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口碑加固-《食卦人》

  金诚建材爆雷的消息,像一场猝不及防的瘟疫,在省城特定的圈层里悄然蔓延、发酵。我把自己关在咨询室里整整一天,不接电话,不见任何人,只是面对着那本记录着失败研判的《卦食笔记》,以及平板上那些刺眼的新闻标题和债权人愤怒的照片,承受着内心烈火的焚烧与寒冰的冻结。

  挫败感、羞耻感、自我怀疑,以及一种被愚弄的愤怒,交织在一起,几乎要将我的理智撕裂。小林几次担忧地敲门,送来茶水餐食,都被我无声地拒之门外。窗外从日光明媚到华灯初上,再到夜色深沉,我如同雕像般枯坐,脑海中反复回放着与吴天明会面的每一个细节,试图找出那被忽略的、致命的破绽。

  然而,越是回想,越是心惊。吴天明的伪装,堪称天衣无缝。他的表情、语气、姿态、提供的资料,甚至他那“务实”、“诚恳”的人设,都完美契合了一个健康发展的实体企业家的形象。我的“食卦”观察,基于他呈现的一切,得出乐观结论,在逻辑上似乎并无大错。

  错在哪里?

  直到深夜,窗外只剩下零星的车灯划破黑暗,我混沌的脑海中,才猛地劈入一道闪电!

  信息源!

  我的“食卦”,极度依赖于观察对象(人或企业)所呈现的信息。无论是饮食偏好,还是财务报表,这些都是“输入”的信息。如果这些信息从源头上就是被精心伪造、定向投喂的,那么我的“卦象”就如同建立在流沙之上的城堡,崩塌是必然的!

  吴天明看透了我的模式。他利用了我对“详尽资料”和“诚恳态度”的信任,完成了一次精准的“投毒”。他不是在跟我比拼“食卦”的洞察力,他是在跟我玩信息欺诈的心理战!

  想通了这一点,那股几乎要将我压垮的自我怀疑,瞬间消散了大半。这不是“食卦”能力的根本性失败,而是我过于依赖单一信息渠道、缺乏交叉验证和风险防范意识的战术失误!

  一股混杂着愤怒和决绝的力量,从心底涌起。我不能就这样被打倒!我必须挽回声誉,不仅仅是为了咨询室的生存,更是为了证明“食卦”的价值,证明我张某人,不是那么容易就能被算计的!

  我猛地站起身,因为久坐而麻木的双腿一阵踉跄。我扶住桌子,深吸几口气,稳定住身形。然后,我走到门口,拉开了紧闭一天的咨询室大门。

  小林正抱着一床薄毯,靠在门外的椅子上打盹,听到开门声,立刻惊醒,看到我,脸上写满了担忧:“张先生,您……您没事吧?”

  他的眼中有血丝,显然这一天也未曾安心。这份忠诚,让我心头一暖。

  “我没事。”我的声音有些沙哑,但眼神已经恢复了清明和锐利,“小林,从现在开始,你帮我做几件事。”

  “您说!”小林立刻打起精神。

  “第一,动用你所有的人脉和渠道,包括之前合作过的私家侦探资源,不惜代价,给我挖出金诚建材和吴天明所有的黑料!重点是:他真实的财务状况、主要资金流向、还有他平时真正的生活习惯和社交圈子!尤其是后者,我要知道他私下里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常去哪里,跟什么人来往!”

  我要进行信息溯源,要用真实的数据,去戳破他精心营造的假象!

  “第二,”我继续吩咐,语气冰冷,“密切关注所有关于此事的舆论动向,尤其是任何可能将火引到我们咨询室身上的苗头,第一时间告诉我。”

  “第三,暂时……婉拒所有新的预约。对外就说我身体不适,需要静养几天。”

  “明白!”小林重重地点了点头,眼中重新燃起了斗志,立刻转身去执行。

  接下来的三天,是我人生中最为煎熬,也最为专注的三天。我几乎不眠不休,与小林一起,像两个嗅觉敏锐的猎犬,在信息的海洋里疯狂搜寻着一切与吴天明和金诚建材相关的蛛丝马迹。

  小林通过他在银行系统的同学,拿到了金诚建材部分未被公开的、真实的流水记录,显示其长期依靠复杂的关联交易和短期过桥贷款维持现金流,多个账户存在异常的大额资金划转,最终流向几个境外的空壳公司。

  同时,我们聘请的私家侦探也传回了令人震惊的消息。那个在我面前宣称“饮食清淡”、“晚上回家喝小米粥”的吴总,私下里竟是几家高端夜总会的常客,嗜酒如命,尤其偏爱烈性洋酒,且私生活极为混乱,与多名女性关系暧昧,出手阔绰。他还有着严重的赌瘾,经常周末飞往澳门,一掷千金。

  这些信息碎片,逐渐拼凑起一个与我所见截然不同的吴天明:一个沉迷酒色赌博、挥霍无度、早已将公司视为个人提款机的赌徒!他那“务实企业家”的外衣,被彻底撕碎!

  而关于他提供的那些“详尽资料”,我们也找到了破绽。通过比对行业内其他类似规模企业的常规管理费用和营销费用占比,我们发现金诚建材的这部分数据低得异常,明显是为了虚增利润而刻意压缩做假。同时,他提供的几个“核心大客户”,经核实,要么是关联方伪装,要么合作规模远不及他宣称的那么巨大。

  所有的证据都指向一点:吴天明不仅财务造假,他整个人设,从内到外,都是一个巨大的谎言!

