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屿的话音还没落下,巷口就传来一阵“叮铃叮铃”的自行车铃声,清脆地撞在青石板路上。大家抬头望去,只见赵爷爷推着一辆旧自行车走过来,车把上挂着一卷红纸和一个竹制笔筒,车后座还绑着一块平整的木板。
“赵爷爷!您怎么来啦?”孙晓第一个跳起来,跑过去想帮着扶自行车,“我们正说下午去贴手作日的通知呢,您来得正好!”
赵爷爷停下车,用袖子擦了擦额角的薄汗,笑着说:“我早上听陈屿说要写通知,想着我这毛笔字还能派上用场,就赶紧把家伙什都带来了。你看,这红纸是前阵子儿子从乡下带来的,厚实得很,写出来的字亮堂。”他说着,把车把上的红纸递下来,又从笔筒里掏出几支大小不一的毛笔,“还有这几支笔,软毫硬毫都有,写大字小字都方便。”
林晚赶紧走过去帮着卸木板:“赵爷爷您太贴心了!我们正愁陈屿一个人写通知忙不过来呢,您来了正好能搭把手。对了,这木板是用来做什么的?”
“这是我家老衣柜上拆下来的门板,打磨得平平整整,正好当通知栏。”赵爷爷拍了拍木板,“老巷口那面墙光秃秃的,咱们把这门板钉上去,以后手作日的通知、大家画的画,都能贴在上面,多热闹。”
张叔放下手里的竹条,凑过来看了看木板:“这门板好!厚实耐用,风吹雨淋也不怕。我下午找几根钉子,再找把锤子,咱们把它钉在巷口最显眼的地方,保证路过的人都能看见。”
苏晓宇绕着木板转了一圈,眼睛亮晶晶的:“赵爷爷,等通知栏做好了,我能在旁边编个小竹筐吗?就像张叔编的那样,里面放支笔和几张便签,要是有人想提建议,就能写下来放在筐里。”
赵爷爷笑着揉了揉他的头:“当然能!咱们宇宇脑子真灵活,这主意比我想得还周到。到时候你编好竹筐,我在筐边上题几个字,就叫‘老巷心愿筐’,怎么样?”
苏晓宇使劲点头,拽着张叔的衣角就往石桌跑:“张叔张叔,咱们现在就编竹筐吧!我想编个带花纹的,还要留个小口,这样便签纸就掉不出来了。”
张叔被他拉着走,忍不住笑:“别急别急,编竹筐得先选竹条。你看这捆新竹条,刚剥下来没几天,柔韧性正好,咱们挑几根细点的,编个小巧的筐子。”
这边赵爷爷已经把红纸铺在石桌上,陈屿赶紧端来一碗磨好的墨汁,孙晓则蹲在旁边,把裁纸刀和尺子摆得整整齐齐。赵爷爷拿起一支大毛笔,在墨汁里轻轻润了润,又在砚台边缘刮了刮多余的墨,抬头问:“通知内容都想好了吗?念给我听听,我好琢磨着怎么排版。”
林晚赶紧拿出手机,念起昨晚和陈屿商量好的内容:“‘老巷手作日预约开启啦!本周六早九点至下午四点,槐树下将开展磨豆浆、编竹篮、剪窗花、打铁钥匙扣、写毛笔字五项体验活动。现场有热豆浆、芝麻饼供应,小朋友可免费领取手工小礼物。预约请至槐树下填写表格,也可电话联系林晚:138XXXX5678。’赵爷爷,您看这样写行不行?”
