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夫子把手机放回口袋,抬头看了眼社区活动室的门牌。门虚掩着,里面传出纸张翻动的声音。
他推门进去,秦先生正坐在桌边整理文件,听见动静抬了头。
“来了。”秦先生说,“大番薯已经在路上了,说要带技术部的人一起。”
老夫子点点头,在对面坐下。桌上摆着一叠打印纸,最上面写着“家族基金会筹备会议记录(初稿)”。他伸手翻开一页,看到几行手写批注,字迹工整,逻辑清晰。
“这是你写的?”
“不是我。”秦先生指了指角落,“是刚才来的那位老师傅留的。他说等会再来,先看看我们有什么基础材料。”
话音刚落,门口传来脚步声。一个穿灰夹克的男人走进来,手里拎着个旧皮包,头发花白,鼻梁上架着一副老式眼镜。
“我是老陈。”他放下包,“退休前在教育局做信息系统维护,老秦介绍的这事,我听了一晚上,觉得能干。”
老夫子起身握手,“欢迎。”
四个人围坐下来。老陈打开皮包,拿出一台笔记本电脑和几个U盘,动作利索。
“咱们现在缺三样东西。”他说,“一是登记名号,二是资金流向记录方式,三是对外联络的标准流程。没有这些,别人一看就觉得不正规。”
大番薯这时冲进来,身后跟着一个戴鸭舌帽的年轻人。
“我也请了个帮手!”他喘着气,“这是我表弟小吴,做网页设计的,还会剪视频!”
小吴腼腆地点头,“叔伯们好。”
老夫子看了眼秦先生,两人没说话,但都明白——人多了,事也复杂了。
会议正式开始。老陈提出建立电子台账系统,所有走访信息录入表格,分权限查看。小吴负责设计一个简易页面,用于发布经授权的故事片段。
“不能发全。”老夫子强调,“必须本人同意才能公开。”
“可以加验证码。”小吴说,“每段录音生成唯一码,只有提供码的人才能解锁收听。”
大家都觉得可行。
讨论到财务公示时,问题来了。
大番薯拍桌子:“我们要不要搞个捐款箱?就放在社区门口!上面写‘人人可捐,一分也是情’!”
秦先生皱眉:“太随意了。万一有人往里塞假币,或者事后说我们私吞呢?”
“那搞线上支付?”小吴提议,“扫码转账,自动记账。”
老陈摇头:“普通人不会用,尤其是老人家。最好的办法是双轨并行——线下设固定接收点,由两人以上同时在场登记;线上用实名认证账户,每笔进出同步通知全体成员。”
最后决定采用这个方案。
接着是印章问题。
“不能随便刻。”秦先生说,“但我们又没注册成功,怎么办?”
老夫子从包里拿出一个小木盒,打开后是一枚红印泥和一块手工雕刻的橡皮章。
“我自己做的。”他说,“名字就叫‘家族基金会联络处’,不挂靠任何单位,只代表我们自己。”
老陈接过看了看,“字体规范,内容无夸大,暂时可用。建议每次使用都拍照留存,形成操作日志。”
众人认可。
中午没人走,点了外卖凑合一顿。饭后继续开会。
重点转到了项目筛选。
“我想先帮孩子。”大番薯说,“上次看见一个小孩蹲在楼道写作业,灯都不亮。咱们要是能给他换个台灯,再买套新书包……”
“出发点好。”老陈打断,“但这类需求太多,资源跟不上。今天帮一个,明天来十个,怎么办?”
“所以得选可持续的。”秦先生接话,“比如助学金制度,一次投入,长期见效。”
老夫子闭上眼。
金手指启动。
脑海浮现一组数据:
【项目类型:儿童照明改善】
风险等级:中
覆盖范围:窄
持续影响:低
【项目类型:家庭故事存档】
风险等级:低
覆盖范围:广
持续影响:高
【项目类型:贫困学生助学】
风险等级:低
执行难度:中
社会共鸣度:高
他睁开眼,“首项落地项目定为‘资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
“为什么?”大番薯问。
“因为可衡量、可追踪、可复制。”老夫子说,“成绩进步、学费到账、家长反馈,每一环都能查。”
老陈当场制作《项目风险矩阵表》,列出七个关键节点:申请审核、资金拨付、定期回访、舆情监控、退出机制……
小吴在一旁记录,顺手画了个流程图贴在墙上。
下午三点,宣传文案开始起草。
大番薯主动请缨:“我来写!保证感人肺腑!”
他拿起笔,刷刷写下:“感动全城!爱心风暴来袭!一场改变命运的善举正在发生!”
