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站在一块空旷的地方,不远处是一个桃林。桃花正盛开着,但我能看到的,只是一片灰蒙蒙的感觉。我看不到那一份令我心动的艳红,一阵狂风吹来,桃树都清一色地往一个方向倒去,像是稻子的倒伏似的。这个景象看得我目瞪口呆。我似乎很清楚,这里肯定有什么古怪。但是,桃树很快又恢复了那一份只手擎天的造型。只是花瓣已落了一地。一个灰白色的人影袅袅而来。我看不见她的双脚,但直觉告诉我,这是一个女的。她径直地举起一把很大的扫帚,似乎是要打扫落了一地的花瓣。我没有刻意去躲藏,一直站在桃树林边看她,她却似乎并不在意我。或者说,根本就没有看到我的存在。她手中的扫把太大了,在桃林里施展不开。她有些赌气,故意在桃林里磕磕绊绊的。桃树结的桃子正在一个一个掉下来。我似乎并不奇怪开桃花的时节,树上怎么会结有桃子。想去捡掉在地上的桃子。却不料,那女人转过了头来,脸只是一张大大的白纸!我一下子便被吓得魂飞魄散……
从监房走去工厂的几百步路旁,栽有山茶花。山茶花应该属于常绿乔木。在冬天的时节,也是一树的葱笼。倒是花骨朵在严寒的时节并不见有放缓它膨胀的脚步。还没有到春天,山茶花的花骨朵已经开始裂开了它的笑容。身处竹乡的监狱似乎缺少竹子的身影。便是遥遥相对大铁门的那个人工水池旁,相对栽种着的那两丛富贵竹,也是气息奄奄,垂头丧气的模样。这种竹子属丛生品种,在故乡小镇北,临近梅花洲的那座石桥边的那户人家屋前的菜园子跟前,栽有着实比这两丛更神气活现的富贵竹。
在故乡,这种学名叫富贵竹的,被叫做桃子竹。少年时的夏天,我常常趁人家正在午睡的时候,沿着小河边的灭钉螺泥梗悄悄掩去桃子竹丛前的桑地。从桑林中蹑手蹑脚地爬过去。用从小镇最大的那家工厂讨来的那半载钢锯,去锯那根我挑中的笔直的成年竹子。用桃子竹做钓鱼杆是最好的。节长,竹壁厚,竿细而长,又富有韧性。牵住系在竿头的尼龙绳,可以将钓鱼杆弯成一张大弓。任是再狡猾的鱼,只要被钓钩上的倒齿扎进了嘴唇,在竹竿一弓一弓毫不疲倦地折腾下,总会被折腾得翻起白花花的鱼肚浮在水面上。
我不知道为什么这种竹子被叫做桃子竹。似乎也从来没有去探究过这个名称的由来。从外貌特征来说,竹子的形状跟桃花或桃树毫无相似之处。但是为什么会被冠以桃子之名呢?真让人百思不得其解。水池的跟前,是一个“丁”字型的路口。“丁”字脚的那个方向,便是监狱的大铁门了,每天数次经过这里,大铁门始终没有开启过。但是,路口与桃子竹丛隔路相对的那两个路角的三两株桃树,在山茶花终于展开了它的笑容的时候,桃花也灿烂了。桃树虽只三两株,桃花也开得稀稀朗朗。但是,那一份灿烂,同样能勾起我心中的那一份云蒸霞蔚的记忆。这毕竟是一份春的回忆。虽然,监狱里独缺春的温暖。可这灼灼桃红,能不让我的心中春意盎然吗?
尽管已经到了春天,尽管已经桃花灼灼。但厂房里却并不曾见有一丝春的气息。也许在囚犯的心中,那一份春已经麻木,或者仍然沉浸在冬天的酷寒里,心已成枯木,即便已是春的天,春的地,但厂房里却依旧是冬的萧条。
工厂的业务是箱包加工。主要的工种是缝纫工。一个偌大的厂房,便是一个大队的建制,五个中队依次排列。地上粘贴着黄黑相间的塑料纸,以为警戒线。中队与中队之间,以走廊和警戒线分隔,没有警官带领,囚犯是不可以在中队间走动的。一个中队,又以缝纫机的排列分为若干个生产组。组与组之间,同样以警戒线和走廊相隔。可走动的人员,穿囚服的,必为组长、巡检、物流等三、四人而已。所有的缝纫工或杂工,都被固定在规定的警戒线之内,不可以随便走动。很有一些画地为牢的意思。
我刚到工厂劳动时,让我剪成品上的线头。修剪完线头之后的成品,便可以入库了。厂区内有原料供应点和仓库。也只是用高大的铁制货架间隔开而已。仓库就在我所在的中队左边。看来,这个大队的所有中队从事的都是从事箱包加工的。箱包的铭牌上,吊的是国外的商标。有英文还有其他国家的文字,我看不懂。看来,都是为国外加工的。这让我产生了困惑。
在我的印象中,西方国家对中国人权的非议,最多的是中国监狱的劳动改造。记得上个世纪末的美国政府发表的《中国人权问题》的白皮书中,谴责中国政府的人权侵犯,诟病最多的也是中国的监狱。后来有一段时间。据说中国监狱加工生产的产品,许多西方国家还拒绝入境。何以十多年之后,监狱生产的产品能够堂而皇之地订上国外的铭牌呢?而且,从铭牌订制的方法看,应该是固定式的,是不可拆卸的。
有许多国内的产品,生产以后,被运到国内口岸的保税仓库。重新订上商标。成了它国的产品。这在国际贸易中是被许可的,被称之为转口贸易。但原产地的标志应该不会被抹去。看来,这十多年来,西方的观念也在改变,已从人权至上渐渐转为经济至上了!
