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骑快马冲至辕门,尘土未落,马蹄声戛然而止。苏桐立于点将台前,目光直迎那三道翻身下马的身影。她未动,也未令守营兵卒阻拦,只抬手一挥,辕门大开。
周广元当先而入,甲胄齐整,身后孟昭、程岳紧随其后。三人步履沉稳,目光扫过校场,见新兵列队操练,口号声整齐划一,器械架上新甲齐备,弓弩森然,眉宇间俱是一沉。
“长公主好大的气派。”周广元冷笑,声音响彻校场,“奉旨筹建,不过三日,便擅调内库军资,私建营制,视五军都督府如无物,是何道理?”
苏桐缓步下台,足履踏在沙石地上,声不疾不徐:“锐字营建制,有陛下特批文书,军械调拨、营舍修缮,皆依令而行。三位主将此前拒不出面交接,器械延误,文书已录档呈报。今日亲至,若为补正军务,本官自当配合。”
“补正?”孟昭冷声打断,“祖制军规,兵由将统,令由上出。你一介女子,未历战阵,未掌过一营一哨,便妄自建营练兵,是想乱我军制,毁我纲常?”
程岳未语,只目光游移,看向新兵方阵。那些兵卒大多面带风尘,衣甲虽新却身形瘦削,可列队时脊背挺直,眼神清明。
苏桐不答,转身对文书官道:“宣。”
文书官捧册上前,朗声读起三日训练实录:晨起负重行军五里,体能操练分项考核,夜间识字讲令,兵员问卷摘录逐条念出。
“我愿入营,因我想活着回来见娘。”
“家中三兄皆死于边战,只因传令错字,阵型错乱。”
“我不识字,但我想学——若能看懂军令,或许能多活一日。”
声音传遍校场,新兵们挺胸抬头,有人眼眶微红。旧军随行士卒原本抱臂冷笑,此刻也渐渐收了神色。
周广元脸色铁青:“这些粗鄙之语,也能作军中凭据?识字?上阵杀敌,靠的是刀枪,不是笔墨!”
“那便比刀枪。”苏桐抬眼,“不如当场试一试——不比蛮力,比应变。”
三人一怔。
她指向沙盘:“设敌夜袭,破营劫粮,令下即动。旧军与新军各派十人小队,依令布防调度,看谁更快稳住阵脚,重夺营门。”
孟昭嗤笑:“荒唐!沙盘推演,岂能当真?”
“既是演练,自然不算实战。”苏桐语气平和,“但传令是否清晰,兵卒是否听令,却能立判高下。若旧军胜,我即日解散锐字营,向三位请罪。若新军胜,还请三位签署器械交接文书,不再阻挠营务。”
周广元眯眼:“你敢赌?”
“有何不甘。”她抬手示意,“请尉迟将军主持评判。”
尉迟凌峰自旁出列,抱拳道:“末将愿为公证。”
号角三响,演练开始。
旧军小队由周广元亲选精锐出战。传令兵持令旗奔至阵前,高声宣令:“敌自西北袭来,左翼包抄,右翼伏弓,中军列盾迎击!”
令毕,十人奔走布阵,却因指令冗长,左右混淆,盾阵未成,弓手已错位。
新军一方,文书官只递出一张纸令,上书四行:
“敌袭西北。
一队守门,二队伏侧,三队断后。
火把三支,示警两短一长。
违令者,罚负重加练。”
十名新兵迅速扫视,领队者立即分派任务。三分钟内,营门加固,伏兵就位,火把信号准确燃起。
尉迟凌峰走上前,沉声道:“旧军调度耗时十二分三十息,阵型未稳,传令重复三次。新军仅用三分钟,指令清晰,执行无误。”
他顿了顿,看向三将:“传令快一秒,战场上可救百人。若敌真至,旧军此时已失营门。”
校场一片寂静。
孟昭脸色阴沉,仍不肯服软:“纸上谈兵,终究不及实战。新法虽巧,难经真战。”
程岳低头不语,手指微微摩挲腰间刀柄。
苏桐从怀中取出一卷黄帛,展开宣读:“奉天承运,皇帝诏曰:锐字营为京畿防务试点,特准调用内库军械,五军都督府备案在册,任何人不得阻挠军务。钦此。”
她抬眼,直视三人:“陛下所忧者,非祖制之存亡,乃边患之安危。若旧制能保疆土,何来连年失城,将士枉死?若新法能强军,纵为妇人所倡,亦当推行。”
周广元怒极反笑:“好一张利口!你以为几句兵卒的痴话、一场沙盘游戏,就能动摇百年军规?”