赵爷爷点点头,笔尖在红纸上轻轻点了点:“内容全乎,清楚明了。我把‘老巷手作日’五个字写大些,放在最上面,下面分两行写时间和项目,最后再写预约方式和福利,这样看着不挤,也显眼。”他说着,手腕轻轻一转,毛笔在红纸上落下,“老”字的一撇一捺遒劲有力,墨色均匀地渗进纸纤维里,看得孙晓眼睛都不眨了。
“赵爷爷,您的毛笔字也太好看了吧!”孙晓凑得更近了些,鼻尖都快碰到红纸了,“比我在书法课上看到的老师写的还好看!您教教我好不好?就教我写‘老巷’两个字,我想写在我的漫画本上。”
赵爷爷写完“手作日”三个字,停下来对她笑:“好啊,等我把通知写完,就教你握笔。写毛笔字讲究‘指实掌虚’,手指要抓牢笔杆,但手掌心要留空,就像手里攥着个小鸡蛋似的。”他边说边做示范,手指灵活地握住笔杆,手掌微微隆起,“你看,这样握笔,写起字来才灵活。”
孙晓学着他的样子握起一支小毛笔,可手指总也捏不紧,笔杆摇摇晃晃的:“哎呀,怎么这么难啊!我感觉我的手都僵了。”
陈屿在旁边笑着说:“我第一次握笔也是这样,练了好几天才找到感觉。你别急,慢慢来,赵爷爷这么厉害的老师,肯定能把你教好。”
赵爷爷继续写通知,笔尖在红纸上沙沙作响,偶尔停下来调整一下呼吸。阳光透过槐树叶,在红纸上投下细碎的光斑,墨香混着槐花香飘在空气里,引得路过的几只麻雀落在树枝上,歪着头往下看。
不一会儿,张叔和苏晓宇就编好了一个小竹筐。这竹筐比巴掌大一点,筐身编着交错的菱形花纹,筐口边缘还特意留了个半指宽的小口,正好能塞进便签纸。苏晓宇捧着竹筐跑过来,献宝似的递给赵爷爷:“赵爷爷,您看我编好啦!您快在上面题字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赵爷爷放下毛笔,拿起竹筐仔细看了看,连连点头:“编得好!纹路匀,接口也齐,咱们宇宇真是个手巧的孩子。”他从笔筒里拿出一支细毛笔,蘸了点浓墨,在竹筐侧面轻轻写下“老巷心愿筐”五个小字,字体娟秀又不失力道,正好嵌在菱形花纹中间,“你看,这样是不是更好看了?”
苏晓宇捧着竹筐,笑得合不拢嘴:“好看!太好看了!我这就把它拿到巷口去,等通知栏钉好,就把它挂在旁边。”他说着,小心翼翼地捧着竹筐,脚步轻快地往巷口跑,苏晓雅赶紧跟在后面,生怕他摔着。
这时,刘奶奶拎着一个布包走过来,布包里露出几剪刀的银亮尖角。“我刚在家剪完生肖窗花,就听见巷子里这么热闹,赶紧过来看看。”她打开布包,里面整整齐齐叠着十二种生肖窗花,小兔子长耳朵耷拉着,小老虎圆眼睛瞪着,一个个活灵活现,“我想着下次手作日人多,多剪点生肖窗花,每个小朋友都能领到自己的生肖,多喜庆。”
李奶奶凑过来看了看,指着小兔子窗花说:“刘姐你这手艺真是越来越好了!你看这兔子的绒毛,剪得跟真的一样。下次手作日我多煮点豆浆,你教小朋友剪窗花的时候,我就给他们盛豆浆喝,暖和。”
刘奶奶笑着点点头,又从布包里掏出一卷彩绳:“我还带了点彩绳,红的绿的黄的都有。等小朋友剪好窗花,就用彩绳系在上面,挂在脖子上或者书包上,多好看。对了,晓晓,你上次画的漫画呢?我想看看,要是好看,我就照着漫画剪几个人物窗花,贴在通知栏上。”
孙晓赶紧从竹篮里掏出漫画纸,递给刘奶奶:“刘奶奶您看,这是我画的李奶奶磨豆浆,这是张铁匠爷爷打铁,还有苏晓宇教小朋友编竹篮。您要是能剪出来,肯定特别好看!”
