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前情提要(极简版)
上一章,我在系统拉开的“因果视图”里,看到了两个未来版本的古柳:
一个是我跑路不管,村里十几年小难不断;
一个是我留下当“镇域人”,村子稳一点,我自己折寿几到十几年。
罗清(罗二舅)深夜来病房,丢下一句:“镇域人,不是天选,是被剩下的那一个。”
系统弹出【是否接受古柳镇域承运人岗位试用】——我没点,只能看着倒计时从 70 小时往下掉。
现在:第二天清早到傍晚,病房门一整天没闲过。
早上六点多,我是被粥味和塑料袋摩擦声弄醒的。
一睁眼,先看到一只手,把窗帘拉开了一条缝。是苏小杏。
她穿着那件洗到发白的运动外套,长头发草草扎成一个丸子头,眼圈还有点肿,明显一夜没睡好。
周甜跟在后面,抱着一壶保温瓶,嘴里念叨:“小心小心,这床边转弯老滑。”
“你们怎么这么早?”我嗓子有点干,声音发哑。
“早?”小杏抬眼瞪我,“你差点死在老柳树底下,你还有脸问早不早?”
我乖乖闭嘴。
她把表情收回来,抬床头,塞了个靠枕在我背后,又把小桌板拉过来,动作熟练得像已经练过好多次。
“粥是嫂子在家熬的,我带来的。”她把保温桶盖子拧开,“少说话,多喝。”
粥一倒出来,带着点葱花和榨菜的味儿,我肚子很不争气地咕噜了一声。
周甜在旁边“哇”了一声:“哥,你这肚子比我直播间的打赏声还真实。”
“闭嘴吃你的油条。”小杏一巴掌拍她。
我端着碗,喝了两口,胃开始暖起来,脑子也没那么飘。
“昨晚医生说,你这叫过劳加过运。”周甜蹲床边看我,摇头,“人家加班猝死,你是加运猝死。”
“说得跟搞兼职似的。”我翻个白眼。
小杏没笑,只是盯着我看,眼神有点吓人。
“你是不是,以为自己现在是个英雄了?”她突然问。
我一愣:“哪门子英雄?不就晕了一下——”
“你知道当晚村里多少人以为你要没了?”她打断我,“王大根已经想到‘追悼会怎么开才能上新闻’那一步了。”
我被呛了一下:“他动作还挺快……”
“你少贫。”小杏把筷子往桌上一敲,“我问你一句,你老实答。”
“问。”
“下次再有这种事,你还冲不冲?”她声音压低,“别给我讲什么‘看情况’这套。”
病房里静了一下。
我想了想,还是说了实话:“冲。”
她笑了一下,那笑一点都不好看:“行,你也不怕死。”
我刚想解释一句“怕也没用”,她已经往前一步,凑过来,声音压得更低了:
“那你听好了——你可以冲,但你不准再一个人冲。你再敢不招呼一声就往外跑,我把你从坟里挖出来骂一顿。”
我愣着,看见她眼睛里有一层亮亮的东西在打转。
“你欠的是全村没错。”她咬着牙,“可你要是死了,我们拿什么找你要债?”
我喉咙卡了一下,只能低头继续喝粥。
她转身去收拾桌上的一次性餐盒,手背抬起来偷偷抹了一下眼角,以为我没看见。
周甜看了看她,又看我,轻声说:“哥,你听她的吧。你命再硬,这次也晃了一下。以后你再开镇域地图,能不能先@一下我们?”
“你以为这是微信群?”我忍不住笑,“还@全员?”
“那就当我自私吧。”小杏闷声补了一句,“我不想哪天刷短视频,看到你被人剪成‘英勇牺牲’合集。”
她这句话,比刚才骂我还难受。
等她们收拾完准备走,小杏像是想起什么,回头瞄了一眼床头柜上的手机:“你这两天,别乱看东西。”
“什么东西?”