秦先生看完脸都黑了。
“这像电视购物。”
“太浮夸。”老陈补充,“审计人员第一眼看的就是措辞真实性。这种表达容易被认定为虚假宣传。”
“那怎么写?”大番薯不服气。
老夫子拿过纸,写下一行字:
“我们不做轰动的事,只做该做的事。每个孩子都值得一张书桌,一盏灯,一本课本。”
屋里安静了几秒。
小吴轻声说:“这句……能进网站首页。”
最终版本定稿:朴素陈述事实,附二维码链接至原始访谈录音(已授权),所有资助对象匿名处理,编号管理。
运作手册初稿完成,共十二页,涵盖职责分工、财务规则、应急响应、信息公开方式等内容。
四人逐一签字。
老夫子最后检查一遍,发现第一页标题旁还空着。
他提笔写下日期。
这时手机响了。
是社区居委会打来的。
“你们贴的那个通知我看到了。”对方语气严肃,“说是基金会,有没有备案?谁批准的?”
“目前还没有正式注册。”老夫子平静回答,“我们在做前期调研,所有行为自愿参与,不收费、不集资、不留名。”
“那章是怎么回事?”
“自己刻的,只为方便识别。”
电话那头沉默几秒,“明天上午街道办有人过来了解情况,你们最好准备一下材料。”
挂了电话,他把内容复述一遍。
“怕吗?”秦先生问。
“不怕。”老夫子说,“他们来查,我们就交资料。真有问题,自然会被叫停。没问题,反而能增加公信力。”
“我可以把电子台账导出一份。”老陈说,“加上访问密码,现场演示。”
“我去打印纸质版。”大番薯站起来,“顺便买点茶水招待。”
“别买太多。”老夫子提醒,“按实际人数准备,避免浪费。”
小吴忽然举手:“那个……我能拍个照吗?就大家围着桌子签字那一刻。”
“为啥?”
“我觉得……以后会是个重要时刻。”
没人反对。他站到角落,按下快门。
照片里,四个人低头签字,阳光从窗户斜照进来,落在摊开的手册上。
傍晚六点,材料全部齐备。
老夫子把文件夹放进包里,拉好拉链。
“明天见。”他说。
其他人陆续离开。
他最后一个走,关灯前回头看了一眼屋子。
桌上的手册还在原位,封面朝上,标题清晰可见。
门外路灯刚亮,照着地面一片昏黄。
他锁上门,转身往巷口走。
手机震动了一下。
低头看,是银行发来的短信。
账户余额:387.62元。
他没停下,继续往前走。
前方十字路口,一辆共享单车停在路边,车筐里有张传单被风吹起一角。
他走过去,把传单压平,看到上面印着几个大字:
“您家也有想说的话吗?”
他推门进去,秦先生正坐在桌边整理文件,听见动静抬了头。
“来了。”秦先生说,“大番薯已经在路上了,说要带技术部的人一起。”
老夫子点点头,在对面坐下。桌上摆着一叠打印纸,最上面写着“家族基金会筹备会议记录(初稿)”。他伸手翻开一页,看到几行手写批注,字迹工整,逻辑清晰。
“这是你写的?”
“不是我。”秦先生指了指角落,“是刚才来的那位老师傅留的。他说等会再来,先看看我们有什么基础材料。”
话音刚落,门口传来脚步声。一个穿灰夹克的男人走进来,手里拎着个旧皮包,头发花白,鼻梁上架着一副老式眼镜。
“我是老陈。”他放下包,“退休前在教育局做信息系统维护,老秦介绍的这事,我听了一晚上,觉得能干。”
老夫子起身握手,“欢迎。”
四个人围坐下来。老陈打开皮包,拿出一台笔记本电脑和几个U盘,动作利索。
“咱们现在缺三样东西。”他说,“一是登记名号,二是资金流向记录方式,三是对外联络的标准流程。没有这些,别人一看就觉得不正规。”
大番薯这时冲进来,身后跟着一个戴鸭舌帽的年轻人。
“我也请了个帮手!”他喘着气,“这是我表弟小吴,做网页设计的,还会剪视频!”
小吴腼腆地点头,“叔伯们好。”
老夫子看了眼秦先生,两人没说话,但都明白——人多了,事也复杂了。
会议正式开始。老陈提出建立电子台账系统,所有走访信息录入表格,分权限查看。小吴负责设计一个简易页面,用于发布经授权的故事片段。
“不能发全。”老夫子强调,“必须本人同意才能公开。”
“可以加验证码。”小吴说,“每段录音生成唯一码,只有提供码的人才能解锁收听。”
大家都觉得可行。
讨论到财务公示时,问题来了。
大番薯拍桌子:“我们要不要搞个捐款箱?就放在社区门口!上面写‘人人可捐,一分也是情’!”
秦先生皱眉:“太随意了。万一有人往里塞假币,或者事后说我们私吞呢?”