其实从一个国家的发展来说,经济应该是重中之重。经济不能保持持续发展,最后受到伤害的,必然是普罗大众。生活在贫困线上的人,或者经济日渐困窘的人,人权的伤害是必然的,撇开经济发展去谈人权,无异于画饼充饥。后来我才知道,从产品的加工角度看,监狱已不再是监狱。而是成了一家新兴工贸公司。虽然是挂的羊头,卖了狗肉。也总算是避开了西方国家的许多谴责。
剪线头看似轻松,其实也很累人,那些箱包大部分体积庞大,光翻弄一遍,便已让人不胜其烦。何况还得将边边落落中的线头剔尽剪去!剪刀是很小巧的纱剪,一手在握只露燕尾式的尖头。但剪刀被一根细细的铁链牵着,铁链的另一端被固定在长桌的桌面上,受到了许多的牵制。常常只得将包移近剪刀处,才能让纱剪够得着。
我不明白为什么在这样的劳动场合,所有的工具都得被细铁链系着,是不是在有意无意地告诉这些劳作的囚犯:你们是不自由的?虽然劳动的环境,难以避免地必须给人提供一定的空间和自由度。但是这种自由度是被拴着的。系着那些工具的是有形的铁链,拴着劳动者的是无形的锁链。有形的铁链带来的是牵制,无形的锁链,带来的是压力,这是一种难以名状的精神压力。
好在每个生产小组都有几个人是专门从事剪线头的,任务虽重,也就能勉强完成。这对于我来说,精神上的压力似乎小了许多。我坐的位置正好背对着大门。看门外的风景,对我似乎不太方便,但看厂区内的风景,我只需一撩眼,便能将日光灯下的繁忙尽收眼底。
正俯着身子踩缝纫机的人,毫无例外都紧锁着眉头。我不知道每天坐在机位上的这些人紧锁着眉头在想些什么?中国有一句俗语说:“劳动让人美丽”。这是已将劳动提高到了让人崇拜的高度上了。本省籍的作家陈学昭写有一部书,书名便是《工作着是美丽的》。乍看这个书名,曾让我困惑:怎么用美丽去修饰一个动词?这是不是将工作看作是美轮美奂的舞蹈了?其实,中国文字的魅力就在于看似违反常规的搭配,常常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意境。
但是,我的眼前,并不能看到一丝美丽的痕迹。机器的轰鸣声中,哪里有一丝春的顔色?更遑论春意盎然了!每个机位工的劳动是有定额的,定额的形成,是一个不断加码的过程。这就形成了带队警官和生产组长之间,生产组长与机位工之间的两个层次的博弈。从警官的角度看,他是博弈的胜券稳操者;因为囚犯的劳动是法律规定的强制性劳动。完不成生产任务,他可以名正言顺地动用戒具;从生产组长的角度看,他只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关节。他可能既是博弈的胜利者,也是博弈的失败者。表面上,他必须完成警官下达的任务。要完成警官下达的任务,他必须得将任务分解到每个机位工的头上。这就造成了机位工理所当然地成为博弈的最终失败者。
这是一个必然的结局,这个结局的后果是,要么被叫去参加集训班;要么被铐在窗户的铁直楞上,甚而或者,被用高压的电警棍充电。
“充电”的叫法是囚犯们的自创,很贴切。它的贴切, 一方面是源于形象。被充足了电的电警棍按在囚犯的颈脖上,“哔哔剥剥” 一阵轻响,淡蓝色的烟雾下,颈脖上已是皮开肉绽。这确实很像是在充电;另一方面是源于结果。被“充了电”之后的囚犯,确实手脚麻利了许多。原本完不成的任务,也终于能完成了。
这让我常常不由自主地联想起挂在墙壁上的那架电子挂钟,电力不足时,常常看到它的秒针在抖抖索索地走,往上去的时候是颤颤巍巍,往下走的时候,倒是顺风顺水。但是,顺风顺水的那一段无论如何地抵不上那一段颤颤巍巍。挂钟慢了。换上了充足了电的电池后,秒针又顺风顺水地马不停蹄了。我不知道,让完不成任务的囚犯,吃电警棍的手法,是不是警官受到了墙壁上的那架挂针的启发?反正,我是实实在在地产生了这样的联想的。
几乎每一位机位工,都有过吃电警棍这样的经历。被“充过电”的囚徒,手脚,会变得很是麻利。这还真是应了那句老话:“玉不琢,不成器”。我不是机位工,我自然不会有被“充电”的经历。但当“哔哔剥剥”的声音响处,传来一阵又一阵的惨叫时,也常常让我毛骨悚然。我不知道人被电击时,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也无法想象会是一份什么样的感觉。那种惊心动魄,是让人无法想象的。
没被抓前,在我小车的后备箱里,曾经也放过一支电警棍,那是一根像橡胶棍一般的长长的电警棍。我是用来防身的。充足了电之后的电警棍,一按那个按钮,前端那两个延伸出来相对着的细铁丝上,便会冒出蓝色的电光,发出“哔哔剥剥”电光击打后的声响。我玩过,但哪里敢往身上按!在我身处高墙之内时,电警棍的面貌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已变成了一支短短的手电模样,依然闪着蓝幽幽让人骇然的光。
据说,电警棍已从原来的一万伏高压,变成了十万伏的高压,科技的进步,也让对付囚犯的手段日新月异。一万伏的电压置于人的身上,在我看来,已经够耸人听闻了。十万伏的高压,还能让人敢于想象吗?
但是,这种人体上构成的伤害,似乎还远远不如在精神上给人造成的伤害。被“充过电”的人,在两三天内,肯定会精神不振。但是,一见到警官走近时,精神会突然变得十分亢奋,这纯粹是一种条件反射,如同精神病院的病人,看到白大褂便会惧怕一样。这似乎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当然,也有那种被称为“老官司”的囚犯。
所谓的“老官司”便是第二次,或者第三次,甚至是已多次坐牢的人。监狱里的一切套路,已经烂熟于胸。对警官的那一份色厉内荏,他也已是见怪不怪。他知道,警官的底线在哪儿,他总是从不碰及这一根底线。这是最让警官头疼的人。在“哔哔”、“剥剥”的电击声刚刚响起,便已使劲喊“救命”的人,大多都属于这一类人。
恶性循环让警官乐此不疲。在人性中,本来就有这种残害同类的天性。这种凶残的天性与生俱来,只是监狱的这种环境,让这种天性有了更多的展示机会。或者说,为这种天性的展示创造了更为有利的,符合法律道德的客观条件。在电视中,我常常会看到西方社会拳击场上的那一种凶残场面。我并不在意谁输谁赢,但看到被打得满脸流血,或者倒地不起而全场沸腾的那种场景总让我困惑。我看到的是人类作为动物的那种嗜血的本能。
在监狱,这种嗜血的本能已经被一声声撕心裂肺的惨叫声的刺激所取代。在对付一个囚犯时,几个警官会同时出手,三、四根电警棍,一片混乱的“哔哔”、“剥剥”声会往囚犯的身上乱捅。一边捅,一边嘻嘻哈哈很兴奋的样子。也可算是监狱的一道特别的风景线了。在每临近这种时候,负有协助警官管理职责的所谓骨干囚犯,会将看热闹的囚犯赶到一边去。我不明白,为什么要将其他囚犯赶开?倘若是为了“杀一儆百”,让现场直观,不是效果更好一些?倘如是为了增加乐趣,独乐乐还不如众乐乐呢!
