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谷中的修路工程仍在热火朝天地进行着,壮劳力们日复一日地开山凿石,铺设混凝土,号子声在山谷间回荡不绝。
妇女们虽然也尽心尽力地帮忙搬运小石块或递送工具,但终究体力有限,能做的工作着实不多。
这日傍晚,林小薇站在新修的水渠边,望着清澈见底的流水潺潺流过,忽然灵光一现。
林小薇想起去年开蚌取珠时,那些品质尚可的河蚌都被细心养在了围屋后的池塘里。
如今既然妇女们干不了重体力活,何不教她们给河蚌植入珍珠胚,发展人工养殖珍珠的技艺?
次日清晨,晨曦微露,林小薇便召集全村妇女在祠堂前集合。
晨光熹微中,女人们互相交头接耳,好奇地猜测着林小薇的意图。桂花婶子挽着竹篮,林秀挽着花婶子的胳膊,婉儿姐姐也放下手中的绣活匆匆赶来。
各位婶婶,姐姐们!林小薇站在石阶上,声音清脆悦耳,眼见大家这些日子都想为村里出力,我思前想后,终于想到一个既能发挥咱们女子心灵手巧的特长,又能为村里增加收入的活计——那便是养殖珍珠。
小薇,你是说咱们这些普通农妇,也能养出那般珍贵的珍珠?桂花婶子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声音都带着颤抖。
正是。林小薇笑着点头,而且养出来的珍珠,成色未必就比天然的差。
她说着,便让人抬来几个大木盆,里面是从池塘里捞来的河蚌。这些河蚌壳色青黑,在晨光中泛着温润的光泽,最大的有巴掌那么大。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林小薇取出几样特制的工具:用细竹削成的镊子,鱼骨磨成的小巧手术刀,还有光滑的桃木开口器。“这些都是咱们手头就有的材料制成的,虽简陋却实用。”
林小薇先教大家如何挑选合适的河蚌:要选这种壳口紧闭,掂起来沉甸甸的。壳面要光滑无破损,这样的河蚌才健康强壮。
接着,林小薇挽起袖子,亲自示范如何操作。
只见她用桃木开口器轻轻撬开河蚌,动作轻柔得仿佛在对待初生的婴儿。开壳时切不可用力过猛,否则会伤到蚌肉。
河蚌应声而开,露出里面粉嫩的贝肉。女人们纷纷围拢过来,好奇地观察着。婉儿小心翼翼地用手指碰了碰贝肉,惊讶地说:真软和,像豆腐似的。
大家看,林小薇用竹镊子轻轻拨开贝肉,指着一个特定的部位,这里是最适合植入珠核的地方。
她取出一粒用鱼骨精心磨制的小珠核,只有米粒大小,在晨光下泛着微光。珠核要先用淡盐水浸泡过,这样才干净。
只见她用鱼骨刀在贝肉上划开一个极小极浅的切口,然后用竹镊子夹起珠核,稳稳地放入切口中。位置要恰到好处,不能太深也不能太浅。
最精妙的是,在植入珠核的同时,林小薇还要从另一只河蚌身上取下一小片外套膜组织,轻轻放置在珠核旁边。
“这片组织能刺激珍珠质分泌,让珠核慢慢被包裹起来,形成珍珠。
整个操作过程如行云流水,看得妇女们眼花缭乱。林小薇的手法轻柔而精准,每一个动作都恰到好处。
植入完成后,要用干净的清水轻轻冲洗伤口。她一边说,一边用竹勺舀起清水,小心地冲洗着刚才手术的部位,然后要尽快将河蚌放回水中静养。
她把处理好的河蚌轻轻放入装有清水的木盆中:头三天最是要紧,要时时观察。若是发现有河蚌死亡,必须立即取出,免得影响其他河蚌。
演示完毕后,林小薇让妇女们分组练习。起初,大家的手法都显得笨拙生疏。
桂花婶子紧张得手直发抖,第一次下刀就切深了,河蚌吃痛,猛地合上了壳。哎哟!她懊恼地叫道,额头上沁出了细密的汗珠。
没关系,林小薇柔声安慰,接过她手中的工具,刚开始都这样。手腕要放轻松,下刀时要稳。
婉儿学得最是认真。
她先是站在一旁,仔细观察林小薇的每一个动作,连手指的力度都不放过,然后才小心翼翼地尝试。
虽然第一次也失败了,但她毫不气馁,仔细擦拭着工具,准备再次尝试。
林秀则是另一种风格。她年纪长,做事格外沉稳,每一个步骤都要反复确认后才动手。虽然慢了些,但成功率反而最高。
林小荷就是天赋型选手。她很快就掌握了要领,第一次尝试时就成功植入了一粒珠核。
