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褚姓疑云-《锦堂春深锦绣山河》

  藏书楼中那惊鸿一瞥的“褚”姓,如同在沈清弦心中投下了一块巨石,激起的涟漪久久难以平息。她回到水榭苑,表面上依旧是那个安静做针线、谨守本分的沈姨娘,脑中却已翻江倒海,将前世的记忆与今生的线索反复勾连、印证。

  “褚”……这个姓氏在当朝并不算太过显赫,但能涉及如此巨额漕运款项、并能被父亲和陆明轩视为“晋身之阶”的,绝非寻常人物。她将可能的人选一一在脑中过筛。吏部侍郎褚文渊?此人素有清名,掌管官员铨选,权势不小,但似乎与漕运关联不大,且其风评向来谨慎,不似会行此险招。已致仕的漕运总督褚良?此人在任时便以贪酷闻名,倒是最为可疑,但他离任多年,影响力是否还能持续至今?还是说,另有其人,隐藏在更深的迷雾之后?

  线索似乎再次陷入了僵局。仅凭一个姓氏,如同大海捞针。她需要更多的信息,需要知道这个“褚公”究竟是何方神圣,与陆明轩的具体关联又是什么。然而,她被困于这方寸之地,与外界的联系几乎断绝,又能从何处获得这等隐秘?

  正当她苦思冥想之际,一个意想不到的“机会”,竟随着王夫人孕事的“恩泽”,悄然降临。

  或许是沈清弦连日来的“安分”与那套精心缝制的婴儿衣物起到了作用,也或许是老夫人为了彰显对陆明轩所有妾室的“一视同仁”,以示后院和谐,在李妈妈的建议下,老夫人竟开了恩典,允许沈清弦在天气晴好时,由仆妇陪着,在府中花园靠近水榭苑的一角有限地走动散步,只是明令禁止靠近锦瑟院方向。

  这看似微不足道的“自由”,对沈清弦而言,却是久旱逢甘霖。花园,尤其是靠近外院墙垣的那一带,往往是府中消息流传最快、也最易听到些“不经意”谈话的地方。

  这日午后,阳光难得驱散了连日的阴霾,带来几分虚假的暖意。沈清弦披了件半旧的斗篷,由小鹊陪着,慢慢踱步至花园的九曲回廊。廊下背风处,几个负责打理花木的婆子正一边做着手中的活计,一边低声闲聊。

  沈清弦状似赏玩廊外几株残菊,脚步放缓,耳力却集中到了极致。

  只听得一个婆子感慨道:“……要说还是咱们老爷本事,这次西山那么大的风波,这不也平平安安回来了?我听说,是朝里有贵人帮衬说话呢!”

  另一个声音接口,带着几分神秘:“可不是嘛!我有个远房侄子在前门大街的笔墨铺子当伙计,前儿听来采买的官爷闲聊,说咱们老爷这次能化险为夷,多亏了……咳,”她声音压得更低,“多亏了那位管着天下官员帽子的褚大人出了大力气!”

  天下官员帽子?吏部!是吏部侍郎褚文渊!

  沈清弦的心猛地一跳,指尖下意识地掐入了掌心。竟然真的是他!那个素有“清名”的褚文渊!

  那婆子还在继续,语气带着与有荣焉:“……要说褚大人和咱们老爷,那可是多年的交情了。听说早年老爷在外放时,就得过褚大人不少提携。这次老爷回京任职,褚大人更是没少使力气。不然,哪能那么快就在御前站稳脚跟?”

  多年的交情……外放时的提携……沈清弦脑海中瞬间浮现母亲账册散页上记录的时间,正是陆明轩外放历练的那几年!一切都对上了!父亲当年攀附的,陆明轩一直倚仗的,正是这位看似清流、实则与漕运巨额灰色资金往来密切的吏部侍郎,褚文渊!

  难怪王夫人要拼命寻找那些旧档!那里不仅记录着银钱往来,更记录着陆明轩与褚文渊之间这见不得光的牢固纽带!掌握了这些,就等于掌握了陆明轩的命门之一!

  沈清弦强压下心中的惊骇,不动声色地带着小鹊离开了回廊,仿佛只是随意走了一圈。阳光照在她身上,却感觉不到丝毫暖意,只有一种窥见巨大黑洞般的森寒。

  褚文渊……竟然是褚文渊!这个发现,让她既感到振奋,又觉得无比沉重。振奋的是,终于找到了明确的目标;沉重的是,对手的根基远比她想象的更为深厚、更为隐蔽。一个掌管官员升迁的吏部侍郎,其能量与手段,绝非区区一个王夫人可比。

  她回到水榭苑,立刻将“褚文渊”这个名字与之前的线索牢牢绑定。现在,她手中的蓝皮账册,其分量又重了数倍。这不仅是沈家冤案的证据,更是足以撼动陆明轩乃至褚文渊的利器!

  然而,如何利用这把利器,成了摆在她面前最大的难题。直接揭发?无异于以卵击石,恐怕未能伤及对方分毫,自己已先粉身碎骨。交给萧执?风险依旧巨大,且无法保证萧执会如何使用,是否会过河拆桥。

  她需要等待,需要一个绝佳的时机,一个能将这账册威力发挥到最大,又能最大限度保全自身的时机。

  潜龙在渊,已窥见云端之上的庞然大物。接下来的每一步,都需如履薄冰,谋定而后动。褚姓疑云虽散,露出的却是更为险峻的峰峦。她知道,真正的较量,此刻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