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他声音抑制不住地颤抖,带着恐惧与为主将请罪的惶恐,补充道:
“于将军重伤难以行动,昏迷前……命末将务必八百里加急将情况回报司空!
并……并代他向司空请罪!他……他未能完成军令,折损了朝廷威风,愧对司空信重,万死难辞其咎!”
说罢,他以头触地,发出沉闷的声响,不再抬起。
书房内陷入了死一般、几乎能将人逼疯的寂静。
只有灯芯偶尔爆开的细微“噼啪”声,在这极静中显得格外清晰、刺耳。
曹操没有立刻说话,甚至没有回头。
他依旧背对着匍匐于地的董超,负手立于那描绘着万里江山的舆图前;
身形挺拔如松,却又仿佛承载着千钧重负。
他那双深邃得如同古井、能映照人心也藏匿了无数谋略与杀机的眼眸;
此刻仿佛穿透了地图上的山川河流、城池关隘,精准地落在了南阳那个名叫博望坡的、微不足道的点上。
他那张素来以喜怒不形于色着称的脸上,此刻侧脸的肌肉几不可察地微微抽搐了一下;
那只习惯性握着腰间宝剑剑柄的手,指节因过度用力而有些紧绷颤抖,仿佛在极力压制着某种即将破体而出的狂暴情绪。
半晌,一种仿佛是从幽深齿缝间一点点挤出来的、带着冰碴般刺骨寒意;
又混合着浓烈到极致的难以置信与荒诞感的声音,在寂静的书房中缓缓响起,如同毒蛇爬过冰面:
“三丈有余……墨蓝巨虎……通灵护主……于文则……重伤濒死……华佗……施救……陆渊……求情……”
他每缓慢而清晰地重复一个从董超口中听到的关键词,书房内的空气就好像骤然凝固一分;
温度也随之降低一度,无形的压力如同山岳般累积,几乎要让匍匐在地的董超窒息。
最后,他猛地转过身!
动作快得带起一阵风,烛火为之剧烈摇晃!
那双锐利如鹰隼、此刻却燃烧着骇人怒焰的眸子,如同两把淬了毒的利剑,死死钉在地上抖如筛糠的董超身上!
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种颠覆认知后的狂怒与极致的怀疑,如同惊雷炸响:
“董超!你可知,欺瞒于我,编造此等荒谬绝伦、怪力乱神之语,是何等下场?!!”
“噗通!”董超吓得魂飞魄散,肝胆俱裂,涕泪横流地连连以头撞地;
额头瞬间一片青紫淤血,声音带着绝望的哭腔和赌咒发誓的决绝:
“司空明鉴!末将不敢!末将纵有泼天之胆,也绝不敢以此等虚妄之事欺瞒司空!
末将所言,句句属实,若有半字虚假,甘受千刀万剐,天地共弃!
随行一千将士,皆可为此事作证!
那巨虎……那巨虎绝非世间应有之凡物,其威势惊天动地,其灵性……其灵性简直如同妖神!
末将……末将至今想来,犹觉身在梦中,恍惚不实啊司空!”
曹操的胸膛剧烈起伏,玄色袍袖下的双拳紧握,骨节因用力而发出细微的爆响。
他锐利的目光如鹰隼般锁定在董超那张因极度恐惧而扭曲的脸上,试图从中寻得一丝作伪的痕迹。
然而,他最终看到的只有一片近乎崩溃的、真实的惊惧。
下去吧。曹操猛地挥动袖袍,带起一阵凌厉劲风,声音平静得令人胆寒;
转告于文则,此非他之过。安心养伤,密切关注荆襄动向。
董超如蒙大赦,手脚并用地从地上爬起,连滚带爬地退出了这间比修罗场更令人窒息的书房。
厚重的木门一声合上,彻底隔绝了两个世界。
书房内重归死寂,但这寂静中却酝酿着风暴来临前最极致的压抑。
跳动的烛火将曹操独立于舆图前的身影拉得忽长忽短,在墙壁上投下扭曲的暗影。
他缓缓坐回软榻,修长的手指无意识地、带着一种焦躁的韵律,急促地叩击着坚硬的紫檀木案几。
沉闷的声在寂静中回荡,每一声都像是在拷问着这个令人难以置信的现实。
在摇曳的烛光映照下,他的脸色阴晴不定,眼神变幻莫测;
那深不见底的眼眸中,翻涌着被挑衅的权威、计划受挫的恼怒;
以及一丝连他自己都不愿深究的、对超越认知事物的本能忌惮。
良久,他仿佛是在对着空寂的书房自语,又像是在对某个一直隐在帷幔阴影深处的存在发问,声音沙哑而低沉:
文若......方才董超所言,你都听见了。
此事光怪陆离,匪夷所思......你怎么看?