也有比较硬的囚犯。“哔哔”、“剥剥”的声音响起,他悍然不惧,一把抓住那个冒着蓝色电闪的警棍头。任“哔哔”、“剥剥”声在他的手掌中肆虐。面对这样的硬汉,警官仍然有的是办法。今天力单势孤,弄不过来,不弄你。待明天人多势众的时候,找个茬伺候你!几个警官一拥而上,拗手抱脚将人掀翻在地。先给你戴上脚镣手铐,将你铐在窗外的铁直楞上。让你动弹不得。然后,再各自拿着电警棍,慢慢伺候你!更有甚者,为了让电击的效果更好,干脆往你的颈脖上淋上水,电击在淋了水的颈脖上,据说,其疼痛更能让人感觉入骨三分。
在春的季节里,唯一能让人感觉到那一份春的驿动的,是在监房里。每到晚上,这一份的驿动似乎更明显一些。我已从上铺换到了下铺。(……此处略去39字)这还算是正常的。让我不可思议的是,被关得久了的同性之间,竟在性心理上,也会发生扭曲。
在我年少时,在家里养的那一群母鸭中,我常常会看到一只母鸭子踩在另一只母鸭的背上,做的是公鸡踩上母鸡背上同样的动作。父亲说,公鸡与母鸡的行为,叫做“踏雄”;那么,母鸭与母鸭呢?父亲又用了另外的一种说法,说是“放蛋肠”。在那时的我的心目中,父亲的话总是对的。虽然,我并不知道这“放蛋肠”是什么意思?但是,公鸡与母鸡之间的“踏雄”似乎还好理解一些,毕竟是一公一母之间的事,母鸭与母鸭之间的“放蛋肠”,却让我迷惑了。我那时的思维也只是停留在,原来母鸭的生蛋,必须要将蛋肠放好了,才能生得出来!难怪,每天清晨,让鸭子们去镇中的小河后,刚入水的鸭子,做的第一件事,便有一只母鸭伸长了脖子俯着身子将鸭嘴几乎贴在水面上,绕着鸭群几乎兜了一圈,便踏上了另一只同样也俯着身子,伸长了脖子的母鸭背上。看来这一天晚上的生蛋,得一清早便将蛋肠放好了的。
许多年后,带有色情的那些场所,明的,暗的,越来越多。出卖色相的女人被称作“鸡”,提供色相的男人,被称作“鸭”。在这个“鸡”“鸭”成群的社会里,沿用民间最通俗的叫法,似乎很有些传承历史的意思。
(……此处略去214字)
每当,路旁出现这样的场景,行进中的队列,便会出现一阵小小的骚动。这一份的骚动是不自觉的。能带给囚徒的,便是这一天的晚上,监房内的床铺晃动,似乎更厉害了一些。偏是监狱多猫。也不知这些猫是怎么进到监狱里来的?这多少带给了正处于荷尔蒙爆棚的囚徒许多绮丽的回忆和许多美丽的想象空间。
在发生了心理扭曲的那些囚犯之间,长明灯下的昏暗中,棉被的扭伤一团也似乎更丑陋了一些。这是一种颇让我无奈的环境。身处这样的环境,我只能暗自叹息。
大弟诉我的民事诉讼。我知道他必定会赢。他握有最直接的证据,小城法院的民事裁定,也很清楚地证明了这一点。但是,赢了有什么用呢?钱都已给法院拿去了。我家中几乎已是一贫如洗,如何还能还得清这笔巨款。好在妻子终于执行了我的指令,正式向小城法院提交了我作为持有公司10%股份的股东正式向法院提出的要求对公司进行清算的民事诉讼。如果法院受理了,正式将公司列入清算程序,按我对公司的总资产估算。我这10%的股份,至少价值三千万元。还我大弟的这笔委托理财款是不成问题了。
不管陷害我的人,作为大股东,如何地藏匿公司的资产。总不能将公司的资产全部藏匿吧!再说,第一次民事诉讼,我虽然没有胜诉,但是,胜过胜诉。省高院的判决书上,已经明确了公司的现金已被划走了四千万元,这已经成了我日后指控他职务侵占的最有力的证据。他的尾巴,已经在我的手中。我虽在狱中,但我布的局已经划出了最重要的一笔,这是基础,有了这样的基础,日后我才能稳操胜券。
人生是什么?人生就是一场博弈!既然他陷害我不择手段,我的复仇,为什么要择手段?中国的传统文化一直说,要以德报怨,在下乡当知青的时候,为了当兵,为了离开农村,他对我的排斥,为了阻挠我去当兵,居然让当时的公社和大队连我的政审都没有搞,使一心带我走的接兵部队连长功亏一篑!连长最后也只得哀叹:
“强龙难压地头蛇啊!”
他择手段了吗?他的家人择手段了吗?我是以德报怨了!我让连长像对待我一样对待他!他当时看了我写的那封信,不是感动得一塌糊涂吗!但是,结果呢?以德报怨换来的是直接了当的陷害,同样的不择手段!还是孔夫子的话说得对!要以直报怨!提出清查公司的民事诉求,只能产生两个结果,一个是法院受理我的民事诉求,对公司进行清盘;哪怕是在清盘的过程中,他藏匿再多的公司财产,只要法院正式受理了。法院最后必须得给我一个书面的民事裁定。这份裁定同样将成为我日后追究他侵占公司财产刑事责任的有效证据。这份证据有望成为第一次民事诉讼中省高院的那份民事判决的有效支撑!形成具有法律效力的证据链。
第二个结果是法院不受理。法院敢不受理吗?我提出的公司清盘诉求是符合国家的《公司法》的!法院不受理便是明显的徇私舞弊。我可以向上一级法院指控,并向上一级法院提起同样的诉讼,这会将小城法院陷于极为不利的尴尬境地。小城法院敢冒如此天下之大韪吗?既然,我已经开始这样的布局,我当然希望这个局能布得万无一失!
可惜妻子并不理解我的良苦用心。遭此厄难,我已经陷于灭顶之灾了,家庭财产遭受如此重大的损失,我能不心疼吗?我布这个局的目的为了什么?还不是为妻子女儿争那一份尽可能大的财产?这些财产本来就应该归我,我怎么甘心莫名其妙地被人家夺了去!倘如他不采取这种卑劣的手段陷害我。我怎么可能举起我手中的这柄“达摩克利斯之剑!”
他对我不义,我为什么要对他讲义!“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我要取的是原本属于我的财产,难道不符合道德礼义吗?哪怕这些钱,我今后用来做公益事业,盖希望小学,也总胜于被人家莫名其妙地夺了去!
