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三国:我在三国支教》

  18

  城外,鲜于辅见招降无果,转向幕僚周齐:城内拒不投降,如之奈何?

  周齐眼中闪过厉色:当速攻之!若不能克,也要逼其召公孙瓒回援。届时半道设伏......

  战鼓骤响,刘虞大军如潮水般涌向西城墙。

  河间国,袁绍接到急报时正在宴饮。

  好!好!他霍然起身,酒樽倾倒亦浑然不觉,公孙伯圭追刘备入燕山,刘伯安兵围土垠,真乃天助我也!

  幽州战事爆发。

  “擂鼓,众将速来议事!”

  公孙瓒率骑兵自右北平出击,刘虞主力部队从蓟县出发。

  此时双方的大本营均防守空虚,简直是天赐良机。

  进展比预想中顺利得多。

  谋士审配、逢纪、辛毗、陈琳、荀堪,以及将领颜良、文丑、张合、高览、麹义、蒋奇、淳于琼等人陆续进入营帐。

  “主公!”

  袁绍环视众人,神采奕奕:

  “最新战报,公孙瓒正追击刘备进入燕山,刘虞大军也已离开蓟县,正在猛攻右北平。”

  “我军北上的时机到了。”

  帐中诸将无不振奋。

  等待多时的幽州内乱终于到来。

  “主公,属下建议暂缓北上,观察三五日。”审配进言道:

  “需先确认公孙瓒与刘备的战况,才能决定我军出兵规模,以及是否需要全力攻取蓟县。”

  还要等?战机稍纵即逝!麹义面露不悦。

  他麾下的先登营早已按捺不住。

  审配神情顿时阴沉。

  正在阐述策略,却遭人打断。

  袁绍注意到麹义的态度,心中不悦。这位将领近来愈发骄纵。

  但考虑到其统率的先登营乃冀州精锐,又在对公孙瓒作战中立下大功,目前掌管常山、中山二郡,实在是不可或缺的猛将。

  且听正南说完。袁绍沉声道,最终选择支持自己的谋士。

  麹义轻哼一声,别过脸去。

  在他看来,谋士之言只会贻误军机。

  得到袁绍支持,审配继续分析:可分兵两路:主力继续潜伏河间待命,另遣一军从并州南下攻打代郡。

  若能夺取代郡与上谷,便可威胁居庸关。即便不能攻克,也能牵制刘虞部将阎柔的兵力,使其无法回援蓟县!

  这个分兵之策确实精妙。

  此时出兵代郡,等战报传至蓟县时,幽州战局已见分晓。

  河间主力正好同时行动。

  袁绍点头赞许,却又有些迟疑:

  此计虽妙,但该派何人统领代郡一路兵马?

  进犯代郡的兵力不宜过多,将领也不宜过多,但必须有足够实力。

  审配进言:“主公,在下建议由三公子统兵驻守,令高干率并州兵马出击,同时派遣苏由、吕旷、吕翔率领二万大军自常山关攻取代郡!”

  “为确保三公子这路安全无忧,可增派韩珩、尹楷领兵一万镇守中山国与常山关,随时策应三公子的行动!”

  言罢,审配瞥了麹义一眼,嘴角泛起若有似无的冷笑。

  麹义见状心头一紧,怒视审配,眼神中闪过一丝愤恨。

  这老贼竟敢算计于我?

  中山与常山二地向来由他麹义掌控,这是人尽皆知之事。

  审配分明是要架空他的势力,将中山国从他手中夺走。

  打着冠冕堂皇的旗号,麹义纵有万般怒火也只能隐忍不发。

  袁绍闻言龙颜大悦:

  “甚好!正该让尚儿历练一番!”

  袁尚本就是袁绍心头所爱,审配此计既讨好了主公,又达成了目的,可谓一举两得。

  袁绍怎能不喜形于色?

  “主公,末将以为也该给大公子一个机会!”麹义见大局已定,转而提议:

  “大公子虽在青州遭遇挫折,但一直渴望将功补过。主公何不让大公子一同前往代郡?”

  审配既敢断我退路,那我便搅乱你们的好局。

  邺城众人皆知,郭图、辛评是袁谭的支持者。

  而审配与逢纪则站在袁尚一方。

  既然审配出招在先,他麹义也要让对手不得安生。

  袁绍听罢此言,脸色骤然阴沉。

  在场众人也纷纷变色。

  麹义这是要公开站队支持袁谭吗?

  辛毗、陈琳暗自窃喜——他们本就是袁谭一派。

  自青州兵败后,袁谭被软禁在邺城,袁绍对这个长子愈发嫌恶。

  袁谭的处境已是如履薄冰。

  若能获得冀州重将的支持,袁谭未必没有翻身之机。

  “主公万万不可!两位公子同为主公血脉,若兄弟共掌兵权,恐将士无所适从!”逢纪急忙劝阻。

  袁绍顺水推舟道:“元图所言极是!此事就交由尚儿全权负责。”

  “显思既知耻而后勇,便调他来河间随我共征幽州!”

  说罢冷冷盯着麹义:“此次讨伐刘虞攻取蓟县,你部担任先锋。若敢贻误战机,军法不容!”

  这分明是袁绍的严厉警告。

  继承人之争,岂容外将置喙?

  再敢多事,定斩不饶!

  麹义面色铁青地拱手应命:“诺!”

  …………

  渔阳郡!

  燕山山脉外围。

  歼灭五万乌桓部众后,公孙瓒将大军分散部署,封锁所有出山要道。

  势要将刘备困死在这茫茫群山之中。

  启禀主公!刘虞派大将鲜于辅率六万大军攻打土垠!

  长史与少主急请主公回援右北平!

