帅府的朱漆大门在阴风中“吱呀”作响,门环上的铜狮被尸气熏得泛着青黑。毛小方刚跨进门槛,斩妖神剑便剧烈震颤,剑穗的朱砂符纸瞬间化作焦黑,符纸边缘渗出的细血在地面凝成个扭曲的“婴”字——这邪气,比当年雷罡的黑狗血桃木剑更阴毒,带着未出世便遭屠戮的怨毒。
“毛道长,您可算来了!”军阀副官王彪迎上来,脸色白得像纸,袖口沾着暗红色的血渍,“司令他……他又发作了,把自己关在祠堂,说看见满地爬的小手……”
祠堂的门被从里面闩死,门缝里渗出缕缕黑雾,雾中传来婴儿尖细的笑声,笑声里混着莲妹的啜泣:“……别挠了……求求你……”
毛小方的剑鞘往门上一撞,木门“轰”地裂开缝隙,里面的景象让他瞳孔骤缩——莲妹瘫在供桌前,怀抱着个用红布裹着的偶人,偶人的眼睛是两颗黑狗血浸泡过的红豆,正死死盯着她的脖颈;她裸露的手臂上爬满了细小的红痕,像被无数只婴儿的手抓过,而她的腹部高高隆起,竟像是怀胎十月的模样,皮肤下隐约可见什么东西在蠕动。
“是‘三堕邪婴’!”毛小方的声音冷得像冰,“小海,你送来的偶人呢?”
小海的脸瞬间惨白,手里的桃木剑“哐当”落地:“师、师父,偶人……偶人在路上被风吹走了,我以为是普通的婴灵偶,没敢告诉您……”
达初的狐火“噌”地窜起半尺高,金红色的火苗照亮祠堂角落的阴影——那里堆着七八个被撕碎的布偶,每个布偶的肚子里都塞满了头发和指甲,正是蔗姑为安抚婴灵特制的“替身偶”。“这邪婴在啃食替身!”他尾尖的毛炸起,“它附在莲妹身上,是想借她的身子投胎,再吸光军阀的阳气续命!”
莲妹突然抬起头,原本温婉的眉眼此刻翻着白眼,嘴角咧开诡异的弧度,声音变成了三个孩童的叠音,尖细刺耳:“毛小方……你欠我的……三十年了……该还了……”
她怀里的红布偶突然炸开,无数根细针从布偶里射出,针尾拖着红线,缠向最近的毛小方。毛小方剑锋一转,斩断红线,却见红线落地化作无数只婴儿的小手,抓着他的脚踝往地底拖——祠堂的地砖下,竟埋着层厚厚的胎盘组织,泛着腥臭的黏液,正是邪婴借莲妹经血培育的“养魂土”。
“军阀父亲的僵尸,是它放出来的!”阿秀的镜心碎片贴在供桌的牌位上,碎片里映出骇人的画面:三日前,邪婴操控莲妹挖开军阀父亲的坟,用她的血唤醒了已成僵尸的老太爷,再借老太爷的尸毒感染军阀,让他虚弱得无力反抗,“它要一石二鸟,既借尸毒削弱军阀,又用僵尸的阴气滋养自己!”
祠堂外突然传来震天的嘶吼,王彪连滚带爬地冲进来:“道、道长!老太爷……老太爷从棺材里爬出来了!它、它在啃食卫兵的脑子!”
毛小方的斩妖神剑往地上一杵,剑身上的符纹亮起,将抓着脚踝的小手逼退:“小海,带莲妹去后院的八卦阵!用糯米铺地,别让邪婴离体!达初,狐火封死祠堂门,别让僵尸进来!阿秀,镜心锁死邪婴的魂魄,我去会会那个老僵尸!”
莲妹却突然扑过来,死死抱住毛小方的腰,腹部的蠕动越来越剧烈,皮肤竟被撑得透明,隐约可见三个蜷缩的婴儿影。“你逃不掉的……”她的指甲变得又尖又长,深深掐进毛小方的皮肉,“当年你不肯娶我,害我被家族浸猪笼,三次打胎……这三个孩子,都是你的孽债!”
毛小方心口猛地一痛,三十年前的画面如潮水般涌来——那时他还是个游学的年轻道士,与莲妹在桃花镇相遇,情窦初开时许下诺言,却因师门戒律不得不离开。他以为她会另寻良缘,却不知她被家族逼迫,怀着他的孩子受尽折磨,三次堕胎不成,最终含恨而死,怨气与三个未出世孩子的执念缠在一起,化作今日的邪婴。
“莲妹,对不起。”毛小方的声音哑了,剑穗的朱砂符纸飘落在她手上,符纸竟奇迹般地没有燃烧,反而化作点点金光,渗入她的皮肤,“但这些孩子不该成为你的工具。”
金光渗入的瞬间,莲妹的身体剧烈颤抖,三个婴儿影在她腹中痛苦地挣扎,尖细的哭声里多了几分迷茫。祠堂外的僵尸嘶吼突然变弱,阿秀的镜心碎片及时传来画面:达初的狐火顺着僵尸的七窍往里钻,老太爷的尸身正在火中迅速干瘪,而它头顶的囟门处,正飘出三缕黑气——那是邪婴附在僵尸身上的阴气,此刻竟被金光引着,往祠堂的方向汇聚。
“是师父的愧疚感在引邪!”小海突然反应过来,将糯米往莲妹脚下撒去,“莲妹姐姐,那些痛苦不是你的错!邪婴在利用你的恨!”
