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三国:我在三国支教》

  “非常好!这件事就交给你负责,夏秋两季的收成全指望这些水车了。”曹操叮嘱完,转向叶辉说道:

  “先生制作的水车可解了曹家村的燃眉之急,能灌溉大片旱田。”

  “能派上用场就好。”叶辉回应道:

  “曹老板专程过来,应该不止是看水车吧?”

  曹操顿时露出标志性的狡黠笑容:

  “果然瞒不过先生!”

  “我还没开口,您就猜到了来意。我们进屋详谈吧,那边凉快些。”

  “好。”叶辉也被晒得难受,便随曹操、陈宫回到院中屋内。

  貂蝉奉上茶水后悄然退下。

  叶辉抿了口茶说道:“先说清楚,白天不讲故事。”

  “哈哈哈,先生真是幽默!”曹操笑道:

  “这次不是来听故事的。主要是想请教先生,除了水车之外,您还精通哪些工艺技术?若还有其他好物件,能否指导我们曹家村建造?”

  这问题范围可就广了。

  叶辉思索片刻答道:“我确实掌握不少工艺技术,只怕未必适合你们。”

  “比如造船航海——这深山老林里根本用不上。”

  “再如古法造纸——既会污染水土,又缺乏销售渠道。”

  “还有熔砂制玻璃——污染更严重,还不如直接购买玻璃器具划算。”

  “至于修建高楼、古城墙、桥梁墩台,开凿隧道涵洞,掘井寻水......”

  曹操与陈宫听得直咽口水,眼睛瞪得溜圆,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叶辉提到的每项技术,他们都想要。

  “先生,”曹操贪心地说,“或许......这些都适合曹家村呢?”

  陈宫连连点头,事关民生大计,哪样都缺不得。

  叶辉失笑:“曹老板啊,你太贪心了!”

  “区区曹家村,不怕吃撑了?”

  “造船航海技术给你,这深山里有航道吗?难不成你要去云海里扬帆?”

  曹操脸皮极厚,毫不在意地嬉笑道:

  先生,不试试看怎么知道行不行呢?您不是一直想让咱们村子发展起来吗?不是想让娃儿们见世面吗?给他们讲讲这些新鲜事,保不准就有孩子感兴趣,将来真有人去造大船、开大船,在大海上劈波斩浪呢!

  这话倒让叶辉陷入了沉思。陈宫接着说:先生,您不是说要播撒希望的种子吗?何不给孩子们,还有村里的年轻人开开眼界?说不定真能培养出几个好苗子。

  叶辉听得有些心动了:话是这么说......可村里的年轻人真愿意听课吗?他仍有顾虑。像曹大那几个孩子还好说,思想固化的年轻人就难办了。

  曹操拍着胸脯保证:先生放心!有我在,谁敢不好好学,看我不打断他的腿!

  先生别多虑,咱们村的人都勤快着呢!陈宫也劝道,如今大伙儿吃饱穿暖了,总得学点新本事,不能祖祖辈辈光会种地啊!

  这话正说到叶辉心坎里。仓廪实而知礼节,说得在理!既然大伙儿都想上进,我就教他们些本事。叶辉终于点头,成不成材另说,最重要的是长见识!

  曹操和陈宫相视一笑。成了!这下肯定能从叶辉那儿套出更多真才实学。大汉江山怕是要因此改天换地了!

  ............

  回去后,曹操和陈宫密谋到深夜。次日就把荀彧、程昱、荀攸、戏志才等人都叫来了。

  曹操当众宣布:诸位,州牧府新得一套灌溉器械,只要加紧赶制安装,就能解决庄稼干旱问题,确保夏秋两季的收成!

  这么快?昨天还在商议,今天就解决了?众人将信将疑。

  荀攸打量着陈宫:昨日见公台兄欲言又止,莫非这灌溉之法......

  没等他说完,陈宫便摆手道:非也!这是大公子和几个孩子琢磨出来的。我这般愚钝之人,哪来这等巧思?

  又是大公子!众人面面相觑。这位大公子当真了得,先是神种和新农具,如今又是灌溉器械!

  众人惊叹道:“大公子莫非是鲁班再世?”

  有人反驳:“鲁班可没造出这么多利国利民、造福农耕的器具!”

  “确实,还是大公子更胜一筹!”

  在一片赞誉声中,曹操笑得合不拢嘴。唯有荀攸目光深沉,默默注视着淡然不争的陈宫,心生疑虑。

  待人群散去,荀攸尾随荀彧至其府中,终于开口:“叔父不觉得陈宫行事古怪吗?”

  荀彧反问:“有何古怪?他辅佐主公治理兖州,从未出过纰漏。”

  荀攸压低声音:“新犁与灌溉器械恐怕皆出自陈宫之手,他却将功劳全推给未及弱冠的大公子,岂非反常?”

  荀彧眸光一凝:“你是说……他在为大公子铺路?”

  荀攸点头:“主公正值壮年,立嗣尚早。陈宫此时便急于站队,实在蹊跷。”

  荀彧轻笑摇头:“公达,你多虑了。或许,这本就是主公之意。”

  荀攸一怔,陷入沉思。

  ——

  冀州。

  袁绍纵声大笑:“公孙瓒的嚣张气焰,终究被朕扑灭了!”

  去年起,袁绍与公孙瓒交战不休。年初公孙瓒连破黄巾,威震北方,竟在界桥屯兵,距邺城咫尺之遥。袁绍一度胆寒,幸得张颌、麴义力挽狂澜,于界桥大破白马义从。

  谋士郭图进言:“主公当乘胜追击,收复冀州,进军青州!”

  我军骑兵损失惨重,无力支援各地,正是反击良机!

