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庶放下手中的陶碗,眼中闪过一丝诧异,随即化为意味深长的笑意:“陆小先生莫非还不知?
如今二位在北地的声望,早已不是寻常医者可比。”
他环视众人,缓缓道,“不少百姓家中,都将二位的画像与医书一同供奉在堂前,晨昏叩拜。”
“什么?”陆渊手中的陶碗险些滑落,“供奉?这可使不得!我们都还活得好好的……”
“怕是推辞不得了。”徐庶抚须轻笑,火光在他睿智的眼中跳跃;
“自曹司空在其辖境推行《防疫十条》后,连袁绍也在河北全境效仿。
如今这防疫之法已传遍大江南北,民间盛传二位是医仙下凡,供奉画像可保家宅平安、瘟疫不侵。”
他顿了顿,语气渐沉:“更有人说,二位所到之处,瘟疫退散,这是上苍垂怜众生,特派仙医下凡。
如今这《防疫十条》的影响力,早已超出医道,成了百姓心中的护身符。”
徐庶的目光扫过在场每一个人,最后落在陆渊震惊的脸上:
“便是我这等山野闲人,也对二位的事迹如数家珍。
试问当今天下,还有谁不知道华佗与陆渊之名?”
篝火噼啪作响,这番话在夜色中回荡,让所有人都陷入了沉思。
陆渊与华佗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同样的震撼——
他们不曾想到,自己的一片医者仁心,竟在乱世中点燃了这样的火焰。
徐庶的目光在跃动的火光中显得格外深邃,他端详着陆渊年轻却已显露出不凡气度的面庞;
轻叹一声,声音里带着难得的诚挚:
“不瞒诸位,徐某初闻陆小先生年未及冠便名动天下时,心中确实存着几分疑虑。
但方才亲耳聆听那两曲歌谣——”
他刻意顿了顿,让篝火的噼啪声填补这片刻的寂静,眼中闪烁着毫不掩饰的叹服:
“一曲道尽千古兴亡,一曲唱透人间悲欢。
这般洞悉世事的智慧,这般超然物外的气度,徐某……真心拜服。”
华佗正小口喝着鸡汤,闻言抬头,眼中满是欣慰的笑意。
苏云卿与崔老夫人交换了一个会心的眼神,彼此脸上都带着自家孩子被夸赞时特有的骄傲。
陆渊却被这番赞誉说得耳根发烫,连忙摆手:
“徐先生言重了。这些曲子不过是我……梦中偶然所得,实在当不起如此盛赞。”
“梦中所得?”徐庶眼中精光一闪,若有所思地望向星光初现的夜空,“若是如此,那就更加非同寻常了……”
陆渊见他那副若有所思的模样,眼中突然闪过狡黠的光芒,朗声笑道:
“好你个徐元直,莫不是特来诓我,半真半假,极尽捧杀。
亏得我一直将你视为偶像,没想到初次相见就这般试探。”
“何来捧杀,陆小先生误会了。”徐庶手中的陶碗微微一颤,虽不解“偶像”之意,但捧杀之说让他大惊。
抓住对方再次精准地道出他的表字,他急忙转移话题道:
“忘了问了;陆小先生怎会知晓在下的表字?莫非……此前就对徐某有所了解?”
见徐庶这般反应,陆渊玩心大起,将饭碗轻轻放在一旁,索性依照史书所载,如数家珍般娓娓道来:
“颍川徐庶,字元直,本名单一个福字。
年少时任侠仗义,专好击剑,曾为至交报仇雪恨,而后折节向学,更名改字,如今游学荆州……”
“小先生!”徐庶惊得连手中的碗都险些拿不稳,急忙摆手制止,额角已渗出细密汗珠;
“还请……还请莫要再往下说了!元直……知错了!”