莲妹的眼角突然滑下两行清泪,白眼渐渐褪去,露出原本的清明。她看着毛小方胸口那朵半开的莲花印记,突然笑了,笑声里带着释然:“我知道……我只是……太疼了……”
她猛地推开毛小方,抓起供桌上的烛台,狠狠扎向自己的腹部。红布偶的碎片从她体内飞出,三个婴儿影尖叫着往屋外窜,却被达初及时赶来的狐火困住。火焰中,婴儿影渐渐化作三缕青烟,青烟里浮出三个粉雕玉琢的孩童,对着莲妹的方向深深鞠躬,然后消散在晨光里。
祠堂外的僵尸嘶吼彻底消失,王彪颤巍巍地来报:“老、老太爷的尸体……烧成灰了,司令身上的怪病也退了……”
莲妹的身体软软倒下,腹部的隆起渐渐平复,脸上带着解脱的笑意。毛小方接住她时,她的身体正在化作光点,像无数只蝴蝶,往东方飞去。“小方……下辈子……别再做道士了……”
光点散尽时,祠堂的供桌上多了支干枯的桃花枝,枝上竟开着朵小小的花苞,在晨光里轻轻摇曳。
阿秀的镜心碎片映出远处的景象:军阀正跪在父亲的坟前烧纸,脸上带着忏悔;王彪指挥着卫兵清理祠堂,阳光透过窗棂照进来,将满地的胎盘组织晒成飞灰。
“师父。”小海捡起地上的桃木剑,声音里带着哽咽,“我们……没错吧?”
毛小方望着那朵桃花苞,轻轻点头。达初的狐火在掌心明明灭灭,尾尖沾着的金光与桃花苞的光交织在一起,温暖得像从未经历过这场劫难。
离开帅府时,七月半的月光已经落了,朝阳正从东方升起,将甘田镇的屋顶染成金色。毛小方回头望了眼祠堂的方向,那里的桃花苞正在阳光下绽放,粉白的花瓣上沾着颗露珠,像滴终于落下的泪。
他忽然明白,有些罪孽不必偿还,只需铭记;有些仇恨不必消解,只需放过。就像这朝阳,总会驱散夜的阴冷,让该重生的重生,该安息的安息,而活着的人,只需带着过往的印记,继续往前走——走到桃花再开时,走到恩怨成风时,走到连月光都记得,曾经有过这样一场,痛彻心扉却终究释然的重逢。
晨光漫过帅府的琉璃瓦时,毛小方正蹲在祠堂前,看着那朵刚绽放的桃花。花瓣上的露珠滚落,滴在青石板上,晕开一小片湿痕,像极了莲妹最后滑落的泪。
“师父,莲妹姐姐……真的走了吗?”小海捧着整理好的法器,声音还有些发颤。昨夜的血腥气被晨风吹散,只剩下淡淡的桃花香,可他总觉得祠堂的阴影里,还藏着那三个婴儿尖细的笑声。
毛小方指尖抚过桃花瓣,声音轻得像叹息:“走了。带着那些恨,还有……没能说出口的怨。”他起身时,袖口扫过花枝,一片花瓣悠悠飘落,正好落在达初的狐火旁。金红色的火苗舔了舔花瓣,却没将它燃尽,反而托着它往空中飘去。
“快看!”阿秀突然指着天空,镜心碎片在空中划出一道莹白的光轨。那片桃花瓣竟顺着光轨飞向前方的宅院,落在军阀正烧纸的火堆里。纸灰腾起时,隐约现出个温婉的女子身影,对着毛小方的方向轻轻福了福,然后消散在晨光里。
军阀猛地回头,脸上还挂着泪痕,看见毛小方时愣了愣,突然跪地磕头:“多谢道长……救了我全家。家父造的孽,我会一一偿还,重修镇上的育婴堂,让那些没出世的孩子……有个去处。”
毛小方点头,转身往镇外走。达初的狐火在他肩头跳跃,忽明忽暗,像在琢磨什么。“师父,那三个邪婴……真的散了?”它难得正经起来,尾尖的毛还竖着,“我总觉得,它们没那么容易罢休。”
“怨气散了,执念也就断了。”毛小方望着远处连绵的青山,那里云雾缭绕,像极了当年离开桃花镇时的景象,“就像莲妹,她要的从不是报复,只是有人记得她的疼。”
话音刚落,镇口突然传来孩童的嬉笑声。一群刚从育婴堂跑出来的孩子,正追着一只蝴蝶穿过石桥,领头的小女孩手里,攥着朵和祠堂前一模一样的桃花。蝴蝶飞过石桥时,翅膀扇起的风,卷着片桃花瓣,轻轻落在小女孩的发间。
小海看着那一幕,突然笑了:“师父,你看!”
