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银枪忆往 群雄侧目-《从前有个忘川郡》

  谢珩处理完桃源居内积压的几桩关于忘川灵脉微调的文书,已是午后。他舒展了一下筋骨,神念自然而然地扫过忘川各处,感知着名士们的气息与动向。当神念掠过金戈馆时,他清晰地捕捉到那里比平日更为活跃的灵韵波动,其间夹杂着孩童清脆的嗓音与一种沉稳平和的应对之声,其间还隐隐有兵刃破风的凌厉之意。

  他心中微动,已然猜到了七八分。那位新至的常山赵子龙将军,以其独特的个人魅力与在后世话本中的赫赫声名,想必是引来了不少关注,尤其是某两位对英雄故事格外感兴趣的小女童。

  信步来到金戈馆那宏阔的演武场外,果然不出他所料。只见场边一处放置着石锁、兵器架的角落,一身白袍银甲的赵云并未在练武,而是被两个小小的身影“包围”着。

  太平公主依旧是那副风风火火的模样,穿着她那身标志性的杏子红襦裙,正扯着赵云的袍角,小脸激动得通红,叽叽喳喳地说着什么。而一旁的上官婉儿,则安静许多,穿着一身水绿色的衣裙,手里捧着那卷被翻得有些毛边的《三国演义》,站姿规整,水灵灵的大眼睛一眨不眨地望着赵云,眼神里充满了纯粹的好奇与仰慕,与太平公主的骄横活泼形成了鲜明对比。

  “子龙将军!子龙将军!”太平公主见谢珩走来,也只是匆匆瞥了一眼,注意力立刻又回到了赵云身上,指着上官婉儿手中的话本,“你快跟我们说说,这话本里画的,你在长坂坡,一个人一把枪,在曹操百万大军里杀了个七进七出,是不是真的?还有还有,后来那个孙夫人要把阿斗带去江东,也是你一个人拦在江上,把阿斗抢回来的,对不对?”她语速极快,问题如同连珠炮。

  上官婉儿虽未开口,但也用力地点了点头,将话本翻到对应章节,眼巴巴地望着赵云,显然对这两个故事极为感兴趣。

  谢珩没有立刻上前,只是含笑立于不远处,静观其变。而金戈馆内,原本正在各自活动或切磋的其他名士,如正在擦拭佩剑的项羽,与卫青低声讨论兵法的霍去病,乃至在一旁静坐调息的白起等人,也被这边的动静吸引,纷纷投来好奇的目光。赵云之名,于他们而言或许陌生,但“百万军中七进七出”、“单骑截江”这等听起来极具传奇色彩的事迹,足以勾起任何一位武将的好奇心。

  赵云被两位小女孩,尤其是太平公主那炽热的眼神看得有些无奈,他先是看到了不远处的谢珩,投去一个略带歉意的目光,随即低下头,看着眼前两位身份显然不凡的小女童,俊朗的脸上露出一丝温和的笑容。他并未因询问者是孩童而敷衍,反而神色认真地思索了一下,才缓缓开口,声音清朗而沉稳:

  “两位小娘子所问之事……确有其事,并非后人凭空杜撰。不过,”他话锋一转,语气带着军人特有的实事求是,“这话本记载,与云亲身经历,略有出入。”

  他先是看向上官婉儿手中话本上那幅描绘长坂坡的插图,目光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片混乱惨烈的战场,眼神中闪过一丝追忆与凝重。

  “当年长坂坡,曹公大军势如潮水,我军溃败,主公家眷失散于乱军之中。云奉命寻回。”他的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传入在场每一位耳中,“云确实折返乱军,并非为了逞个人武勇,杀个所谓的‘七进七出’,而是为了寻人。万幸,云最终找到了甘夫人……”他特意强调了“甘夫人”,“与尚在襁褓中的少主公(刘禅),并护佑他们,突破重围,得以与主公会合。其间自然有搏杀,有险阻,但更多是寻隙突围,护人周全,绝非一味冲阵厮杀。”他言语朴实,毫无自矜之色,将一场后世传颂的神话般的战斗,还原成了更贴近现实的、责任重于泰山的护卫任务。