刘奶奶接过漫画纸,越看眼睛越亮:“这画得太像了!你看这磨盘的纹路,还有铁锤的形状,都画得清清楚楚。我今晚就照着剪,明天早上就能带来贴在通知栏上,保证比画还生动。”
就在这时,王爷爷拎着一个保温桶走过来,桶盖一打开,热气裹着豆浆的香味飘出来。“大家歇会儿,喝点热豆浆。”他给每个人都倒了一碗,“我刚才在李奶奶家煮的,加了点白糖,甜丝丝的,解解渴。”
孙晓端着豆浆,喝了一口,眼睛一下子亮了:“王爷爷,这豆浆比上次的还香!是不是加了什么特别的东西呀?”
王爷爷坐在石凳上,笑着说:“没加别的,就是把黄豆泡了整整一夜,磨的时候多磨了两遍,煮的时候用小火慢慢熬了半个钟头。你李奶奶说,好豆浆就得熬,就像老巷的手艺,得慢慢传,才香。”
赵爷爷喝了一口豆浆,点点头:“说得对!老手艺就像这豆浆,急不得。咱们办手作日,就是想让更多人知道,这些老手艺不是老古董,是能暖人心的东西。你看这通知栏,这心愿筐,都是咱们老巷人一起弄的,多好。”
陈屿看着赵爷爷快写完的通知,突然说:“赵爷爷,咱们能不能在通知最后加一句话?就写‘欢迎大家带家人朋友来老巷,一起体验老手艺,聊聊老故事’。我觉得这样更有人情味。”
赵爷爷眼睛一亮:“好主意!咱们老巷不光有手艺,还有故事。加这句话,能让来的人更亲近。”他说着,拿起毛笔,在通知末尾添上这句话,笔锋柔和,像是在跟人拉家常。
写完通知,赵爷爷又拿出一张红纸,裁成小块,写了十几个“福”字:“这些福字给大家分一分,贴在自家门上,也贴在通知栏上,沾沾喜气。下次手作日教大家写福字,我就用这个当范本。”
大家各自拿起福字,孙晓把福字叠成小方块,放进竹篮里:“我要把这个福字贴在我的漫画本上,这样每次看漫画,都能看到福字,多开心。”
苏晓雅拿着福字,对苏晓宇说:“弟弟,咱们把福字贴在你编的心愿筐上吧!这样大家放便签的时候,还能看到福字,多喜庆。”
苏晓宇赶紧点头:“好呀好呀!咱们现在就去贴,顺便看看张叔把通知栏钉好了没有。”
大家拎着通知、福字和心愿筐,一起往巷口走。张叔已经找来了钉子和锤子,正蹲在墙上比划位置。看到大家过来,他赶紧站起来:“你们来得正好!帮我看看,这位置行不行?太高了小朋友看不见,太低了容易被碰着。”
林晚站在巷口,往后退了几步:“再往上一点,大概到成年人胸口的位置,正好。”
张叔调整了一下位置,拿起锤子,“砰砰”几声,就把木板钉在了墙上。赵爷爷和陈屿一起把写好的通知贴在木板中央,刘奶奶把孙晓的漫画和小朋友画的老巷图贴在两边,苏晓宇则把心愿筐挂在木板旁边,苏晓雅在筐里放了几支笔和一叠便签纸。
孙晓看着贴好的通知栏,突然想起什么,从竹篮里掏出彩笔,在通知栏旁边的墙上画了一棵小槐树,槐树上画了几个小小的灯笼,灯笼上写着“手作日”三个字。“这样更像老巷了!”她满意地拍拍手,“下次我再画几个小人,有磨豆浆的,有编竹篮的,就像手作日的时候一样。”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就在这时,巷口来了一对年轻夫妻,手里牵着一个三四岁的小女孩。小女孩看到通知栏上的生肖窗花,一下子挣脱爸爸妈妈的手,跑了过来,指着小兔子窗花说:“妈妈妈妈,我要那个小兔子!好可爱!”