小弟为我请来律师。这让我颇感意外。我似乎从来没有要求第二次的民事诉讼请律师。在刑事案件的辩护中,律师的表现已经令我十分失望。而且,后来,我又听到了如此多的传言。我还能相信律师吗!“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在利益熏陶下的律师,又能为我做什么?
而且,也是怪事,既然律师来,却不来见我,而是只是将一纸委托书传了进来,让我签了字之后,立即交警官送出去!我要请律师,律师居然认为连面都不需要见?我能将这么大的事情托付给一个连面也不需要见我的律师吗?警官将我叫去他们的办公室,递过那一份已经起草好了的委托书,说让我签字,律师在外面等着呢!我接过委托书看了一下。这是一份什么样的委托书哦!民事诉讼律师的收费确实是按比例收取的,但这个比例,至少得与我商量吧?怎么由律师定?他想收取多少就多少?这不是趁火打劫吗?委托书中还表明,在案件诉讼过程中,律师认为有必要的话,可以将案件转手委托给第三方的律师事务所。这是什么意思?把我卖了,还让我帮着数卖我的钱?真以为抓了我之后,我家里就没有一个能站着说话的人了?
也奇怪,这样的委托书,小弟难道没有看过?看过了居然还让人送进来让我签字?将委托书递给我的警官显然也已经看了这一张委托书,他提醒我说,这份委托你可得看仔细了!字一签下去,就木已成舟了!他虽然没有明说,但显然与我一样,已看出了委托书的陷阱。如果,我答应了这样的委托,岂不是将我应得的财产拱手让人!这“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手法,也太直接了当了吧?黄雀就这么明目张胆地将它那个尖尖的利喙对着螳螂,专等螳螂的那一双长镰将蝉捕捉之后,一口啄下去,将蟑螂和蝉一并吞入口中?
我当然不会在这样的委托书上签字。还真以为我坐了牢之后,人便被关傻了!这样的委托书,居然也会传进来让我签字!我布的是局,又岂是只为了打官司!看来家人根本没有能看透我这两次民事诉讼的目的何在!但我这样的目的,在接见的短短的时间里,我能说得清楚吗?即便是说清楚了,家人也不一定就能理解得了!再说,任何事情的发展都是瞬息万变的,我又不能保证事情的变化总是朝着与我有利的方向!有许多事情,只能是一步一步调整着方向走,只要朝着的方向不变,总有希望能达到期望的彼岸。
让我更感到奇怪的是,我没有在委托书上签字,等于放弃了请律师的打算一事。在后来的家人接见时,从未见他们询问。“这是为什么”?我也不愿意再提曾发生了如此令我郁闷的事!可能是,我的家人后来也看到了这份荒唐的委托书,觉得这份委托书确实太有悖于常理而不好意思再提起了吧!
女儿终于回来了。她隔着接见室的玻璃窗,向我展示了她获取的硕士证书,这让我颇感欣慰。尽管我和妻子都遭遇了如此大的灾难,但女儿毕竟已经学成归来,没有任何的闪失。这难道不是邀天之幸吗?
在去接见的路上,我一路欣赏路边的红花绿叶。女儿的学成归来,让我暂时丢掉了所有的忧郁。春天总是带给人希望的。尽管我还面临着这么大的磨难,尽管还有这么棘手矛盾需要我去解决。这似乎并不能压倒我,只要我的精神不垮,再多的困难又有何惧!
只是女儿要靠她自己去打拼了。家庭所能给予她的,我们都已给了。今后的路要靠她自己走!获得的硕士证书,只表明了她曾经接受过的学习。并不能证明她拥有的能力!希望她能明白这一点。能找到她踏入社会的那一个高的起点。子女总会离开父母,去闯自己的那一份天地。家庭所能提供的,只是她丰满的羽翼。希望她能在她希望的天空翱翔吧!
女儿所缺少的,是社会阅历。而这一份的阅历,却并不是我所提供的。不要说我现在是在狱中,哪怕是我是自由身,我也做不到!就算是我能做到,我又岂能越俎代庖?在社会的历练中,希望她能经得住摔打。女儿的体质像她的母亲,身体的素质是没有问题的!但愿她的精神有足够的坚强!
这个社会,有着太多的诱惑。希望她有足够的意志能够抵挡住这遍地的诱惑。社会是复杂的,是因为人性的复杂才构成了社会的复杂。父母的磨难,带给她的,希望不是心灵上的阴影,而是精神上的收获。
在监狱中,有这么多年轻人,不都是因为经受不住这太多的诱惑而跌进这高墙的吗?女儿的第一次接见,我已听出了她刚踏入社会面临的诸多不易。这很正常哦!谁一踏上社会,就能诸事顺利的?人只有在坎坷中才能成长,就如同一棵小树,只有经历了风雨,才能长成参天大树!我一踏入社会,难道不也是左冲右突,才在一路坎坷中滚爬向前的吗!只有这一份的左冲右突,才能让我感受到人生的意义;也只有这一份的跌摸滚爬,才让我领略到了这人生道路上的美丽风景。女儿在另外的城市读的大学,又去国外留了学,并不缺少独立生活的能力,我还有什么可以担心的呢?
春天毕竟让年轻的心泛起了涟漪。监狱的外协厂派到监狱负责质量的大多是女师傅。有女人的场合,这一份的涟漪终究会克制不住地流溢出来。那天,排队去厕所。正与女师傅交汇而过。队伍中的一个年轻人,终于伸出了他的咸猪手,在女师傅肥胖的身子上摸了一把。相貌丑陋的女师傅,显然从来没有领略过这样的荣幸。趁机大叫了起来。
确实,像她这样的相貌,在高墙外,是决不可能有男人会朝她伸出咸猪手的。也只有在监狱这种男人常处于如此的环境中,她才能获得这种殊荣。在狱中有这样的说法:“坐牢三年,老母猪赛貂蝉。”女人的嘴脸当然不可能长得跟猪一样。但她形同嫫母的相貌,确实让人不敢正视。也不知那位年轻人的手是怎么伸出去的!
女人的大叫,是带有受宠若惊的意味的,但落在警官的耳中,却不见得就是这个味了。我是理解,在这充满了雄性荷尔蒙气味的环境中,身为女人的不易。在男人的厕所门前,我总会看到那个小城来的年轻女师傅无所事事走来走去,眼角在不断地瞟往厕所内,她虽然自认为掩饰得很好。但她桃腮一股地红着脸,却实实在在地暴露了她的小心思。
厕所内的男人,总会有意朝门蹲着。已被撩拨而起的雄风正对着门外。这是厕所内外常见的春的风景。女师傅其实皮肤白皙,在高墙外,应该不会缺少异性的滋润。但年轻的身体,怎么可能有满足的时候?这便是人性啊!这样的人性自然不必受人非议!
