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章 团队返京途 武夷茶信至-《神都昭雪录》

  在姑苏又盘桓了数日,待裴昭雪的伤势稳定,绣娘们的安置事宜步入正轨,江南氏族的后续承诺得到初步落实,裴昭明也完成了案件卷宗的最终整理与上报,一行人终于决定启程返回神都洛阳。

  这一日,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姑苏城的官员、士绅以及许多感念他们查明真相、还江南以安宁的百姓,自发聚集在码头相送。

  场面虽不似官方仪仗那般隆重,却充满了真挚的情谊。

  沈墨卿也前来送行。

  他依旧是一身素雅青衫,气质沉静。

  经过此案,他与裴昭雪、白砚舟等人已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墨卿兄,江南之事已了,你日后有何打算?”裴昭雪问道,她的手臂仍吊着,但气色已好了许多。

  沈墨卿微微一笑:“画院为我设立了研究室,刑部那边也挂了个虚职。我打算先留在江南一段时间,一方面整理此次案件的所思所得,另一方面,也想深入研究一下,如何将墨色与光影的感知,应用于刑侦勘验、建筑布局甚至军事伪装等领域。京城,日后定会再去叨扰诸位。”

  白砚舟拍拍他的肩膀,玩笑道:“那可说定了!等你来京,我定要带你尝遍京城美食,可不像在江南,整日里不是查案就是对着那些让人头晕的画。”

  众人都笑了起来,离别的愁绪也被冲淡了不少。

  登上官船,扬帆起航。

  运河之水浩浩荡荡,两岸油菜花开得正盛,金黄一片,与粉墙黛瓦的江南民居相映成趣。

  船行平稳,众人坐在船舱之中,看着窗外飞速掠过的景色,连日来的紧张与疲惫渐渐舒缓。

  裴昭明翻阅着沿途各州县递送来的邸报和文书,处理着公务。

  裴昭雪则靠着软垫,与苏九轻声讨论着医理和方才沈墨卿提到的艺术疗愈的可能性。

  白砚舟闲不住,拿出随身携带的小药碾,又开始鼓捣他的那些药材,船舱内弥漫开一股淡淡的、令人心安的药草清香。

  就在这难得的静谧时光里,一名负责文书传递的侍卫,匆匆走入船舱,手中捧着一封加盖了特殊火漆印信的书函。

  “裴大人,郡主,方才驿站快马送来一封急信,指明要呈送郡主亲启。信使言,来自福建路武夷山。”

  侍卫躬身将信函呈上。

  “武夷山?”裴昭雪微微一愣,她在武夷山并无熟识之人。

  她接过信函,只见信封材质是上好的宣纸,带着一股若有若无的、清冽的茶香。

  火漆印戳的图案,是一座云雾缭绕的山峰,峰顶似有一棵古树,造型古朴。

  她拆开火漆,抽出信笺。

  信纸上的字迹清秀灵动,却又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焦虑。

  “敬呈大理寺裴司直昭雪姑娘台鉴:

  冒昧致函,扰您清听。

  小女子陆雪芽,系武夷山茶商陆氏之女。家父蒙冤,卷入贡茶造假重案,身陷囹圄。然此案疑点重重,绝非表面所见那般简单。

  近月以来,武夷山接连发生数起茶商于密闭茶室中焚香‘自尽’之诡事,死者皆面带诡异笑容,手握《茶经》,现场茶烟袅袅,经久不散,民间皆传乃‘茶仙索命’。

  小女子虽不才,然自幼与茶为伴,偶得异能,可于茶汤涟漪之中,窥见人心些许微澜。于此连环诡案,亦有所察,觉其中隐情极大,恐非寻常。闻姑娘断案如神,明察秋毫,屡破奇案,名动天下。

  故斗胆恳请,望姑娘能施以援手,驾临武夷,查明真相,既解茶商连环殒命之迷,亦还家父清白。此事关乎武夷茶业存亡,亦牵扯甚广,非姑娘不能洞悉其奸。

  情急言切,伏惟垂怜。

  静候佳音。

  陆雪芽 泣拜”

  信的内容不长,但信息量却极大。

  贡茶造假、茶商离奇自尽、诡异笑容、茶烟不散、茶仙索命传说……以及,这位自称拥有通过茶汤涟漪“读心”异能的茶商之女陆雪芽的求助。

  裴昭雪将信递给裴昭明和白砚舟等人传阅。白砚舟看完,嗅了嗅信纸上那独特的茶香,挑眉道:“武夷岩茶的香气,倒是纯正。不过这‘茶仙索命’,听着就透着一股邪气。面带笑容自尽?还手握《茶经》?怎么看都不像是普通的自杀或他杀。”

  裴昭明沉吟道:“贡茶案牵扯皇贡,非同小可。再加上这连环命案,确实需要彻查。这位陆姑娘的‘异能’虽听起来玄奇,但世间能人异士辈出,未必是虚。她既然能找到我们,想必也是走投无路,抱着一线希望。”

  裴昭雪的目光再次投向窗外奔流的河水,眼神却已变得锐利起来,之前的闲适一扫而空。她轻轻抚过受伤的手臂,嘴角勾起一丝带着挑战意味的弧度。

  “茶烟迷踪……听起来,比这江南的丹青索魂,似乎也不遑多让啊。”

  她轻声道,“兄长,砚舟,苏九,看来我们的返京之路,要暂时改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