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西决战的硝烟渐渐散去,留下的是尸横遍野的战场和彻底逆转的战略态势。随着详细的战报统计上来,这场决战的惨烈程度与深远影响才清晰地呈现出来。
吴王钱镠麾下出战的六万余大军,虽取得了辉煌胜利,但也付出了极其沉重的代价。阵亡与重伤失去战斗力者,高达一万六千余人! 这其中,作为中流砥柱的牙军伤亡尤重,许多百战老卒血洒沙场,令钱镠抚膺长叹。胜利的桂冠,是由无数忠勇将士的鲜血浇铸而成。
而梁王朱温的损失,则堪称伤筋动骨,乃至动摇了统治根基。他带出大营的近七万大军,最终跟随他逃回营寨的,竟只有六千余人! 经清点和后续侦察汇总,确认战死者超过两万,溃散逃入乡野、短期内无法归建者超过一万,而最令朱温痛心疾首的是,被吴军俘虏者,竟达三万四千七百余人! 更致命的是,这些俘虏中,大半都是他赖以起家、最为核心的中军精锐,是汴梁军队的脊梁骨。此一战,几乎打断了他的脊梁!
俘虏的营地里,除了在战场上被朱瑾敲落马下生擒的骁将杨师厚外,还发现了另一个令人意外的人物——李思安。
当吴军士兵将李思安押至钱镠面前时,他并未像其他俘虏那般垂头丧气或强作镇定,反而主动向钱镠行礼,言辞恳切:
“罪将李思安,参见吴王!罪将非是力竭被擒,实是……实是主动请降,愿归顺吴王麾下!”
帐内众将皆露诧异之色。钱镠目光如炬,审视着他:“哦?李将军乃朱温帐下有名骁将,何以自投罗网?”
李思安脸上露出一丝苦涩与无奈:“回吴王,末将无能,右翼先溃,累及中军,终致大局崩坏。梁王……朱温性情,天下皆知。此番惨败,他急需替罪之人以泄其愤,稳定军心。末将若此时回营,纵有百口亦难自辩,唯有死路一条,且必累家小。吴王宽厚仁德,威加海内,思安愿弃暗投明,效犬马之劳,以赎前愆!”
钱镠与身旁的李振、赵匡凝交换了一个眼神。李振微微点头,示意此人可用,且其投降本身,对打击朱温威信、瓦解梁军士气有巨大作用。
钱镠沉吟片刻,朗声道:“李将军能审时度势,幡然来归,孤心甚慰!朱温暴虐,非是明主。将军既愿弃暗投明,孤岂会拒之门外?暂且屈就都将之位,待日后立功,再行封赏!”
“罪将……末将李思安,谢吴王不杀之恩!必竭尽全力,以报殿下!”李思安重重叩首,心中一块大石落地。
而同样被俘的杨师厚,则表现截然不同。他面对钱镠的劝降,梗着脖子,虽因是败军之将而不甚嚣张,但态度依然强硬:“杨某深受梁王厚恩,唯死而已,岂能背主求荣!吴王要杀便杀,休要多言!”
钱镠看着他那副倔强的模样,不怒反笑:“真壮士也!孤素敬忠义之人。既不愿降,孤亦不杀你。且留你在此,看看孤如何治理百姓,如何对待将士,看看这天下民心,最终究竟向着谁!” 他下令将杨师厚妥善关押,不得虐待,要以时间来慢慢磨其锐气,观其后效。
汴西决战惨败后,钱镠迅速进行战场清理。他将三万余俘虏以及己方大量伤兵,一并送往徐州城,交由杜棱统一看管与安置。同时,他敏锐地判断出,朱温经此一役,已元气大伤,其残存兵力绝难再战,下一步极有可能便是撤退。为防止朱温从容遁走,钱镠立即命令李承嗣率领骑兵部队,前出至朱温大营外围,实行严密监视与骚扰,牢牢盯住这只受伤的猛虎。
朱温在营中清点残部,结果令他心如死灰:满打满算,仅剩两万余人。其中骑兵约四千,步卒一万七千。这与对岸钱镠至少四五万可战之兵相比,劣势明显,更遑论徐州城内还有杜棱的守军。他知道,这仗彻底打不下去了。
朱温紧急召集敬翔、谢瞳等心腹谋士商议。敬翔面色凝重:“大王,形势危如累卵,我军新败,士气低迷,粮道亦恐被截。为今之计,唯有速退,返回汴州,依托坚城,重整旗鼓,方是上策。” 朱温虽万分不甘,却也知这是唯一生路。然而,探马报来,李承嗣的骑兵已如幽灵般围了上来,想这两万多人全身而退,谈何容易?