  太平公主和上官婉儿听得入神,小脸上满是专注。尤其是听到赵云特意提到救出的还有“甘夫人”时,上官婉儿还低头看了看话本,似乎发现话本里并未着重提及此节。

  接着,赵云又将目光投向话本中另一幅描绘截江夺斗的图画,继续道:“至于江上之事……也非如话本所言,是孙夫人奉其兄孙权之命欲带少主公回江东。”他微微摇头,“当时孙夫人嫁与主公,但其性情……颇为刚烈自主,行事有时不免恣意。那一次,是她欲携少主公返回东吴省亲,并未知会主公与军师。云得知后,觉此事关乎少主公安危,亦关乎两家盟好,岂能坐视?故而与张翼德将军一同,率兵乘船追赶。”

  他描述当时的场景,语气依旧平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决:“我等追上大船,云登船谏言,陈说利害。幸得孙夫人虽性骄,亦明事理,知晓此事不妥,最终并未强行带走少主公。此事……更多是依仗道理与气势,以及我与翼德将军及时赶到,并非单凭云一人之力强行‘夺回’。”他将一场可能被渲染得剑拔弩张的冲突,解释为一次成功的、基于情理与实力的外交拦截。

  赵云叙述完毕,场中一时安静。他的讲述,剥去了话本传奇的夸张外衣,露出了历史原本更为复杂、也更为真实的肌理。没有神话般的个人武勇表演,有的是一位将领对职责的忠诚,对主君家眷的护卫,以及对大局的审慎把握。

  太平公主眨了眨大眼睛,似乎有些失望于故事没有话本里那么“精彩刺激”,但很快,她又觉得眼前这位将军更加真实、更加可敬了。她嘟囔道:“原来是这样……不过,子龙将军你敢一个人冲回那么多敌人里面去找人,还敢去拦孙夫人的船,还是很厉害,很勇敢!”

  上官婉儿则听得更为深入,她仰着小脸,清澈的眼眸中闪烁着思索的光芒,轻声说道:“子龙将军不贪功,不夸大,所言皆以事实与职责为本,婉儿受教了。”她小小年纪,说出的话却已带上了几分持重与慧黠。

  而不远处,原本只是旁听的项羽、卫青、霍去病等人,看向赵云的目光也发生了变化。项羽那重瞳之中少了几分审视,多了几分对“同道中人”的认可,他虽崇尚绝对的力量,但也欣赏这种忠于职守、沉稳果敢的将领。卫青微微颔首,显然对赵云这种不尚虚言、务实沉稳的作风颇为赞许。霍去病眼中则燃起一丝战意,似乎对这位名声在外的前辈产生了切磋的兴趣。

  就在这时,一个清朗中带着豪迈的声音响起:“子龙将军忠勇双全,名不虚传!在下辛弃疾,亦是习武之人,见猎心喜,不知可否请将军指点几招,让我等也见识一下将军的银枪风采?”

  谢珩循声望去,只见辛弃疾不知何时也已来到场边,正对着赵云拱手,脸上带着文人式的洒脱与武将般的跃跃欲试。

  赵云见辛弃疾气度不凡,亦是抱拳还礼:“辛将军大名,云亦有耳闻,诗词豪迈,武功想必亦是了得。指点不敢当,互相切磋,自是幸事。”

  谢珩见赵云已迅速融入忘川的环境,与诸位名士相处融洽,甚至引发了新的交流,心中甚慰。他见二人已有切磋之意,便不再过多逗留。对于即将发生的枪剑交锋,他自是乐见其成,这亦是忘川生气的一部分。

  他对着场中众人微微颔首,算是打过招呼,随后便悄然转身,离开了这片逐渐被昂扬战意所笼罩的金戈馆。身后,似乎已经传来了银枪破风与剑刃轻吟之声,想必又是一场跨越时空的精彩对决即将上演。而忘川的画卷,因着这位常胜将军的到来,无疑又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