这些尘封往事,特别是为友复仇、改名换姓的秘辛,这少年竟了如指掌,让他心底升起一股寒意。
一旁的崔林与华佗看着这一幕,都忘了继续用餐,不禁相视莞尔。
篝火旁,徐母缓缓放下手中的陶碗,目光如古井深潭般投向自己的儿子。
那眼神里既有慈母的关切,更带着历经世事的锐利:
“元直,你素来自负才学,以为天下事尽在掌握。
今日可明白了?这世间,终究是山外有山,天外有天。”
她的声音不高,却字字千钧,让徐庶不由得正襟危坐。
随后,徐母转向陆渊,眼神中的严厉化作探究的深意:“陆小先生,老身有一事不解。
吾儿至今声名不显,行事也算谨慎,何以先生对他的过往竟如此了如指掌?这未免……太过蹊跷了。”
陆渊心头一紧,知道自己方才的卖弄惹来了麻烦。
他连忙起身,向徐母深深一揖:“老夫人明鉴。
实在是因为元直先生才华卓绝,在下心生仰慕,这才特意打听过一些消息。”
他斟酌着用词,终于还是搬出了面对张飞时,那个屡试不爽的借口;
“不瞒老夫人,晚辈曾有些奇遇,还略通占卜观相之术,故而能窥见一二天机。”
徐母闻言,眼中的疑虑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近乎敬畏的了然:
“原来如此……难怪世人都说华神医师徒是神仙中人。
老身原本只当是乡野传闻,今日亲见陆小先生未卜先知之能,方知传言不虚。”
陆渊暗自叫苦,这“神棍”的帽子算是越扣越实了,却也只能报以无奈的苦笑。
此时徐庶已恢复从容,他恭敬地向母亲行礼:
“母亲教诲的是,孩儿必当谨记在心,日后定以谦卑之心待人,以谨慎之心处事。”
说罢,他转向陆渊,目光中已满是真诚的敬佩:“不过,陆小先生方才的谈吐气度,倒让我想起一位挚友。
此人同样天纵奇才,见识超群。若他日有缘,你们二人相见……”
徐庶的嘴角扬起一个意味深长的弧度,眼中闪动着期待的光芒:
“想必会是棋逢对手,相见恨晚。”
陆渊举起手中的陶碗,朗声笑道:“哦,那可以以后再说;
民以食为天,五脏庙最要紧。这般美味当前,岂能辜负?”
说着便大口享用起来,举止间尽是少年人的率真。
徐母细细品尝着鸡汤,又尝了块鸡肉,眼中闪过惊艳之色:
“这鸡汤鲜美异常,实在难得。
老身冒昧一问,陆小先生身为君子,竟也精通庖厨之道?”
坐在一旁的孙峦咽下口中的汤,抢着答道:“徐老夫人有所不知,我哥哥最擅烹饪了。
今日在这荒郊野外,食材有限,若是平日里,他还能做出更多美味佳肴呢!”
圆圆和崔钰也连连点头,小嘴油光发亮:“哥哥(叔叔)做的饭菜最好吃了!”
“我们最爱吃啦!”
苏云卿无奈地摇头笑道:“你们这几个孩子,好好用饭,莫要贫嘴。”
崔老夫人却温和地说:“随他们去吧。与陆小先生相处久了,人都变得鲜活起来了。”
谢氏轻轻抚摸着女儿崔钰的头发,柔声道:“钰儿,你不仅要学你陆叔对美食的讲究,更要看到他待人的用心。”
在她眼中,陆渊确实是个异数——从未见过哪个世家子弟对饮食如此讲究,更未见过谁能像他这般体恤百姓疾苦。
徐庶从鸡汤中捞到一块肉干,细细品味后,由衷赞道:“这肉干与野鸡肉混煮,鲜美异常,与鸡汤相得益彰。
陆小先生这一碗汤,说是千金不换也不为过。”
陆渊眼中闪过狡黠的光芒,半开玩笑地说:“喜欢?以后跟着我混,保管你天天都能尝到这样的美味。”
徐庶顿时怔住,心下暗忖:这算是招揽吗?未免太过随性了吧?
