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 风起朝堂-《锦堂春深锦绣山河》

  匿名举报材料送出后,沈清弦便如同蛰伏的猎手,将所有的焦灼与期待都压在心底,表面不动声色,只密切关注着朝堂与江南两处的风吹草动。玲珑阁的日常运转依旧井然有序,内部的整顿与提升也在持续推进,仿佛江南的波澜并未影响到京城的根基。

  然而,暗地里的信息渠道却被充分调动起来。宋怀瑾通过“风闻组”及镇北侯府的一些关系,留意着都察院方御史的动向;而江南海老板那边,也加紧了与苏府的联络,并时刻关注着“江南香药同业会”的反应。

  等待的日子格外漫长。就在沈清弦几乎要以为那石沉大海的举报信未能掀起波澜时,转机,以一种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到来了。

  这日清晨,大朝会。

  金銮殿上,百官肃立。就在各项常规议事接近尾声,气氛略显沉闷之际,都察院队列中,一道清癯而挺拔的身影毅然出列,手持玉笏,声如洪钟:

  “臣,监察御史方文正,有本启奏!”

  霎时间,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这位素有“铁面”之称的御史身上。高踞龙椅之上的皇帝,也微微抬了抬眼帘,淡淡道:“讲。”

  “臣要弹劾漕运总督府下属津海卫、临清关等数处码头吏员,玩忽职守,贪赃枉法,纵容商船夹带私盐,逃避国税,致使朝廷漕粮、盐课大量流失,国法荡然!”方御史言辞铿锵,掷地有声。

  此言一出,殿内顿时响起一片低低的哗然!漕运、盐课,乃是朝廷命脉,亦是贪腐的重灾区,历来牵一发而动全身。方御史此举,无疑是在平静的湖面上投下了一块巨石!

  承恩公王允之站在勋贵班列前排,闻言眼皮猛地一跳,心中升起一股不祥的预感。

  皇帝眉头微蹙:“可有实据?”

  “臣有!”方御史显然有备而来,从袖中取出早已准备好的奏章,由内侍呈递御前,同时朗声道,“臣已查明,涉事船队共计三支,船号分别为……近两年来,借漕运之便,往来于津海、临清等地,累计夹带私盐数目巨大!相关码头吏员收受好处,为其大开方便之门,证据确凿,人证物证俱在!此乃藐视国法、蛀空国库之大恶,请陛下明察严惩,以正纲纪!”

  他口中报出的那几个船号,如同几记重锤,狠狠敲在王允之心上!那正是他名下暗中掌控,用于牟取暴利的船队!虽然方御史的矛头直指的是码头吏员和船队,并未提及他承恩公府半字,但明眼人谁不知道,能驱动这等规模船队、让码头官吏甘冒奇险的,背后岂是寻常人物?

  王允之的脸色瞬间变得有些难看,他能感觉到周围投来的那些或探究、或幸灾乐祸的目光。他强自镇定,出列躬身道:“陛下,方御史所奏之事,若属实,确乃骇人听闻。臣以为,当立刻彻查,无论涉及何人,绝不姑息!然,漕运事关重大,亦需谨慎,不可因片面之词而动摇国本。”

  他这番话,说得冠冕堂皇,既表明了支持彻查的态度,又暗指方御史可能证据不足,试图将事情的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

  然而,方御史既然敢在朝会上发难,岂会没有后手?他立刻反驳道:“公爷所言极是!正因漕运事关重大,才更不能容忍蠹虫横行!臣所奏之事,桩桩件件,皆有迹可循,绝非空穴来风!若陛下准允,臣愿与涉案吏员当庭对质!”

  眼见两人就要在御前争执起来,户科给事中刘大人也出列表态,支持方御史,认为漕运积弊已久,确需大力整顿。其他一些与王家不睦,或本就关注此事的官员也纷纷附议。

  朝堂之上,顿时风云变幻。皇帝看着底下争论的臣子,面色沉静,目光却深不见底。他沉吟片刻,最终下旨:“漕运总督府监管不力,难辞其咎。着都察院、户部、刑部三部会同,彻查方文正所奏漕运夹带私盐一案!一应涉案人员,无论官职高低,先行停职拘押,严加审讯!务必查个水落石出!”

  “臣等遵旨!”三部主官出列领旨。

  王允之的心彻底沉了下去。三部会审!这意味着事情已经彻底闹大,超出了他的掌控范围。即便他能在背后运作,保住自身不被直接牵连,但他那些暗中经营的船队和安插的吏员,恐怕是保不住了!这对他而言,无疑是断了一臂,损失惨重!

  退朝的钟声响起,百官心思各异地退出金銮殿。王允之脸色铁青,看也没看方御史一眼,拂袖而去。他知道,自己必须立刻回去商议对策,尽可能地将损失降到最低,并查出到底是谁在背后捅了他这一刀!

  朝堂上的这场风波,如同长了翅膀一般,迅速传遍了京城的每一个角落。

  消息传到玲珑阁时,沈清弦正在核对首批预备供应宫内的香药清单。听着宋怀瑾带着压抑不住的兴奋汇报,她只是轻轻放下了手中的朱笔,脸上并无太多意外之色,唯有眼底深处,掠过一丝如释重负的微光。

  方御史,果然没有让她失望。这把“借”来的刀,又快又准!

  “东家,如此一来,王允之怕是短时间内,无暇再顾及江南之事了!”宋怀瑾难掩激动。

  沈清弦微微颔首:“江南的压力,或可暂缓。但切不可掉以轻心。通知海老板,趁此机会,稳固现有渠道,深化与苏府等可靠伙伴的关系,但行事需更加低调,绝不可张扬。”

  “是!”宋怀瑾领命而去。

  书房内重归寂静。沈清弦走到窗前,看着窗外明澈的天空。朝堂风起,终于为她赢得了宝贵的喘息之机。

  然而,她也深知,王允之经此一挫,必然更加恨她入骨。接下来的报复,或许会更加隐蔽,也更加凶险。

  但无论如何,这第一回合的反击,她成功了。她不仅守住了玲珑阁在江南的阵地,更向那个隐藏在暗处的庞大对手,清晰地传递了一个信息——

  她沈清弦,绝非任人宰割之辈。

  风已起于青萍之末,而这席卷朝堂的波澜,仅仅是一个开始。她轻轻握紧了拳,感受着指尖的力量。前方的路依然布满荆棘,但她手中的剑,已然出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