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陆明远的踪迹-《乐坛神话:从国风复兴开始》

  柏林。这座城市的空气里沉淀着历史与音符的重量。不同于洛杉矶的张扬,也异于北极的极简,它像一首结构严谨、内涵深邃的交响乐,每一块砖石都仿佛铭刻着过往的乐章。

  林烨团队下榻在使馆安排的、安保严密的酒店。时差尚未完全适应,柏林爱乐的合作邀请已如一块巨石投入心湖。与顶级乐团合作,将《归云》这首承载着私人情感与和解的乐曲交响化,是机遇,更是巨大的挑战。

  排练被安排在柏林爱乐大厅一间历史悠久的排练室。高大的玻璃窗透进北方清冷的阳光,照亮了空气中漂浮的微尘。巨大的谱架、随意放置的乐器箱,以及那架散发着沉稳光泽的斯坦威钢琴,无一不在诉说着这里的专业与传承。

  柏林爱乐方面派来的是一位银发梳理得一丝不苟、眼神锐利如鹰的首席指挥助理,克劳斯·福格特先生。他言语简洁,效率极高,对音乐的要求近乎苛刻。

  “林先生,”福格特拿着张哲提前发去的《归云》钢琴缩谱,手指点着几处旋律线,“你的主题动机很有东方韵味,空灵,辽远。但要想适应我们乐团的编制和这个音乐厅的声学结构,这里的弦乐进入方式需要调整,铜管在这里的铺垫过于温和,无法支撑起你后续想要的情感爆发……”

  他的德语经由翻译快速转换,每一个字都精准地砸在音乐的核心。张哲全神贯注地记录、沟通,陈艺迅则对乐团乐手们那近乎本能的精准和默契暗自咂舌。

  林烨站在指挥台旁,看着下方数十位世界顶级的乐手,感受着他们汇聚而成的、无形的音乐气场。他需要将自己的音乐理念,精准地注入到这个庞大的、精密运转的机器中。压力无形,却切实可感。

  (系统提示:检测到宿主处于高阶艺术协作环境,【绝对音感·专注领域】全力运转,辅助进行声部平衡分析与情感传递协调。)

  系统的辅助让他能更清晰地捕捉到每一个声部的细微变化,并与福格特进行高效沟通。然而,在他内心深处,一部分注意力始终悬系着——王立勇,以及那份关乎父亲清白的证据。

  排练间隙,李悦匆匆走来,压低声音:“使馆方面传来消息,挪威那边的调查遇到了阻力。那三辆越野车是失车,身份信息全是伪造,线索暂时断了。对方手脚很干净。”

  林烨眼神微沉,这在他的预料之中。王立勇经营多年,显然不是易于之辈。

  “不过,”李悦话锋一转,语气带着一丝困惑,“我们安排在酒店外围的便衣发现,似乎还有另一批人,也在暗中关注我们的动向。行为很隐蔽,但不像有恶意,更像是在……观察和保护?”

  “另一批人?”林烨眉头微蹙。会是谁?塞缪尔在洛杉矶的朋友?还是……

  接下来的两天,排练在紧张有序中进行。林烨逐渐适应了与乐团合作的节奏,福格特先生严厉的脸上也偶尔会露出一丝满意的神色。但那种被不明身份者观察的感觉,始终如影随形。

  这天傍晚,排练结束,众人疲惫地走出爱乐大厅。柏林冬日的夜晚来得早,寒风凛冽,街道上车流如织,霓虹闪烁。

  林烨裹紧大衣,正准备登上等候的车辆,眼角的余光忽然瞥见街对面,一个熟悉的身影静静地站在一家古老咖啡馆的霓虹招牌下。

  清瘦,挺拔,金丝边眼镜,灰色羊绒大衣——陆明远!

  他果然在柏林!而且,他就这样毫无征兆地、清晰地出现在了林烨的视野里,仿佛一直在等待这个时刻。

  两人隔着川流不息的街道,目光在空中相遇。

  陆明远的眼神不再像之前那样隔着邮件和照片般遥远,而是带着一种复杂的、近乎悲悯的平静。他对着林烨,极其轻微地点了点头,然后转身,推开了那家咖啡馆沉重的木门,身影消失在温暖的灯光中。

  没有言语,却是一个明确的邀请。

  “你们先回去。”林烨对李悦和张哲说道,声音不容置疑。

  “小烨,太危险了!”李悦急忙拉住他。

  “他如果想对我不利,不会用这种方式。”林烨看着那扇晃动的咖啡馆木门,语气异常冷静,“有些事情,我必须当面问清楚。”

