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镠并非孤身一人奋斗,在他的身后,是一个日益兴旺发达的钱氏家族。他的三位弟弟——钱锜、钱镖、钱镒,在他的羽翼庇护与刻意栽培下,也已各自成长起来,成为他统治浙西的得力臂助与家族繁荣的基石。
首先说二弟钱锜,生于唐宣宗大中六年(855年)比钱镠小三岁。他是真正陪着钱镠从最艰难的贩私盐时期一路闯荡过来的,风里来雨里去,见识过江湖的险恶,也磨练出了胆识与精明。他或许不如长兄钱镠那般雄才大略、目光深远,但为人踏实肯干,执行力极强,且对兄长绝对忠诚。
钱镠统一浙西后,将至关重要的苏州刺史一职交给了这位最信得过的二弟。苏州乃富庶大州,北临长江,东望大海,是钱镠势力的东北门户,更是赋税重地。钱锜上任后,兢兢业业,将钱镠的各项政令——招抚流民、兴修水利、鼓励农桑、整顿市贸——执行得一丝不苟。他性格不像其兄那般威严迫人,反而更接地气,能听得进下属意见,也能与本地士绅富户打交道,将苏州治理得井井有条,民生安乐,税收丰盈,真正做到了“游刃有余”。
公务之余,钱锜最大的乐趣便是出城去父母的庄园别府。他时常带着妻子儿女,去看望钱宽和水丘氏,听父亲絮叨他的“农业试验”,陪母亲说说家常。他是父母眼中最省心、最常能见到的儿子。
钱锜的婚姻是典型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更是钱宽“亲上加亲”观念的实践。乾符三年(876年),他迎娶了杭州临安大姓吴家的女儿。而这位吴氏正是钱镠正妻吴芊芊的堂妹。钱宽对此十分满意,常念叨:“吴家女儿好,旺夫!你看你大兄娶了你嫂子,这事业就越发好了。你娶了吴家女儿,错不了!”
果然,这桩婚姻颇为美满。吴氏性情温婉,持家有道,更难得的是极为“宜男”。婚后接连为钱锜生下了两对双胞胎!第一胎是一儿一女,龙凤呈祥;隔了几年,又生下一对男孩。这可把盼孙心切的钱宽高兴坏了,每次见到这两对双胞胎孙子孙女,都笑得合不拢嘴,连声夸赞二儿媳有功。
到了中和三年(883年),钱锜已位高权重,在时风影响下,又新纳了两房妾室。这两位妾室都出身于苏州本地门楣不高的富农家庭,看中的是钱家的权势,也算是一种政治联姻的延伸。钱锜对她们倒也平和,光启元年(885年),两位妾室先后为他生下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如此一来,钱锜已是儿女成群,人丁兴旺。他的家眷全都安置在苏州城内宽敞的刺史府中,每日里孩童嬉戏,热闹非凡。“钱二爷”家庭事业双丰收,堪称人生赢家。
三弟钱镖,年纪比钱锜又小了几岁,他生于咸通元年(860年)。从他八岁开始,家境已因钱镠的奋斗而显着改善,少年时代更是赶上了钱家迁居苏州、迅速崛起的时期。可以说,他几乎没怎么吃过苦,是在相对优渥的环境中长大的。
与两位兄长走武略、实务路线不同,钱镖自小就显得沉静好学,在读书上颇有天分。若不是生于唐末这等崩乱动荡的时节,按照正常轨迹,他很可能被家族寄予厚望,去走科举正途,博一个进士出身,光耀门楣。即便时局艰难,他依然在苏州的州试中脱颖而出,取得了“乡贡”的资格,证明了自己的学识基础。
钱镠对弟弟们的培养各有侧重。见三弟喜好文学,通晓经史,便有意引导他走向文治之路。并未让他贸然进入官场,而是为他精心挑选了一位老师——时任杭州刺史的大诗人、名士皮日休。
