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公堂“定”乾坤,善恶到头终有报-《糊涂县令贾清廉》

  经数日周密核查,所有证据链均已闭合,案情水落石出。钦差大臣李文渊决定,升堂公审,对此案做一了断。

  这一日,平安县衙大堂内外,人山人海,万头攒动。不仅是平安县百姓,连周边州县的民众也闻讯赶来,都想亲眼见证这青州数十年未有的巨案如何落幕。堂威阵阵,肃杀庄严。

  李文渊端坐正堂,面容肃穆。堂下,杜明远率孙慢慢、钱多多等属官肃立一侧;伤势未愈的李火火由红姑搀扶着,站在一旁,眼神坚定;平安县的乡绅耆老亦受邀旁听。

  “带人犯!”李文渊一拍惊堂木,声震屋瓦。

  首先被押上堂的,是面如死灰、形销骨立的赵德柱。他早已没了往日督办大人的威风,瘫软在地,如同烂泥。

  接着,是被革去官帽、身穿囚服的周文渊,他强作镇定,但眼神涣散,难掩颓败。

  此外,还有一批涉案的州府、青山县官吏,皆瑟瑟发抖跪了一地。

  李文渊目光如电,扫视全场,开始宣读早已拟好的判词,声音洪亮,字字千钧:

  “经本钦差详查,隆庆劫饷一案,证据确凿!乃时任青州卫指挥佥事赵奎(赵德柱之曾祖)勾结匪类‘一阵风’,监守自盗,劫掠官银十万两!其后,为掩盖罪行,侵吞赃银,赵奎及其党羽,勾结青州府衙,挪动界碑,侵吞平安县山地,并建立隐秘体系,操纵平安县衙账目,以‘常例亏空’之名,行洗钱掩赃之实,长达八十年!致使国库亏空,百姓困苦,罪大恶极!”

  “人犯赵德柱!”李文渊厉声喝道,“尔祖罪孽深重,尔非但不思悔改,反而变本加厉!为谋私利,勾结匪首黑风煞,屡次三番骚扰平安,更胆大包天,派遣死士行刺朝廷命官!罪证确凿,按《大明律》,谋逆、劫掠、刺杀命官,数罪并罚,判斩立决!家产抄没,充入国库!秋后处决!”

  赵德柱闻言,直接吓晕过去,被衙役如死狗般拖下堂去。

  “原青州牧周文渊!”李文渊目光转向他,“尔身为封疆大吏,不能明察秋毫,反受旧案余毒影响,一味捂盖遮掩,包庇纵容赵德柱、吴德才等恶行,险些酿成更大祸端!虽未直接参与劫案,但失察、渎职之罪难逃!革去一切官职功名,抄没家产,流放三千里,永不得赦!”

  周文渊瘫倒在地,面如土色,再无半分昔日威风。

  其余涉案官吏,根据情节轻重,或被革职流放,或杖责收监,一一宣判,无一漏网。

  宣读完对反派的惩处,李文渊语气转为缓和,看向杜明远一行人:

  “平安县令杜明远!”

  “下官在!”杜明远出列,躬身行礼。

  “尔虽年轻气盛,行事或有激进之处,然心系黎民,不畏强权,勇于任事,揭破八十载黑幕,功在社稷!更兼治理地方,颇有政绩,深得民心!本钦差据实上奏,陛下已有明断:杜明远官复原职,加授青州府同知衔,仍兼平安县令,全权主理银矿开发事宜!望尔再接再厉,造福一方!”

  “下官叩谢天恩!定当竭尽全力,不负圣望,不负民心!”杜明远激动叩首,台下百姓爆发出雷鸣般的欢呼!

  “捕头李火火,忠勇可嘉,为护主身负重伤,擢升为平安县巡检司巡检,赏银百两,安心养伤!”

  “民女红姑,虽出身草莽,然侠肝义胆,屡立奇功,特赐‘义勇夫人’称号,赏银百两,准其协助县衙,统领乡勇!”

  “书吏孙慢慢,博学多才,明察秋毫,于破案有功,擢升为县丞,辅佐杜县令!”

  “钱粮书吏钱多多,虽有小过,然关键时刻能明辨是非,捐资纾难,功过相抵,留任原职,戴罪立功!”

  一一封赏完毕,堂下欢声雷动!李火火咧着嘴傻笑,红姑微微颔首,孙慢慢慢悠悠谢恩,钱多多则激动得老泪纵横,暗道侥幸。

  最后,李文渊肃然道:“隆庆劫饷案所涉赃银,除部分已被挥霍外,余者尽数起出,充归国库!然,陛下念及平安县百姓多年受苦,特旨:未来三年,平安银矿所出,三成留于本县,用于修桥铺路、兴办学堂、抚恤孤寡!望尔等上下同心,共创太平!”

  此言一出,全场沸腾!百姓们跪地高呼“万岁”,对未来的好日子充满了憧憬。

  退堂之后,阳光正好,洒满平安县衙。杜明远与红姑、李火火、孙慢慢、钱多多等人相视而笑,历经磨难,终见云开月明。

  红姑看着杜明远,低声道:“这下,总算能过安生日子了。”

  李火火挥舞着左拳:“俺这左手刀,以后就专门砍坏蛋!”

  杜明远望着欢呼的百姓,心中豪情万丈,又感责任重大。他深知,沉疴已除,但未来的路,仍需脚踏实地。

  善恶到头终有报,人间正道是沧桑。

  平安县的故事,翻开了新的一页。

  而属于他们的传奇,还远未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