成功了!林小荷兴奋地举起处理好的河蚌,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那双明亮的眼睛仿佛也在发光。
林小薇走过来仔细检查,满意地点点头:做得很好,切口位置准确,珠核放置得恰到好处。
接下来的日子里,祠堂前的空地上总是坐满了专心学习的妇女。她们三人一组,互相切磋技艺。渐渐地,越来越多的人掌握了这门精细的手艺。
林小薇特意在河边用竹篱围起一片养殖区,将植入珠核的河蚌分门别类地放养其中。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不同的河蚌要分开养,她指导着妇女们用不同颜色的布条做标记,这样以后才知道哪些养得久,哪些养得短。
每天清晨,妇女们都会来到养殖区,像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样细心观察每只河蚌的状况。她们会记录下河蚌的反应,及时更换清水,确保水质清澈。
这只好像不太爱动。有一天,婉儿发现一只河蚌半开着壳,连忙向林小薇报告。
林小薇检查后温言道:这是正常的排异反应,过几天就好了。但要特别注意保持水质清洁,每天都要换新鲜的河水。
看来咱们的法子真成了!桂花婶子激动地抹着眼角。
林小薇却提醒道:“这才刚刚开始。珍珠要养出温润光泽,至少需要两三年时间。这期间要持之以恒地精心照料,不能有丝毫懈。”
为了更好地管理珍珠养殖,妇女们自发组织了值班表,轮流照看养殖区。
她们还给每个河蚌都起了亲切的名字,日日悉心照料。
妇女们常常聚在河边,一边照看河蚌,一边聊着家常。
珍珠养殖不仅为村里带来了新的产业,更让妇女们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价值。
在这项需要耐心和细心的活计中,每个人都发现了自己独特的天赋。
林小薇望着这群勤劳能干的妇女,心里充满了欣慰。
“小薇!小薇!”
“铁拐叔找你。”堂哥在半山腰的围屋空地上大喊。
林小薇在山下用力挥手表示知道了。不知道什么事这么急?
妇女们虽然也尽心尽力地帮忙搬运小石块或递送工具,但终究体力有限,能做的工作着实不多。
这日傍晚,林小薇站在新修的水渠边,望着清澈见底的流水潺潺流过,忽然灵光一现。
林小薇想起去年开蚌取珠时,那些品质尚可的河蚌都被细心养在了围屋后的池塘里。
如今既然妇女们干不了重体力活,何不教她们给河蚌植入珍珠胚,发展人工养殖珍珠的技艺?
次日清晨,晨曦微露,林小薇便召集全村妇女在祠堂前集合。
晨光熹微中,女人们互相交头接耳,好奇地猜测着林小薇的意图。桂花婶子挽着竹篮,林秀挽着花婶子的胳膊,婉儿姐姐也放下手中的绣活匆匆赶来。
各位婶婶,姐姐们!林小薇站在石阶上,声音清脆悦耳,眼见大家这些日子都想为村里出力,我思前想后,终于想到一个既能发挥咱们女子心灵手巧的特长,又能为村里增加收入的活计——那便是养殖珍珠。
小薇,你是说咱们这些普通农妇,也能养出那般珍贵的珍珠?桂花婶子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声音都带着颤抖。
正是。林小薇笑着点头,而且养出来的珍珠,成色未必就比天然的差。
她说着,便让人抬来几个大木盆,里面是从池塘里捞来的河蚌。这些河蚌壳色青黑,在晨光中泛着温润的光泽,最大的有巴掌那么大。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林小薇取出几样特制的工具:用细竹削成的镊子,鱼骨磨成的小巧手术刀,还有光滑的桃木开口器。“这些都是咱们手头就有的材料制成的,虽简陋却实用。”
林小薇先教大家如何挑选合适的河蚌:要选这种壳口紧闭,掂起来沉甸甸的。壳面要光滑无破损,这样的河蚌才健康强壮。
接着,林小薇挽起袖子,亲自示范如何操作。
只见她用桃木开口器轻轻撬开河蚌,动作轻柔得仿佛在对待初生的婴儿。开壳时切不可用力过猛,否则会伤到蚌肉。
河蚌应声而开,露出里面粉嫩的贝肉。女人们纷纷围拢过来,好奇地观察着。婉儿小心翼翼地用手指碰了碰贝肉,惊讶地说:真软和,像豆腐似的。