“夜间撤军,视线不明,若被骑兵冲击,必致大乱!”朱温否定了夜遁的想法,决定冒险在白天行动。他下达了一连串决绝的命令:将随军携带的大部分金银财帛当场分发给将士,企图用重赏激励士气,凝聚军心;同时,除了携带必备的十日口粮外,将营中剩余的所有粮草、辎重堆积起来,付之一炬!冲天的火光夜晚映红了半边天,这既是断绝士卒留恋、逼其死战的决心,也是不给钱镠留下任何补给。
对岸吴军大营,钱镠望见火光,冷笑道:“朱三要跑!”他深知困兽犹斗的道理,尤其是朱温这等枭雄,临死反扑必然凶猛。他命令李承嗣的骑兵后撤休整,养精蓄锐,待天明后再行追击任务,而主力步兵则厉兵秣马,准备次日凌晨发起总追剿。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次日拂晓,李承嗣的骑兵再次如同狼群般围住了汴军大营。天色刚亮,朱温大营寨门轰然打开,残军鱼贯而出,向西北方向开始了悲壮的撤退。
李承嗣立刻指挥骑兵扑了上去,利用骑射优势,不断骚扰殿后部队,试图撕裂其阵型,制造混乱。朱温对此早有准备,他命令张归厚、张归霸兄弟,率领军中仅存的四千骑兵,抱着必死之心,向李承嗣部发起了决死的反冲锋!
这是一场异常惨烈的骑兵对决。张氏兄弟完全放弃了防守,只攻不守,如同疯虎般冲向吴军骑兵,目的只有一个——不惜一切代价,迟滞李承嗣的追击,为主力撤退争取时间。汴军骑兵自知无路可退,个个拼死力战,一时间竟将李承嗣的骑兵纠缠住,使其无法有效穿插、分割汴军步卒。李承嗣虽占据优势,但在对方不要命的打法下,进展缓慢,伤亡也开始增加。
就在双方骑兵绞杀在一起时,钱镠亲率五万养精蓄锐的大军,浩浩荡荡地渡过了浮桥,加入了追击行列!
张归厚远远望见吴军主力漫山遍野而来,心知任务已无法完成,再缠斗下去必将全军覆没。他悲吼一声,与张归霸汇集起仅剩的两千余骑,奋力摆脱接触,向着主力撤退的方向亡命奔逃。
钱镠岂肯放过?他令旗一挥,无数斥候轻骑如同撒出的罗网,向前方十里范围铺开,监控朱温主力动向。他则亲统大军,以泰山压顶之势,向着朱温撤退的队伍碾压过去。
朱温这边,情况极其糟糕。昨夜分发钱财虽短暂提升了士气,但后果立刻显现。每人十贯铜钱,加上自身兵器、铠甲和数日干粮,负重超过五十公斤!普通步卒如何能在急行军中承受如此重量?队伍行进缓慢,士兵气喘吁吁,不断有人因体力不支掉队。将领们见状,只得忍痛下令,将大部分铜钱收回,交由统一的辅兵辎重队运输,许诺回到汴州后再行发放。但这又带来了新的恐惧:万一辎重队被俘,这些卖命钱可就全没了!军心在疲惫、沉重和对财富的担忧中愈发涣散。
钱镠大军迫近的消息如同催命符。李承嗣在摆脱了张氏兄弟的纠缠后,终于解放出来,他率领骑兵如同旋风般追了上来,不再寻求决战,而是采用经典的游骑战术,不断从侧翼和后方发动短促突击,咬下一口便立刻脱离,一点点放干汴军的血。溃散和投降开始成为常态,小股部队眼见无法跟上,干脆扔掉兵器,坐等吴军接收。
逃至萧县境内时,朱温回头望去,只见队伍稀稀拉拉,士气彻底崩溃,追兵旗帜已清晰可见。他明白,剩下的这近万步卒,他无论如何也带不回去了!
枭雄的狠辣在此刻显露无疑。朱温一咬牙,做出了残酷的决定:抛弃所有步卒! 他只带上敬翔、谢瞳等核心文官,在张归厚(已汇合)、李唐宾、氏叔琮等心腹猛将率领的约两千余骑兵(含原有骑兵和军官们的坐骑)护卫下,抛弃了大队步卒和所有辎重,打马扬鞭,向着汴州方向亡命狂奔!
