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镇域人集体通话——原来不止我一个人被“判缓刑”-《那年我把全村气运偷走了》

  前情提要(极简版)

  上一章,顾晚星在城里剪《古柳补遗》第二季,被平台要求“多点小店复兴、少点山雨吐血”,

  她用一招“正片走软+幕后塞刀+文字补遗”,把真相悄悄藏进花絮和访谈稿里。

  夜里,她问我:“你介意再被全国骂一轮吗?”

  我回:“只要这次骂完,再少有人被同样的项目坑死,就还行。”

  现在:古柳,半夜。村委楼上办公室里,文件堆成山,我困得眼睛疼,系统忽然提示——【镇域协作频道:试运行】。

  半夜十二点半,村委楼的灯只剩我这一间亮着。

  桌上摊着三份东西:审计意见初稿、项目进度表、还有顾晚星发来的第二季大纲。

  我盯着那串字看得眼睛发酸,正准备关电脑回家,手机屏幕忽然一黑。

  熟悉的那种眩晕感又来了——

  像坐电梯掉进井里。

  【因果视图加载中——】

  系统那行冷冰冰的字,跳在脑海里。

  “又来?”我骂了一句,“你能不能挑个白天,我还有人权吗?”

  【宿主近期与外部系统交互频繁,建议进行岗位协作说明会。】

  【开启:镇域协作频道(试运行)?】

  我还没来得及骂第二句,就被强制拉进去了。

  眼前是一张灰蒙蒙的地图。

  不是那种精修的卫星图,就是小学地理书那种简陋版轮廓——

  省界模糊,只有几个大点亮着。

  每一点都像是小小的灯泡,有的微亮,有的忽明忽暗,有的几乎要灭。

  【当前在线镇域节点:7】

  【会议时长上限:30 分钟】

  【说明:本频道仅支持语音与象征性画面,不支持情绪安抚服务。】

  “不会吧,”我嘟囔,“你还真给我开了个线上例会?”

  话刚出口,就听见一个烟嗓在耳边炸开——

  “哎?新人?声音挺年轻啊。”

  东北口音,带点笑,像深夜烧烤摊上抽着烟那种大哥。

  紧接着第二个声音接上来,是个女人,普通话里带一点西南味儿:

  “少废话,先看谁亮得最厉害。”

  地图上,一个点在南边闪得特别刺眼。

  我低头一看——

  那点正好在古柳所在的那一小片区域。

  【节点:G-18 古柳】

  【承载状态:高负荷运行(近期有大规模事故干预记录)。】

  “啧,”烟嗓笑了一声,“就是你啊?新闻里那个小地方,搞纪录片的?”

  我被噎了一下:“你们……知道?”

  “废话,”西南女声说,“上次暴雨那事,我们这边群里都在转。”

  又一个声音插进来,老干部腔调,很慢,很稳:“这个通道平时不开。今天一开,就把他拉进来了,大概也说明问题——他比较新,也比较危险。”

  我觉得自己像被一群陌生人围着打量。

  “等等。”我深吸一口气,“你们也是——”

  “也是被判缓刑的。”烟嗓抢答,“都是一条船上的鬼。”

  他哧啦点火的声音非常清楚:“自我介绍呗,小兄弟。

  东北煤城那边的,前两年心梗,死了一回又被拽回来,现在勉强算半条命在给你们扛黑肺病。”

  “西南水库镇。”女人淡淡说,“上游大坝+下游城镇,出了事谁背锅,你猜?”

  “华北平原这边。”老干部慢吞吞,“以前是某条铁路沿线,现在刚退下来当‘顾问’。”

  后面还有几个人陆续报了地方,但都很笼统——能听出方位,听不出具体县市。

  我突然有点冷。

  “所以,”我干巴巴地问,“全国这么多地方,都有你们这种——”

  “我们这种啥?”烟嗓乐了,“半截命扣在系统账本上的?”