那个向丑陋的女人伸出咸猪手的年轻人被用手铐铐在了窗户的铁直楞上。一副满不在乎的笑容。也不知,他是不是仍沉浸在手掌中传来的那一份快感中?或者在心中尚有意犹未尽的庆幸?我可还真是不能猜透。
从监房走去工厂的几百步路旁,栽有山茶花。山茶花应该属于常绿乔木。在冬天的时节,也是一树的葱笼。倒是花骨朵在严寒的时节并不见有放缓它膨胀的脚步。还没有到春天,山茶花的花骨朵已经开始裂开了它的笑容。身处竹乡的监狱似乎缺少竹子的身影。便是遥遥相对大铁门的那个人工水池旁,相对栽种着的那两丛富贵竹,也是气息奄奄,垂头丧气的模样。这种竹子属丛生品种,在故乡小镇北,临近梅花洲的那座石桥边的那户人家屋前的菜园子跟前,栽有着实比这两丛更神气活现的富贵竹。
在故乡,这种学名叫富贵竹的,被叫做桃子竹。少年时的夏天,我常常趁人家正在午睡的时候,沿着小河边的灭钉螺泥梗悄悄掩去桃子竹丛前的桑地。从桑林中蹑手蹑脚地爬过去。用从小镇最大的那家工厂讨来的那半载钢锯,去锯那根我挑中的笔直的成年竹子。用桃子竹做钓鱼杆是最好的。节长,竹壁厚,竿细而长,又富有韧性。牵住系在竿头的尼龙绳,可以将钓鱼杆弯成一张大弓。任是再狡猾的鱼,只要被钓钩上的倒齿扎进了嘴唇,在竹竿一弓一弓毫不疲倦地折腾下,总会被折腾得翻起白花花的鱼肚浮在水面上。
我不知道为什么这种竹子被叫做桃子竹。似乎也从来没有去探究过这个名称的由来。从外貌特征来说,竹子的形状跟桃花或桃树毫无相似之处。但是为什么会被冠以桃子之名呢?真让人百思不得其解。水池的跟前,是一个“丁”字型的路口。“丁”字脚的那个方向,便是监狱的大铁门了,每天数次经过这里,大铁门始终没有开启过。但是,路口与桃子竹丛隔路相对的那两个路角的三两株桃树,在山茶花终于展开了它的笑容的时候,桃花也灿烂了。桃树虽只三两株,桃花也开得稀稀朗朗。但是,那一份灿烂,同样能勾起我心中的那一份云蒸霞蔚的记忆。这毕竟是一份春的回忆。虽然,监狱里独缺春的温暖。可这灼灼桃红,能不让我的心中春意盎然吗?
尽管已经到了春天,尽管已经桃花灼灼。但厂房里却并不曾见有一丝春的气息。也许在囚犯的心中,那一份春已经麻木,或者仍然沉浸在冬天的酷寒里,心已成枯木,即便已是春的天,春的地,但厂房里却依旧是冬的萧条。
工厂的业务是箱包加工。主要的工种是缝纫工。一个偌大的厂房,便是一个大队的建制,五个中队依次排列。地上粘贴着黄黑相间的塑料纸,以为警戒线。中队与中队之间,以走廊和警戒线分隔,没有警官带领,囚犯是不可以在中队间走动的。一个中队,又以缝纫机的排列分为若干个生产组。组与组之间,同样以警戒线和走廊相隔。可走动的人员,穿囚服的,必为组长、巡检、物流等三、四人而已。所有的缝纫工或杂工,都被固定在规定的警戒线之内,不可以随便走动。很有一些画地为牢的意思。
我刚到工厂劳动时,让我剪成品上的线头。修剪完线头之后的成品,便可以入库了。厂区内有原料供应点和仓库。也只是用高大的铁制货架间隔开而已。仓库就在我所在的中队左边。看来,这个大队的所有中队从事的都是从事箱包加工的。箱包的铭牌上,吊的是国外的商标。有英文还有其他国家的文字,我看不懂。看来,都是为国外加工的。这让我产生了困惑。
在我的印象中,西方国家对中国人权的非议,最多的是中国监狱的劳动改造。记得上个世纪末的美国政府发表的《中国人权问题》的白皮书中,谴责中国政府的人权侵犯,诟病最多的也是中国的监狱。后来有一段时间。据说中国监狱加工生产的产品,许多西方国家还拒绝入境。何以十多年之后,监狱生产的产品能够堂而皇之地订上国外的铭牌呢?而且,从铭牌订制的方法看,应该是固定式的,是不可拆卸的。
有许多国内的产品,生产以后,被运到国内口岸的保税仓库。重新订上商标。成了它国的产品。这在国际贸易中是被许可的,被称之为转口贸易。但原产地的标志应该不会被抹去。看来,这十多年来,西方的观念也在改变,已从人权至上渐渐转为经济至上了!