皮日休不仅文学冠绝当时,同时也是一位有见识、有能力的官员。钱镠将三弟钱镖送到杭州,名义上是在刺史府中学习历练,实则是让他跟随皮日休系统学习刑名钱谷、吏治民生等实实在在的为政之道。钱镖也沉得下心,认真跟随皮先生学习,处理文书,参与州务讨论,增长见识和才干。钱镠希望将他培养成未来能够独当一面的治政人才,而不仅仅是依靠家族关系的纨绔子弟。
在个人生活上,钱镖也已成家。他的婚事由长兄钱镠做主,娶了一位浙西节度判官沈崧的堂妹,可谓是典型的“政治联姻”,旨在加强钱氏政权与文官系统的纽带。夫妻二人感情和睦,如今也已有了子女,只是孩子年岁尚小,尚在牙牙学语阶段。
老小钱镒,是家中最小的儿子,生于咸通四年(863年),与钱镠麾下的大将杜建徽、王彦章竟是同岁。他几乎是泡在蜜罐里长大的,十岁以后,家族已然显赫,几乎不知贫苦为何物。优越的生活条件和钱家的尚武家风,让他长得身高体壮,精力充沛。
与三哥的文静相反,钱镒从小就好动,酷爱武艺。早年家族驻留翁山时,他就整天泡在王荒的军营里,跟着军士们摸爬滚打,舞刀弄枪,练就了一身不错的筋骨和武艺。虽然比起长兄钱镠那种历经生死搏杀、千锤百炼的顶尖身手还有很大差距,但在同龄的将门子弟中,已算得出类拔萃。
更重要的是,他并非一介莽夫。家族提供了良好的教育条件,他读书识字,并且对兵书战策产生了浓厚兴趣,《孙子兵法》、《吴子》等都能说得头头是道。能文能武,使他具备了成为将领的潜质。
钱镠对这个最小的弟弟同样寄予厚望,刻意将他放入军中历练。并未直接给予高位,而是让他从基层军官做起。如今,他在钱镠最核心的精锐部队——武勇右军中任职。这支军队有一个指挥使正是以勇猛冲锋着称的“横冲都”杜建徽。
钱镒就在杜建徽麾下担任一名“千人都都头”,这已是中级军官职位,统率千人,并且常常作为副手,协助杜建徽处理军务,参与战术策划。在这个位置上,他既能亲身感受战阵的残酷,学习带兵的经验,又能得到杜建徽这样的名将指点,成长极为迅速。钱镠希望他能成为钱家下一代中的军方代表。
钱镒的婚事同样由兄长安排,娶了一位靖江军指挥使刘孟安的女儿,进一步加强了钱氏与军队的联系。他和三哥一样,结婚稍晚,但已成家立业,并有了年幼的子嗣。
钱镠看着兄弟们各自成才,家室兴旺,心中倍感欣慰。这是一个家族崛起最坚实的根基。他们兄弟四人,一文一武,一守一拓(钱锜守苏州,钱镠自己开拓),相互扶持,共同支撑起钱氏家业。
首先说二弟钱锜,生于唐宣宗大中六年(855年)比钱镠小三岁。他是真正陪着钱镠从最艰难的贩私盐时期一路闯荡过来的,风里来雨里去,见识过江湖的险恶,也磨练出了胆识与精明。他或许不如长兄钱镠那般雄才大略、目光深远,但为人踏实肯干,执行力极强,且对兄长绝对忠诚。
钱镠统一浙西后,将至关重要的苏州刺史一职交给了这位最信得过的二弟。苏州乃富庶大州,北临长江,东望大海,是钱镠势力的东北门户,更是赋税重地。钱锜上任后,兢兢业业,将钱镠的各项政令——招抚流民、兴修水利、鼓励农桑、整顿市贸——执行得一丝不苟。他性格不像其兄那般威严迫人,反而更接地气,能听得进下属意见,也能与本地士绅富户打交道,将苏州治理得井井有条,民生安乐,税收丰盈,真正做到了“游刃有余”。
公务之余,钱锜最大的乐趣便是出城去父母的庄园别府。他时常带着妻子儿女,去看望钱宽和水丘氏,听父亲絮叨他的“农业试验”,陪母亲说说家常。他是父母眼中最省心、最常能见到的儿子。
钱锜的婚姻是典型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更是钱宽“亲上加亲”观念的实践。乾符三年(876年),他迎娶了杭州临安大姓吴家的女儿。而这位吴氏正是钱镠正妻吴芊芊的堂妹。钱宽对此十分满意,常念叨:“吴家女儿好,旺夫!你看你大兄娶了你嫂子,这事业就越发好了。你娶了吴家女儿,错不了!”