毛小方驻足望去,阳光穿过花瓣的缝隙,在小女孩脸上投下细碎的光斑。她蹦蹦跳跳地往育婴堂跑,发间的桃花瓣晃啊晃,像个小小的、温暖的魂灵。
达初的狐火突然柔和下来,蹭了蹭毛小方的手腕:“好像……是这么个理。”
阿秀的镜心碎片在空中转了个圈,映出育婴堂新砌的石碑,上面刻着“莲心”二字,碑前摆着束刚摘的桃花,露水还新鲜着。
“走吧。”毛小方抬脚前行,斩妖神剑在鞘中轻鸣,像是在应和着什么。阳光铺在石板路上,将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那些藏在阴影里的过往,终究被晨光熨烫得平平整整,只留下些温暖的印记,留在风里,留在花里,留在往后每个寻常的日子里。
远处的青山依旧云雾缭绕,但这一次,雾气里裹着的,是桃花的香,是孩童的笑,是那些终于得以安息的叹息。
日头爬到头顶时,一行人已经走到了镇外的山脚下。毛小方让小海在溪边打水,自己则坐在一块平整的大石上,翻看着达初递来的卷宗——那是军阀刚送来的育婴堂章程,字迹工整,末页还附着张字条,说已按毛小方的意思,在堂后辟了块菜园,让孩子们学着种菜,既添些趣味,也能认认五谷。
“师父,你看这水多清!”小海举着水壶跑过来,壶沿还挂着水珠,“刚才看见水里有小鱼,好多好多,跟撒了把银豆子似的。”
毛小方抬头,见他裤脚湿了大半,笑着摇摇头:“又玩水?仔心着凉。”说着从包袱里翻出块干净帕子,递过去让他擦脸。
阿秀的镜心碎片突然在空中闪烁起来,碎片里映出育婴堂的景象:几个穿粗布衣裳的嬷嬷正领着孩子整理床铺,最小的那个奶娃攥着嬷嬷的衣角,睁着乌溜溜的眼睛看墙上的画——那是阿秀昨夜用碎片投射的,画着会飞的鱼和长翅膀的兔子,此刻正被孩子们的指尖戳得微微晃动。
“孩子们都安顿好了。”阿秀轻声说,碎片里的画面切换到厨房,几个妇人正围着灶台忙活,蒸汽腾腾的锅里飘出米粥的香气,“军阀请的厨子手艺不错,孩子们都吃了两碗粥。”
达初蹲在旁边摆弄着狐火,火舌舔着几块捡来的干柴,发出“噼啪”的轻响。“说起来,”它突然抬头,耳朵抖了抖,“刚才路过祠堂时,好像听见里面有动静,像是……珠子滚在地上的声音。”
毛小方挑眉:“祠堂?昨夜不是都检查过了?”
“或许是老鼠吧。”小海插嘴道,他刚擦完脸,脸颊红扑扑的,“山里的老鼠可大了,上次我还看见一只拖着个麦穗跑呢。”
话虽如此,毛小方还是决定回去看看。祠堂是镇上最老的建筑,梁柱上刻着几代人的名字,据说底下还埋着早年的镇宅石碑。一行人折返时,阳光已有些斜斜的,祠堂门口的石阶上落了层细碎的光斑。
推开门,灰尘在光柱里浮动,空气中弥漫着陈旧的木头味。达初的狐火率先飘了进去,照亮了供桌后的角落——那里竟散落着十几颗圆润的石子,像是有人特意摆过,又被碰散了似的。
“这石子……”小海捡起一颗,对着光看,“透着点绿光呢,不像山里的石头。”
毛小方接过石子,指尖摩挲着表面的纹路,突然道:“是‘养魂石’,能温和地吸附阴气,常用来镇住不安的魂灵。”他蹲下身,借着狐火的光查看地面,发现石子散落的位置隐约能连成个圈,“有人在这里安置了养魂阵,看阵形,是想安抚那些没能降生的婴灵。”
阿秀的镜心碎片凑近地面,碎片里映出更细微的痕迹:圈形的中心有个浅浅的凹坑,坑里残留着一点点蜡油,像是不久前还点过蜡烛。“难道是……莲妹?”她轻声猜测,“可她已经……”
“不一定是人。”毛小方站起身,目光扫过祠堂的横梁,“有些灵物通了性,也会学着人的样子做事。”他抬手敲了敲横梁,发出“咚咚”的空响,“上面有人。”
达初的狐火立刻窜上横梁,几秒后传来它咋咋呼呼的声音:“是只小刺猬!抱着颗养魂石缩在梁上呢,眼睛亮得跟灯笼似的!”