  郭图谏言道。

  袁绍点头赞许:有理!诸位以为如何?

  田丰出列反对:公孙瓒主力尚存,此时进攻恐中埋伏。应先剿灭西面黑山叛军,以除后患。

  许攸立即反驳:黑山军不过乌合之众,公孙瓒才是心腹大患。若不趁胜追击,恐贻误战机!

  两派争执不下之时,探马来报:吕布率部来降,已至内黄!

  袁绍大喜:得此猛将,冀州必将兴盛!

  谋士逢纪却提醒:吕布反复无常,需慎用。

  审配提议:可令其讨伐黑山军,既解西部之危,又可消耗其实力。

  厅中众人神色各异,袁绍再次陷入沉思。

  如此,我冀州军便可调动部分兵力回击公孙瓒,收复失地,进而攻取青州!

  审配的提议立即得到辛评、辛毗、陈琳、荀谌等人的赞同。

  田丰与沮授等冀州官员互相对视,也未提出异议。

  只因袁绍已决意接纳吕布,劝阻也是徒劳。

  好,既然众卿皆无异议,便迎吕布入冀州,命其进剿黑山贼,夺取太山诸隘!袁绍信心满满,麾下再添一员绝世猛将。

  来日,必以吕布之锋锐击溃公孙瓒,一举拿下幽州!

  …………

  豫州!

  曹操方面近来如何?稳住南阳局势后,见荆州久无北犯之意,袁术自觉已威慑刘表,野心渐起。

  目光开始投向北方与东方!

  杨弘奏道:主公,兖州部分郡县遭遇旱情,曹操正忙于抗旱保收,今夏秋两季粮产恐将锐减!

  袁术眼中精光一闪:

  如此说来,兖州收成堪忧,届时粮草匮乏。

  军中无粮,士气必然低迷……此乃天赐良机!

  …………

  主公英明!

  杨弘续道:曹操所夺徐州之粮想必已消耗殆尽,全指望今岁收成。

  如今收成惨淡,届时军民惶恐,军心动摇!

  我军趁势进攻,必可直取鄄城,剿灭曹贼!

  话虽如此,但眼下不妨先试探曹操。袁术冷笑道:

  兖州遭灾,岂能让他安心抗旱?定要叫他分身乏术!

  杨弘会意,进言道:主公,听闻扬州刺史陈温病危,政务瘫痪。袁绍欲遣袁遗南下,不如先除此患!

  既可试探兖州虚实,又能消耗曹操存粮!

  伐袁遗,取山阳郡!

  妙计!

  袁术拍案叫绝:

  此计大善!当伐袁遗,断那庶子插手南方之念,更要让曹操疲于奔命,看他兖州能否招架!

  袁术当即命纪灵集结五万大军,自梁国东南进击山阳郡。

  山阳太守袁遗闻讯,惊惶失措:

  快!速向冀州求援,请本初兄救我!

  另外,务必令曹操发兵击退纪灵!

  …………

  鄄城!

  急报!主公,袁术率五万大军进犯山阳郡袁遗!

  袁绍终于出兵了!

  曹操与众人立即搁置手头事务,迅速展开军事沙盘。

  袁术从何处进兵?分几路进攻?

  探马禀告:

  袁术仅一路五万兵马,自梁国东南方向而来,经沛国直扑袁遗!

  听闻敌军仅一路,原本紧绷的众人顿时松了口气。

  主公,此乃袁术试探之举。荀攸分析道,若真要决战,必会多路并进攻,兵力至少十万。

  曹操冷笑:既为试探,便由他攻打袁遗。袁氏内斗,倒是有趣。

  袁遗与袁术同属袁家,此番相争实为家族内讧。曹操乐得坐山观虎斗。

  程昱进言:若坐视袁遗覆灭,世人将以为主公畏惧袁术。倘若袁术占据山阳,鄄城便岌岌可危。

  陈宫献策:可待袁术歼灭袁遗后,立即派兵进驻山阳各县城,形成合围之势。袁术向来欺软怕硬,见我大军压境,必不敢久留。真要决战,也该在夏收秋收之后。

  荀彧指出袁术毒计:兖州正值灾年,他故意此时出兵,就是想牵制我军精力,妨碍抗旱保收。

  刘晔提议:不如包抄歼灭纪灵五万大军!暂且留袁遗性命。听闻袁绍有意让袁遗南下接替张温,不如顺水推舟。

  曹操否决:不可!兖州实力尚未到暴露之时。袁术未倾巢而出,便无法予以重创。眼下不宜与之持久消耗,我军既无足够兵力,也无充足粮草。

  戏忠献上两全之策:可分兵布阵:一面派少量兵马驻守山阳,迷惑袁术;一面联合荆州刘表,使其在南境施压,迫使袁术退兵。

  众谋士纷纷称善:此计甚妙!

  曹操当即决断:好!即刻派遣两路使节,一路赴徐州联络陶谦,一路往荆州结盟刘表!

  即刻调遣三千虎豹骑进驻山阳郡,命其于防东地界游弋,震慑纪灵军腹背。袁术既欲探我虚实,不妨遂其心意,令其也尝尝寝食难安的滋味!

  其余各部着令郡兵频繁调动,惑乱敌军哨探!

  七日后,纪灵举兵狂攻城池。

  袁遗守军久候援兵不至,终致城陷身亡。

  急报!曹军先锋已从正东两路杀来,西翼更有三千虎豹骑盘旋防东,似欲截我粮道,断我豫州联络!

  纪灵掷鞭怒喝:曹阿瞒这老狐狸!袁遗在世时装聋作哑,人刚死便倾巢而出,莫非不怕袁本初兴师问罪?

  俄而又问:两路曹军各有多少兵马?

  禀将军,正面曹军一万五千,东路一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