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商队启程·人族部落的见闻-《科学证道:我在洪荒悟宇宙》

  赤足踩在岩石边缘,脚踝缠着麻绳,沾满泥土。陈玄左手撑地起身,右肩肌肉一抽,痛感如细针扎入神经。他没有停顿,迅速将背包单臂甩上左肩,背带紧勒过胸前。检测仪从包中取出,屏幕亮起,波形图稳定跳动——震动频率每1.8秒一次,间隔恒定,非野兽奔行节奏。

  他贴着岩壁移动,穿过低矮灌木,视线越过枝叶缝隙。山道蜿蜒而下,十余辆木轮车排成纵列缓缓前行,车轴吱呀作响。车上堆满兽皮、矿石与草药捆扎成的包裹,一名男子走在最前,赤脚踏地,步伐沉稳,腰间铜铃随步轻晃,发出清脆声响。此人皮肤黝黑如树皮,左耳缺了一角,握着一根青铜杖拄地而行。

  陈玄收回目光,收起检测仪,缓步走出林缘。左手抬起示意无害,脚步放慢靠近队伍尾端。“我能测灵气、辨毒草、算路径。”他开口,声音略哑,“不耗你们一粒粮,只求同行。”

  男子停下脚步,回头打量。目光扫过陈玄肩部微颤的肌肉、斜挎的仪器包、腰间的符笔。“你这人带着铁盒子,写写画画不停,是巫师?”他语气冷淡。

  “不是。”陈玄摇头,“我用数据判断方位与资源分布。前方三里处地下有水脉,若继续直行,泥地湿滑,车轮易陷。”

  男子冷笑:“凭一个铁片就能看出地下水?”

  “可以验证。”陈玄指向左侧坡道,“改走高处绕行,节省时间且避塌陷。若我说错,立刻离开。”

  男子沉默片刻,抬手示意车队转向。队伍缓慢攀上侧坡,行至半途,地面果然由硬土转为松软泥层,几处凹陷已积水成洼。众人低声议论,车夫们纷纷点头。

  男子回身看向陈玄:“叫什么名字?”

  “陈玄。”

  “我是商队首领。”他点头,“跟上来,别掉队。”

  陈玄走入队列末尾,脚步随节奏调整。右肩疼痛未消,每一次迈步都牵动伤处,但他不再刻意压制。疼痛成了身体反馈的一部分,提醒他肌群仍在修复,也提示洪荒体质对负荷的反应远超现代标准。

  日头渐移,队伍翻过两道山梁。途中,一名随行修士每日清晨于营地空地练功。此人身材魁梧,赤裸上身,手持一对石锤,每日重复举砸动作。锤重约三十斤,每击落地皆震出浅坑。其呼吸绵长,发力时闭目凝神,似在感知体内某种律动。

  陈玄起初试图记录:石锤离地高度、挥动角度、落点偏差、呼吸周期。检测仪同步扫描其体表灵气波动,数据却混乱无序——无规律峰值、场强突变、经络流向跳跃式迁移。模型无法建立。

  他放下仪器,改为纯粹观察。

  第三日清晨,修士再度举锤。第一击前,他静立五息,胸腹微鼓;第二击前,眉心微蹙,似感应风向;第三击时,突然加速,一气连砸七次,汗珠飞溅如雨。每一击之间,灵气流动轨迹皆不同。

  陈玄终于明白:这不是机械训练,而是借外力激发内在感应。对方不是在“锻炼”,是在“唤醒”。

  傍晚宿营,篝火燃起。陈玄坐在火堆旁,打开笔记本写下:“力量不止一种形式。”他又添一句:“倾听比计算更重要。”

  商队首领走来,蹲在一旁烤肉干。“你在纸上画什么?”他问。

  “记录他们的炼体方式。”陈玄合上本子,“他们不计算负荷吗?”

  “修行是顺天而行,不是逼肉成钢。”首领盯着火焰,“你那算法,能算出心跳为何有时快有时慢?能算出恐惧时力气从哪来,喜悦时耐力为何持久?”

  陈玄没回答。

  火光映在他脸上,忽明忽暗。他想起昨夜检测到的数据平台期——灵液失控前的自我抑制机制。如今看来,那并非异常,而是生命系统的自洽调节。就像此刻这名修士,无需公式,自有节律。

  “你们常去人族部落?”他换了个话题。

  “每月两趟。”首领咬了一口肉干,“运矿石换盐、布、丹药。最近路上不太平,九黎的人在边境游荡,抓人炼蛊。”

  “九黎?”

  “半人半妖的族群,信奉蚩阎。他们会把活人绑在祭坛上,喂蛊虫,取精血增强战士。”首领眼神冷了下来,“上个月,三个村子没了,连骨头都没剩下。”

  陈玄眉头微皱。

  “太一阁已经派人驻守部落。”首领继续说,“招募年轻修士参训,防备大战。听说还来了个圣女,云昭,据说百年修为,一眼就能看穿人心。”

  陈玄手指一顿。

  他知道这个名字。

  但未多问。

  “你这样的读书人,不该走这条路。”首领看着他,“你身上没杀气,也没蛮劲。到了部落,最好找个匠坊安身,别想着修仙。”

  “为什么不能两者都做?”

  “因为命只有一条。”首领站起身,拍了拍灰,“夜里轮流守哨,你排寅时,别睡死。”

  陈玄点头。

  夜深,他靠在一块岩石上,未入睡。检测仪放在膝上,屏幕微亮。他调出过去七十二小时的肩部修复数据曲线:炎症指数下降、纤维再生速率提升、灵气利用率优化。虽仍低于理想值,但趋势稳定。

  他不再急于重建量化模型。相反,他在笔记本新页写下:

  > 洪荒实践日志#001

  > 目标:采集百名修士基础生理数据,建立人族体质谱系库。

  > 方法:观察 测量 验证 → 融合理论与经验。

  > 原则:数据服务于感知,而非替代它。

  远处,守夜人低声交谈。商队首领站在坡顶,青铜杖插地而立,望着东方天际。

  次日正午前,队伍抵达一处宽阔山谷。前方可见土墙围成的聚落轮廓,炊烟袅袅升起。数名持剑修士在墙头巡视,衣袍绣有太极纹样。

  “前面就是人族东陆部落。”首领走来,“太一阁使者今日会来招募弟子,你想去就去,不想去就留下等返程。”

  陈玄望向营地外围一片空地。几名青年正在练习举石墩,动作原始,气息粗重。其中一人每次发力前都会闭眼片刻,仿佛在等待某种信号。

  他站起身,左手解开背包带扣,取出干粮咬了一口。右肩仍有隐痛,但已不妨碍行动。

  他知道,真正的观察才刚开始。

  一名青年猛然发力,石墩离地刹那,脚下泥土竟裂开蛛网状纹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