其实从一个国家的发展来说,经济应该是重中之重。经济不能保持持续发展,最后受到伤害的,必然是普罗大众。生活在贫困线上的人,或者经济日渐困窘的人,人权的伤害是必然的,撇开经济发展去谈人权,无异于画饼充饥。后来我才知道,从产品的加工角度看,监狱已不再是监狱。而是成了一家新兴工贸公司。虽然是挂的羊头,卖了狗肉。也总算是避开了西方国家的许多谴责。
剪线头看似轻松,其实也很累人,那些箱包大部分体积庞大,光翻弄一遍,便已让人不胜其烦。何况还得将边边落落中的线头剔尽剪去!剪刀是很小巧的纱剪,一手在握只露燕尾式的尖头。但剪刀被一根细细的铁链牵着,铁链的另一端被固定在长桌的桌面上,受到了许多的牵制。常常只得将包移近剪刀处,才能让纱剪够得着。
我不明白为什么在这样的劳动场合,所有的工具都得被细铁链系着,是不是在有意无意地告诉这些劳作的囚犯:你们是不自由的?虽然劳动的环境,难以避免地必须给人提供一定的空间和自由度。但是这种自由度是被拴着的。系着那些工具的是有形的铁链,拴着劳动者的是无形的锁链。有形的铁链带来的是牵制,无形的锁链,带来的是压力,这是一种难以名状的精神压力。
好在每个生产小组都有几个人是专门从事剪线头的,任务虽重,也就能勉强完成。这对于我来说,精神上的压力似乎小了许多。我坐的位置正好背对着大门。看门外的风景,对我似乎不太方便,但看厂区内的风景,我只需一撩眼,便能将日光灯下的繁忙尽收眼底。
正俯着身子踩缝纫机的人,毫无例外都紧锁着眉头。我不知道每天坐在机位上的这些人紧锁着眉头在想些什么?中国有一句俗语说:“劳动让人美丽”。这是已将劳动提高到了让人崇拜的高度上了。本省籍的作家陈学昭写有一部书,书名便是《工作着是美丽的》。乍看这个书名,曾让我困惑:怎么用美丽去修饰一个动词?这是不是将工作看作是美轮美奂的舞蹈了?其实,中国文字的魅力就在于看似违反常规的搭配,常常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意境。
但是,我的眼前,并不能看到一丝美丽的痕迹。机器的轰鸣声中,哪里有一丝春的顔色?更遑论春意盎然了!每个机位工的劳动是有定额的,定额的形成,是一个不断加码的过程。这就形成了带队警官和生产组长之间,生产组长与机位工之间的两个层次的博弈。从警官的角度看,他是博弈的胜券稳操者;因为囚犯的劳动是法律规定的强制性劳动。完不成生产任务,他可以名正言顺地动用戒具;从生产组长的角度看,他只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关节。他可能既是博弈的胜利者,也是博弈的失败者。表面上,他必须完成警官下达的任务。要完成警官下达的任务,他必须得将任务分解到每个机位工的头上。这就造成了机位工理所当然地成为博弈的最终失败者。
这是一个必然的结局,这个结局的后果是,要么被叫去参加集训班;要么被铐在窗户的铁直楞上,甚而或者,被用高压的电警棍充电。
“充电”的叫法是囚犯们的自创,很贴切。它的贴切, 一方面是源于形象。被充足了电的电警棍按在囚犯的颈脖上,“哔哔剥剥” 一阵轻响,淡蓝色的烟雾下,颈脖上已是皮开肉绽。这确实很像是在充电;另一方面是源于结果。被“充了电”之后的囚犯,确实手脚麻利了许多。原本完不成的任务,也终于能完成了。
这让我常常不由自主地联想起挂在墙壁上的那架电子挂钟,电力不足时,常常看到它的秒针在抖抖索索地走,往上去的时候是颤颤巍巍,往下走的时候,倒是顺风顺水。但是,顺风顺水的那一段无论如何地抵不上那一段颤颤巍巍。挂钟慢了。换上了充足了电的电池后,秒针又顺风顺水地马不停蹄了。我不知道,让完不成任务的囚犯,吃电警棍的手法,是不是警官受到了墙壁上的那架挂针的启发?反正,我是实实在在地产生了这样的联想的。
几乎每一位机位工,都有过吃电警棍这样的经历。被“充过电”的囚徒,手脚,会变得很是麻利。这还真是应了那句老话:“玉不琢,不成器”。我不是机位工,我自然不会有被“充电”的经历。但当“哔哔剥剥”的声音响处,传来一阵又一阵的惨叫时,也常常让我毛骨悚然。我不知道人被电击时,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也无法想象会是一份什么样的感觉。那种惊心动魄,是让人无法想象的。
没被抓前,在我小车的后备箱里,曾经也放过一支电警棍,那是一根像橡胶棍一般的长长的电警棍。我是用来防身的。充足了电之后的电警棍,一按那个按钮,前端那两个延伸出来相对着的细铁丝上,便会冒出蓝色的电光,发出“哔哔剥剥”电光击打后的声响。我玩过,但哪里敢往身上按!在我身处高墙之内时,电警棍的面貌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已变成了一支短短的手电模样,依然闪着蓝幽幽让人骇然的光。
据说,电警棍已从原来的一万伏高压,变成了十万伏的高压,科技的进步,也让对付囚犯的手段日新月异。一万伏的电压置于人的身上,在我看来,已经够耸人听闻了。十万伏的高压,还能让人敢于想象吗?
但是,这种人体上构成的伤害,似乎还远远不如在精神上给人造成的伤害。被“充过电”的人,在两三天内,肯定会精神不振。但是,一见到警官走近时,精神会突然变得十分亢奋,这纯粹是一种条件反射,如同精神病院的病人,看到白大褂便会惧怕一样。这似乎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当然,也有那种被称为“老官司”的囚犯。
所谓的“老官司”便是第二次,或者第三次,甚至是已多次坐牢的人。监狱里的一切套路,已经烂熟于胸。对警官的那一份色厉内荏,他也已是见怪不怪。他知道,警官的底线在哪儿,他总是从不碰及这一根底线。这是最让警官头疼的人。在“哔哔”、“剥剥”的电击声刚刚响起,便已使劲喊“救命”的人,大多都属于这一类人。
恶性循环让警官乐此不疲。在人性中,本来就有这种残害同类的天性。这种凶残的天性与生俱来,只是监狱的这种环境,让这种天性有了更多的展示机会。或者说,为这种天性的展示创造了更为有利的,符合法律道德的客观条件。在电视中,我常常会看到西方社会拳击场上的那一种凶残场面。我并不在意谁输谁赢,但看到被打得满脸流血,或者倒地不起而全场沸腾的那种场景总让我困惑。我看到的是人类作为动物的那种嗜血的本能。
在监狱,这种嗜血的本能已经被一声声撕心裂肺的惨叫声的刺激所取代。在对付一个囚犯时,几个警官会同时出手,三、四根电警棍,一片混乱的“哔哔”、“剥剥”声会往囚犯的身上乱捅。一边捅,一边嘻嘻哈哈很兴奋的样子。也可算是监狱的一道特别的风景线了。在每临近这种时候,负有协助警官管理职责的所谓骨干囚犯,会将看热闹的囚犯赶到一边去。我不明白,为什么要将其他囚犯赶开?倘若是为了“杀一儆百”,让现场直观,不是效果更好一些?倘如是为了增加乐趣,独乐乐还不如众乐乐呢!
