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章 杜明远“荐”英才,小石头赴省城求学-《糊涂县令贾清廉》

  寒来暑往,平安县在耕读传家、工商并进的平稳节奏中,又度过了数年。崇文馆的灯火,夜夜不熄,映照着那个日渐挺拔、眉目愈发清朗沉静的少年身影——小石头。他的学识,在陈先生的悉心教导和馆藏典籍的滋养下,早已超越了义学蒙童的范畴,甚至时常能与孙慢慢、杜明远坐而论道,见解之深、思维之敏,常令两位长者暗自惊叹。他所作的经义策论,文笔老练,立意高远,已绝非寻常秀才所能及。

  杜明远看在眼里,喜在心头,却也生出一丝隐忧。平安县这片天地,对于如今的石头而言,已显得过于狭小。正如雏鹰羽翼渐丰,终须搏击长空;潜龙困于浅滩,难有腾跃之机。小石头需要更广阔的舞台,更精深的教导,更多元的交流,方能真正展露锋芒,实现其兼济天下的抱负。况且,他那特殊的身世,如同一把悬于头顶的利剑,唯有自身足够强大,方能应对未来的风浪。

  几番深思熟虑,又与孙慢慢、陈先生秘密商议后,杜明远终于下定决心。这一日,他将小石头唤至书房,屏退左右,神色庄重而慈和。

  “石头,”杜明远轻抚着案头一叠小石头新近所作的文章,目光中满是激赏与期许,“你的学问,根基已固,气象初成。陈先生与孙先生皆言,平安县已无可教汝之师。再留于此,恐耽搁你的前程。”

  小石头静静聆听,眼神清澈,并无意外之色。他早已感受到自身学识的瓶颈,也对更广阔的世界心生向往。

  杜明远取出一封早已写好的、用工楷誊写、加盖了县印的荐书,递到小石头面前,语气凝重:“省城岳麓书院,乃我朝四大书院之一,山长欧阳文公,是当世大儒,学问渊博,且为人刚正不阿。我已修书一封,力荐你入院求学。欧阳山长与我有同年之谊,看此信函,必会妥善安排。”

  小石头双手接过那封沉甸甸的荐书,指尖微微颤抖。他深知,这不仅仅是一纸文书,更是杜明远为他铺就的一条通往更高殿堂的青云之路,其中蕴含的信任、期望与心血,重如千钧。

  “杜伯伯……”小石头喉头哽咽,撩起衣袍,便要行跪拜大礼。

  杜明远急忙伸手扶住,眼中亦泛起泪光:“孩子,使不得! 你此去,非为个人功名,亦承载着我平安县的文脉希望!记住,无论身在何方,平安县永远是你的根。在外,需谨言慎行,勤学不辍;待人接物,不卑不亢;遇有难处,速速传书回来!杜伯伯……等你学成归来,造福桑梓!”

  “石头……谨记杜伯伯教诲!”小石头深深一揖,声音坚定而有力,“定不负平安水土养育之恩,不负杜伯伯与诸位师长殷切期望!”

  远行的决定,就此落定。

  一封荐书,承载着厚望与不舍,即将开启新的征程。

  省城书院,龙蛇混杂,小石头能否适应?

  他的才学,又将在更大的天地里,激起怎样的波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