“网上那些乱七八糟的评论。”她皱眉,“谁骂你你都别往心里去,村里知道你干了啥。”
说完,她拎起保温桶,头也不回地出了门。
门刚关上,我手机就震了一下。
屏幕一亮,除了那行固执的倒计时【67:02:19】,还多了一堆未读消息提示——工作群、网友私信、还有顾晚星发的一串定位和“在楼下”的字。
没过几分钟,门被敲响。
“进——”我刚开口,摄像机镜头先伸了进来。
“别拍。”我条件反射抬手挡脸。
“放轻松。”顾晚星在镜头后笑,“没开机。”
她穿了身很普通的 T 恤牛仔裤,头发随便扎成低马尾,看上去比以前瘦了一点,眼睛下面隐约有青。
她把相机放到一边椅子上,自己坐在床尾:“先说一句,恭喜你,昨晚在实时热搜上挂到第二。”
“第一是谁?”我下意识接话。
“一个选秀节目决赛。”她耸耸肩,“你还没资本压过流量明星。”
我笑了一声,又停住:“骂得厉害吗?”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骂你的人很多。”她很诚实,“心疼你的也不少。还有人骂平台,说我们又在消费苦难。”
“你准备怎么剪?”我问。
“那就要看你打算怎么活了。”她慢悠悠地说。
我愣了一秒:“什么意思?”
她从包里拿出两份打印稿,一份上面写着“第二版正片修改意见”,另一份是“舆论风险预估”。
“平台和资方现在意见很统一,”她晃了晃那叠纸,“希望把你往‘新时代基层英雄’那里靠一靠。这样他们好讲故事。”
“你呢?”我盯着她。
“我是纪录片导演,不是宣传片导演。”她盯着我反问,“你想被拍成什么?”
我沉默了一下:“一个知道自己干了什么、也知道自己没那么伟大的人。”
“那你得先决定,你到底要不要当这个‘镇域人’。”顾晚星直球,“不然你连自我介绍都说不完整。”
她手指敲了敲床边:“纪录片里有一条线,是你十年欧皇史;另一条线,是古柳这十年问题史。观众现在在问另一个问题——你接下来打算怎么办。”
“你想我怎么答?”我问。
“我想听你真的怎么想。”她顿了一会儿,声音放轻,“不是系统怎么让你想,领导怎么让你想。”
我盯着她那双有点红的眼睛,突然意识到——她从大学时代那个拿着 DV 在校园里追光的人,变成现在这个夹在平台和现实之间的导演,这十年也不好过。
“我还没想好。”我说实话。
“你从我认识你起,”她苦笑,“每次最关键的选择,你都是拖到最后一秒。”
“你讲得好像你不拖一样。”我反击,“你那个短片拖到现在都没剪完。”
她被噎了一下,笑出来:“行,我们半斤八两。”
她收回笑意:“不急你今天现在就回答。只是提前跟你说——你如果要接这个岗位,我会拍进去;你如果不接,我也会拍进去。”
我挑挑眉:“你这是在威胁我?”
“这是在提醒你。”她认真起来,“你可以对领导说场面话,对资本说漂亮话,对村民说好听话——都行。但你别对镜头说假话。”
她顿了顿:“因为镜头不会死。”
这句话砸在病房里,空调“嗡嗡”地转,我突然觉得有点冷。
“那你呢?”我问,“你会不会后悔,拍一个可能过不了审的真话版本?”
“我已经后悔过一次了。”她摊开手,“再来一次,顶多换个平台罢了。”
她把那两叠纸推到床边:“等你能下床的时候,我们再录一次访谈。那时候,我会把‘你接不接’这个问题放在第一个。”
她站起来,提起相机。
走到门口,她像是想起什么,回头看了我一眼:“林宴。”
“嗯?”
“无论你最后选哪条,我都会把镜头对准你,而不是替你写答案。”她说,“你命再烂,也是你自己的。”
门关上时,她眼神里的那一丝复杂,我看得很清楚——是导演也是旧日同学的复杂。
我长出一口气,还没来得及缓几分钟,手机又震了一下。
这次是一串很干脆的字:【在医院楼下,五分钟后上来。——梁思曼】
我还没回,她已经到了。
她进门的方式跟刚才两个完全不同——没有敲三下再等,而是敲一下,直接推门。
一身简单的卡其色风衣,手里拎着一叠文件夹和一杯便利店咖啡,脚上的高跟鞋踩在地上“哒哒”两声,把病房里那点病气踩薄了一点。
“伤得不重,适合谈钱。”她打量我两眼,第一句话就很梁思曼。
“还能说话,暂时死不了。”我配合她的风格。
她把咖啡放在床头柜上,又自己拉了张椅子坐下,把文件夹拍在腿上:“我就不问你痛不痛了,问几个现实问题。”
“你问。”我挺直一点,心里反而放松——这种对话,比“你命好苦”之类轻松。
“第一,医生怎么说?能不能全恢复,起码这半年。”她问。
“说是体力透支加急性应激,修养一阵就好。”我耸肩,“没说折寿的事。”
“那是当然。”她嗤笑,“折寿的事情,只有你自己和那个鬼系统知道。”
她没再绕:“第二,你打算接不接他们那个‘镇域岗位’?”