也有比较硬的囚犯。“哔哔”、“剥剥”的声音响起,他悍然不惧,一把抓住那个冒着蓝色电闪的警棍头。任“哔哔”、“剥剥”声在他的手掌中肆虐。面对这样的硬汉,警官仍然有的是办法。今天力单势孤,弄不过来,不弄你。待明天人多势众的时候,找个茬伺候你!几个警官一拥而上,拗手抱脚将人掀翻在地。先给你戴上脚镣手铐,将你铐在窗外的铁直楞上。让你动弹不得。然后,再各自拿着电警棍,慢慢伺候你!更有甚者,为了让电击的效果更好,干脆往你的颈脖上淋上水,电击在淋了水的颈脖上,据说,其疼痛更能让人感觉入骨三分。
在春的季节里,唯一能让人感觉到那一份春的驿动的,是在监房里。每到晚上,这一份的驿动似乎更明显一些。我已从上铺换到了下铺。(……此处略去39字)这还算是正常的。让我不可思议的是,被关得久了的同性之间,竟在性心理上,也会发生扭曲。
在我年少时,在家里养的那一群母鸭中,我常常会看到一只母鸭子踩在另一只母鸭的背上,做的是公鸡踩上母鸡背上同样的动作。父亲说,公鸡与母鸡的行为,叫做“踏雄”;那么,母鸭与母鸭呢?父亲又用了另外的一种说法,说是“放蛋肠”。在那时的我的心目中,父亲的话总是对的。虽然,我并不知道这“放蛋肠”是什么意思?但是,公鸡与母鸡之间的“踏雄”似乎还好理解一些,毕竟是一公一母之间的事,母鸭与母鸭之间的“放蛋肠”,却让我迷惑了。我那时的思维也只是停留在,原来母鸭的生蛋,必须要将蛋肠放好了,才能生得出来!难怪,每天清晨,让鸭子们去镇中的小河后,刚入水的鸭子,做的第一件事,便有一只母鸭伸长了脖子俯着身子将鸭嘴几乎贴在水面上,绕着鸭群几乎兜了一圈,便踏上了另一只同样也俯着身子,伸长了脖子的母鸭背上。看来这一天晚上的生蛋,得一清早便将蛋肠放好了的。
许多年后,带有色情的那些场所,明的,暗的,越来越多。出卖色相的女人被称作“鸡”,提供色相的男人,被称作“鸭”。在这个“鸡”“鸭”成群的社会里,沿用民间最通俗的叫法,似乎很有些传承历史的意思。
(……此处略去214字)
每当,路旁出现这样的场景,行进中的队列,便会出现一阵小小的骚动。这一份的骚动是不自觉的。能带给囚徒的,便是这一天的晚上,监房内的床铺晃动,似乎更厉害了一些。偏是监狱多猫。也不知这些猫是怎么进到监狱里来的?这多少带给了正处于荷尔蒙爆棚的囚徒许多绮丽的回忆和许多美丽的想象空间。
在发生了心理扭曲的那些囚犯之间,长明灯下的昏暗中,棉被的扭伤一团也似乎更丑陋了一些。这是一种颇让我无奈的环境。身处这样的环境,我只能暗自叹息。
大弟诉我的民事诉讼。我知道他必定会赢。他握有最直接的证据,小城法院的民事裁定,也很清楚地证明了这一点。但是,赢了有什么用呢?钱都已给法院拿去了。我家中几乎已是一贫如洗,如何还能还得清这笔巨款。好在妻子终于执行了我的指令,正式向小城法院提交了我作为持有公司10%股份的股东正式向法院提出的要求对公司进行清算的民事诉讼。如果法院受理了,正式将公司列入清算程序,按我对公司的总资产估算。我这10%的股份,至少价值三千万元。还我大弟的这笔委托理财款是不成问题了。
不管陷害我的人,作为大股东,如何地藏匿公司的资产。总不能将公司的资产全部藏匿吧!再说,第一次民事诉讼,我虽然没有胜诉,但是,胜过胜诉。省高院的判决书上,已经明确了公司的现金已被划走了四千万元,这已经成了我日后指控他职务侵占的最有力的证据。他的尾巴,已经在我的手中。我虽在狱中,但我布的局已经划出了最重要的一笔,这是基础,有了这样的基础,日后我才能稳操胜券。
人生是什么?人生就是一场博弈!既然他陷害我不择手段,我的复仇,为什么要择手段?中国的传统文化一直说,要以德报怨,在下乡当知青的时候,为了当兵,为了离开农村,他对我的排斥,为了阻挠我去当兵,居然让当时的公社和大队连我的政审都没有搞,使一心带我走的接兵部队连长功亏一篑!连长最后也只得哀叹:
“强龙难压地头蛇啊!”
他择手段了吗?他的家人择手段了吗?我是以德报怨了!我让连长像对待我一样对待他!他当时看了我写的那封信,不是感动得一塌糊涂吗!但是,结果呢?以德报怨换来的是直接了当的陷害,同样的不择手段!还是孔夫子的话说得对!要以直报怨!提出清查公司的民事诉求,只能产生两个结果,一个是法院受理我的民事诉求,对公司进行清盘;哪怕是在清盘的过程中,他藏匿再多的公司财产,只要法院正式受理了。法院最后必须得给我一个书面的民事裁定。这份裁定同样将成为我日后追究他侵占公司财产刑事责任的有效证据。这份证据有望成为第一次民事诉讼中省高院的那份民事判决的有效支撑!形成具有法律效力的证据链。
第二个结果是法院不受理。法院敢不受理吗?我提出的公司清盘诉求是符合国家的《公司法》的!法院不受理便是明显的徇私舞弊。我可以向上一级法院指控,并向上一级法院提起同样的诉讼,这会将小城法院陷于极为不利的尴尬境地。小城法院敢冒如此天下之大韪吗?既然,我已经开始这样的布局,我当然希望这个局能布得万无一失!
可惜妻子并不理解我的良苦用心。遭此厄难,我已经陷于灭顶之灾了,家庭财产遭受如此重大的损失,我能不心疼吗?我布这个局的目的为了什么?还不是为妻子女儿争那一份尽可能大的财产?这些财产本来就应该归我,我怎么甘心莫名其妙地被人家夺了去!倘如他不采取这种卑劣的手段陷害我。我怎么可能举起我手中的这柄“达摩克利斯之剑!”
他对我不义,我为什么要对他讲义!“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我要取的是原本属于我的财产,难道不符合道德礼义吗?哪怕这些钱,我今后用来做公益事业,盖希望小学,也总胜于被人家莫名其妙地夺了去!
小弟为我请来律师。这让我颇感意外。我似乎从来没有要求第二次的民事诉讼请律师。在刑事案件的辩护中,律师的表现已经令我十分失望。而且,后来,我又听到了如此多的传言。我还能相信律师吗!“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在利益熏陶下的律师,又能为我做什么?