年轻妈妈赶紧跟过来,笑着说:“不好意思,我们路过这里,看到这通知栏,觉得特别有意思。请问这手作日是怎么预约的呀?我家孩子特别喜欢手工,想带她来体验体验。”
林晚赶紧递过预约表:“您好!预约很简单,就在这张表上填一下姓名、联系方式和想体验的项目就行。周六那天有磨豆浆、编竹篮、剪窗花好几个项目,都适合小朋友。”
年轻爸爸看着通知栏,点点头:“这老巷真不错,有烟火气,还有这么多有意思的活动。我们周末正好有空,带孩子来体验体验,也让她知道,豆浆不是超市里买的,竹篮不是商场里卖的,都是人亲手做的。”
小女孩拉着妈妈的手,小声说:“妈妈,我想磨豆浆,还想剪小兔子窗花。我要把磨的豆浆带回家,给爷爷奶奶喝。”
李奶奶笑着摸了摸小女孩的头:“好呀!周六奶奶教你磨豆浆,保证你磨的豆浆香香的。刘奶奶还会教你剪小兔子窗花,比通知栏上的还好看。”
年轻夫妻填好预约表,小女孩还舍不得走,蹲在心愿筐旁边,用稚嫩的笔迹在便签纸上画了个小太阳,放进筐里:“我把小太阳放在这里,希望周六是晴天,这样就能来老巷玩了。”
大家看着小女孩的背影,都笑了。孙晓拎着竹篮,里面装着福字、漫画和刚买的糖,对林晚说:“林晚姐姐,你看,又有人预约了。下次手作日肯定会特别热闹,说不定会有更多人来老巷,喜欢上老巷。”
林晚看着通知栏上的红纸黑字,看着心愿筐里的小太阳,心里暖暖的:“会的。咱们老巷就像这通知栏,会越来越热闹,越来越有人情味。下次手作日,咱们再弄点新东西,比如教大家用竹条编小灯笼,用红纸剪老巷的样子,让大家带走的不只是手工品,还有老巷的温暖。”
夕阳把老巷染成了暖黄色,通知栏上的“福”字在夕阳下闪闪发亮,心愿筐里的便签纸轻轻晃动,像是在跟老巷说悄悄话。大家拎着东西往回走,脚步声、说笑声和槐树叶的沙沙声混在一起,成了老巷最温柔的声音。
孙晓回头看了看通知栏,小声说:“老巷,下次手作日,我一定会带更多人来,听你讲更多故事。”
晚风拂过,槐树叶轻轻点头,像是在回应她的话。
“赵爷爷!您怎么来啦?”孙晓第一个跳起来,跑过去想帮着扶自行车,“我们正说下午去贴手作日的通知呢,您来得正好!”
赵爷爷停下车,用袖子擦了擦额角的薄汗,笑着说:“我早上听陈屿说要写通知,想着我这毛笔字还能派上用场,就赶紧把家伙什都带来了。你看,这红纸是前阵子儿子从乡下带来的,厚实得很,写出来的字亮堂。”他说着,把车把上的红纸递下来,又从笔筒里掏出几支大小不一的毛笔,“还有这几支笔,软毫硬毫都有,写大字小字都方便。”
林晚赶紧走过去帮着卸木板:“赵爷爷您太贴心了!我们正愁陈屿一个人写通知忙不过来呢,您来了正好能搭把手。对了,这木板是用来做什么的?”
“这是我家老衣柜上拆下来的门板,打磨得平平整整,正好当通知栏。”赵爷爷拍了拍木板,“老巷口那面墙光秃秃的,咱们把这门板钉上去,以后手作日的通知、大家画的画,都能贴在上面,多热闹。”
张叔放下手里的竹条,凑过来看了看木板:“这门板好!厚实耐用,风吹雨淋也不怕。我下午找几根钉子,再找把锤子,咱们把它钉在巷口最显眼的地方,保证路过的人都能看见。”
苏晓宇绕着木板转了一圈,眼睛亮晶晶的:“赵爷爷,等通知栏做好了,我能在旁边编个小竹筐吗?就像张叔编的那样,里面放支笔和几张便签,要是有人想提建议,就能写下来放在筐里。”
赵爷爷笑着揉了揉他的头:“当然能!咱们宇宇脑子真灵活,这主意比我想得还周到。到时候你编好竹筐,我在筐边上题几个字,就叫‘老巷心愿筐’,怎么样?”