我愣了一下:“你也知道?”
“我看不到你们那些花里胡哨的视图。”她懒洋洋,“但只要是个有点经验的人都看得出来——你这次动的,不是一个村口那么简单,是一整条小流域。”
她指了指我的头顶:“你现在走进来,整个人气场就不一样了,像个中型电器。”
“谢谢夸奖。”我无语。
“从投资人角度,我不喜欢这种不可控风险。”她没给我插嘴的机会,“一个项目负责人,最好是可替代、可复制、有备份的。而你现在,是那种‘你倒下项目就黄一半’的类型。”
“那你是劝我别接?”我问。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我是在提醒你——”她慢悠悠地说,“你要是真想接,那就别只当免费的镇域保安。”
我一愣:“什么意思?”
“你总说你在还账。”她晃着手里的文件夹,“那你也得给这桩买卖划个价格。”
“价格?”我苦笑,“折寿算不算?”
“折寿是成本,不是价格。”她摇头,“价格是你要什么。”
她一条一条数给我听:“你要村里人真正参与?要教育项目真正落地?要山河社那帮人收敛一点?要罗雨薇在体制里有更大话语权?还是——要你以后万一倒下,有人接得住?”
她看着我:“你总不能既当现场救火队,又当公关,又当财务,还当替罪羊。”
病房突然静了一秒。
“你如果要当这个镇域人,”她往前倾身,“就趁现在他们都觉得欠你,把条件谈好。”
“比如?”我有点恍惚。
“比如建立一个真正的项目团队,而不是你一个人扛所有决策。”她说,“比如签一份框架协议,把‘长期基础投入’写死,而不是靠你每次拿命去换奖项、换资金。”
她顿了顿:“还有,你得给自己留条退路。”
“镇域人还退得出来?”我笑笑。
“从资本的角度看,没人会往一个注定英年早逝的人身上投太久。”她摊开手,“你至少得保证,你在可预见的几年内,是个‘会算账的活人’,而不是‘等着上纪念碑的死人’。”
这话说得冷,可我听着竟然有点被安慰的感觉——起码,她把我当成一个还能谈未来的人。
“你是第一个跟我说‘你得为自己争点好处’的人。”我说。
“那是因为他们都跟你有感情债,我没有。”她笑得很轻,“我只跟你有钱债。”
她站起来,顺手把咖啡杯推到我手边:“少喝点粥,提提神。”
走到门口,她回头丢下一句:“你想好了,告诉我——你如果决定接,我会帮你把那群人都拉到桌子上来。”
“包括山河社?”我挑眉。
“包括他们。”她笑,“他们也需要镇域人,差别在于——你是站谁那边的镇域人。”
门关上,病房里再次只剩我一个。
点滴换了一袋,空气里淡淡的酒精味。
手机屏幕又亮了一下,倒计时滑到:【66:21:45】。
下面,系统像怕我忘了似的,多了一行淡灰的小字:
【提示:岗位接受后,将自动绑定现实职务职责,请谨慎选择。】
我盯着那句“现实职务”,突然想到领导昨天走前随口提的那句话——“上面想给你树个样板”。
有那么一秒,我很清楚地感觉到:
一边是系统的岗位,一边是体制的职务;
两边伸过来的,是同一只手。
我把手机扣在胸口,闭上眼。
脑子里乱七八糟的声音一块儿涌上来——
小杏那句“你死了我们找谁要债”;
顾晚星那句“镜头不会死”;
梁思曼那句“折寿是成本,不是价格”。
我突然有点想笑。
——好像整个世界都在逼我给个答案。
可最后按下去的那根手指,还得是我自己的。
上一章,我在系统拉开的“因果视图”里,看到了两个未来版本的古柳:
一个是我跑路不管,村里十几年小难不断;
一个是我留下当“镇域人”,村子稳一点,我自己折寿几到十几年。
罗清(罗二舅)深夜来病房,丢下一句:“镇域人,不是天选,是被剩下的那一个。”
系统弹出【是否接受古柳镇域承运人岗位试用】——我没点,只能看着倒计时从 70 小时往下掉。
现在:第二天清早到傍晚,病房门一整天没闲过。
早上六点多,我是被粥味和塑料袋摩擦声弄醒的。
一睁眼,先看到一只手,把窗帘拉开了一条缝。是苏小杏。
她穿着那件洗到发白的运动外套,长头发草草扎成一个丸子头,眼圈还有点肿,明显一夜没睡好。
周甜跟在后面,抱着一壶保温瓶,嘴里念叨:“小心小心,这床边转弯老滑。”
“你们怎么这么早?”我嗓子有点干,声音发哑。
“早?”小杏抬眼瞪我,“你差点死在老柳树底下,你还有脸问早不早?”