而且,也是怪事,既然律师来,却不来见我,而是只是将一纸委托书传了进来,让我签了字之后,立即交警官送出去!我要请律师,律师居然认为连面都不需要见?我能将这么大的事情托付给一个连面也不需要见我的律师吗?警官将我叫去他们的办公室,递过那一份已经起草好了的委托书,说让我签字,律师在外面等着呢!我接过委托书看了一下。这是一份什么样的委托书哦!民事诉讼律师的收费确实是按比例收取的,但这个比例,至少得与我商量吧?怎么由律师定?他想收取多少就多少?这不是趁火打劫吗?委托书中还表明,在案件诉讼过程中,律师认为有必要的话,可以将案件转手委托给第三方的律师事务所。这是什么意思?把我卖了,还让我帮着数卖我的钱?真以为抓了我之后,我家里就没有一个能站着说话的人了?
也奇怪,这样的委托书,小弟难道没有看过?看过了居然还让人送进来让我签字?将委托书递给我的警官显然也已经看了这一张委托书,他提醒我说,这份委托你可得看仔细了!字一签下去,就木已成舟了!他虽然没有明说,但显然与我一样,已看出了委托书的陷阱。如果,我答应了这样的委托,岂不是将我应得的财产拱手让人!这“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手法,也太直接了当了吧?黄雀就这么明目张胆地将它那个尖尖的利喙对着螳螂,专等螳螂的那一双长镰将蝉捕捉之后,一口啄下去,将蟑螂和蝉一并吞入口中?
我当然不会在这样的委托书上签字。还真以为我坐了牢之后,人便被关傻了!这样的委托书,居然也会传进来让我签字!我布的是局,又岂是只为了打官司!看来家人根本没有能看透我这两次民事诉讼的目的何在!但我这样的目的,在接见的短短的时间里,我能说得清楚吗?即便是说清楚了,家人也不一定就能理解得了!再说,任何事情的发展都是瞬息万变的,我又不能保证事情的变化总是朝着与我有利的方向!有许多事情,只能是一步一步调整着方向走,只要朝着的方向不变,总有希望能达到期望的彼岸。
让我更感到奇怪的是,我没有在委托书上签字,等于放弃了请律师的打算一事。在后来的家人接见时,从未见他们询问。“这是为什么”?我也不愿意再提曾发生了如此令我郁闷的事!可能是,我的家人后来也看到了这份荒唐的委托书,觉得这份委托书确实太有悖于常理而不好意思再提起了吧!
女儿终于回来了。她隔着接见室的玻璃窗,向我展示了她获取的硕士证书,这让我颇感欣慰。尽管我和妻子都遭遇了如此大的灾难,但女儿毕竟已经学成归来,没有任何的闪失。这难道不是邀天之幸吗?
在去接见的路上,我一路欣赏路边的红花绿叶。女儿的学成归来,让我暂时丢掉了所有的忧郁。春天总是带给人希望的。尽管我还面临着这么大的磨难,尽管还有这么棘手矛盾需要我去解决。这似乎并不能压倒我,只要我的精神不垮,再多的困难又有何惧!
只是女儿要靠她自己去打拼了。家庭所能给予她的,我们都已给了。今后的路要靠她自己走!获得的硕士证书,只表明了她曾经接受过的学习。并不能证明她拥有的能力!希望她能明白这一点。能找到她踏入社会的那一个高的起点。子女总会离开父母,去闯自己的那一份天地。家庭所能提供的,只是她丰满的羽翼。希望她能在她希望的天空翱翔吧!
女儿所缺少的,是社会阅历。而这一份的阅历,却并不是我所提供的。不要说我现在是在狱中,哪怕是我是自由身,我也做不到!就算是我能做到,我又岂能越俎代庖?在社会的历练中,希望她能经得住摔打。女儿的体质像她的母亲,身体的素质是没有问题的!但愿她的精神有足够的坚强!
这个社会,有着太多的诱惑。希望她有足够的意志能够抵挡住这遍地的诱惑。社会是复杂的,是因为人性的复杂才构成了社会的复杂。父母的磨难,带给她的,希望不是心灵上的阴影,而是精神上的收获。
在监狱中,有这么多年轻人,不都是因为经受不住这太多的诱惑而跌进这高墙的吗?女儿的第一次接见,我已听出了她刚踏入社会面临的诸多不易。这很正常哦!谁一踏上社会,就能诸事顺利的?人只有在坎坷中才能成长,就如同一棵小树,只有经历了风雨,才能长成参天大树!我一踏入社会,难道不也是左冲右突,才在一路坎坷中滚爬向前的吗!只有这一份的左冲右突,才能让我感受到人生的意义;也只有这一份的跌摸滚爬,才让我领略到了这人生道路上的美丽风景。女儿在另外的城市读的大学,又去国外留了学,并不缺少独立生活的能力,我还有什么可以担心的呢?
春天毕竟让年轻的心泛起了涟漪。监狱的外协厂派到监狱负责质量的大多是女师傅。有女人的场合,这一份的涟漪终究会克制不住地流溢出来。那天,排队去厕所。正与女师傅交汇而过。队伍中的一个年轻人,终于伸出了他的咸猪手,在女师傅肥胖的身子上摸了一把。相貌丑陋的女师傅,显然从来没有领略过这样的荣幸。趁机大叫了起来。
确实,像她这样的相貌,在高墙外,是决不可能有男人会朝她伸出咸猪手的。也只有在监狱这种男人常处于如此的环境中,她才能获得这种殊荣。在狱中有这样的说法:“坐牢三年,老母猪赛貂蝉。”女人的嘴脸当然不可能长得跟猪一样。但她形同嫫母的相貌,确实让人不敢正视。也不知那位年轻人的手是怎么伸出去的!
女人的大叫,是带有受宠若惊的意味的,但落在警官的耳中,却不见得就是这个味了。我是理解,在这充满了雄性荷尔蒙气味的环境中,身为女人的不易。在男人的厕所门前,我总会看到那个小城来的年轻女师傅无所事事走来走去,眼角在不断地瞟往厕所内,她虽然自认为掩饰得很好。但她桃腮一股地红着脸,却实实在在地暴露了她的小心思。
厕所内的男人,总会有意朝门蹲着。已被撩拨而起的雄风正对着门外。这是厕所内外常见的春的风景。女师傅其实皮肤白皙,在高墙外,应该不会缺少异性的滋润。但年轻的身体,怎么可能有满足的时候?这便是人性啊!这样的人性自然不必受人非议!
那个向丑陋的女人伸出咸猪手的年轻人被用手铐铐在了窗户的铁直楞上。一副满不在乎的笑容。也不知,他是不是仍沉浸在手掌中传来的那一份快感中?或者在心中尚有意犹未尽的庆幸?我可还真是不能猜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