被主帅无情抛弃的一万名汴军步卒,瞬间陷入了绝望。面对汹涌而来的吴军,他们失去了最后一点抵抗意志,纷纷放下武器,跪地请降。钱镠大军轻而易举地接收了这批俘虏,以及他们梦寐以求却带不走的巨额铜钱和大量辎重。
钱镠并未停止追击,他亲率骑兵继续追赶朱温残部。但朱温等人一心逃命,不惜马力,连续狂奔,一口气越过砀山,直到进入宋州地界,确认暂时脱离了吴军骑兵的追击范围,才敢停下来喘息。二钱镠见朱温跑的比兔子都快,确定无法追击后也就收兵回营去了。
吴王钱镠麾下出战的六万余大军,虽取得了辉煌胜利,但也付出了极其沉重的代价。阵亡与重伤失去战斗力者,高达一万六千余人! 这其中,作为中流砥柱的牙军伤亡尤重,许多百战老卒血洒沙场,令钱镠抚膺长叹。胜利的桂冠,是由无数忠勇将士的鲜血浇铸而成。
而梁王朱温的损失,则堪称伤筋动骨,乃至动摇了统治根基。他带出大营的近七万大军,最终跟随他逃回营寨的,竟只有六千余人! 经清点和后续侦察汇总,确认战死者超过两万,溃散逃入乡野、短期内无法归建者超过一万,而最令朱温痛心疾首的是,被吴军俘虏者,竟达三万四千七百余人! 更致命的是,这些俘虏中,大半都是他赖以起家、最为核心的中军精锐,是汴梁军队的脊梁骨。此一战,几乎打断了他的脊梁!
俘虏的营地里,除了在战场上被朱瑾敲落马下生擒的骁将杨师厚外,还发现了另一个令人意外的人物——李思安。
当吴军士兵将李思安押至钱镠面前时,他并未像其他俘虏那般垂头丧气或强作镇定,反而主动向钱镠行礼,言辞恳切:
“罪将李思安,参见吴王!罪将非是力竭被擒,实是……实是主动请降,愿归顺吴王麾下!”
帐内众将皆露诧异之色。钱镠目光如炬,审视着他:“哦?李将军乃朱温帐下有名骁将,何以自投罗网?”
李思安脸上露出一丝苦涩与无奈:“回吴王,末将无能,右翼先溃,累及中军,终致大局崩坏。梁王……朱温性情,天下皆知。此番惨败,他急需替罪之人以泄其愤,稳定军心。末将若此时回营,纵有百口亦难自辩,唯有死路一条,且必累家小。吴王宽厚仁德,威加海内,思安愿弃暗投明,效犬马之劳,以赎前愆!”
钱镠与身旁的李振、赵匡凝交换了一个眼神。李振微微点头,示意此人可用,且其投降本身,对打击朱温威信、瓦解梁军士气有巨大作用。
钱镠沉吟片刻,朗声道:“李将军能审时度势,幡然来归,孤心甚慰!朱温暴虐,非是明主。将军既愿弃暗投明,孤岂会拒之门外?暂且屈就都将之位,待日后立功,再行封赏!”
“罪将……末将李思安,谢吴王不杀之恩!必竭尽全力,以报殿下!”李思安重重叩首,心中一块大石落地。
而同样被俘的杨师厚,则表现截然不同。他面对钱镠的劝降,梗着脖子,虽因是败军之将而不甚嚣张,但态度依然强硬:“杨某深受梁王厚恩,唯死而已,岂能背主求荣!吴王要杀便杀,休要多言!”
钱镠看着他那副倔强的模样,不怒反笑:“真壮士也!孤素敬忠义之人。既不愿降,孤亦不杀你。且留你在此,看看孤如何治理百姓,如何对待将士,看看这天下民心,最终究竟向着谁!” 他下令将杨师厚妥善关押,不得虐待,要以时间来慢慢磨其锐气,观其后效。
汴西决战惨败后,钱镠迅速进行战场清理。他将三万余俘虏以及己方大量伤兵,一并送往徐州城,交由杜棱统一看管与安置。同时,他敏锐地判断出,朱温经此一役,已元气大伤,其残存兵力绝难再战,下一步极有可能便是撤退。为防止朱温从容遁走,钱镠立即命令李承嗣率领骑兵部队,前出至朱温大营外围,实行严密监视与骚扰,牢牢盯住这只受伤的猛虎。
朱温在营中清点残部,结果令他心如死灰:满打满算,仅剩两万余人。其中骑兵约四千,步卒一万七千。这与对岸钱镠至少四五万可战之兵相比,劣势明显,更遑论徐州城内还有杜棱的守军。他知道,这仗彻底打不下去了。
朱温紧急召集敬翔、谢瞳等心腹谋士商议。敬翔面色凝重:“大王,形势危如累卵,我军新败,士气低迷,粮道亦恐被截。为今之计,唯有速退,返回汴州,依托坚城,重整旗鼓,方是上策。” 朱温虽万分不甘,却也知这是唯一生路。然而,探马报来,李承嗣的骑兵已如幽灵般围了上来,想这两万多人全身而退,谈何容易?