话音刚落,一道小小的黑影从梁上窜下来,落地时打了个滚,露出浑身尖刺,背上果然背着颗比它身子还大的养魂石,小眼睛警惕地盯着众人。
小海“哇”了一声:“好可爱!它怎么会有养魂石?”
毛小方看着小刺猬背上的石头,又看了看地上的石子圈,忽然笑了:“怕是昨夜咱们处理邪婴时,这小家伙就在旁边看着,学了个皮毛,想帮着安抚身下的阴气呢。”
小刺猬像是听懂了,尖刺抖了抖,竟慢慢蹭到毛小方脚边,用鼻子轻轻拱了拱他的裤脚。
“看来是认你了,师父。”达初打趣道,“这下育婴堂又多了个‘小护卫’。”
毛小方弯腰,小心翼翼地摸了摸小刺猬的背,它居然没炸刺,反而缩成个圆滚滚的球。“也好,”他轻声道,“养魂石留在它那,比放在祠堂里有用。”
正说着,阿秀的镜心碎片突然变得明亮,碎片里映出育婴堂的孩子们围在石碑前,指着“莲心”二字问嬷嬷:“这是仙女的名字吗?”嬷嬷笑着点头,给他们讲起一个善良女子的故事,阳光落在孩子们仰起的小脸上,个个听得眼睛发亮。
“走吧,”毛小方抱起缩成球的小刺猬,“该去育婴堂看看了,孩子们怕是等急了要听故事。”
小海蹦蹦跳跳地跟上,嘴里念叨着要给孩子们讲会飞的鱼,达初的狐火在前面开路,光影在林间跳着舞。阿秀的镜心碎片飘在最后,映出他们渐行渐远的背影,还有祠堂里那些静静躺着的养魂石,在漏进的阳光里,泛着温柔的绿光。
走到半山腰时,小刺猬突然从毛小方怀里探出头,朝着某个方向吱吱叫了两声。毛小方顺着它指的方向望去,只见一片野生的桃林里,不知何时开了满树的花,粉白的花瓣被风吹得漫天飞舞,像场温柔的雪。
“桃花怎么现在开了?”小海仰着头看,伸手接住一片花瓣,“这都快入夏了呀。”
毛小方望着那片桃林,又看了看怀里的小刺猬,忽然想起很多年前,莲妹总爱拉着他在桃林里跑,说等结果了要酿桃花酒。那时的桃花也是这样,落了满身满心。
“许是有人盼着它们开呢。”他轻声说,脚步没停,只是眼角的余光里,那片桃林的影子越来越远,却在心里留下了一片暖融融的粉。
育婴堂的孩子们果然等急了,远远就听见他们的喧闹声。毛小方刚走进院子,十几个孩子就围了上来,最小的那个奶娃还在嬷嬷怀里,却伸着小手要抓他怀里的小刺猬。
“道长哥哥,你带了小刺猬来呀!”一个扎羊角辫的小姑娘拍手笑道,“它背上的石头会发光呢!”
小刺猬像是被热闹劲儿感染,从毛小方怀里跳下来,背着养魂石在孩子们脚边转圈圈,惹得一阵欢呼。达初趁机表演起狐火戏法,把火苗变成小兔子、小鸟的样子,孩子们的笑声差点掀翻屋顶。
阿秀帮着嬷嬷给孩子们分点心,毛小方则坐在门槛上,看着这热闹的景象。阳光穿过院中的老槐树,在他脚边投下斑驳的光影,小刺猬不知何时又爬回他脚边,蜷成个球打盹。
“毛道长,”军阀不知何时来了,手里提着个食盒,“厨子做了些糕点,给孩子们加个餐。”他放下食盒,搓了搓手,显得有些局促,“之前的事……多谢您宽宥。”
毛小方点头:“过去的就过去了,好好照看这些孩子,比什么都强。”
军阀重重应了声,又看了眼院里嬉闹的孩子,转身离开时,脚步比来时轻快了许多。
午后的阳光渐渐变得柔和,孩子们有的在学认字,有的跟着小海去溪边看鱼,有的围着小刺猬听阿秀讲它的故事。毛小方靠在槐树上,看着这一切,觉得心里像被温水泡过似的,熨帖又平静。
达初凑过来,递给他一块桃花糕:“师父,你看,这糕上的花纹,像不像祠堂前那朵桃花?”