苏晓宇使劲点头,拽着张叔的衣角就往石桌跑:“张叔张叔,咱们现在就编竹筐吧!我想编个带花纹的,还要留个小口,这样便签纸就掉不出来了。”
张叔被他拉着走,忍不住笑:“别急别急,编竹筐得先选竹条。你看这捆新竹条,刚剥下来没几天,柔韧性正好,咱们挑几根细点的,编个小巧的筐子。”
这边赵爷爷已经把红纸铺在石桌上,陈屿赶紧端来一碗磨好的墨汁,孙晓则蹲在旁边,把裁纸刀和尺子摆得整整齐齐。赵爷爷拿起一支大毛笔,在墨汁里轻轻润了润,又在砚台边缘刮了刮多余的墨,抬头问:“通知内容都想好了吗?念给我听听,我好琢磨着怎么排版。”
林晚赶紧拿出手机,念起昨晚和陈屿商量好的内容:“‘老巷手作日预约开启啦!本周六早九点至下午四点,槐树下将开展磨豆浆、编竹篮、剪窗花、打铁钥匙扣、写毛笔字五项体验活动。现场有热豆浆、芝麻饼供应,小朋友可免费领取手工小礼物。预约请至槐树下填写表格,也可电话联系林晚:138XXXX5678。’赵爷爷,您看这样写行不行?”
赵爷爷点点头,笔尖在红纸上轻轻点了点:“内容全乎,清楚明了。我把‘老巷手作日’五个字写大些,放在最上面,下面分两行写时间和项目,最后再写预约方式和福利,这样看着不挤,也显眼。”他说着,手腕轻轻一转,毛笔在红纸上落下,“老”字的一撇一捺遒劲有力,墨色均匀地渗进纸纤维里,看得孙晓眼睛都不眨了。
“赵爷爷,您的毛笔字也太好看了吧!”孙晓凑得更近了些,鼻尖都快碰到红纸了,“比我在书法课上看到的老师写的还好看!您教教我好不好?就教我写‘老巷’两个字,我想写在我的漫画本上。”
赵爷爷写完“手作日”三个字,停下来对她笑:“好啊,等我把通知写完,就教你握笔。写毛笔字讲究‘指实掌虚’,手指要抓牢笔杆,但手掌心要留空,就像手里攥着个小鸡蛋似的。”他边说边做示范,手指灵活地握住笔杆,手掌微微隆起,“你看,这样握笔,写起字来才灵活。”
孙晓学着他的样子握起一支小毛笔,可手指总也捏不紧,笔杆摇摇晃晃的:“哎呀,怎么这么难啊!我感觉我的手都僵了。”
陈屿在旁边笑着说:“我第一次握笔也是这样,练了好几天才找到感觉。你别急,慢慢来,赵爷爷这么厉害的老师,肯定能把你教好。”
赵爷爷继续写通知,笔尖在红纸上沙沙作响,偶尔停下来调整一下呼吸。阳光透过槐树叶,在红纸上投下细碎的光斑,墨香混着槐花香飘在空气里,引得路过的几只麻雀落在树枝上,歪着头往下看。
不一会儿,张叔和苏晓宇就编好了一个小竹筐。这竹筐比巴掌大一点,筐身编着交错的菱形花纹,筐口边缘还特意留了个半指宽的小口,正好能塞进便签纸。苏晓宇捧着竹筐跑过来,献宝似的递给赵爷爷:“赵爷爷,您看我编好啦!您快在上面题字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赵爷爷放下毛笔,拿起竹筐仔细看了看,连连点头:“编得好!纹路匀,接口也齐,咱们宇宇真是个手巧的孩子。”他从笔筒里拿出一支细毛笔,蘸了点浓墨,在竹筐侧面轻轻写下“老巷心愿筐”五个小字,字体娟秀又不失力道,正好嵌在菱形花纹中间,“你看,这样是不是更好看了?”