他面上却不露声色,只淡淡道:“陆小先生说笑了,行医济世之事,徐某实在做不来。”
一旁的崔林闻言,险些将口中的野菜粥喷出来。
他强忍着笑意,意味深长地看了徐庶一眼:“徐兄,相信我,你这次怕是逃不掉了。”
如今二位在北地的声望,早已不是寻常医者可比。”
他环视众人,缓缓道,“不少百姓家中,都将二位的画像与医书一同供奉在堂前,晨昏叩拜。”
“什么?”陆渊手中的陶碗险些滑落,“供奉?这可使不得!我们都还活得好好的……”
“怕是推辞不得了。”徐庶抚须轻笑,火光在他睿智的眼中跳跃;
“自曹司空在其辖境推行《防疫十条》后,连袁绍也在河北全境效仿。
如今这防疫之法已传遍大江南北,民间盛传二位是医仙下凡,供奉画像可保家宅平安、瘟疫不侵。”
他顿了顿,语气渐沉:“更有人说,二位所到之处,瘟疫退散,这是上苍垂怜众生,特派仙医下凡。
如今这《防疫十条》的影响力,早已超出医道,成了百姓心中的护身符。”
徐庶的目光扫过在场每一个人,最后落在陆渊震惊的脸上:
“便是我这等山野闲人,也对二位的事迹如数家珍。
试问当今天下,还有谁不知道华佗与陆渊之名?”
篝火噼啪作响,这番话在夜色中回荡,让所有人都陷入了沉思。
陆渊与华佗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同样的震撼——
他们不曾想到,自己的一片医者仁心,竟在乱世中点燃了这样的火焰。
徐庶的目光在跃动的火光中显得格外深邃,他端详着陆渊年轻却已显露出不凡气度的面庞;
轻叹一声,声音里带着难得的诚挚:
“不瞒诸位,徐某初闻陆小先生年未及冠便名动天下时,心中确实存着几分疑虑。
但方才亲耳聆听那两曲歌谣——”
他刻意顿了顿,让篝火的噼啪声填补这片刻的寂静,眼中闪烁着毫不掩饰的叹服:
“一曲道尽千古兴亡,一曲唱透人间悲欢。
这般洞悉世事的智慧,这般超然物外的气度,徐某……真心拜服。”
华佗正小口喝着鸡汤,闻言抬头,眼中满是欣慰的笑意。
苏云卿与崔老夫人交换了一个会心的眼神,彼此脸上都带着自家孩子被夸赞时特有的骄傲。
陆渊却被这番赞誉说得耳根发烫,连忙摆手:
“徐先生言重了。这些曲子不过是我……梦中偶然所得,实在当不起如此盛赞。”
“梦中所得?”徐庶眼中精光一闪,若有所思地望向星光初现的夜空,“若是如此,那就更加非同寻常了……”
陆渊见他那副若有所思的模样,眼中突然闪过狡黠的光芒,朗声笑道:
“好你个徐元直,莫不是特来诓我,半真半假,极尽捧杀。
亏得我一直将你视为偶像,没想到初次相见就这般试探。”
“何来捧杀,陆小先生误会了。”徐庶手中的陶碗微微一颤,虽不解“偶像”之意,但捧杀之说让他大惊。
抓住对方再次精准地道出他的表字,他急忙转移话题道:
“忘了问了;陆小先生怎会知晓在下的表字?莫非……此前就对徐某有所了解?”
见徐庶这般反应,陆渊玩心大起,将饭碗轻轻放在一旁,索性依照史书所载,如数家珍般娓娓道来:
“颍川徐庶,字元直,本名单一个福字。
年少时任侠仗义,专好击剑,曾为至交报仇雪恨,而后折节向学,更名改字,如今游学荆州……”
“小先生!”徐庶惊得连手中的碗都险些拿不稳,急忙摆手制止,额角已渗出细密汗珠;
“还请……还请莫要再往下说了!元直……知错了!”