“不必动摇。”苏桐声音清越,“三日后,锐字营将行实战演练——模拟守城战,对抗由旧军精锐组成的‘敌军’。若新军守住营门两刻钟,还请三位签署支持文书,放行器械与营务交接。”
“若败呢?”孟昭问。
“若败,我亲自向都督府请辞,永不干预军务。”
尉迟凌峰上前一步:“末将愿为演练总执。届时,边军三营将派观战使节到场。若新军真能以少守多,或许,是时候让军中看看,何为真正的战力。”
程岳终于开口:“……我骁骑营可出二十精锐,为‘敌军’左翼。”
周广元猛然转头:“程岳!”
“我只是想看看。”程岳目光低垂,“看看这些人,是不是真能活着回来见娘。”
孟昭沉默良久,终道:“前军可出三十人,为中军主力。但若新军败,长公主须当众认错。”
“可以。”苏桐点头,“若败,我自会承担。”
周广元冷视苏桐,半晌,冷笑一声:“好。我左骁卫出四十精锐,为右翼强攻。我要亲眼看着你这支‘识字的废物’,在铁蹄下溃不成军。”
他说完,转身便走。孟昭紧随其后。程岳迟疑片刻,临行前深深看了新兵方阵一眼,终于离去。
校场风起,旌旗猎猎。
尉迟凌峰低声:“他们不会手下留情。”
“正要如此。”苏桐望着远去的背影,“若他们放水,这场演练才真无意义。”
她转身走向沙盘,摊开新图:“传令下去,今日加训。夜间增设突袭应对,所有兵员轮岗守哨。三日后,我要让所有人知道——锐字营不靠祖制,不靠门第,只靠军令与血性活着。”
尉迟凌峰凝视她片刻,忽道:“你不怕输?”
“怕。”她手指划过沙盘上的营门标记,“但更怕将士们因看不懂军令而死。若这一试能改一制,救百人命,值得赌。”
文书官快步上前:“训练计划已拟好,兵员轮值表也已排定。”
苏桐接过,提笔在演练军令末尾签下姓名。墨迹未干,她将令纸递出:“即刻下发。”
尉迟凌峰接过军令,目光沉定。
校场深处,新兵们正列队奔跑,步伐虽乱,却无一人停下。一名少年兵跌了一跤,立刻被身旁同伴拉起,两人喘息着追上队伍。
苏桐立于点将台前,手握军令,目视前方。
风卷起令纸一角,她指尖用力,压住。
周广元当先而入,甲胄齐整,身后孟昭、程岳紧随其后。三人步履沉稳,目光扫过校场,见新兵列队操练,口号声整齐划一,器械架上新甲齐备,弓弩森然,眉宇间俱是一沉。
“长公主好大的气派。”周广元冷笑,声音响彻校场,“奉旨筹建,不过三日,便擅调内库军资,私建营制,视五军都督府如无物,是何道理?”
苏桐缓步下台,足履踏在沙石地上,声不疾不徐:“锐字营建制,有陛下特批文书,军械调拨、营舍修缮,皆依令而行。三位主将此前拒不出面交接,器械延误,文书已录档呈报。今日亲至,若为补正军务,本官自当配合。”
“补正?”孟昭冷声打断,“祖制军规,兵由将统,令由上出。你一介女子,未历战阵,未掌过一营一哨,便妄自建营练兵,是想乱我军制,毁我纲常?”
程岳未语,只目光游移,看向新兵方阵。那些兵卒大多面带风尘,衣甲虽新却身形瘦削,可列队时脊背挺直,眼神清明。
苏桐不答,转身对文书官道:“宣。”
文书官捧册上前,朗声读起三日训练实录:晨起负重行军五里,体能操练分项考核,夜间识字讲令,兵员问卷摘录逐条念出。
“我愿入营,因我想活着回来见娘。”
“家中三兄皆死于边战,只因传令错字,阵型错乱。”
“我不识字,但我想学——若能看懂军令,或许能多活一日。”
声音传遍校场,新兵们挺胸抬头,有人眼眶微红。旧军随行士卒原本抱臂冷笑,此刻也渐渐收了神色。
周广元脸色铁青:“这些粗鄙之语,也能作军中凭据?识字?上阵杀敌,靠的是刀枪,不是笔墨!”
“那便比刀枪。”苏桐抬眼,“不如当场试一试——不比蛮力,比应变。”
三人一怔。
她指向沙盘:“设敌夜袭,破营劫粮,令下即动。旧军与新军各派十人小队,依令布防调度,看谁更快稳住阵脚,重夺营门。”
孟昭嗤笑:“荒唐!沙盘推演,岂能当真?”