  刘虞。

  这厮当真 ** 至极。

  竟敢出兵进犯我土垠城。

  公孙瓒远眺群山,怒喝道:传令三军,立即班师右北平!

  先斩了鲜于辅,灭他六万大军,再与刘虞这老匹夫算总账!

  军令迅速传遍各营,单经等将领纷纷率部前来会合。

  公孙瓒当即率军撤离。

  行不出三十里,公孙瓒对单经道:

  你率主力先行,我在此等候刘备!

  主公是说刘备会追击?单经迟疑道:

  以刘备的谨慎性格,恐怕数日内都不会出山。

  公孙瓒冷笑道:此人虽胆小如鼠,但仍需试探。我只留三千铁骑,余部由你统率南下。若刘备不出,我自会追赶。

  单经见公孙瓒心意已决,只得领命而去。

  待单经走后,公孙瓒亲率三千精锐埋伏于山林间。

  此时山中刘备已得探报。

  兄长,公孙瓒撤军了!张飞兴奋道:

  定是刘虞出兵攻打右北平。

  此时追击正是良机!

  刘备却摇头:公孙瓒虽退,必有后手。贸然出山恐遭埋伏,再等两日。

  步兵追击骑兵本就难以建功,不如稳扎稳打。

  张飞急得直跺脚:兄长啊兄长!若真让公孙瓒逃了,日后哪还有诛杀此贼的机会?

  就算有埋伏,咱们 ** 便是!他能留下多少伏兵?

  话虽粗鄙却有理。

  刘备闻言若有所思。

  关羽抚须沉吟道:

  大哥,三弟此言不无道理。公孙瓒纵有埋伏,兵力必然有限,值得一搏。

  若能歼灭这支伏兵,我军便可获得足够战马组建精锐骑兵!

  .

  这......

  刘备终于心动了!

  若有骑兵在手,何须与公孙瓒这般周旋?

  又何必在刘虞帐下仰人鼻息?

  一切困境皆因缺兵少粮。

  好!既然二位贤弟都这般说,我们便出山会会公孙瓒的伏兵!

  思虑再三,刘备终于采纳了两位结义兄弟的建议。

  毕竟两万大军每日粮草消耗甚巨。

  不经历血战,如何维持军心战力?

  张飞当即率领六千先锋追击而去。

  公孙瓒察觉刘备始终未现身,并不急于发动攻势,而是按兵静候。莽夫张飞不过是刘备的挡箭牌罢了,真当我看不出幕后主使是谁?他冷笑着放过了张飞所部。

  未几,一支万人规模的部队映入眼帘。飘扬的字帅旗下,赫然立着与刘备装束相仿之人。公孙瓒毫不犹豫挥枪喝道:全军出击!取刘备首级者重赏!三千铁骑如雷霆般扑向敌阵。

  殊不知这支队伍实由关羽统领。假扮刘备的诱饵早已设下圈套,军中备足了拒马等防御器械。见敌军逼近,汉军迅速变阵为严密方阵。

  放箭!待敌骑进入射程,关羽青锋所指,漫天箭雨顿时遮蔽天日。纵使白马义从训练有素,在密集箭矢下仍死伤惨重。关云长再度喝令:连射!原来刘备将全部弩机都调配至此,专为克制骑兵冲锋。

  公孙瓒连续变换进攻方向皆未能破阵,正惊诧间,忽闻后方杀声震天——张飞率部杀回,北方又现伏兵。好个刘玄德,竟想反围于我!公孙瓒当机立断:率残部沿预定路线向东疾退,其退路早经周密安排,转眼便消失在滚滚烟尘中。

  待刘备赶到战场,只见东方天际扬起的长长土龙。竟是公孙伯圭亲至...关羽抚须叹道。刘备望着战场上遗留的数百匹无主战马,宽慰道:虽未尽全功,然此战所获亦足慰军心。

  此时土垠城下——

  鲜于辅和周齐很快得知了渔阳燕山之战的结局!

  面对这样的战况,二人惊得目瞪口呆,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公孙瓒竟强悍至此?那可是十万乌桓大军,竟被他歼灭半数!”

  “昔日便听闻,公孙瓒出塞之日必斩敌首,杀得乌桓、鲜卑闻风丧胆,如今看来,传言丝毫不假!”

  “可恨乌桓蛮夷如此不堪,刘备这厮居心叵测,竟将丘力居等人引入幽州,果如主公所料!”

  刘虞向来主张怀柔政策,对乌桓部族多方庇护。

  本欲借乌桓之力构筑边塞防线,以抵御鲜卑的侵扰。

  然而刘备横加干涉,公孙瓒更将其战略彻底粉碎。十万大军折损过半,这般乌桓,还有何战力可言?

  “罢了,此事暂且不提。”鲜于辅沉声道:“公孙瓒既已大破乌桓与刘备,定知我等进犯右北平之事,必率军回援。”

  “我率四万精兵前往无终设伏,你领一万部众在此继续佯攻。务必声势浩大,使敌军不起疑心。”

  周齐抱拳道:“将军放心,末将明白。”

  当夜,鲜于辅亲率大军悄然离营,直趋无终方向。

  他计划在无终至无垠间的河道设伏。虽值枯水时节,但公孙瓒骑兵渡河时速度必缓——这正是绝佳战机。以逸待劳,兼有兵力优势,定能歼灭公孙瓒。

  …………

  蓟县府衙。

  “刘备这混账!”

  “谁准他勾结乌桓?丘力居这蠢货,为何要与刘备结盟!”

  “整整十万大军,竟折损过半!乌桓竟如此不堪?公孙瓒当真杀不死吗?”

  接到战报的刘虞暴跳如雷,鼻翼剧烈翕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