我乖乖闭嘴。
她把表情收回来,抬床头,塞了个靠枕在我背后,又把小桌板拉过来,动作熟练得像已经练过好多次。
“粥是嫂子在家熬的,我带来的。”她把保温桶盖子拧开,“少说话,多喝。”
粥一倒出来,带着点葱花和榨菜的味儿,我肚子很不争气地咕噜了一声。
周甜在旁边“哇”了一声:“哥,你这肚子比我直播间的打赏声还真实。”
“闭嘴吃你的油条。”小杏一巴掌拍她。
我端着碗,喝了两口,胃开始暖起来,脑子也没那么飘。
“昨晚医生说,你这叫过劳加过运。”周甜蹲床边看我,摇头,“人家加班猝死,你是加运猝死。”
“说得跟搞兼职似的。”我翻个白眼。
小杏没笑,只是盯着我看,眼神有点吓人。
“你是不是,以为自己现在是个英雄了?”她突然问。
我一愣:“哪门子英雄?不就晕了一下——”
“你知道当晚村里多少人以为你要没了?”她打断我,“王大根已经想到‘追悼会怎么开才能上新闻’那一步了。”
我被呛了一下:“他动作还挺快……”
“你少贫。”小杏把筷子往桌上一敲,“我问你一句,你老实答。”
“问。”
“下次再有这种事,你还冲不冲?”她声音压低,“别给我讲什么‘看情况’这套。”
病房里静了一下。
我想了想,还是说了实话:“冲。”
她笑了一下,那笑一点都不好看:“行,你也不怕死。”
我刚想解释一句“怕也没用”,她已经往前一步,凑过来,声音压得更低了:
“那你听好了——你可以冲,但你不准再一个人冲。你再敢不招呼一声就往外跑,我把你从坟里挖出来骂一顿。”
我愣着,看见她眼睛里有一层亮亮的东西在打转。
“你欠的是全村没错。”她咬着牙,“可你要是死了,我们拿什么找你要债?”
我喉咙卡了一下,只能低头继续喝粥。
她转身去收拾桌上的一次性餐盒,手背抬起来偷偷抹了一下眼角,以为我没看见。
周甜看了看她,又看我,轻声说:“哥,你听她的吧。你命再硬,这次也晃了一下。以后你再开镇域地图,能不能先@一下我们?”
“你以为这是微信群?”我忍不住笑,“还@全员?”
“那就当我自私吧。”小杏闷声补了一句,“我不想哪天刷短视频,看到你被人剪成‘英勇牺牲’合集。”
她这句话,比刚才骂我还难受。
等她们收拾完准备走,小杏像是想起什么,回头瞄了一眼床头柜上的手机:“你这两天,别乱看东西。”
“什么东西?”