“那搞线上支付?”小吴提议,“扫码转账,自动记账。”
老陈摇头:“普通人不会用,尤其是老人家。最好的办法是双轨并行——线下设固定接收点,由两人以上同时在场登记;线上用实名认证账户,每笔进出同步通知全体成员。”
最后决定采用这个方案。
接着是印章问题。
“不能随便刻。”秦先生说,“但我们又没注册成功,怎么办?”
老夫子从包里拿出一个小木盒,打开后是一枚红印泥和一块手工雕刻的橡皮章。
“我自己做的。”他说,“名字就叫‘家族基金会联络处’,不挂靠任何单位,只代表我们自己。”
老陈接过看了看,“字体规范,内容无夸大,暂时可用。建议每次使用都拍照留存,形成操作日志。”
众人认可。
中午没人走,点了外卖凑合一顿。饭后继续开会。
重点转到了项目筛选。
“我想先帮孩子。”大番薯说,“上次看见一个小孩蹲在楼道写作业,灯都不亮。咱们要是能给他换个台灯,再买套新书包……”
“出发点好。”老陈打断,“但这类需求太多,资源跟不上。今天帮一个,明天来十个,怎么办?”
“所以得选可持续的。”秦先生接话,“比如助学金制度,一次投入,长期见效。”
老夫子闭上眼。
金手指启动。
脑海浮现一组数据:
【项目类型:儿童照明改善】
风险等级:中
覆盖范围:窄
持续影响:低
【项目类型:家庭故事存档】
风险等级:低
覆盖范围:广
持续影响:高
【项目类型:贫困学生助学】
风险等级:低
执行难度:中
社会共鸣度:高
他睁开眼,“首项落地项目定为‘资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
“为什么?”大番薯问。
“因为可衡量、可追踪、可复制。”老夫子说,“成绩进步、学费到账、家长反馈,每一环都能查。”
老陈当场制作《项目风险矩阵表》,列出七个关键节点:申请审核、资金拨付、定期回访、舆情监控、退出机制……
小吴在一旁记录,顺手画了个流程图贴在墙上。
下午三点,宣传文案开始起草。
大番薯主动请缨:“我来写!保证感人肺腑!”
他拿起笔,刷刷写下:“感动全城!爱心风暴来袭!一场改变命运的善举正在发生!”
秦先生看完脸都黑了。
“这像电视购物。”
“太浮夸。”老陈补充,“审计人员第一眼看的就是措辞真实性。这种表达容易被认定为虚假宣传。”
“那怎么写?”大番薯不服气。
老夫子拿过纸,写下一行字:
“我们不做轰动的事,只做该做的事。每个孩子都值得一张书桌,一盏灯,一本课本。”
屋里安静了几秒。
小吴轻声说:“这句……能进网站首页。”
最终版本定稿:朴素陈述事实,附二维码链接至原始访谈录音(已授权),所有资助对象匿名处理,编号管理。
运作手册初稿完成,共十二页,涵盖职责分工、财务规则、应急响应、信息公开方式等内容。
四人逐一签字。
老夫子最后检查一遍,发现第一页标题旁还空着。
他提笔写下日期。
这时手机响了。
是社区居委会打来的。
“你们贴的那个通知我看到了。”对方语气严肃,“说是基金会,有没有备案?谁批准的?”
“目前还没有正式注册。”老夫子平静回答,“我们在做前期调研,所有行为自愿参与,不收费、不集资、不留名。”
“那章是怎么回事?”
“自己刻的,只为方便识别。”
电话那头沉默几秒,“明天上午街道办有人过来了解情况,你们最好准备一下材料。”
挂了电话,他把内容复述一遍。
“怕吗?”秦先生问。
“不怕。”老夫子说,“他们来查,我们就交资料。真有问题,自然会被叫停。没问题,反而能增加公信力。”
“我可以把电子台账导出一份。”老陈说,“加上访问密码,现场演示。”
“我去打印纸质版。”大番薯站起来,“顺便买点茶水招待。”
“别买太多。”老夫子提醒,“按实际人数准备,避免浪费。”
小吴忽然举手:“那个……我能拍个照吗?就大家围着桌子签字那一刻。”
“为啥?”
“我觉得……以后会是个重要时刻。”
没人反对。他站到角落,按下快门。
照片里,四个人低头签字,阳光从窗户斜照进来,落在摊开的手册上。
傍晚六点,材料全部齐备。
老夫子把文件夹放进包里,拉好拉链。
“明天见。”他说。
其他人陆续离开。
他最后一个走,关灯前回头看了一眼屋子。
桌上的手册还在原位,封面朝上,标题清晰可见。
门外路灯刚亮,照着地面一片昏黄。
他锁上门,转身往巷口走。
手机震动了一下。
低头看,是银行发来的短信。
账户余额:387.62元。
他没停下,继续往前走。
前方十字路口,一辆共享单车停在路边,车筐里有张传单被风吹起一角。
他走过去,把传单压平,看到上面印着几个大字:
“您家也有想说的话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