  他说话真的很不客气:“你以为就你一个人被拿去当保险丝?兄弟,你太小看这个时代了。”

  西南大姐接话:“你那条龙是村级,我们这边的,是一整条流域。上面修水库、修电站,每年防汛,所有概率算一遍,算到最后——总得有人签字。”

  老干部简单一句:“有人扛,总比没人扛强。”

  沉默了一秒。

  我突然有点想笑。

  原来我以前以为自己是“全服唯一欧皇+背锅侠”,

  结果进来才发现——

  这帮人就是全国版“镇域值班群”。

  “那你们……平时都在这儿开会?”我问。

  “哪有那么闲。”烟嗓说,“一般只有两个情况会开——大事故前预警、或者像你这样,某个点快炸了。”

  系统这时插了一句:【请注意,本频道为说明性质,非情绪发泄窗口。】

  “滚。”东北男懒洋洋地骂了一句,“不开点情绪发泄,你以为谁愿意干?”

  西南大姐笑了一下:“别吓着新人。”

  她转向我:“古柳那次山体滑坡,你拒绝牺牲支线,用的是全盘硬扛,对吧?”

  我心里一紧:“你们也能看见?”

  “能看到结果。”老干部说,“事故值下降曲线很漂亮,但你个人承载曲线也掉得吓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系统顺手补刀:【宿主寿命预估已下调,详情略。】

  “你闭嘴。”我本能怼回去。

  频道里有人笑出声:“行,这小子脾气跟我们刚上岗那会儿挺像。”

  我靠在一条看不见的椅背上,仰头看着那张灰地图。

  七个点微微亮着,连成一条不规则的弧线,像是一群散落在各地的夜班保安。

  “你们……上岗多久了?”我问。

  “十几年吧。”西南大姐说,“水库这边从修第一座坝起,就有人在扛。

  中间有人换过,我不是第一任。”

  “我算第二代。”东北男叼着烟,“前任是我爸。矿难那年他没扛住,我接班。”

  我愣住:“你爸也——”

  “别提了。”他声音突然闷下去,“我小时候觉得他就是倒霉催的,上班不顺、评不上先进,最后还被写在一堆事故报告里。

  后来系统把我拉进来,我才明白——有的人平时看着混得一般,实际你那口气,是别人帮你顶着。”

  老干部轻声咳了一下:“我们那批人多半没你们这么幸运,还有系统提醒。

  以前全靠经验和命——碰上一次洪水巨浪,你挡得住就是英雄,挡不住就是失职。”

  “听着更惨。”我说。

  “所以别太把自己当唯一。”西南大姐说,“你只是这一片地的现在值班员。”

  她顿了一下,又补了一句:“当然,你这一片确实比较难。龙脉被人动过两次,外面又有人惦记。”

  说到“龙脉”两个字,我下意识想到沈瓷、疯二舅、罗半仙那张破地形图。

  “那你们……”我咽了下口水,“你们会不会想——别干了?”

  “想啊。”东北男干脆,“我每天想辞职。”

  “辞了呢?”我问,“会怎样?”

  系统及时冒头:【一旦主动放弃镇域岗位,将导致区域事故概率明显上升,本地多人死亡风险急剧增加。】

  “看见没?”烟嗓冷笑,“这叫软禁。”

  “也不算。”老干部说,“你要真硬要退,系统是会给你一条‘代价线’的。

  比如——哪年哪月哪条路会出事,会死几个,你可以看。

  你敢签,就退。”

  频道安静了一瞬。

  我突然明白过来——

  原来不只是我一个人,看过那种“牺牲选项”。

  “所以你们都没签。”我低声说。

  “我签不下去。”西南大姐干脆,“我能背水库,我背不过一整座城。”

  “我也签不下去。”东北男说,“我儿子还在那城上学呢。”

  老干部笑了一下:“你们这批比我们那会儿好一点,起码还可以看见那条线。

  以前,我们是事后才知道——原来当初那个决定,救了一船人,害了一群人。”

  我沉默了很久。

  “那你们就一直这样?”我问,“一辈子扛到死?”