“网上那些乱七八糟的评论。”她皱眉,“谁骂你你都别往心里去,村里知道你干了啥。”
说完,她拎起保温桶,头也不回地出了门。
门刚关上,我手机就震了一下。
屏幕一亮,除了那行固执的倒计时【67:02:19】,还多了一堆未读消息提示——工作群、网友私信、还有顾晚星发的一串定位和“在楼下”的字。
没过几分钟,门被敲响。
“进——”我刚开口,摄像机镜头先伸了进来。
“别拍。”我条件反射抬手挡脸。
“放轻松。”顾晚星在镜头后笑,“没开机。”
她穿了身很普通的 T 恤牛仔裤,头发随便扎成低马尾,看上去比以前瘦了一点,眼睛下面隐约有青。
她把相机放到一边椅子上,自己坐在床尾:“先说一句,恭喜你,昨晚在实时热搜上挂到第二。”
“第一是谁?”我下意识接话。
“一个选秀节目决赛。”她耸耸肩,“你还没资本压过流量明星。”
我笑了一声,又停住:“骂得厉害吗?”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骂你的人很多。”她很诚实,“心疼你的也不少。还有人骂平台,说我们又在消费苦难。”
“你准备怎么剪?”我问。
“那就要看你打算怎么活了。”她慢悠悠地说。
我愣了一秒:“什么意思?”
她从包里拿出两份打印稿,一份上面写着“第二版正片修改意见”,另一份是“舆论风险预估”。
“平台和资方现在意见很统一,”她晃了晃那叠纸,“希望把你往‘新时代基层英雄’那里靠一靠。这样他们好讲故事。”
“你呢?”我盯着她。
“我是纪录片导演,不是宣传片导演。”她盯着我反问,“你想被拍成什么?”
我沉默了一下:“一个知道自己干了什么、也知道自己没那么伟大的人。”
“那你得先决定,你到底要不要当这个‘镇域人’。”顾晚星直球,“不然你连自我介绍都说不完整。”
她手指敲了敲床边:“纪录片里有一条线,是你十年欧皇史;另一条线,是古柳这十年问题史。观众现在在问另一个问题——你接下来打算怎么办。”
“你想我怎么答?”我问。
“我想听你真的怎么想。”她顿了一会儿,声音放轻,“不是系统怎么让你想,领导怎么让你想。”
我盯着她那双有点红的眼睛,突然意识到——她从大学时代那个拿着 DV 在校园里追光的人,变成现在这个夹在平台和现实之间的导演,这十年也不好过。
“我还没想好。”我说实话。
“你从我认识你起,”她苦笑,“每次最关键的选择,你都是拖到最后一秒。”
“你讲得好像你不拖一样。”我反击,“你那个短片拖到现在都没剪完。”
她被噎了一下,笑出来:“行,我们半斤八两。”
她收回笑意:“不急你今天现在就回答。只是提前跟你说——你如果要接这个岗位,我会拍进去;你如果不接,我也会拍进去。”
我挑挑眉:“你这是在威胁我?”
“这是在提醒你。”她认真起来,“你可以对领导说场面话,对资本说漂亮话,对村民说好听话——都行。但你别对镜头说假话。”
她顿了顿:“因为镜头不会死。”
这句话砸在病房里,空调“嗡嗡”地转,我突然觉得有点冷。
“那你呢?”我问,“你会不会后悔,拍一个可能过不了审的真话版本?”
“我已经后悔过一次了。”她摊开手,“再来一次,顶多换个平台罢了。”
她把那两叠纸推到床边:“等你能下床的时候,我们再录一次访谈。那时候,我会把‘你接不接’这个问题放在第一个。”
她站起来,提起相机。
走到门口,她像是想起什么,回头看了我一眼:“林宴。”
“嗯?”
“无论你最后选哪条,我都会把镜头对准你,而不是替你写答案。”她说,“你命再烂,也是你自己的。”
门关上时,她眼神里的那一丝复杂,我看得很清楚——是导演也是旧日同学的复杂。
我长出一口气,还没来得及缓几分钟,手机又震了一下。
这次是一串很干脆的字:【在医院楼下,五分钟后上来。——梁思曼】
我还没回,她已经到了。
她进门的方式跟刚才两个完全不同——没有敲三下再等,而是敲一下,直接推门。
一身简单的卡其色风衣,手里拎着一叠文件夹和一杯便利店咖啡,脚上的高跟鞋踩在地上“哒哒”两声,把病房里那点病气踩薄了一点。
“伤得不重,适合谈钱。”她打量我两眼,第一句话就很梁思曼。
“还能说话,暂时死不了。”我配合她的风格。
她把咖啡放在床头柜上,又自己拉了张椅子坐下,把文件夹拍在腿上:“我就不问你痛不痛了,问几个现实问题。”
“你问。”我挺直一点,心里反而放松——这种对话,比“你命好苦”之类轻松。
“第一,医生怎么说?能不能全恢复,起码这半年。”她问。
“说是体力透支加急性应激,修养一阵就好。”我耸肩,“没说折寿的事。”
“那是当然。”她嗤笑,“折寿的事情,只有你自己和那个鬼系统知道。”
她没再绕:“第二,你打算接不接他们那个‘镇域岗位’?”