苏晓宇捧着竹筐,笑得合不拢嘴:“好看!太好看了!我这就把它拿到巷口去,等通知栏钉好,就把它挂在旁边。”他说着,小心翼翼地捧着竹筐,脚步轻快地往巷口跑,苏晓雅赶紧跟在后面,生怕他摔着。
这时,刘奶奶拎着一个布包走过来,布包里露出几剪刀的银亮尖角。“我刚在家剪完生肖窗花,就听见巷子里这么热闹,赶紧过来看看。”她打开布包,里面整整齐齐叠着十二种生肖窗花,小兔子长耳朵耷拉着,小老虎圆眼睛瞪着,一个个活灵活现,“我想着下次手作日人多,多剪点生肖窗花,每个小朋友都能领到自己的生肖,多喜庆。”
李奶奶凑过来看了看,指着小兔子窗花说:“刘姐你这手艺真是越来越好了!你看这兔子的绒毛,剪得跟真的一样。下次手作日我多煮点豆浆,你教小朋友剪窗花的时候,我就给他们盛豆浆喝,暖和。”
刘奶奶笑着点点头,又从布包里掏出一卷彩绳:“我还带了点彩绳,红的绿的黄的都有。等小朋友剪好窗花,就用彩绳系在上面,挂在脖子上或者书包上,多好看。对了,晓晓,你上次画的漫画呢?我想看看,要是好看,我就照着漫画剪几个人物窗花,贴在通知栏上。”
孙晓赶紧从竹篮里掏出漫画纸,递给刘奶奶:“刘奶奶您看,这是我画的李奶奶磨豆浆,这是张铁匠爷爷打铁,还有苏晓宇教小朋友编竹篮。您要是能剪出来,肯定特别好看!”
刘奶奶接过漫画纸,越看眼睛越亮:“这画得太像了!你看这磨盘的纹路,还有铁锤的形状,都画得清清楚楚。我今晚就照着剪,明天早上就能带来贴在通知栏上,保证比画还生动。”
就在这时,王爷爷拎着一个保温桶走过来,桶盖一打开,热气裹着豆浆的香味飘出来。“大家歇会儿,喝点热豆浆。”他给每个人都倒了一碗,“我刚才在李奶奶家煮的,加了点白糖,甜丝丝的,解解渴。”
孙晓端着豆浆,喝了一口,眼睛一下子亮了:“王爷爷,这豆浆比上次的还香!是不是加了什么特别的东西呀?”
王爷爷坐在石凳上,笑着说:“没加别的,就是把黄豆泡了整整一夜,磨的时候多磨了两遍,煮的时候用小火慢慢熬了半个钟头。你李奶奶说,好豆浆就得熬,就像老巷的手艺,得慢慢传,才香。”
赵爷爷喝了一口豆浆,点点头:“说得对!老手艺就像这豆浆,急不得。咱们办手作日,就是想让更多人知道,这些老手艺不是老古董,是能暖人心的东西。你看这通知栏,这心愿筐,都是咱们老巷人一起弄的,多好。”
陈屿看着赵爷爷快写完的通知,突然说:“赵爷爷,咱们能不能在通知最后加一句话?就写‘欢迎大家带家人朋友来老巷,一起体验老手艺,聊聊老故事’。我觉得这样更有人情味。”
赵爷爷眼睛一亮:“好主意!咱们老巷不光有手艺,还有故事。加这句话,能让来的人更亲近。”他说着,拿起毛笔,在通知末尾添上这句话,笔锋柔和,像是在跟人拉家常。
写完通知,赵爷爷又拿出一张红纸,裁成小块,写了十几个“福”字:“这些福字给大家分一分,贴在自家门上,也贴在通知栏上,沾沾喜气。下次手作日教大家写福字,我就用这个当范本。”
大家各自拿起福字,孙晓把福字叠成小方块,放进竹篮里:“我要把这个福字贴在我的漫画本上,这样每次看漫画,都能看到福字,多开心。”
苏晓雅拿着福字,对苏晓宇说:“弟弟,咱们把福字贴在你编的心愿筐上吧!这样大家放便签的时候,还能看到福字,多喜庆。”
苏晓宇赶紧点头:“好呀好呀!咱们现在就去贴,顺便看看张叔把通知栏钉好了没有。”