这些尘封往事,特别是为友复仇、改名换姓的秘辛,这少年竟了如指掌,让他心底升起一股寒意。
一旁的崔林与华佗看着这一幕,都忘了继续用餐,不禁相视莞尔。
篝火旁,徐母缓缓放下手中的陶碗,目光如古井深潭般投向自己的儿子。
那眼神里既有慈母的关切,更带着历经世事的锐利:
“元直,你素来自负才学,以为天下事尽在掌握。
今日可明白了?这世间,终究是山外有山,天外有天。”
她的声音不高,却字字千钧,让徐庶不由得正襟危坐。
随后,徐母转向陆渊,眼神中的严厉化作探究的深意:“陆小先生,老身有一事不解。
吾儿至今声名不显,行事也算谨慎,何以先生对他的过往竟如此了如指掌?这未免……太过蹊跷了。”
陆渊心头一紧,知道自己方才的卖弄惹来了麻烦。
他连忙起身,向徐母深深一揖:“老夫人明鉴。
实在是因为元直先生才华卓绝,在下心生仰慕,这才特意打听过一些消息。”
他斟酌着用词,终于还是搬出了面对张飞时,那个屡试不爽的借口;
“不瞒老夫人,晚辈曾有些奇遇,还略通占卜观相之术,故而能窥见一二天机。”
徐母闻言,眼中的疑虑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近乎敬畏的了然:
“原来如此……难怪世人都说华神医师徒是神仙中人。
老身原本只当是乡野传闻,今日亲见陆小先生未卜先知之能,方知传言不虚。”
陆渊暗自叫苦,这“神棍”的帽子算是越扣越实了,却也只能报以无奈的苦笑。
此时徐庶已恢复从容,他恭敬地向母亲行礼:
“母亲教诲的是,孩儿必当谨记在心,日后定以谦卑之心待人,以谨慎之心处事。”
说罢,他转向陆渊,目光中已满是真诚的敬佩:“不过,陆小先生方才的谈吐气度,倒让我想起一位挚友。
此人同样天纵奇才,见识超群。若他日有缘,你们二人相见……”
徐庶的嘴角扬起一个意味深长的弧度,眼中闪动着期待的光芒:
“想必会是棋逢对手,相见恨晚。”
陆渊举起手中的陶碗,朗声笑道:“哦,那可以以后再说;
民以食为天,五脏庙最要紧。这般美味当前,岂能辜负?”
说着便大口享用起来,举止间尽是少年人的率真。
徐母细细品尝着鸡汤,又尝了块鸡肉,眼中闪过惊艳之色:
“这鸡汤鲜美异常,实在难得。
老身冒昧一问,陆小先生身为君子,竟也精通庖厨之道?”
坐在一旁的孙峦咽下口中的汤,抢着答道:“徐老夫人有所不知,我哥哥最擅烹饪了。
今日在这荒郊野外,食材有限,若是平日里,他还能做出更多美味佳肴呢!”
圆圆和崔钰也连连点头,小嘴油光发亮:“哥哥(叔叔)做的饭菜最好吃了!”
“我们最爱吃啦!”
苏云卿无奈地摇头笑道:“你们这几个孩子,好好用饭,莫要贫嘴。”
崔老夫人却温和地说:“随他们去吧。与陆小先生相处久了,人都变得鲜活起来了。”
谢氏轻轻抚摸着女儿崔钰的头发,柔声道:“钰儿,你不仅要学你陆叔对美食的讲究,更要看到他待人的用心。”
在她眼中,陆渊确实是个异数——从未见过哪个世家子弟对饮食如此讲究,更未见过谁能像他这般体恤百姓疾苦。
徐庶从鸡汤中捞到一块肉干,细细品味后,由衷赞道:“这肉干与野鸡肉混煮,鲜美异常,与鸡汤相得益彰。
陆小先生这一碗汤,说是千金不换也不为过。”
陆渊眼中闪过狡黠的光芒,半开玩笑地说:“喜欢?以后跟着我混,保管你天天都能尝到这样的美味。”
徐庶顿时怔住,心下暗忖:这算是招揽吗?未免太过随性了吧?
他面上却不露声色,只淡淡道:“陆小先生说笑了,行医济世之事,徐某实在做不来。”
一旁的崔林闻言,险些将口中的野菜粥喷出来。
他强忍着笑意,意味深长地看了徐庶一眼:“徐兄,相信我,你这次怕是逃不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