我愣了一下:“你也知道?”
“我看不到你们那些花里胡哨的视图。”她懒洋洋,“但只要是个有点经验的人都看得出来——你这次动的,不是一个村口那么简单,是一整条小流域。”
她指了指我的头顶:“你现在走进来,整个人气场就不一样了,像个中型电器。”
“谢谢夸奖。”我无语。
“从投资人角度,我不喜欢这种不可控风险。”她没给我插嘴的机会,“一个项目负责人,最好是可替代、可复制、有备份的。而你现在,是那种‘你倒下项目就黄一半’的类型。”
“那你是劝我别接?”我问。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我是在提醒你——”她慢悠悠地说,“你要是真想接,那就别只当免费的镇域保安。”
我一愣:“什么意思?”
“你总说你在还账。”她晃着手里的文件夹,“那你也得给这桩买卖划个价格。”
“价格?”我苦笑,“折寿算不算?”
“折寿是成本,不是价格。”她摇头,“价格是你要什么。”
她一条一条数给我听:“你要村里人真正参与?要教育项目真正落地?要山河社那帮人收敛一点?要罗雨薇在体制里有更大话语权?还是——要你以后万一倒下,有人接得住?”
她看着我:“你总不能既当现场救火队,又当公关,又当财务,还当替罪羊。”
病房突然静了一秒。
“你如果要当这个镇域人,”她往前倾身,“就趁现在他们都觉得欠你,把条件谈好。”
“比如?”我有点恍惚。
“比如建立一个真正的项目团队,而不是你一个人扛所有决策。”她说,“比如签一份框架协议,把‘长期基础投入’写死,而不是靠你每次拿命去换奖项、换资金。”
她顿了顿:“还有,你得给自己留条退路。”
“镇域人还退得出来?”我笑笑。
“从资本的角度看,没人会往一个注定英年早逝的人身上投太久。”她摊开手,“你至少得保证,你在可预见的几年内,是个‘会算账的活人’,而不是‘等着上纪念碑的死人’。”
这话说得冷,可我听着竟然有点被安慰的感觉——起码,她把我当成一个还能谈未来的人。
“你是第一个跟我说‘你得为自己争点好处’的人。”我说。
“那是因为他们都跟你有感情债,我没有。”她笑得很轻,“我只跟你有钱债。”
她站起来,顺手把咖啡杯推到我手边:“少喝点粥,提提神。”
走到门口,她回头丢下一句:“你想好了,告诉我——你如果决定接,我会帮你把那群人都拉到桌子上来。”
“包括山河社?”我挑眉。
“包括他们。”她笑,“他们也需要镇域人,差别在于——你是站谁那边的镇域人。”
门关上,病房里再次只剩我一个。
点滴换了一袋,空气里淡淡的酒精味。
手机屏幕又亮了一下,倒计时滑到:【66:21:45】。
下面,系统像怕我忘了似的,多了一行淡灰的小字:
【提示:岗位接受后,将自动绑定现实职务职责,请谨慎选择。】
我盯着那句“现实职务”,突然想到领导昨天走前随口提的那句话——“上面想给你树个样板”。
有那么一秒,我很清楚地感觉到:
一边是系统的岗位,一边是体制的职务;
两边伸过来的,是同一只手。
我把手机扣在胸口,闭上眼。
脑子里乱七八糟的声音一块儿涌上来——
小杏那句“你死了我们找谁要债”;
顾晚星那句“镜头不会死”;
梁思曼那句“折寿是成本,不是价格”。
我突然有点想笑。
——好像整个世界都在逼我给个答案。
可最后按下去的那根手指,还得是我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