毛小方咬了一口,清甜的味道在舌尖散开。他抬头望向远处的青山,云雾已经散去,露出层层叠叠的绿意,风里带着草木的清香。
或许日子就是这样,有过阴翳,有过疼痛,但总会有新的生命冒出来,像山间的野花,像院里的孩子,像那只偷学阵法的小刺猬,把日子缀得热热闹闹、亮亮堂堂的。
他低头看了看脚边的小刺猬,又望向院里奔跑的身影,嘴角忍不住弯了弯。接下来的路还长,或许还会遇到风雨,但只要身边有这些鲜活的人与物,便没什么好怕的。
夕阳西下时,育婴堂的烟囱升起炊烟,混着孩子们的笑声飘向远方。毛小方知道,这只是开始,属于他们的故事,还在继续……
“毛道长,您可算来了!”军阀副官王彪迎上来,脸色白得像纸,袖口沾着暗红色的血渍,“司令他……他又发作了,把自己关在祠堂,说看见满地爬的小手……”
祠堂的门被从里面闩死,门缝里渗出缕缕黑雾,雾中传来婴儿尖细的笑声,笑声里混着莲妹的啜泣:“……别挠了……求求你……”
毛小方的剑鞘往门上一撞,木门“轰”地裂开缝隙,里面的景象让他瞳孔骤缩——莲妹瘫在供桌前,怀抱着个用红布裹着的偶人,偶人的眼睛是两颗黑狗血浸泡过的红豆,正死死盯着她的脖颈;她裸露的手臂上爬满了细小的红痕,像被无数只婴儿的手抓过,而她的腹部高高隆起,竟像是怀胎十月的模样,皮肤下隐约可见什么东西在蠕动。
“是‘三堕邪婴’!”毛小方的声音冷得像冰,“小海,你送来的偶人呢?”
小海的脸瞬间惨白,手里的桃木剑“哐当”落地:“师、师父,偶人……偶人在路上被风吹走了,我以为是普通的婴灵偶,没敢告诉您……”
达初的狐火“噌”地窜起半尺高,金红色的火苗照亮祠堂角落的阴影——那里堆着七八个被撕碎的布偶,每个布偶的肚子里都塞满了头发和指甲,正是蔗姑为安抚婴灵特制的“替身偶”。“这邪婴在啃食替身!”他尾尖的毛炸起,“它附在莲妹身上,是想借她的身子投胎,再吸光军阀的阳气续命!”
莲妹突然抬起头,原本温婉的眉眼此刻翻着白眼,嘴角咧开诡异的弧度,声音变成了三个孩童的叠音,尖细刺耳:“毛小方……你欠我的……三十年了……该还了……”
她怀里的红布偶突然炸开,无数根细针从布偶里射出,针尾拖着红线,缠向最近的毛小方。毛小方剑锋一转,斩断红线,却见红线落地化作无数只婴儿的小手,抓着他的脚踝往地底拖——祠堂的地砖下,竟埋着层厚厚的胎盘组织,泛着腥臭的黏液,正是邪婴借莲妹经血培育的“养魂土”。
“军阀父亲的僵尸,是它放出来的!”阿秀的镜心碎片贴在供桌的牌位上,碎片里映出骇人的画面:三日前,邪婴操控莲妹挖开军阀父亲的坟,用她的血唤醒了已成僵尸的老太爷,再借老太爷的尸毒感染军阀,让他虚弱得无力反抗,“它要一石二鸟,既借尸毒削弱军阀,又用僵尸的阴气滋养自己!”
祠堂外突然传来震天的嘶吼,王彪连滚带爬地冲进来:“道、道长!老太爷……老太爷从棺材里爬出来了!它、它在啃食卫兵的脑子!”
毛小方的斩妖神剑往地上一杵,剑身上的符纹亮起,将抓着脚踝的小手逼退:“小海,带莲妹去后院的八卦阵!用糯米铺地,别让邪婴离体!达初,狐火封死祠堂门,别让僵尸进来!阿秀,镜心锁死邪婴的魂魄,我去会会那个老僵尸!”
莲妹却突然扑过来,死死抱住毛小方的腰,腹部的蠕动越来越剧烈,皮肤竟被撑得透明,隐约可见三个蜷缩的婴儿影。“你逃不掉的……”她的指甲变得又尖又长,深深掐进毛小方的皮肉,“当年你不肯娶我,害我被家族浸猪笼,三次打胎……这三个孩子,都是你的孽债!”
毛小方心口猛地一痛,三十年前的画面如潮水般涌来——那时他还是个游学的年轻道士,与莲妹在桃花镇相遇,情窦初开时许下诺言,却因师门戒律不得不离开。他以为她会另寻良缘,却不知她被家族逼迫,怀着他的孩子受尽折磨,三次堕胎不成,最终含恨而死,怨气与三个未出世孩子的执念缠在一起,化作今日的邪婴。
“莲妹,对不起。”毛小方的声音哑了,剑穗的朱砂符纸飘落在她手上,符纸竟奇迹般地没有燃烧,反而化作点点金光,渗入她的皮肤,“但这些孩子不该成为你的工具。”
金光渗入的瞬间,莲妹的身体剧烈颤抖,三个婴儿影在她腹中痛苦地挣扎,尖细的哭声里多了几分迷茫。祠堂外的僵尸嘶吼突然变弱,阿秀的镜心碎片及时传来画面:达初的狐火顺着僵尸的七窍往里钻,老太爷的尸身正在火中迅速干瘪,而它头顶的囟门处,正飘出三缕黑气——那是邪婴附在僵尸身上的阴气,此刻竟被金光引着,往祠堂的方向汇聚。
“是师父的愧疚感在引邪!”小海突然反应过来,将糯米往莲妹脚下撒去,“莲妹姐姐,那些痛苦不是你的错!邪婴在利用你的恨!”
