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招聘大学生-《螺丝人生梦》

  初夏的阳光透过研发中心的落地窗,在光洁的大理石地面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强胜科技首次校园招聘的面试现场,气氛比窗外的天气还要热烈。

  这已经是今天第二十三个了。阿梅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对身边的强子低语,名校硕士,成绩全优,但......

  强子明白她的未尽之言。这些天之骄子们侃侃而谈,从人工智能到工业4.0,从区块链到元宇宙,却很少有人提及最基础的生产工艺。

  下一位,李明,理工大学材料学硕士。人力资源部主管念道。

  进来的年轻人戴着黑框眼镜,白衬衫熨烫得一丝不苟。与其他面试者不同,他手里拿着一个厚厚的文件夹。

  请坐。强子示意,能说说你为什么选择强胜吗?

  李明打开文件夹,里面是强胜各种产品的技术参数和市场分析:我研究过贵公司的发展历程,特别是自主研发特种钢材的过程。我认为,这才是制造业的未来。

  老赵难得地抬起头,多看了这个年轻人一眼。

  如果你的研究方向与公司实际需求发生冲突,你会怎么选择?阿梅问。

  我会先理解需求背后的原因。李明回答得很沉稳,但也会用专业知识判断,这个需求是否合理。

  面试结束后,会议室里展开了激烈讨论。

  这个李明不错,阿梅翻看他的简历,专业对口,思路清晰。

  太理论化了,胖子不以为然,咱们这是工厂,不是研究所。

  老赵慢悠悠地开口:至少他做了功课,比那些连螺丝分类都说不清的要强。

  最终,强子拍板录用了包括李明在内的八名应届毕业生。

  新人入职的第一天,矛盾就出现了。

  公司安排老员工带新人熟悉车间。分配给李明的正是老赵。在自动化生产线前,李明指着设备问:这台机器的控制算法是基于PID还是模糊控制?

  老赵愣了一下:什么PID?我们只管把参数调准。

  如果能优化算法,效率至少能提升5%。李明认真地说。

  小子,老赵皱起眉头,先把基本功练好再说。

  类似的情景在各个车间上演。大学生们提出的优化建议,在老员工看来都是不切实际的空想。而老员工们强调的和,在大学生眼里又过于陈旧。

  这天下午,一场冲突终于爆发。

  在质检车间,一个新来的大学生质疑现有的抽样标准不够科学,要求引入数理统计方法。负责质检的老师傅当场发火:我干了二十年质检,靠的就是这双眼睛!你们这些刚出校门的懂什么!

  消息传到强子耳中时,他正在看一份改进建议书——正是李明提交的关于优化热处理工艺的方案。

  你怎么看?强子把建议书递给老赵。

  老赵仔细看了很久,最后说:理论上是可行的,但实际生产要考虑的因素更多。

  那就让他试试。强子说。

  这个决定在管理层引起了争议。

  让一个新人改工艺?太冒险了!

  出了质量问题谁负责?

  老员工会怎么想?

  强子力排众议:不试怎么知道行不行?出了问题我负责。

  李明得知消息后,既兴奋又紧张。他找到老赵:赵师傅,我需要您的帮助。

  老赵本来已经做好看笑话的准备,没想到李明会主动来找他。

  这个方案在实验室是成功的,李明诚恳地说,但实际生产环境更复杂,很多细节我都不懂。

  老赵被他的态度打动了。接下来的一个星期,这一老一少整天泡在车间。老赵讲解每个环节的注意事项,李明用专业知识优化参数设置。

  试验进行得并不顺利。前两次都失败了,次品率不降反升。

  我就说不行。有人在背后议论。

  但强子注意到,老赵和李明的关系反而更融洽了。第三次试验前,他看见老拍着李明的肩膀说:别急,当年我们调试新设备,失败了十几次才成功。

  转机出现在第五次试验。当最新的参数设置完成,生产线运转得异常平稳,产品合格率提升了8个百分点,能耗还降低了5%。

  成功了!李明激动得声音都在发抖。

  老赵看着检测报告,久久没有说话。最后,他拍了拍李明的肩膀:后生可畏啊。

  这次成功改变了很多人对大学生的看法。越来越多的老员工开始主动向新人请教问题,而新人们也渐渐明白了理论与实践的区别。

  强子趁热打铁,推出了师徒制计划,让每个新入职的大学生都有一位老员工作为指导老师。

  一个月后,李明所在的团队完成了一项重要的工艺改进,预计每年能为公司节省成本近百万元。在庆功会上,老赵端着酒杯对强子说:

  我现在明白了,这些大学生不是来抢饭碗的,是来帮我们把饭碗做得更大的。

  强子笑了:我们要做的,就是给不同的人搭建合适的舞台。

  夜深了,强子独自在园区里散步。研发中心的灯还亮着,那是李明和他的团队在攻关新的课题。车间里也是灯火通明,老赵带着晚班工人在赶制订单。

  新旧交融,传承创新。强子知道,这才是企业长青的秘诀。

  招聘大学生,不只是引进人才,更是引入新的思维方式。而如何让这些新的思维方式在企业这片土壤中生根发芽,考验的是管理者的智慧。

  站在研发中心的大楼前,强子仿佛看到了强胜的未来——那里,经验与创新并存,传统与变革共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