他话音方落,厚重的帷幔轻轻晃动,一道清雅的身影缓步而出。
荀彧整了整官袍的衣袖,对着曹操的背影郑重施礼,眉宇间凝结着化不开的忧思。
明公,荀彧的声音沉稳而清晰,董超所报应当属实,那异兽多半确有其物。
然,虎终究是虎,纵使体型骇人、毛色奇异,其本质仍是依本能行事的畜生;
未必真如士卒们惊惧渲染的那般,已臻通神之境,能完全洞悉人心、号令万物。
他微微前倾身体,语气变得更为审慎:彧以为,此战关键,恐非全在猛兽之威。
更在于......于禁将军身为统帅,在两军阵前竟被那异兽一击而溃,重伤被擒!
此等变故,实乃军中大忌。
主将瞬间倒下,指挥中枢顷刻瘫痪,此为一乱。
他的目光扫过曹操凝重的面容,继续剖析:
加之,华佗、陆渊师徒在我军中推行伤口缝合之术,活人无算,恩泽广布;
在底层士卒心中早已被神化,敬若神明。
当此之时,那陆渊身侧骤然出现如此神异猛兽,更坐实了其在士卒心中非凡人的印象。
两相叠加,军心岂能不瞬间土崩瓦解?
将士们非是败于虎爪,实是败于自家心中骤然升起的、无法抗拒的恐惧与敬畏。
荀彧最后总结道,声音低沉而有力:故而,那墨蓝巨兽可视为表因;
而我军中对华陆二人积累的感念与神化,以及主将被瞬擒带来的恐慌,才是真正击溃全军士气的主因。
此败,与其说是力不如人,不如说是......心志已溃。
他顿了顿,语气愈发沉重:事已至此,恐非单纯人力所能强留或挽回。
或许......此间种种,真乃冥冥天意,非我辈能够强行扭转。
说到这里,荀彧的声音里带着深深的自责:说来惭愧,此事彧亦有失察之过。
公达与奉孝皆曾多次在尺素中对那陆渊赞誉有加,言其见识超卓,每每有惊人之语,绝非池中之物。
然彧当时......当时只觉其医术或许确有独到之处,或可成为军中一良医,造福将士;
却未曾深想......此子身上竟隐藏着如此多隐秘,更能引得那等山君巨兽倾力相助,甘为驱策!
他的声音中充满了追悔:若早知其有这等鬼神莫测之手段与沛然莫御之气运;
彧定会力劝明公,不惜一切代价,哪怕以非常之手段,也要将其牢牢控于掌中!
如此奇人,纵不能为我所用,也绝不可纵虎归山,任其成为异日之患!
可惜......一步错,步步错,一时不察,竟酿成今日之局,如今......悔之晚矣!
曹操猛地一掌拍在坚硬的紫檀木案几上,巨大的声响在寂静的书房中炸开;
震得笔架上的毛笔一阵剧烈乱颤,砚台中的墨汁都漾出了些许。
“于将军重伤难以行动,昏迷前……命末将务必八百里加急将情况回报司空!
并……并代他向司空请罪!他……他未能完成军令,折损了朝廷威风,愧对司空信重,万死难辞其咎!”
说罢,他以头触地,发出沉闷的声响,不再抬起。
书房内陷入了死一般、几乎能将人逼疯的寂静。
只有灯芯偶尔爆开的细微“噼啪”声,在这极静中显得格外清晰、刺耳。
曹操没有立刻说话,甚至没有回头。
他依旧背对着匍匐于地的董超,负手立于那描绘着万里江山的舆图前;
身形挺拔如松,却又仿佛承载着千钧重负。
他那双深邃得如同古井、能映照人心也藏匿了无数谋略与杀机的眼眸;
此刻仿佛穿透了地图上的山川河流、城池关隘,精准地落在了南阳那个名叫博望坡的、微不足道的点上。
他那张素来以喜怒不形于色着称的脸上,此刻侧脸的肌肉几不可察地微微抽搐了一下;
那只习惯性握着腰间宝剑剑柄的手,指节因过度用力而有些紧绷颤抖,仿佛在极力压制着某种即将破体而出的狂暴情绪。
半晌,一种仿佛是从幽深齿缝间一点点挤出来的、带着冰碴般刺骨寒意;
又混合着浓烈到极致的难以置信与荒诞感的声音,在寂静的书房中缓缓响起,如同毒蛇爬过冰面:
“三丈有余……墨蓝巨虎……通灵护主……于文则……重伤濒死……华佗……施救……陆渊……求情……”
他每缓慢而清晰地重复一个从董超口中听到的关键词,书房内的空气就好像骤然凝固一分;
温度也随之降低一度,无形的压力如同山岳般累积,几乎要让匍匐在地的董超窒息。
最后,他猛地转过身!
动作快得带起一阵风,烛火为之剧烈摇晃!
那双锐利如鹰隼、此刻却燃烧着骇人怒焰的眸子,如同两把淬了毒的利剑,死死钉在地上抖如筛糠的董超身上!
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种颠覆认知后的狂怒与极致的怀疑,如同惊雷炸响:
“董超!你可知,欺瞒于我,编造此等荒谬绝伦、怪力乱神之语,是何等下场?!!”
“噗通!”董超吓得魂飞魄散,肝胆俱裂,涕泪横流地连连以头撞地;
额头瞬间一片青紫淤血,声音带着绝望的哭腔和赌咒发誓的决绝:
“司空明鉴!末将不敢!末将纵有泼天之胆,也绝不敢以此等虚妄之事欺瞒司空!
