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苏桐推动科技发展,国家实力再增-《凤途冰魄:逆袭女帝传奇》

  少年手中的木尺在沙盘上轻轻一划,日影的走向便清晰显现。苏桐站在讲坛旁,目光扫过一张张专注的脸,没有说话,只是将那块刻着“格物致知”的木牌轻轻放在石阶边缘。风拂过衣袖,百姓仍在广场各处讨论不休,算筹声、织机声、孩童背诵声交织成一片。

  她转身走入宫道,脚步未停。

  次日清晨,勤政殿偏室,案几上已堆满昨夜整理出的册页。苏桐亲手将百姓所呈的手记一一归类,题名《民智录》。农妇记下的算账法、老匠人绘的榫卯图、老兵口述的星象辨位之术,皆被誊抄工整,附以简要评注。她提笔在卷首写下:“技出于民,理存于用,非虚言也。”

  内侍来报,皇帝已在御前等候。

  玄烨宸立于殿心,手中正翻阅一份边关急报。见她入内,抬眼问道:“昨夜宫门未闭,百姓喧闹至三更,可是你允的?”

  “是。”苏桐将《民智录》双手呈上,“他们所求不多,不过识数、明时、懂耕织之理。可正是这些浅近之学,能令一村丰粮,一县省力。”

  皇帝默然翻开册页,目光落在一页耕牛省力角度图上,眉头微动。“这图……出自农夫之手?”

  “正是。他不懂‘力学’二字,却知如何让犁入土最省劲。”她顿了顿,“若朝廷能设专司,集此类智慧,推而广之,何愁赋税不均,仓廪不实?”

  玄烨宸合上册子:“你要设‘工器司’?”

  “正是。”她语气平稳,“古有尚方令制兵,将作监营工,今我大雍亦当有专司统摄技艺之革。非为奇巧,而在利民;非为炫技,而在强国。”

  殿内一时寂静。皇帝踱步至窗前,望着远处尚未散去的人群。“祖制重文轻技,百官若以此攻你,如何应对?”

  “文以载道,技以行道。”她答得坚定,“若礼乐止于钟鼓,而不问百姓寒暖,那才是失道。昨日有童子以齿轮推演水车转速,使三乡得灌。此非圣贤书所教,却是活命之学。陛下试想,若天下多几个这般孩子,国家何愁不兴?”

  玄烨宸回身看她,眼中疑虑未消,却已松动。“你打算如何建制?”

  “首设提举一人,统管天下工艺汇编、器械改良、人才荐举。先修《百工图谱》,再立考课之法,凡有实用之创,不论出身,皆可授奖入仕。”她取出另一份草案,“人选暂空,由太学推举儒臣主持,以保公信。”

  此时,殿外传来沉稳脚步。欧阳鸿儒缓步入内,白须微颤,目光落于案上《民智录》。

  “老臣听闻,昨日宫中讲学,连盲叟也能解《月令》?”他声音低缓。

  “是。”苏桐亲自递上册子,“他以五音配四时,用市井言语讲节气农事,听者无不感佩。”

  欧阳鸿儒翻看良久,指尖停在一页绣娘所编的针脚口诀上。“她说……‘密七疏三,布面不皱’?”

  “她不懂‘比例’,却知如何让布料平整耐用。”苏桐轻声道,“大人常说‘大道至简’,若这简理能传万家,岂非比千篇大义更近仁心?”

  老人闭目片刻,再睁眼时,神色复杂。“设司易,立心难。若只为造器,终是末流;若真为安民,或可一试。”

  “工器司不立于高堂,而设于民间。”苏桐取出第三份文书,“拟在各州设‘技坊’,由地方官督管,收百姓改良之具,录其法,验其实,再报京师汇编。每季上报成效,供朝堂参酌。”

  欧阳鸿儒沉默良久,终道:“若提举之人守得住儒者本心,不逐利、不尚奇,老臣……不阻。”

  话音未落,殿外又报将军尉迟凌峰求见。

  他大步而入,甲胄未卸,脸上犹带风尘。“听说你要设什么工器司?”

  苏桐点头:“正是。”

  “那我问你一句,”他直视前方,“能不能让边军的弓弦多撑一场雨?能不能让战马蹄铁在雪地里不打滑?”

  “不能立刻。”她坦然回应,“但若将士中有此经验,可上报技坊,经工器司验证后,全国推广。今后凡有一技之长者,不论兵卒匠户,皆可受奖,甚至入仕。”

  尉迟凌峰冷笑一声:“空话少说。我部有个小校,改了弩机扳手,射速快了半息。去年报上去,兵部说‘非制式,不准列册’。如今你这司,能改得了这个?”

  “能。”她目光不避,“工器司首条章程便是:凡实战所验之改,不得以‘非制式’拒之。您那位小校,若属实,不仅记功,还可召入京师参与新器研制。”

  将军盯着她看了许久,终于颔首:“若真能做到,我尉迟凌峰第一个支持。”

  玄烨宸立于案前,手指轻叩《工器司筹建草案》。“明日早朝,我便宣议此事。”

  苏桐躬身:“谢陛下。”

  众人陆续退去。欧阳鸿儒临行前,低声嘱内侍:“将那本农妇笔记,送入太学院备案。”尉迟凌峰走出宫门,回头望了一眼讲坛方向,似有所思。

  偏殿烛火未熄,苏桐仍立于案前。窗外天色渐暗,百姓之声早已散去,唯有风穿廊而过,吹动案上纸页。

  她伸手抚平一页《民智录》,指尖停在一行字上——“我想知道雨从哪里来”。

  笔尖蘸墨,在新纸上写下第一条建议:**设立四季气象记录所,由工器司统辖,各地驿站每日上报晴雨风向,三年成册,以利农政。**

  墨迹未干,门外传来脚步声。

  她抬头,见内侍捧着一块新制的木牌进来,上面四个字,刀工粗拙却有力:

  **实用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