果然,这桩婚姻颇为美满。吴氏性情温婉,持家有道,更难得的是极为“宜男”。婚后接连为钱锜生下了两对双胞胎!第一胎是一儿一女,龙凤呈祥;隔了几年,又生下一对男孩。这可把盼孙心切的钱宽高兴坏了,每次见到这两对双胞胎孙子孙女,都笑得合不拢嘴,连声夸赞二儿媳有功。
到了中和三年(883年),钱锜已位高权重,在时风影响下,又新纳了两房妾室。这两位妾室都出身于苏州本地门楣不高的富农家庭,看中的是钱家的权势,也算是一种政治联姻的延伸。钱锜对她们倒也平和,光启元年(885年),两位妾室先后为他生下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如此一来,钱锜已是儿女成群,人丁兴旺。他的家眷全都安置在苏州城内宽敞的刺史府中,每日里孩童嬉戏,热闹非凡。“钱二爷”家庭事业双丰收,堪称人生赢家。
三弟钱镖,年纪比钱锜又小了几岁,他生于咸通元年(860年)。从他八岁开始,家境已因钱镠的奋斗而显着改善,少年时代更是赶上了钱家迁居苏州、迅速崛起的时期。可以说,他几乎没怎么吃过苦,是在相对优渥的环境中长大的。
与两位兄长走武略、实务路线不同,钱镖自小就显得沉静好学,在读书上颇有天分。若不是生于唐末这等崩乱动荡的时节,按照正常轨迹,他很可能被家族寄予厚望,去走科举正途,博一个进士出身,光耀门楣。即便时局艰难,他依然在苏州的州试中脱颖而出,取得了“乡贡”的资格,证明了自己的学识基础。
钱镠对弟弟们的培养各有侧重。见三弟喜好文学,通晓经史,便有意引导他走向文治之路。并未让他贸然进入官场,而是为他精心挑选了一位老师——时任杭州刺史的大诗人、名士皮日休。
皮日休不仅文学冠绝当时,同时也是一位有见识、有能力的官员。钱镠将三弟钱镖送到杭州,名义上是在刺史府中学习历练,实则是让他跟随皮日休系统学习刑名钱谷、吏治民生等实实在在的为政之道。钱镖也沉得下心,认真跟随皮先生学习,处理文书,参与州务讨论,增长见识和才干。钱镠希望将他培养成未来能够独当一面的治政人才,而不仅仅是依靠家族关系的纨绔子弟。
在个人生活上,钱镖也已成家。他的婚事由长兄钱镠做主,娶了一位浙西节度判官沈崧的堂妹,可谓是典型的“政治联姻”,旨在加强钱氏政权与文官系统的纽带。夫妻二人感情和睦,如今也已有了子女,只是孩子年岁尚小,尚在牙牙学语阶段。
老小钱镒,是家中最小的儿子,生于咸通四年(863年),与钱镠麾下的大将杜建徽、王彦章竟是同岁。他几乎是泡在蜜罐里长大的,十岁以后,家族已然显赫,几乎不知贫苦为何物。优越的生活条件和钱家的尚武家风,让他长得身高体壮,精力充沛。
与三哥的文静相反,钱镒从小就好动,酷爱武艺。早年家族驻留翁山时,他就整天泡在王荒的军营里,跟着军士们摸爬滚打,舞刀弄枪,练就了一身不错的筋骨和武艺。虽然比起长兄钱镠那种历经生死搏杀、千锤百炼的顶尖身手还有很大差距,但在同龄的将门子弟中,已算得出类拔萃。
更重要的是,他并非一介莽夫。家族提供了良好的教育条件,他读书识字,并且对兵书战策产生了浓厚兴趣,《孙子兵法》、《吴子》等都能说得头头是道。能文能武,使他具备了成为将领的潜质。
钱镠对这个最小的弟弟同样寄予厚望,刻意将他放入军中历练。并未直接给予高位,而是让他从基层军官做起。如今,他在钱镠最核心的精锐部队——武勇右军中任职。这支军队有一个指挥使正是以勇猛冲锋着称的“横冲都”杜建徽。
钱镒就在杜建徽麾下担任一名“千人都都头”,这已是中级军官职位,统率千人,并且常常作为副手,协助杜建徽处理军务,参与战术策划。在这个位置上,他既能亲身感受战阵的残酷,学习带兵的经验,又能得到杜建徽这样的名将指点,成长极为迅速。钱镠希望他能成为钱家下一代中的军方代表。
钱镒的婚事同样由兄长安排,娶了一位靖江军指挥使刘孟安的女儿,进一步加强了钱氏与军队的联系。他和三哥一样,结婚稍晚,但已成家立业,并有了年幼的子嗣。
钱镠看着兄弟们各自成才,家室兴旺,心中倍感欣慰。这是一个家族崛起最坚实的根基。他们兄弟四人,一文一武,一守一拓(钱锜守苏州,钱镠自己开拓),相互扶持,共同支撑起钱氏家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