莲妹的眼角突然滑下两行清泪,白眼渐渐褪去,露出原本的清明。她看着毛小方胸口那朵半开的莲花印记,突然笑了,笑声里带着释然:“我知道……我只是……太疼了……”
她猛地推开毛小方,抓起供桌上的烛台,狠狠扎向自己的腹部。红布偶的碎片从她体内飞出,三个婴儿影尖叫着往屋外窜,却被达初及时赶来的狐火困住。火焰中,婴儿影渐渐化作三缕青烟,青烟里浮出三个粉雕玉琢的孩童,对着莲妹的方向深深鞠躬,然后消散在晨光里。
祠堂外的僵尸嘶吼彻底消失,王彪颤巍巍地来报:“老、老太爷的尸体……烧成灰了,司令身上的怪病也退了……”
莲妹的身体软软倒下,腹部的隆起渐渐平复,脸上带着解脱的笑意。毛小方接住她时,她的身体正在化作光点,像无数只蝴蝶,往东方飞去。“小方……下辈子……别再做道士了……”
光点散尽时,祠堂的供桌上多了支干枯的桃花枝,枝上竟开着朵小小的花苞,在晨光里轻轻摇曳。
阿秀的镜心碎片映出远处的景象:军阀正跪在父亲的坟前烧纸,脸上带着忏悔;王彪指挥着卫兵清理祠堂,阳光透过窗棂照进来,将满地的胎盘组织晒成飞灰。
“师父。”小海捡起地上的桃木剑,声音里带着哽咽,“我们……没错吧?”
毛小方望着那朵桃花苞,轻轻点头。达初的狐火在掌心明明灭灭,尾尖沾着的金光与桃花苞的光交织在一起,温暖得像从未经历过这场劫难。
离开帅府时,七月半的月光已经落了,朝阳正从东方升起,将甘田镇的屋顶染成金色。毛小方回头望了眼祠堂的方向,那里的桃花苞正在阳光下绽放,粉白的花瓣上沾着颗露珠,像滴终于落下的泪。
他忽然明白,有些罪孽不必偿还,只需铭记;有些仇恨不必消解,只需放过。就像这朝阳,总会驱散夜的阴冷,让该重生的重生,该安息的安息,而活着的人,只需带着过往的印记,继续往前走——走到桃花再开时,走到恩怨成风时,走到连月光都记得,曾经有过这样一场,痛彻心扉却终究释然的重逢。
晨光漫过帅府的琉璃瓦时,毛小方正蹲在祠堂前,看着那朵刚绽放的桃花。花瓣上的露珠滚落,滴在青石板上,晕开一小片湿痕,像极了莲妹最后滑落的泪。
“师父,莲妹姐姐……真的走了吗?”小海捧着整理好的法器,声音还有些发颤。昨夜的血腥气被晨风吹散,只剩下淡淡的桃花香,可他总觉得祠堂的阴影里,还藏着那三个婴儿尖细的笑声。
毛小方指尖抚过桃花瓣,声音轻得像叹息:“走了。带着那些恨,还有……没能说出口的怨。”他起身时,袖口扫过花枝,一片花瓣悠悠飘落,正好落在达初的狐火旁。金红色的火苗舔了舔花瓣,却没将它燃尽,反而托着它往空中飘去。
“快看!”阿秀突然指着天空,镜心碎片在空中划出一道莹白的光轨。那片桃花瓣竟顺着光轨飞向前方的宅院,落在军阀正烧纸的火堆里。纸灰腾起时,隐约现出个温婉的女子身影,对着毛小方的方向轻轻福了福,然后消散在晨光里。
军阀猛地回头,脸上还挂着泪痕,看见毛小方时愣了愣,突然跪地磕头:“多谢道长……救了我全家。家父造的孽,我会一一偿还,重修镇上的育婴堂,让那些没出世的孩子……有个去处。”
毛小方点头,转身往镇外走。达初的狐火在他肩头跳跃,忽明忽暗,像在琢磨什么。“师父,那三个邪婴……真的散了?”它难得正经起来,尾尖的毛还竖着,“我总觉得,它们没那么容易罢休。”
“怨气散了,执念也就断了。”毛小方望着远处连绵的青山,那里云雾缭绕,像极了当年离开桃花镇时的景象,“就像莲妹,她要的从不是报复,只是有人记得她的疼。”
话音刚落,镇口突然传来孩童的嬉笑声。一群刚从育婴堂跑出来的孩子,正追着一只蝴蝶穿过石桥,领头的小女孩手里,攥着朵和祠堂前一模一样的桃花。蝴蝶飞过石桥时,翅膀扇起的风,卷着片桃花瓣,轻轻落在小女孩的发间。
小海看着那一幕,突然笑了:“师父,你看!”
