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县城卖鱼-《逃荒,狗都不逃!苟在深山种田忙》

  又是一个天色未明的清晨,寒意比昨日更甚,呼出的白气清晰可见。

  大伯林大海熟练地驾着牛车。

  牛车“嘎吱嘎吱”地在寂静的村道上行进,速度比昨天从容了许多。

  到了山洞外,天光已经大亮。或许是昨天卖鱼的巨大成功,让每个人都心情放松、底气十足,今天捞鱼的气氛格外轻松欢快。

  一看到那潭清澈见底、游鱼肥美的水潭,爹爹林大山就挽起袖子,哈哈一笑:“今天咱们来个比赛,看谁捞的鱼最大!”说完,他一网下去,水花溅了旁边的大伯林大海一身。

  大伯林大海被冰凉的潭水激得一哆嗦,笑骂道:“好你个林大山,敢偷袭我!”他也不甘示弱,抄起网子故意往爹爹那边一带,扬起一片更大的水花,把爹爹的裤腿也打湿了半截。

  大哥林子轩看着两位长辈像孩子般嬉闹,忍不住也笑了,对林小薇说:“小妹,你看爹和大伯,高兴得跟什么似的。”

  林小薇也玩心大起,用手捧起一汪水,悄悄洒向大哥的后颈:“哥,你也凉快凉快!”

  林子轩被冰得一缩脖子,回头哭笑不得地看着妹妹:“好啊,你也学坏了!”作势要用手泼她,林小薇赶紧笑着跑开了。

  一时间,山洞里充满了欢声笑语和水花四溅的声音。

  “哈哈,看我这条!起码有五斤重!”

  “你那算什么,看我这条,比你那条肥!”

  “哎哎哎,那条大的跑啦!快堵住那边!”爹爹,大伯像两个小孩子一样,这么大人了比抓鱼……可真幼稚。

  在这种愉快的氛围下,捞鱼的效率反而很高。大家默契地遵循着“捕大放小”的原则,专挑那些个头硕大的肥鱼下手。

  不到中午,带来的大黄桶就又装满了,估摸着又有二百多斤。看着潭里依旧不少的鱼群,爹爹林大山发话了:“行了,见好就收,给龙王爷也留点家底,咱们细水长流。”

  一行人故意在山里磨蹭,直到天色完全黑透,才借着微弱的星光,小心翼翼地赶着牛车回到村里。

  为了不引人注意,他们直接将装鱼的大黄桶拉进了院子,赶紧关紧了院门。

  娘亲,早就等急了,一听到动静就跑了出来。

  两小只看到院子里那个硕大的木桶里密密麻麻游动的大鱼,兴奋得哇哇大叫,立刻趴在桶边指指点点。

  “姐姐姐姐!你看那条!它的尾巴是红色的!最大!”小乔激动地拍着手。

  子杰不甘示弱,指着另一条:“才不是!这条最大!它的肚子好胖!”

  “我的最大!”

  “我的最大!”

  两小只为了哪条鱼更大争得面红耳赤,逗得大人们忍俊不禁。

  大伯鱼送到院子后,就和爹爹一起拎着一条大鱼。去了村长家,还要借用几天牛车,赶着去打个招呼。

  林小薇走进厨房,母亲苏荷正在灶台前忙碌着晚饭。

  林小薇凑过去,帮着添了把柴火,然后说:“娘,咱们这次鱼多,我想着,能不能留一些下来,咱们做成腊鱼怎么样?

  就是像做风干肉那样,用盐腌了再晾干,能放好久,过年吃别有风味呢!”

  苏荷停下手里的活,疑惑地问:“腊鱼?没听过?这腊鱼咋做?不会坏吗?”

  不会坏,不会坏!我在书上看到,说:保存好能放几年,都不会坏!林小薇肯定地点头,仔细解释道。

  而且肉可以做腊肉。放很久都不会坏。说着便仔细给娘亲讲如何做腊鱼。

  先把鱼剖开,去掉内脏,里里外外抹上厚厚的盐,还可以加点花椒、酒去腥增香,然后放在通风的地方晾干。

  然后用柏树压,柚子皮一起熏几天就好了。

  吃起来特别有嚼劲,可香了!”娘,我们今年试试?

  林小薇又顿了顿,又想起前世的美味——香肠。

  又继续撒娇道,“娘,还有啊,猪肉不光能做腊肉,还能做成香肠呢!

  就是把肉剁碎了,拌上调料,灌进洗干净的小肠里,扎成一节一节的,晾干了吃,那才叫好吃呢!还有排骨也能灌进肠衣里,做成排骨香肠!”

  苏荷听得一愣一愣的:“香肠?肉灌进肠子里?这……娘从来没听说过,这能好吃吗?不会怪怪的吗?”

  “好吃!绝对好吃!”林小薇用力保证。

  苏荷是个心灵手巧的人,听着女儿的详细描述,琢磨了一下,眼睛渐渐亮了:“听着是挺麻烦,但好像……也不是做不来。

  要是真像你说的那么好吃,倒是新鲜玩意儿。”她想了想,下定决心,“行!明天等你爹卖了鱼回来,我让他多买点肉和排骨,再买些小肠和盐回来,咱们试试!”

  正说着,爹爹林大山从外面回来了,他是去了村长家送鱼和商量借牛车的事。

  一进门,他就说:“村长收了鱼很高兴,牛车让咱们多用几天,没问题。”

  苏荷赶紧把做腊鱼和香肠的想法跟丈夫说了,并嘱咐到:“明天你去县城,记得多买点肉和排骨,还有小肠,盐也要多买些,咱家盐快见底了。”

  还有多扯点布,别省钱。家里几年没做过衣服,给每个人做一身新衣服。待会我给你们量下尺寸,几个孩子都长个子了。

  林大山虽然觉得小薇想的有点新奇,但如今家里条件好了,也愿意尝试,便爽快答应了:“成!反正卖了鱼有钱,都买点!”

  接着,苏荷又拿出软尺,脸上带着温柔的笑意:“来来来,都站好,趁着亮光,我给你们量量尺寸,眼看要过年了,每人做一身新衣裳!”

  小乔和子杰第一个欢呼着跑过来,争着要先量。

  苏荷耐心地给他们量着身高、肩宽、袖长,嘴里念叨着:“我们小乔长高了,子杰也壮实了。”接着又给林小薇、林子轩量,最后给林大山量。

  昏暗的油灯下,母亲认真测量的身影,和孩子们期待新衣的雀跃,构成了一幅温馨无比的画面。

  这个夜晚,林家小院里充满了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浓浓的烟火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