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刘汉宏刮地三尺-《吴越霸业之这个钱镠不一般》

  刘汉宏志得意满地坐在越州浙东观察使府的大堂上,感觉自己的人生达到了巅峰。从流寇到刺史,再到一方观察使,这跨越简直如同戏文。他迫不及待地想要清点自己的“战利品”,看看这富甲天下的浙东,究竟能给他带来多少惊喜。

  “去!把府库的账册都给老子搬来!再去库房清点,看看咱们有多少家底!”他对手下的狗腿子们吼道,脸上洋溢着暴发户般的兴奋。

  账册很快搬来,库房也清点完毕。然而,当亲信颤巍巍地将汇总的数字报上来时,刘汉宏脸上的笑容瞬间僵住,转而变得铁青。

  “多…多少?!”他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回…回相公,州库现存钱帛,折合共计……不足二十万贯。粮米约五万石,军械甲胄……也多陈旧缺损。”

  “放屁!”刘汉宏猛地一拍案几,震得笔墨跳起,“浙东富庶天下皆知!崔璆那个废物再无能,也不至于就这点家当!是不是你们这帮杀才暗中贪墨了?!”

  报信的亲信吓得扑通跪地:“相公明鉴!小的们岂敢!库房账目清晰,确实……确实只有这些。听闻……听闻是之前黄巢过境时损耗巨大,加之近年来盐税……”

  “盐税?”刘汉宏捕捉到这个词,如同抓住了救命稻草,“对了!盐!浙东的盐场呢?每年能给老子挣多少?”

  负责去打探盐场情况的头目刚好回来,脸色同样难看:“相公……盐场的情况,更……更糟。”

  “快说!”

  “越州、明州各大盐场,灶户(盐工)逃亡严重,十亭去了七亭。问了一圈,都说……都说是跑去了北面的杭州、苏州那边,说那边钱刺史用新‘晒盐法’,给工钱高,还不像这边老是摊派克扣……”

  “如今这边煮盐的灶户没剩多少,盐产量……年年锐减。去年……去年全年产出,恐怕不到十万贯……”

  “十万贯?!”刘汉宏彻底傻眼了。他当初劫掠一个富庶的州县,有时一次都不止这个数!他想象中的浙东,应该是金山银山,盐堆积如山,可现在……

  一股被欺骗、被戏弄的怒火直冲顶门!他花了巨资贿赂田令孜,兴冲冲跑来,结果就接了这么个穷得叮当响的烂摊子?

  “妈的!田令孜老阉狗!竟敢坑老子!还有高骈,还说什么共图周宝,图个屁!”他破口大骂,感觉自己做了一笔血亏的买卖。

  但骂归骂,现实已然如此。他看着空空如也的府库和凋敝的盐场,那股深植于骨的匪徒习气瞬间压倒了一切官僚思维。穷?没关系!没有钱,那就去抢!没有人,那就去抓!

  “草!老子真是草率了,以为来做官,结果他妈还是得干老本行!”他狞笑一声,眼中凶光毕露,“也好!既然这浙东七州名义上归了老子,那这七州之地,就是老子的猎场!”

  他立刻行动起来,手段简单粗暴,高效而恐怖:他不再指望那点可怜的税收。直接派出他那五千如狼似虎的老寇为骨干,分成数队,以“筹集军饷”、“支援平叛”为名,从越州开始,一州一州地“光顾”过去。每到一州,立刻封锁府库,将所有存银、粮食、物资全部装箱运走!这根本不是征税,就是明火执仗的抢劫官库!同时,列出州中富商巨贾名单,强逼“捐献”,谁敢说个不字,立刻抄家,甚至以“通贼”名义下狱,家产充公。短短时间,浙东各州被搅得天翻地覆,怨声载道,但也确实为刘汉宏聚敛起了巨额财富。

  有了钱,下一步就是扩军。他看不上那些孱弱的州县兵。他的方法更直接:在各州强征青壮。军队开到哪里,就在哪里拉人。不愿去的?鞭子抽,刀架脖子!甚至纵兵下乡,如同捕猎般抓丁。同时,他也招募地痞流氓、破产流民。短短两个月时间,他竟然硬生生拉起了一支七万人的庞大队伍! 虽然其中绝大多数是乌合之众,纪律涣散,但数量极其可观,黑压压的一片,看上去煞是吓人。刘汉宏坚信:“只要老子有钱有粮,就不怕没人卖命!多加操练,就是一支强军!”

  对于浙东七州(越、明、台、温、处、婺、衢)的原有官吏,刘汉宏有一套简单的评判标准:顺眼的、听话的、肯给他送钱的,可以暂时留着当傀儡。不听话的、敢有怨言的、或者他看不顺眼的,直接罢官赶走都是轻的,稍有不从,立刻抄家,若有敢反抗的,直接 满门抄斩,杀鸡儆猴! 空出来的位置,迅速安插自己的心腹老兄弟、或者是新投靠来的地头蛇。很快,浙东的官僚体系被彻底换血,变成了一个充斥着悍匪、兵痞和投机者的强盗窝。

  通过这一系列血腥而高效的暴力手段,刘汉宏在极短时间内,竟然真的在浙东站稳了脚跟,建立起了一个以越州为中心,武力至上、掠夺成性的军事割据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