  “差不多吧。”东北男说,“反正我结论是——命都被判缓刑了,再多蹲几年也那样。”

  西南大姐说得现实:“说白了,镇域岗位就是一份没人写明白的铁饭碗,

  吃的是亏,干的是活,死了也只写一句‘因公殉职’。”

  老干部补充:“但不干也不行。

  你可以把自己当英雄,也可以当值班员,反正那口气总得有人接。”

  我忽然冒出一句:“那如果——”

  他们都停下。

  我盯着那张地图,脑子里闪的不是“英雄”,而是古柳村民大会那一片举手、

  是罗雨薇在办公室改稿的背影、

  是沈瓷冷冷说“镇域境正常代价就是折寿”。

  “如果,”我慢慢说,“镇域境这岗位,不是一个人扛呢?”

  “你什么意思?”西南大姐问。

  “你们看。”我指着地图,“古柳这一块,系统标的是我在扛。

  但实际不是我一个人的事。”

  我数了一遍:

  “山雨那天,是校车司机刹车,是杨静老师把孩子全弄下车;

  河道那次,是罗雨薇在领导群里喊停工、梁思曼在合同里卡了几条条款;

  还有全村大会,他们举手,不投那一票,我也没底气挡山河社。”

  “那又怎样?”东北男问,“系统认的是谁的承载值,就扣谁的寿。”

  “我知道。”我说,“但龙脉分运碗不也是从‘一个碗’变成‘全村小碗’吗?

  那镇域岗位,能不能也从‘一个人’变成‘一个组’?”

  频道里静了三秒。

  老干部开口:“你想搞……协作?”

  “我想把古柳这条龙,当成试点。”我说,“把镇域境当成公共岗位。”

  “说具体点。”西南大姐明显被勾起了兴趣。

  “比如,”我深吸一口气,“系统现在认的是‘节点’,只认一个人。

  那如果我们申请——把镇域岗位拆成几个子角色?”

  我一边说,一边在脑子里画表格:

  “看水的,像罗半仙、沈瓷;

  看账的,像罗雨薇、顾晚星;

  看项目现金流的,像梁思曼;

  看日常民怨、日常小事故的,是我和村民这帮人。”

  “事故预警不是只有我一个人看到,而是分级开放出来——

  一级预警大家都能看,二级给小组成员看,三级再推到我这儿来决策。”

  “简单说——”我自己都被自己绕了一圈,“

  把‘一个人扛全部’改成‘多人轮值扛部分’,

  系统再从这群人的合集里算承载值,别全算我头上。”

  “你这是把地师岗位写成基层治理方案了。”老干部笑。

  “那也比现在好。”我说,“你们不也有一堆人帮着吗?只是系统没算他们。”

  东北男啧了一声:“小子,你这是想搞拼车啊?”

  “不是拼车,是拼命。”西南大姐把话头抢回来,“但——比一个人冲在前头强。”

  她认真了一瞬:“如果这套能跑通,我们那边也可以仿照。

  水库防汛本来就是多部门协同,你们这边搞一套‘镇域协作机制’,也许真能写进文件。”

  系统这时终于出声了:【提示:当前讨论偏离既定岗位说明范畴。】

  “你闭嘴。”我和东北男同时说。

  频道里又是一阵笑。

  老干部清清嗓子:“我提个问题。”

  “你说。”

  “你这套协作方案,代价怎么算?”

  他问的是关键。

  “如果龙脉还是一条,事故还是那场,

  你是愿意一个人短十五年寿,

  还是五个人各短三年?”

  整个频道安静下来。

  说到底,这不是 KPI 分配,是命分配。

  “我不知道。”我老实说,“但我想确认一件事——

  现在这些年,事实上是不是有人已经在替我扛,只是系统没记账?”