大家拎着通知、福字和心愿筐,一起往巷口走。张叔已经找来了钉子和锤子,正蹲在墙上比划位置。看到大家过来,他赶紧站起来:“你们来得正好!帮我看看,这位置行不行?太高了小朋友看不见,太低了容易被碰着。”
林晚站在巷口,往后退了几步:“再往上一点,大概到成年人胸口的位置,正好。”
张叔调整了一下位置,拿起锤子,“砰砰”几声,就把木板钉在了墙上。赵爷爷和陈屿一起把写好的通知贴在木板中央,刘奶奶把孙晓的漫画和小朋友画的老巷图贴在两边,苏晓宇则把心愿筐挂在木板旁边,苏晓雅在筐里放了几支笔和一叠便签纸。
孙晓看着贴好的通知栏,突然想起什么,从竹篮里掏出彩笔,在通知栏旁边的墙上画了一棵小槐树,槐树上画了几个小小的灯笼,灯笼上写着“手作日”三个字。“这样更像老巷了!”她满意地拍拍手,“下次我再画几个小人,有磨豆浆的,有编竹篮的,就像手作日的时候一样。”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就在这时,巷口来了一对年轻夫妻,手里牵着一个三四岁的小女孩。小女孩看到通知栏上的生肖窗花,一下子挣脱爸爸妈妈的手,跑了过来,指着小兔子窗花说:“妈妈妈妈,我要那个小兔子!好可爱!”
年轻妈妈赶紧跟过来,笑着说:“不好意思,我们路过这里,看到这通知栏,觉得特别有意思。请问这手作日是怎么预约的呀?我家孩子特别喜欢手工,想带她来体验体验。”
林晚赶紧递过预约表:“您好!预约很简单,就在这张表上填一下姓名、联系方式和想体验的项目就行。周六那天有磨豆浆、编竹篮、剪窗花好几个项目,都适合小朋友。”
年轻爸爸看着通知栏,点点头:“这老巷真不错,有烟火气,还有这么多有意思的活动。我们周末正好有空,带孩子来体验体验,也让她知道,豆浆不是超市里买的,竹篮不是商场里卖的,都是人亲手做的。”
小女孩拉着妈妈的手,小声说:“妈妈,我想磨豆浆,还想剪小兔子窗花。我要把磨的豆浆带回家,给爷爷奶奶喝。”
李奶奶笑着摸了摸小女孩的头:“好呀!周六奶奶教你磨豆浆,保证你磨的豆浆香香的。刘奶奶还会教你剪小兔子窗花,比通知栏上的还好看。”
年轻夫妻填好预约表,小女孩还舍不得走,蹲在心愿筐旁边,用稚嫩的笔迹在便签纸上画了个小太阳,放进筐里:“我把小太阳放在这里,希望周六是晴天,这样就能来老巷玩了。”
大家看着小女孩的背影,都笑了。孙晓拎着竹篮,里面装着福字、漫画和刚买的糖,对林晚说:“林晚姐姐,你看,又有人预约了。下次手作日肯定会特别热闹,说不定会有更多人来老巷,喜欢上老巷。”
林晚看着通知栏上的红纸黑字,看着心愿筐里的小太阳,心里暖暖的:“会的。咱们老巷就像这通知栏,会越来越热闹,越来越有人情味。下次手作日,咱们再弄点新东西,比如教大家用竹条编小灯笼,用红纸剪老巷的样子,让大家带走的不只是手工品,还有老巷的温暖。”
夕阳把老巷染成了暖黄色,通知栏上的“福”字在夕阳下闪闪发亮,心愿筐里的便签纸轻轻晃动,像是在跟老巷说悄悄话。大家拎着东西往回走,脚步声、说笑声和槐树叶的沙沙声混在一起,成了老巷最温柔的声音。
孙晓回头看了看通知栏,小声说:“老巷,下次手作日,我一定会带更多人来,听你讲更多故事。”
晚风拂过,槐树叶轻轻点头,像是在回应她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