  就在我们紧锣密鼓地收集证据时,不好的苗头还是出现了。先是几个小范围的微信群里,开始流传“卦食咨询室的张老板看走了眼,给骗子公司背书”的闲言碎语。接着,之前几个相熟的、正准备预约的客户,也纷纷打来电话,语气委婉地表示“最近比较忙,咨询的事情先放一放”。

  山雨欲来风满楼。我知道,如果不能尽快扭转舆论,我之前积累的所有名声,将毁于一旦。

  第四天上午,一个关键人物到访——刘总。他没有预约,直接来到了咨询室。

  他的脸色不太好看,但眼神中更多是探究,而非责难。

  “小张,外面传的那些风言风语,是怎么回事?”刘总坐下后,开门见山,“金诚建材那个案子,你真失手了?”

  我知道,这是关键时刻。隐瞒或狡辩,只会失去最后一位重量级支持者。

  我深吸一口气,将整理好的所有证据——真实的银行流水片段、私家侦探拍到的吴天明在夜总会和赌场的照片(关键信息已打码)、以及我们对财务报表造假的专业分析说明——整齐地摆放在刘总面前。

  “刘总,我确实判断失误了。”我坦然承认,语气沉痛而诚恳,“但这不是能力问题,而是我过于相信对方提供的、经过精心伪造的信息。您请看,这才是吴天明的真面目,和金诚建材的真实情况。”

  刘总拿起那些资料,仔细地翻阅着。他的眉头越皱越紧,脸色也越来越凝重。

  “砰!”他猛地一拍桌子,震得茶杯都跳了起来,“混账东西!竟然伪装得这么深!连我都差点被他那副老实样子骗过去!”

  他抬起头,看向我,眼神中的探究变成了理解和一丝赞赏:“小张,这事儿不怪你!是这家伙太狡猾!你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把这些黑料挖得这么深,这么全,反而证明你的能力和反应速度,远超常人!”

  他沉吟片刻,做出了一个决定:“这些资料,你拷贝一份给我。这种害群之马,不能让他坏了规矩,也不能让他脏了你的招牌!”

  我瞬间明白了刘总的意思。他是要动用他的影响力,将真相公之于众,至少,是在能够决定舆论走向的圈层里公之于众。

  “谢谢刘总!”我由衷地说道。

  “谢什么?”刘总摆摆手,“咱们是一荣俱荣。你倒了,对我也没好处。更何况,这事儿你本来就是受害者。”

  刘总离开后不久,小林兴奋地跑来告诉我,之前那些婉拒预约的客户,又纷纷主动联系,语气比之前更加客气和热情。甚至还有两位之前因为马科长事件对我有些微词的老板,也托人递话,表示“理解张老板的难处,以后多多合作”。

  与此同时,圈内开始流传一个新的、更具冲击力的版本:金诚建材吴天明乃绝世巨骗,伪装技术登峰造极,连多位资深投资人都被蒙蔽。但“卦食张老板”在受挫后,竟能于短短数日内,凭借超凡手段将其老底查个底朝天,其信息挖掘和危机应对能力,堪称恐怖!

  这个版本,巧妙地将我的“失手”转化为“受骗”,并将重点放在了后续凌厉的反击上。我的形象,从一个“看走眼”的算命先生,瞬间转变为一个拥有强大信息网络和危机处理能力的、深不可测的“高人”!

  “失手”的污点,不仅被成功洗刷,反而成了我能力和手段的“垫脚石”!经过这次风波,我的口碑非但没有崩塌,反而以一种更具分量和威慑力的方式,被重新加固了!

  几天后的一个傍晚,咨询室迎来了一个意外的访客——周老板。

  他依旧是那副油头粉面的样子,但脸上的笑容,却带着几分尴尬和刻意修补的亲热。

  “哎呀,小张!哦不,张老板!”他打着哈哈,“前几天我那是气话,你别往心里去!马科长那事儿,是他不守规矩,你做得对!这次金诚建材的事儿,我也听说了,吴天明那个王八蛋,太不是东西了!你能这么快把他揪出来,真是大快人心!也让我老周见识了你的真本事!”

  他绝口不提之前的威胁,仿佛那些话从未说过。这就是名利场,实力为王。当你展现出足够的力量和价值时,曾经的敌人也会主动凑上来握手言和。

  我淡淡地笑了笑,没有接他的话茬,只是礼貌地请他喝茶。

  送走周老板,咨询室里终于彻底安静下来。我走到那面写着“三条规矩”的墙前,默默地添上了一行新的、用朱笔写下的小字:

  “凡算事前,必查十分真,信息需溯源,人心叵测,不可不防。”

  这一次,我是真正将这条规矩,刻进了骨子里。

  经过这次炼狱般的考验,“食卦人”张老板,完成了一次至关重要的蜕变。我不再是那个仅凭观察和客户提供信息就轻易下判断的“术士”,我的能力中,融入了信息甄别、风险防范和雷霆反击的强悍底色。

  名声的潮水,再次向我涌来,但这一次,我站在了更坚固的礁石之上。

  窗外,万家灯火,霓虹闪烁。我转身,再次点燃了外卖窗口的灶火。锅里的老汤,经历了一番沉淀,再次沸腾时,那香气似乎变得更加醇厚、更加内敛,也更具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