一地‘妇炎洁’空瓶,造孽啊…”我窝在沙发角,桌上冰雕盘龙底座刻着“生意兴隆”。七彩灯球的光在融化的冰水里跳,那四个字像泡发的馒头,又虚又肿,就要消失在浊水里。
散场去放水。小便池边隔间出来个穿渔网袜的女孩,对着镜子费力补妆。我从磨毛边儿的旧皮夹最里层,抽出一张叠得方正的泛黄纸条。圆珠笔迹:“今借到汪xx人民币元整。借款人:黄露。2006.1.13。” “咔哒”按下打火机,蓝火苗舔上纸角,看它蜷曲、焦黑、碎成灰末落进白瓷洗手池。火苗最后闪那一下,映着厕所隔间门板上一行刻字:“黄露2006.8.15到此一游”,歪歪扭扭。
回到空旷冰凉的仓库。鬼使神差地翻箱倒柜,找出来一个小东西——很久前她偷偷塞我口袋里的“飘柔”旅行装小瓶。一直没扔。托在掌心,迎着气窗透进来的微薄晨光。里面乳白的洗发水早干涸凝固,硬邦邦,变成屎黄色。那别扭形状,像她指甲上掉水钻片后残留的胶痕。
后来在四季青进货,路过个模特穿着韩版雪纺裙,那款式像她在理发店二楼挂的一件。听见档口新来的洗头妹哼歌,调子跑得像野马,是《香水有毒》的声音,我心里咯噔一下。那个死在出租屋的姑娘黄露,最后能记住的,也就剩这点不成调儿的音儿了吧?
我还常在四季青后巷老位置蹲着点数新到的打底款。雨水顺着老路滴落。兜里她硬塞给我的小玉佛吊坠,贴着大腿皮肤,像带着体温。那个被染发膏汗渍腐蚀过的弥勒笑脸,棱角早已模糊。穿堂风吹过,卷起对面仓库的碎布条乱飞。恍惚间,好像又看见她撑着那把漏了个小洞的天堂伞,深一脚浅一脚踩在积水里走过来,伞骨上缠着几圈红绳,和她手腕褪尽颜色的旧红绳,一模一样。
第二年清明,细雨如丝。我带了束白菊去南山公墓。骨灰堂管理员靠着门框打哈欠:“没名没姓的?早撒钱塘江了,省地儿。”我在半山腰松树林找了块干净的青石板,在旁边挖个小坑,埋下那把用了好些年、剪线头剪到刀口卷刃的大裁缝剪和那个小玉佛吊坠。青色山雾绕着墓碑飘,松针滴着水珠。林子深处,若有似无的哼唱声传来,听着像《女人花》,依旧是那跑调找不着北的味儿。不知是不是耳朵骗了我。
暮色渗进仓库高窗。我点支红双喜。辛辣的熟悉味道弥漫开,烟圈袅袅爬向屋顶铁皮裂开的缝隙。这烟气,跟她当年吐的廉价烟雾,此刻像混在一块,分不开了。远处高架上车灯汇聚成流动的金色大河。这城市的光,永不会彻底熄灭。它像永动机,源源不断地制造着新的“黄露”,拖着或长或短的影,在巨大喧嚣的缝隙里无声穿行。她们的脚印,终究会消失在批发市场黎明前最后的黑暗里,就像从未踏足过这片江湖。我掐灭烟头。仓库角落那张旧桌子上,新一批“侠客·贰”的设计稿还摊开着。
路,还得往下走啊。这摊“江湖”生意,它不讲道理,却又处处是道理,像块粗粝的磨刀石,磨着你的皮囊,也磨着你心底那把刀——是淬火更亮,还是就此卷了刃儿?活儿,接着干呗。
“活着就是胜利”。在四季青起起伏伏的几年,教会我最朴实的道理:蹲在仓库地板上数钱的人,比坐在写字楼里画饼的人,更懂得什么是真枪实弹的生存。这条路,甭管土路、水泥路还是信息高速路,只要仓库灯还亮着,人还蹲在这儿摸得着布料、数得清针脚,咱这国潮的路,就得继续往下走。
钱塘江日夜奔流,不会因为谁停下来。仓库顶上的铁皮被风吹得呜呜响,远处高架桥上车流不息,金色灯光汇成的河,昼夜不停地流。这座城啊,永远不缺灯火辉煌,也永远不缺在灯影角落挣扎、最终无声无息消失的“黄露”。她们的身影被揉进批发市场的叫卖和卡车引擎声里,好像从未来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