“夜间撤军,视线不明,若被骑兵冲击,必致大乱!”朱温否定了夜遁的想法,决定冒险在白天行动。他下达了一连串决绝的命令:将随军携带的大部分金银财帛当场分发给将士,企图用重赏激励士气,凝聚军心;同时,除了携带必备的十日口粮外,将营中剩余的所有粮草、辎重堆积起来,付之一炬!冲天的火光夜晚映红了半边天,这既是断绝士卒留恋、逼其死战的决心,也是不给钱镠留下任何补给。
对岸吴军大营,钱镠望见火光,冷笑道:“朱三要跑!”他深知困兽犹斗的道理,尤其是朱温这等枭雄,临死反扑必然凶猛。他命令李承嗣的骑兵后撤休整,养精蓄锐,待天明后再行追击任务,而主力步兵则厉兵秣马,准备次日凌晨发起总追剿。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次日拂晓,李承嗣的骑兵再次如同狼群般围住了汴军大营。天色刚亮,朱温大营寨门轰然打开,残军鱼贯而出,向西北方向开始了悲壮的撤退。
李承嗣立刻指挥骑兵扑了上去,利用骑射优势,不断骚扰殿后部队,试图撕裂其阵型,制造混乱。朱温对此早有准备,他命令张归厚、张归霸兄弟,率领军中仅存的四千骑兵,抱着必死之心,向李承嗣部发起了决死的反冲锋!
这是一场异常惨烈的骑兵对决。张氏兄弟完全放弃了防守,只攻不守,如同疯虎般冲向吴军骑兵,目的只有一个——不惜一切代价,迟滞李承嗣的追击,为主力撤退争取时间。汴军骑兵自知无路可退,个个拼死力战,一时间竟将李承嗣的骑兵纠缠住,使其无法有效穿插、分割汴军步卒。李承嗣虽占据优势,但在对方不要命的打法下,进展缓慢,伤亡也开始增加。
就在双方骑兵绞杀在一起时,钱镠亲率五万养精蓄锐的大军,浩浩荡荡地渡过了浮桥,加入了追击行列!
张归厚远远望见吴军主力漫山遍野而来,心知任务已无法完成,再缠斗下去必将全军覆没。他悲吼一声,与张归霸汇集起仅剩的两千余骑,奋力摆脱接触,向着主力撤退的方向亡命奔逃。
钱镠岂肯放过?他令旗一挥,无数斥候轻骑如同撒出的罗网,向前方十里范围铺开,监控朱温主力动向。他则亲统大军,以泰山压顶之势,向着朱温撤退的队伍碾压过去。
朱温这边,情况极其糟糕。昨夜分发钱财虽短暂提升了士气,但后果立刻显现。每人十贯铜钱,加上自身兵器、铠甲和数日干粮,负重超过五十公斤!普通步卒如何能在急行军中承受如此重量?队伍行进缓慢,士兵气喘吁吁,不断有人因体力不支掉队。将领们见状,只得忍痛下令,将大部分铜钱收回,交由统一的辅兵辎重队运输,许诺回到汴州后再行发放。但这又带来了新的恐惧:万一辎重队被俘,这些卖命钱可就全没了!军心在疲惫、沉重和对财富的担忧中愈发涣散。
钱镠大军迫近的消息如同催命符。李承嗣在摆脱了张氏兄弟的纠缠后,终于解放出来,他率领骑兵如同旋风般追了上来,不再寻求决战,而是采用经典的游骑战术,不断从侧翼和后方发动短促突击,咬下一口便立刻脱离,一点点放干汴军的血。溃散和投降开始成为常态,小股部队眼见无法跟上,干脆扔掉兵器,坐等吴军接收。
逃至萧县境内时,朱温回头望去,只见队伍稀稀拉拉,士气彻底崩溃,追兵旗帜已清晰可见。他明白,剩下的这近万步卒,他无论如何也带不回去了!
枭雄的狠辣在此刻显露无疑。朱温一咬牙,做出了残酷的决定:抛弃所有步卒! 他只带上敬翔、谢瞳等核心文官,在张归厚(已汇合)、李唐宾、氏叔琮等心腹猛将率领的约两千余骑兵(含原有骑兵和军官们的坐骑)护卫下,抛弃了大队步卒和所有辎重,打马扬鞭,向着汴州方向亡命狂奔!
被主帅无情抛弃的一万名汴军步卒,瞬间陷入了绝望。面对汹涌而来的吴军,他们失去了最后一点抵抗意志,纷纷放下武器,跪地请降。钱镠大军轻而易举地接收了这批俘虏,以及他们梦寐以求却带不走的巨额铜钱和大量辎重。
钱镠并未停止追击,他亲率骑兵继续追赶朱温残部。但朱温等人一心逃命,不惜马力,连续狂奔,一口气越过砀山,直到进入宋州地界,确认暂时脱离了吴军骑兵的追击范围,才敢停下来喘息。二钱镠见朱温跑的比兔子都快,确定无法追击后也就收兵回营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