  “那肯定有。”西南大姐说,“否则你这条小命早熬不下来了。”

  “那就对了。”我说,“既然他们已经在扛,就该公开,让他们在选择时知道自己在扛什么。”

  “你这是……”老干部停顿了一下,找词,“想把‘暗账’翻成‘明账’。”

  “对。”我点头,“我不怕他们骂我。

  但我怕有一天他们是被默默扣了命,还不知道是怎么扣的。”

  频道里一时没人说话。

  只有地图上几处光点,忽明忽暗。

  过了会儿,东北男叹了口气:“你这想法吧,说实话,有点中二。

  但——”

  他笑了一声:“比我们这帮人认命强。”

  西南大姐说:“如果系统真肯做这次实验,我愿意在我们那边当协作样本。”

  老干部又慢吞吞地来了一句:“你敢提,就是一件事。

  我们那批人,很多人连提都不敢提,只会在心里骂几句‘不公平’。”

  系统终于插话:【说明:镇域协作机制为未验证模型,可能导致:

  1)事故预警混乱;

  2)责任界定模糊;

  3)整体平衡失控。】

  我翻了个白眼:“你除了‘风险’两个字,还会不会说别的?”

  【补充:若验证成功,可能降低单一节点寿命损耗,提高区域事故防御力。】

  东北男笑:“听见没?它自己也承认‘有可能好一点’。”

  “那要不要试?”西南大姐问。

  我盯着那串字,突然觉得这场破例会,不只是吐槽群,是一次投票。

  “你们愿不愿意在各自那边,协作一把?”我问。

  “反正命已经这样了。”东北男说,“多试一次都是赌。”

  “我这边可以。”西南大姐说,“本来就搞协同机制,最多被领导骂‘想太多’。”

  老干部最后下结论:“我年纪大了,不太适合再当主节点。

  但我可以做顾问——

  出事了,我来跟你们说,这条路走过没,这坑踩过没。”

  频道里,除我之外的几个光点,亮度微微上升了一格。

  不是那种刺眼的光,只是从昏黄变成了暖一点的白。

  系统静默了几秒,终于给出一句:

  【记录:古柳节点提出“镇域协作试点”设想。】

  【结论:模型风险高,暂不批准。】

  我刚要骂,它又补了一句:

  【备注:其他节点表现出隐性支持,整体意志趋向协作。】

  【状态:未验证模型,暂存。】

  “啥叫暂存?”我不爽,“你这就是不答应呗?”

  “别急。”老干部笑,“系统就是这样,它不太会立刻说‘好’——但它已经记账了。”

  东北男用烟嗓嘟囔:“小子,你提的问题,起码比我当年只会问‘凭什么是我’强一丢丢。”

  西南大姐也笑:“你们这条龙,本来就被动过两次。不如再动一次——这次我们一起看。”

  “行。”我说,“那就当——古柳先试一把。”

  【会议即将结束。】

  【剩余时长:30 秒。】

  地图上的光点开始一颗颗变暗。

  老干部最后说:“别急着求什么‘公平’。

  先求个——别再只有一个人死撑。”

  “你那边,”西南大姐又叮嘱,“先把你们的方案写成纸面的,

  哪怕上面只看见‘水利+治理+文化’,

  下面懂的人,会看见你们在折腾什么。”

  “有空来东北看看矿。”烟嗓大笑,“到时候我请你喝酒,顺便给你看一看什么叫真正的黑天。”

  声音一点点远去。

  最后,只剩下系统的提示音:

  【频道关闭。】

  【古柳节点精神负荷 5%,情绪值波动正常。】

  【建议:24 小时内不要再擅自发起大规模干预。】

  画面一闪,我回到了村委办公室。

  桌上的灯还亮着,电脑屏幕停在财务表那一格,

  时间只过去了两分钟。

  窗外一片漆黑,只有远处老柳树那边,像是有一点点光。

  我揉了揉脸,拿出笔,在桌上的草稿纸上写下几个字:

  “古柳镇域协作试点——

  水、树、人,

  多节点承运机制(草案)。”

  写完,又在旁边悄悄补了一句:

  “全国夜班保安联名建议:别再让一个人死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