大家看,林小薇用竹镊子轻轻拨开贝肉,指着一个特定的部位,这里是最适合植入珠核的地方。
她取出一粒用鱼骨精心磨制的小珠核,只有米粒大小,在晨光下泛着微光。珠核要先用淡盐水浸泡过,这样才干净。
只见她用鱼骨刀在贝肉上划开一个极小极浅的切口,然后用竹镊子夹起珠核,稳稳地放入切口中。位置要恰到好处,不能太深也不能太浅。
最精妙的是,在植入珠核的同时,林小薇还要从另一只河蚌身上取下一小片外套膜组织,轻轻放置在珠核旁边。
“这片组织能刺激珍珠质分泌,让珠核慢慢被包裹起来,形成珍珠。
整个操作过程如行云流水,看得妇女们眼花缭乱。林小薇的手法轻柔而精准,每一个动作都恰到好处。
植入完成后,要用干净的清水轻轻冲洗伤口。她一边说,一边用竹勺舀起清水,小心地冲洗着刚才手术的部位,然后要尽快将河蚌放回水中静养。
她把处理好的河蚌轻轻放入装有清水的木盆中:头三天最是要紧,要时时观察。若是发现有河蚌死亡,必须立即取出,免得影响其他河蚌。
演示完毕后,林小薇让妇女们分组练习。起初,大家的手法都显得笨拙生疏。
桂花婶子紧张得手直发抖,第一次下刀就切深了,河蚌吃痛,猛地合上了壳。哎哟!她懊恼地叫道,额头上沁出了细密的汗珠。
没关系,林小薇柔声安慰,接过她手中的工具,刚开始都这样。手腕要放轻松,下刀时要稳。
婉儿学得最是认真。
她先是站在一旁,仔细观察林小薇的每一个动作,连手指的力度都不放过,然后才小心翼翼地尝试。
虽然第一次也失败了,但她毫不气馁,仔细擦拭着工具,准备再次尝试。
林秀则是另一种风格。她年纪长,做事格外沉稳,每一个步骤都要反复确认后才动手。虽然慢了些,但成功率反而最高。
林小荷就是天赋型选手。她很快就掌握了要领,第一次尝试时就成功植入了一粒珠核。
成功了!林小荷兴奋地举起处理好的河蚌,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那双明亮的眼睛仿佛也在发光。
林小薇走过来仔细检查,满意地点点头:做得很好,切口位置准确,珠核放置得恰到好处。
接下来的日子里,祠堂前的空地上总是坐满了专心学习的妇女。她们三人一组,互相切磋技艺。渐渐地,越来越多的人掌握了这门精细的手艺。
林小薇特意在河边用竹篱围起一片养殖区,将植入珠核的河蚌分门别类地放养其中。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不同的河蚌要分开养,她指导着妇女们用不同颜色的布条做标记,这样以后才知道哪些养得久,哪些养得短。
每天清晨,妇女们都会来到养殖区,像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样细心观察每只河蚌的状况。她们会记录下河蚌的反应,及时更换清水,确保水质清澈。
这只好像不太爱动。有一天,婉儿发现一只河蚌半开着壳,连忙向林小薇报告。
林小薇检查后温言道:这是正常的排异反应,过几天就好了。但要特别注意保持水质清洁,每天都要换新鲜的河水。
看来咱们的法子真成了!桂花婶子激动地抹着眼角。
林小薇却提醒道:“这才刚刚开始。珍珠要养出温润光泽,至少需要两三年时间。这期间要持之以恒地精心照料,不能有丝毫懈。”
为了更好地管理珍珠养殖,妇女们自发组织了值班表,轮流照看养殖区。
她们还给每个河蚌都起了亲切的名字,日日悉心照料。
妇女们常常聚在河边,一边照看河蚌,一边聊着家常。
珍珠养殖不仅为村里带来了新的产业,更让妇女们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价值。
在这项需要耐心和细心的活计中,每个人都发现了自己独特的天赋。
林小薇望着这群勤劳能干的妇女,心里充满了欣慰。
“小薇!小薇!”
“铁拐叔找你。”堂哥在半山腰的围屋空地上大喊。
林小薇在山下用力挥手表示知道了。不知道什么事这么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