毛小方驻足望去,阳光穿过花瓣的缝隙,在小女孩脸上投下细碎的光斑。她蹦蹦跳跳地往育婴堂跑,发间的桃花瓣晃啊晃,像个小小的、温暖的魂灵。
达初的狐火突然柔和下来,蹭了蹭毛小方的手腕:“好像……是这么个理。”
阿秀的镜心碎片在空中转了个圈,映出育婴堂新砌的石碑,上面刻着“莲心”二字,碑前摆着束刚摘的桃花,露水还新鲜着。
“走吧。”毛小方抬脚前行,斩妖神剑在鞘中轻鸣,像是在应和着什么。阳光铺在石板路上,将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那些藏在阴影里的过往,终究被晨光熨烫得平平整整,只留下些温暖的印记,留在风里,留在花里,留在往后每个寻常的日子里。
远处的青山依旧云雾缭绕,但这一次,雾气里裹着的,是桃花的香,是孩童的笑,是那些终于得以安息的叹息。
日头爬到头顶时,一行人已经走到了镇外的山脚下。毛小方让小海在溪边打水,自己则坐在一块平整的大石上,翻看着达初递来的卷宗——那是军阀刚送来的育婴堂章程,字迹工整,末页还附着张字条,说已按毛小方的意思,在堂后辟了块菜园,让孩子们学着种菜,既添些趣味,也能认认五谷。
“师父,你看这水多清!”小海举着水壶跑过来,壶沿还挂着水珠,“刚才看见水里有小鱼,好多好多,跟撒了把银豆子似的。”
毛小方抬头,见他裤脚湿了大半,笑着摇摇头:“又玩水?仔心着凉。”说着从包袱里翻出块干净帕子,递过去让他擦脸。
阿秀的镜心碎片突然在空中闪烁起来,碎片里映出育婴堂的景象:几个穿粗布衣裳的嬷嬷正领着孩子整理床铺,最小的那个奶娃攥着嬷嬷的衣角,睁着乌溜溜的眼睛看墙上的画——那是阿秀昨夜用碎片投射的,画着会飞的鱼和长翅膀的兔子,此刻正被孩子们的指尖戳得微微晃动。
“孩子们都安顿好了。”阿秀轻声说,碎片里的画面切换到厨房,几个妇人正围着灶台忙活,蒸汽腾腾的锅里飘出米粥的香气,“军阀请的厨子手艺不错,孩子们都吃了两碗粥。”
达初蹲在旁边摆弄着狐火,火舌舔着几块捡来的干柴,发出“噼啪”的轻响。“说起来,”它突然抬头,耳朵抖了抖,“刚才路过祠堂时,好像听见里面有动静,像是……珠子滚在地上的声音。”
毛小方挑眉:“祠堂?昨夜不是都检查过了?”
“或许是老鼠吧。”小海插嘴道,他刚擦完脸,脸颊红扑扑的,“山里的老鼠可大了,上次我还看见一只拖着个麦穗跑呢。”
话虽如此,毛小方还是决定回去看看。祠堂是镇上最老的建筑,梁柱上刻着几代人的名字,据说底下还埋着早年的镇宅石碑。一行人折返时,阳光已有些斜斜的,祠堂门口的石阶上落了层细碎的光斑。
推开门,灰尘在光柱里浮动,空气中弥漫着陈旧的木头味。达初的狐火率先飘了进去,照亮了供桌后的角落——那里竟散落着十几颗圆润的石子,像是有人特意摆过,又被碰散了似的。
“这石子……”小海捡起一颗,对着光看,“透着点绿光呢,不像山里的石头。”
毛小方接过石子,指尖摩挲着表面的纹路,突然道:“是‘养魂石’,能温和地吸附阴气,常用来镇住不安的魂灵。”他蹲下身,借着狐火的光查看地面,发现石子散落的位置隐约能连成个圈,“有人在这里安置了养魂阵,看阵形,是想安抚那些没能降生的婴灵。”
阿秀的镜心碎片凑近地面,碎片里映出更细微的痕迹:圈形的中心有个浅浅的凹坑,坑里残留着一点点蜡油,像是不久前还点过蜡烛。“难道是……莲妹?”她轻声猜测,“可她已经……”
“不一定是人。”毛小方站起身,目光扫过祠堂的横梁,“有些灵物通了性,也会学着人的样子做事。”他抬手敲了敲横梁,发出“咚咚”的空响,“上面有人。”
达初的狐火立刻窜上横梁,几秒后传来它咋咋呼呼的声音:“是只小刺猬!抱着颗养魂石缩在梁上呢,眼睛亮得跟灯笼似的!”
话音刚落,一道小小的黑影从梁上窜下来,落地时打了个滚,露出浑身尖刺,背上果然背着颗比它身子还大的养魂石,小眼睛警惕地盯着众人。
小海“哇”了一声:“好可爱!它怎么会有养魂石?”
