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她想知道答案-《小王爷遇事不决先喊娘子》

  但没关系,她要的只是陆夫人这个名头,以什么样的情况嫁进去不要紧。

  她打听过颜岁安的为人,知道她必定不是一个能容忍未来夫君在还未成亲时就定下一个姨娘的人。

  毕竟这样的大家小姐,选择很多,不必下嫁来受气。

  她开始见机行事,在看到冬梅时便以姨娘自称,想激怒她家小姐,看能不能达到退婚的目的。

  若是不能她继续,若是能她则转换策略拿下陆长峰。

  可陆长峰比她想象中的要喜欢那个颜家姑娘。

  她收到了陆长峰的警告,她心思一转,或许去纠缠颜岁安也可以,反正她的目的都是一样的。

  只要颜岁安在意,生气,而后退婚就行。

  其实只能说一直以来在乡下,还是经历的少了,陆长峰只是稍微一出手就让她无力招架。

  余母从一堆东西里拿出吴家人一道送来的嫁衣,走到余兰香面前,苦口婆心劝道,“兰香啊,这吴家真的是个不错的人家,嫁衣都送来了,你看要不就将就将就?”

  “吴家人合过你们的八字了,三天后就是良辰吉日,你就安心在家待嫁吧!”

  这话说的笃定,余兰香就知道这次的人或许是陆长峰找的,但却是她父母同意的。

  余兰香想要往外扔东西的动作停住了,她抬起一直低着的头,嘴角扬起一丝弧度,微笑着对余母道,“好的娘,我觉得你和爹说得对,女孩子就应该认命,找个好人家嫁了,然后帮扶弟弟。”

  听到她这么说,余家其他人也都很高兴,这个女儿越长大越不听话,相比嫁到官家而言,嫁给那些有钱的大老爷更合他们的意。

  要不是之前她说嫁给陆长峰的好处很多,他们也是不愿意支持的,要是这事真的成了,那自然是你好我好大家好,可偏偏人家看不上她。

  余光宗还记得那天陆长峰面色难看的上门,说他给他们闺女找了夫家,让他们挑挑,十天之内要将人给嫁出去。

  他们也是在陆长峰给的那些名单里挑来挑去挑不到合适的,才给重新找了这吴老爷。

  其实陆长峰在这件事上真的做的已经仁至义尽了,他找的那些人都是些憨厚老实的。

  虽说他手段强硬了些,但若人嫁过去好好过日子,这日子不见得能差到哪里去。

  可余家人就看不上,因为那些人都没多少钱,所以之前余兰香将那些聘礼给扔了,他们的反应也没有今天这样大。

  好在,事情还在他们的可控范围内,余兰香终于还是同意了。

  余母直接笑开了,“诶,你要这么想那就对了。”

  她又在地上的箱子里挑挑拣拣,“这件嫁衣是吴老爷给你的,到时候你就穿着这件衣服出嫁,里面这两匹棉布,就留在家里,眼看着天冷了下来,我们和你爷爷也要备一件新衣服。”

  “就按娘说的办。”

  余光宗也跟着道,“至于其他东西,也都留在家里吧,你带去了也用不到。”

  “嗯。”

  眼看着尘埃落定,一直端着个大家长的架子,没怎么说话的老爷子也说话了,“以后多回家来看看,你爹想要做点小生意,还需要你多帮衬帮衬。”

  “嗯。”

  余兰香这会的态度出奇的乖觉,旁人说什么她都应着。

  门口处有不少来看热闹的街坊邻居,都道这一家终于是要消停了。

  他们也都打听过了,虽然那吴家老爷,年纪大了点,但人家有钱,嫁过去就吃喝不愁了。

  看前几天那小丫头死活不愿意嫁人的模样,还以为是有什么心上人呢!

  原来只是嫌弃人家家里不够有钱。

  这有钱人家一来下聘,不就答应下来了。

  有那羡慕的,自然也就有那嫉妒的,少不得要酸上两句。

  “这一家子可真不是个东西,全家都指望一个卖出去的女儿过活。”

  “就是,也不替女儿想想,一个婆家贼在婆家能好过吗?”

  “大婶子,那就是你想多了,都能做出卖女儿的事来了,哪里还会考虑女儿在婆家是不是好过。”

  “造孽呀!”

  “可不就是嘛,这姑娘也是可怜。”

  余兰香听着门外这些话,再看看院子里,将东西一件一件往屋里搬箱子的父母,还有在一旁指挥,嘴里喊着‘轻点,轻点,别碰坏了’的爷爷,有看了看一直吃个不停的小弟。

  哪怕知道答案,可真的到了这一刻,余兰香还是决定问一句,“爹娘,爷爷,那你们打算给我多少嫁妆呀?”

  她想知道答案。

  听到问话的三人,却是齐齐皱眉,像是在看什么不懂事的孩子一样。

  “招娣啊,你也知道咱们家穷,哪有钱给你置办嫁妆。”

  “对呀,你弟弟到这边来,还没去学堂呢,这又是一大笔钱。”

  “是爷爷没本事,不能攒下一笔家业,这让孙女出嫁了都没有钱置办嫁妆。”

  看着门外那些看热闹的人,余家人到底还是顾及了几分面子,尤其是老爷子,说话委婉了很多。

  余兰香听到这些话,像是也根本不在意,她站起身,走到聘礼堆里放着银子的地方,拿起了两个银元宝。

  对着要开口咒骂的余光宗道,“爹,我好歹也是嫁的有头有脸的人家,总不能太过寒酸,我拿这点钱,待会也好出去给自己置办一身行头。”

  余光宗看着那两锭银子,还是觉得肉痛,余兰香又说,“我风风光光的嫁进去,给人家长了脸,以后回娘家的时候,想带点东西也容易。”

  这话倒是,可余光宗还是觉得两锭银子太多了,“置办东西,一锭银子足足的了。”

  他可是打听过京城的物价,虽然比乡下贵了点,但也没到那个程度。

  闻言余兰香笑得更加灿烂了。

  她转头看向一旁这会还在吃的余家宝道,“娘不是说家宝还要上学吗?他以前的笔墨也是我买的,正好这次一起去给买了,免得以后爹娘去,不了解行情,遭人骗”。

  这话倒也是。

  最终余光宗还是咬了咬牙,让她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