末将所言,句句属实,若有半字虚假,甘受千刀万剐,天地共弃!
随行一千将士,皆可为此事作证!
那巨虎……那巨虎绝非世间应有之凡物,其威势惊天动地,其灵性……其灵性简直如同妖神!
末将……末将至今想来,犹觉身在梦中,恍惚不实啊司空!”
曹操的胸膛剧烈起伏,玄色袍袖下的双拳紧握,骨节因用力而发出细微的爆响。
他锐利的目光如鹰隼般锁定在董超那张因极度恐惧而扭曲的脸上,试图从中寻得一丝作伪的痕迹。
然而,他最终看到的只有一片近乎崩溃的、真实的惊惧。
下去吧。曹操猛地挥动袖袍,带起一阵凌厉劲风,声音平静得令人胆寒;
转告于文则,此非他之过。安心养伤,密切关注荆襄动向。
董超如蒙大赦,手脚并用地从地上爬起,连滚带爬地退出了这间比修罗场更令人窒息的书房。
厚重的木门一声合上,彻底隔绝了两个世界。
书房内重归死寂,但这寂静中却酝酿着风暴来临前最极致的压抑。
跳动的烛火将曹操独立于舆图前的身影拉得忽长忽短,在墙壁上投下扭曲的暗影。
他缓缓坐回软榻,修长的手指无意识地、带着一种焦躁的韵律,急促地叩击着坚硬的紫檀木案几。
沉闷的声在寂静中回荡,每一声都像是在拷问着这个令人难以置信的现实。
在摇曳的烛光映照下,他的脸色阴晴不定,眼神变幻莫测;
那深不见底的眼眸中,翻涌着被挑衅的权威、计划受挫的恼怒;
以及一丝连他自己都不愿深究的、对超越认知事物的本能忌惮。
良久,他仿佛是在对着空寂的书房自语,又像是在对某个一直隐在帷幔阴影深处的存在发问,声音沙哑而低沉:
文若......方才董超所言,你都听见了。
此事光怪陆离,匪夷所思......你怎么看?
他话音方落,厚重的帷幔轻轻晃动,一道清雅的身影缓步而出。
荀彧整了整官袍的衣袖,对着曹操的背影郑重施礼,眉宇间凝结着化不开的忧思。
明公,荀彧的声音沉稳而清晰,董超所报应当属实,那异兽多半确有其物。
然,虎终究是虎,纵使体型骇人、毛色奇异,其本质仍是依本能行事的畜生;
未必真如士卒们惊惧渲染的那般,已臻通神之境,能完全洞悉人心、号令万物。
他微微前倾身体,语气变得更为审慎:彧以为,此战关键,恐非全在猛兽之威。
更在于......于禁将军身为统帅,在两军阵前竟被那异兽一击而溃,重伤被擒!
此等变故,实乃军中大忌。
主将瞬间倒下,指挥中枢顷刻瘫痪,此为一乱。
他的目光扫过曹操凝重的面容,继续剖析:
加之,华佗、陆渊师徒在我军中推行伤口缝合之术,活人无算,恩泽广布;
在底层士卒心中早已被神化,敬若神明。
当此之时,那陆渊身侧骤然出现如此神异猛兽,更坐实了其在士卒心中非凡人的印象。
两相叠加,军心岂能不瞬间土崩瓦解?
将士们非是败于虎爪,实是败于自家心中骤然升起的、无法抗拒的恐惧与敬畏。
荀彧最后总结道,声音低沉而有力:故而,那墨蓝巨兽可视为表因;
而我军中对华陆二人积累的感念与神化,以及主将被瞬擒带来的恐慌,才是真正击溃全军士气的主因。
此败,与其说是力不如人,不如说是......心志已溃。
他顿了顿,语气愈发沉重:事已至此,恐非单纯人力所能强留或挽回。
或许......此间种种,真乃冥冥天意,非我辈能够强行扭转。
说到这里,荀彧的声音里带着深深的自责:说来惭愧,此事彧亦有失察之过。
公达与奉孝皆曾多次在尺素中对那陆渊赞誉有加,言其见识超卓,每每有惊人之语,绝非池中之物。
然彧当时......当时只觉其医术或许确有独到之处,或可成为军中一良医,造福将士;
却未曾深想......此子身上竟隐藏着如此多隐秘,更能引得那等山君巨兽倾力相助,甘为驱策!
他的声音中充满了追悔:若早知其有这等鬼神莫测之手段与沛然莫御之气运;
彧定会力劝明公,不惜一切代价,哪怕以非常之手段,也要将其牢牢控于掌中!
如此奇人,纵不能为我所用,也绝不可纵虎归山,任其成为异日之患!
可惜......一步错,步步错,一时不察,竟酿成今日之局,如今......悔之晚矣!
曹操猛地一掌拍在坚硬的紫檀木案几上,巨大的声响在寂静的书房中炸开;
震得笔架上的毛笔一阵剧烈乱颤,砚台中的墨汁都漾出了些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