毛小方看着小刺猬背上的石头,又看了看地上的石子圈,忽然笑了:“怕是昨夜咱们处理邪婴时,这小家伙就在旁边看着,学了个皮毛,想帮着安抚身下的阴气呢。”
小刺猬像是听懂了,尖刺抖了抖,竟慢慢蹭到毛小方脚边,用鼻子轻轻拱了拱他的裤脚。
“看来是认你了,师父。”达初打趣道,“这下育婴堂又多了个‘小护卫’。”
毛小方弯腰,小心翼翼地摸了摸小刺猬的背,它居然没炸刺,反而缩成个圆滚滚的球。“也好,”他轻声道,“养魂石留在它那,比放在祠堂里有用。”
正说着,阿秀的镜心碎片突然变得明亮,碎片里映出育婴堂的孩子们围在石碑前,指着“莲心”二字问嬷嬷:“这是仙女的名字吗?”嬷嬷笑着点头,给他们讲起一个善良女子的故事,阳光落在孩子们仰起的小脸上,个个听得眼睛发亮。
“走吧,”毛小方抱起缩成球的小刺猬,“该去育婴堂看看了,孩子们怕是等急了要听故事。”
小海蹦蹦跳跳地跟上,嘴里念叨着要给孩子们讲会飞的鱼,达初的狐火在前面开路,光影在林间跳着舞。阿秀的镜心碎片飘在最后,映出他们渐行渐远的背影,还有祠堂里那些静静躺着的养魂石,在漏进的阳光里,泛着温柔的绿光。
走到半山腰时,小刺猬突然从毛小方怀里探出头,朝着某个方向吱吱叫了两声。毛小方顺着它指的方向望去,只见一片野生的桃林里,不知何时开了满树的花,粉白的花瓣被风吹得漫天飞舞,像场温柔的雪。
“桃花怎么现在开了?”小海仰着头看,伸手接住一片花瓣,“这都快入夏了呀。”
毛小方望着那片桃林,又看了看怀里的小刺猬,忽然想起很多年前,莲妹总爱拉着他在桃林里跑,说等结果了要酿桃花酒。那时的桃花也是这样,落了满身满心。
“许是有人盼着它们开呢。”他轻声说,脚步没停,只是眼角的余光里,那片桃林的影子越来越远,却在心里留下了一片暖融融的粉。
育婴堂的孩子们果然等急了,远远就听见他们的喧闹声。毛小方刚走进院子,十几个孩子就围了上来,最小的那个奶娃还在嬷嬷怀里,却伸着小手要抓他怀里的小刺猬。
“道长哥哥,你带了小刺猬来呀!”一个扎羊角辫的小姑娘拍手笑道,“它背上的石头会发光呢!”
小刺猬像是被热闹劲儿感染,从毛小方怀里跳下来,背着养魂石在孩子们脚边转圈圈,惹得一阵欢呼。达初趁机表演起狐火戏法,把火苗变成小兔子、小鸟的样子,孩子们的笑声差点掀翻屋顶。
阿秀帮着嬷嬷给孩子们分点心,毛小方则坐在门槛上,看着这热闹的景象。阳光穿过院中的老槐树,在他脚边投下斑驳的光影,小刺猬不知何时又爬回他脚边,蜷成个球打盹。
“毛道长,”军阀不知何时来了,手里提着个食盒,“厨子做了些糕点,给孩子们加个餐。”他放下食盒,搓了搓手,显得有些局促,“之前的事……多谢您宽宥。”
毛小方点头:“过去的就过去了,好好照看这些孩子,比什么都强。”
军阀重重应了声,又看了眼院里嬉闹的孩子,转身离开时,脚步比来时轻快了许多。
午后的阳光渐渐变得柔和,孩子们有的在学认字,有的跟着小海去溪边看鱼,有的围着小刺猬听阿秀讲它的故事。毛小方靠在槐树上,看着这一切,觉得心里像被温水泡过似的,熨帖又平静。
达初凑过来,递给他一块桃花糕:“师父,你看,这糕上的花纹,像不像祠堂前那朵桃花?”
毛小方咬了一口,清甜的味道在舌尖散开。他抬头望向远处的青山,云雾已经散去,露出层层叠叠的绿意,风里带着草木的清香。
或许日子就是这样,有过阴翳,有过疼痛,但总会有新的生命冒出来,像山间的野花,像院里的孩子,像那只偷学阵法的小刺猬,把日子缀得热热闹闹、亮亮堂堂的。
他低头看了看脚边的小刺猬,又望向院里奔跑的身影,嘴角忍不住弯了弯。接下来的路还长,或许还会遇到风雨,但只要身边有这些鲜活的人与物,便没什么好怕的。
夕阳西下时,育婴堂的烟囱升起炊烟,混着孩子们的笑声飘向远方。毛小方知道,这只是开始,属于他们的故事,还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