  他挣脱李悦的手,深吸了一口冰冷的空气,大步穿过马路,推开了那家名为“时光角落”的咖啡馆的门。

  门铃轻响。

  咖啡馆内光线昏黄,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咖啡香和旧书籍的气息。客人寥寥无几,舒缓的爵士乐低回婉转。陆明远独自坐在最里面一个靠窗的卡座,面前放着一杯冒着热气的黑咖啡。

  林烨走过去,在他对面坐下。服务生悄无声息地送来一杯温水,然后退开。

  两人沉默地对视着。窗外是柏林夜晚的车水马龙,窗内是跨越了四十多年光阴与恩怨的无声对峙。

  最终还是陆明远先开了口,他的声音带着学者特有的沉静,却比邮件里更多了几分沧桑:“你长得……很像你父亲年轻的时候。”

  林烨没有接话,只是直视着他:“为什么现在才露面?”

  陆明远轻轻搅动着咖啡,银勺碰撞杯壁发出清脆的微响。“因为直到现在,我才确认,你拿到了足以撼动他的东西,也有了……面对后续风暴的勇气和能力。”他抬起眼,镜片后的目光锐利起来,“挪威的事情,我听说了。王立勇,比我想象的还要疯狂。”

  “那份账簿,足以定他的罪吗?”林烨问出了最核心的问题。

  “足以启动调查,足以让他身败名裂。”陆明远肯定道,但随即话锋一转,“但想把他彻底送进去,还需要更直接的、指向他故意杀人的证据。当年直接经手机床‘意外’的技术员,后来也失踪了。我怀疑,和赵志刚一样。”

  林烨的心沉了下去。

  “那你出现在柏林,不仅仅是为了告诉我这个吧?”

  陆明远放下银勺,身体微微前倾,压低了声音:“我查到,王立勇近些年,与德国这边一位颇有影响力的汉学家往来密切,投入了大量资金支持其研究,特别是在‘东西方音乐交流史’领域。我怀疑,他不仅仅是为了洗白身份,可能……也是在找某种东西,或者,在防备着什么。”

  “防备?”林烨捕捉到这个关键词。

  “音乐,林烨。”陆明远的目光仿佛能穿透他的内心,“你父亲当年最有天赋,也最执着。王立勇或许一直担心,你父亲会不会也像他一样,留下了什么……用只有你们林家才懂的方式,记录下来的,关于他罪行的‘备份’。”

  林烨猛地攥紧了放在膝盖上的手。父亲那本笔记,那段藏在旋律里的密码……难道王立勇穷追不舍,甚至跨国追杀,就是因为这份深植于骨髓的恐惧?

  “他资助汉学研究,频繁往来欧洲,或许就是在系统地排查、寻找任何可能存在的、与当年事故、与你父亲音乐相关的线索。”陆明远的声音冷得像冰,“他要把所有可能的威胁,都扼杀在萌芽里。”

  “所以,他一定会知道我在柏林爱乐的消息。”林烨缓缓说道,眼中闪过一丝明悟,“他一定会来。”

  “没错。”陆明远点头,“这是一次危机,也是你的机会。在柏林爱乐这个备受瞩目的舞台上,他不敢像在挪威那样肆无忌惮。但暗地里的较量,只会更加凶险。我留在暗处,或许能比你更方便地……找到他在这里的尾巴。”

  直到此刻,林烨才真正明白了陆明远这盘棋的布局。他不仅仅是引导者,更是一个潜伏在阴影中的猎手。

  “你需要我做什么?”林烨问。

  “照常排练,准备演出。”陆明远看着他,眼神中第一次流露出近乎长辈的嘱托,“把你的音乐演绎到极致。那是你的战场,也是吸引他现身的、最亮的聚光灯。其余的事情……交给我。”

  他端起已经微凉的咖啡,一饮而尽,然后站起身:“保护好自己,也保护好……你父亲用沉默守护了一生的清白。”

  他没有再多说,如同来时一样,悄无声息地离开了咖啡馆,融入柏林沉沉的夜色。

  林烨独自坐在卡座里,指尖无意识地划过冰冷的玻璃杯壁。

  真相的拼图越来越完整,而最终对决的舞台,似乎已经无可避免地,设在了柏林爱乐那金色的音乐厅穹顶之下。

  音乐与阴谋,传承与复仇,即将在这座古典音乐圣殿中,奏响它宿命的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