“既是演练,自然不算实战。”苏桐语气平和,“但传令是否清晰,兵卒是否听令,却能立判高下。若旧军胜,我即日解散锐字营,向三位请罪。若新军胜,还请三位签署器械交接文书,不再阻挠营务。”
周广元眯眼:“你敢赌?”
“有何不甘。”她抬手示意,“请尉迟将军主持评判。”
尉迟凌峰自旁出列,抱拳道:“末将愿为公证。”
号角三响,演练开始。
旧军小队由周广元亲选精锐出战。传令兵持令旗奔至阵前,高声宣令:“敌自西北袭来,左翼包抄,右翼伏弓,中军列盾迎击!”
令毕,十人奔走布阵,却因指令冗长,左右混淆,盾阵未成,弓手已错位。
新军一方,文书官只递出一张纸令,上书四行:
“敌袭西北。
一队守门,二队伏侧,三队断后。
火把三支,示警两短一长。
违令者,罚负重加练。”
十名新兵迅速扫视,领队者立即分派任务。三分钟内,营门加固,伏兵就位,火把信号准确燃起。
尉迟凌峰走上前,沉声道:“旧军调度耗时十二分三十息,阵型未稳,传令重复三次。新军仅用三分钟,指令清晰,执行无误。”
他顿了顿,看向三将:“传令快一秒,战场上可救百人。若敌真至,旧军此时已失营门。”
校场一片寂静。
孟昭脸色阴沉,仍不肯服软:“纸上谈兵,终究不及实战。新法虽巧,难经真战。”
程岳低头不语,手指微微摩挲腰间刀柄。
苏桐从怀中取出一卷黄帛,展开宣读:“奉天承运,皇帝诏曰:锐字营为京畿防务试点,特准调用内库军械,五军都督府备案在册,任何人不得阻挠军务。钦此。”
她抬眼,直视三人:“陛下所忧者,非祖制之存亡,乃边患之安危。若旧制能保疆土,何来连年失城,将士枉死?若新法能强军,纵为妇人所倡,亦当推行。”
周广元怒极反笑:“好一张利口!你以为几句兵卒的痴话、一场沙盘游戏,就能动摇百年军规?”
“不必动摇。”苏桐声音清越,“三日后,锐字营将行实战演练——模拟守城战,对抗由旧军精锐组成的‘敌军’。若新军守住营门两刻钟,还请三位签署支持文书,放行器械与营务交接。”
“若败呢?”孟昭问。
“若败,我亲自向都督府请辞,永不干预军务。”
尉迟凌峰上前一步:“末将愿为演练总执。届时,边军三营将派观战使节到场。若新军真能以少守多,或许,是时候让军中看看,何为真正的战力。”
程岳终于开口:“……我骁骑营可出二十精锐,为‘敌军’左翼。”
周广元猛然转头:“程岳!”
“我只是想看看。”程岳目光低垂,“看看这些人,是不是真能活着回来见娘。”
孟昭沉默良久,终道:“前军可出三十人,为中军主力。但若新军败,长公主须当众认错。”
“可以。”苏桐点头,“若败,我自会承担。”
周广元冷视苏桐,半晌,冷笑一声:“好。我左骁卫出四十精锐,为右翼强攻。我要亲眼看着你这支‘识字的废物’,在铁蹄下溃不成军。”
他说完,转身便走。孟昭紧随其后。程岳迟疑片刻,临行前深深看了新兵方阵一眼,终于离去。
校场风起,旌旗猎猎。
尉迟凌峰低声:“他们不会手下留情。”
“正要如此。”苏桐望着远去的背影,“若他们放水,这场演练才真无意义。”
她转身走向沙盘,摊开新图:“传令下去,今日加训。夜间增设突袭应对,所有兵员轮岗守哨。三日后,我要让所有人知道——锐字营不靠祖制,不靠门第,只靠军令与血性活着。”
尉迟凌峰凝视她片刻,忽道:“你不怕输?”
“怕。”她手指划过沙盘上的营门标记,“但更怕将士们因看不懂军令而死。若这一试能改一制,救百人命,值得赌。”
文书官快步上前:“训练计划已拟好,兵员轮值表也已排定。”
苏桐接过,提笔在演练军令末尾签下姓名。墨迹未干,她将令纸递出:“即刻下发。”
尉迟凌峰接过军令,目光沉定。
校场深处,新兵们正列队奔跑,步伐虽乱,却无一人停下。一名少年兵跌了一跤,立刻被身旁同伴拉起,两人喘息着追上队伍。
苏桐立于点将台前,手握军令,目视前方。
风卷起令纸一角,她指尖用力,压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