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局带着那份详尽的饮食调理方案离开后,不过三四日光景,咨询室便接到了一通不同寻常的电话。并非预约咨询,而是来自王局秘书的亲自邀请。
“张老板,王局吩咐,明晚在‘听荷轩’有个小范围的私人宴请,都是王局几位相熟的朋友,想请您务必赏光,一起吃个便饭。”秘书的声音透过听筒传来,客气中带着不容拒绝的意味。
“听荷轩”,这个名字我有所耳闻。那是城中顶级的私人会所之一,不对外营业,只接待会员及其引荐的宾客,以其极致私密性和据说出自前御厨后人的淮扬菜闻名遐迩。能踏入那个门槛,本身就是一种身份的象征。
我握着话筒,心下明了。这绝非一顿简单的“便饭”。王局的失眠想必是有了立竿见影的改善,他这是要以一种更亲近、也更正式的方式表达谢意,同时,恐怕也是想将我引荐给他那个更高层次的圈子。这是一种认可,也是一次新的考验。
“感谢王局美意,我一定准时到。”我略一沉吟,便应承下来。我知道,到了这个阶段,有些场面,是无法回避的。
翌日傍晚,我特意换上了一身质感更好的深灰色立领中式上衣,依旧是棉麻材质,但剪裁更为合体,少了些许烟火气,多了几分文雅。我没有开车,而是叫了一辆专车,前往位于城市园林深处的“听荷轩”。
会所门脸极其低调,青砖灰瓦,隐在一片翠竹之后,唯有门楣上一块乌木牌匾,刻着“听荷”二字,笔力苍劲。报上王局的名号,身着旗袍的侍者微笑着引我入内。穿过几重月洞门,眼前豁然开朗。竟是一处偌大的中式庭院,亭台水榭,曲径通幽,晚风送来阵阵荷香,耳边是淙淙流水与隐约的古琴声,瞬间将门外的车马喧嚣隔绝开来。
宴设在一间临水的敞轩内,四面轩窗敞开,可见窗外月色下的荷塘,波光潋滟。轩内布置清雅,紫檀木的圆桌,官帽椅,多宝格里陈列着雅致的瓷器和古玩,空气里弥漫着淡淡的檀香和茶香。
我到时,已有四五人在座。王局自然是主位,他今晚气色明显好了许多,眼下的青黑淡了,笑容也真切了不少。见到我,他立刻热情地起身相迎。
“哎呀,张老板来了!快请入座!”他拉着我的手臂,向在座的几位介绍,“诸位,这位就是我之前提起的张老板,别看他年轻,可是真正的高人!我那个折腾我快一年的失眠,就是让张老板给调理好的!”
在座几位的目光瞬间聚焦在我身上。这些目光,不同于咨询室里客户的急切或审视,它们更沉静,更内敛,带着久居人上的从容与深不见底的打量。
王局一一为我介绍。有那位我之前在记录上看到过、掌管文化领域的李部长,清癯儒雅,戴着一副金丝眼镜;有某大型国有能源集团的赵总,身材高大,声音洪亮,带着一股不怒自威的气势;还有一位是满头银发、精神矍铄的老者,姓沈,王局恭敬地称其为“沈老”,是退下来的学界泰斗,门生故旧遍布;最后一位则相对年轻,约莫四十出头,姓徐,是某家势头凶猛的互联网新贵公司的CEO,穿着休闲西装,眼神锐利,充满活力。
这俨然是一个横跨政、商、学三界的微型名利场。我保持着谦逊的微笑,一一颔首致意,在王局安排的、靠近末席的位置坐下。我知道,在这里,我资历最浅,背景最单薄,唯一的凭借,就是王局口中那有些玄乎的“本事”。
寒暄过后,侍者开始上菜。果然是极精致的淮扬菜。一道清汤狮子头,汤色清澈见底,肉糜嫩如豆腐;一道软兜长鱼,鳝段绵软滑嫩,酱汁浓淡得宜;一道文思豆腐羹,豆腐细如发丝,刀工出神入化;还有蟹粉扒时蔬、水晶肴肉等等,摆盘精美,色香味俱是上乘。
席间谈话,起初多是围绕着时政经济、文化艺术等宏观话题,我插不上话,便安静聆听,默默观察。这是运用“食卦”的绝佳场合,每个人的饮食习惯,在这样放松的私下宴饮中,往往更能暴露其真实心性与状态。
王局果然遵循了我的建议,对油腻的菜肴浅尝辄止,多取用清淡的豆腐、时蔬,酒也只是象征性地沾了沾唇,倒是频频饮用侍者特意为他准备的、按照我给的方子泡制的百合莲子心茶。
李部长吃东西极为细致,每道菜都细细品味,但食量不大,尤其偏爱那碗文思豆腐羹,喝了小半碗。他说话慢条斯理,引经据典,显示出深厚的学养和谨慎的性格。
赵总则豪迈许多,对狮子头和长鱼颇为青睐,饮酒也爽快,但我在他举杯时注意到,他眉头会下意识地微蹙一下,放下酒杯后,会不自觉地用指尖轻轻按压右侧肋下。这个细微的动作,结合他偏红的面色和洪亮的嗓音,让我心中微微一动。
沈老年事已高,胃口却不错,牙口也好,对需要些许咀嚼的水晶肴肉情有独钟。他话语不多,但每每开口,总能引发现场短暂的沉思,分量极重。
那位徐总,则明显有些心不在焉。他吃得很快,似乎只是为了完成任务,对每道菜都缺乏真正的兴趣,眼神时不时飘向放在桌角的手机,手指在桌面上无意识地敲击,透露出内心的焦灼与对效率的极致追求。
酒过三巡,气氛愈发融洽。王局显然是有意要将我推向台前,他笑着将话题引到了我身上。
“张老板,说起来真是神奇。你就看了我那些吃饭的记录,就能断定我是脾胃积热,痰火扰心。按你说的调整了这几天,我这睡眠质量是大有改善,白天精神头也足了!你这套‘食卦’的本事,真是让人不服不行啊!”
众人的目光再次汇聚过来,带着更浓的好奇。李部长推了推眼镜,温和地问道:“哦?张老板这门学问,听起来似乎融合了传统医学与相人之术,不知具体是如何运作的?”
我知道,表现的时刻到了。但不能过于张扬,也不能显得故弄玄虚,需要把握好分寸。
“李部长过奖了。”我微微欠身,语气平和,“其实谈不上什么高深学问,无非是观察入微,关联思考。古人云‘民以食为天’,饮食是人之大欲,也是最难掩饰的本性流露。一个人长期的食物偏好、进食习惯,往往会与其体质状况、情绪状态乃至行为模式,形成某种内在的关联。”
我顿了顿,目光扫过席间诸位,见他们都露出倾听的神色,便继续道:“比如,王局之前偏好肥甘厚味,晚餐过晚,这容易加重脾胃负担,生成内热。热扰心神,自然难以安眠。同时,他习惯饮用参茶这类温补之物,对于体内已有积热的情况,无异于火上浇油。所以,调理的关键在于‘清’与‘降’,而非一味的‘补’。”
王局在一旁连连点头,充当了最佳的佐证。
这时,那位能源集团的赵总似乎来了兴趣,他哈哈一笑,声若洪钟:“张老板,那你看看我老赵,这身体怎么样?有没有什么需要注意的?”他这话带着几分玩笑,但眼神里却有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认真。
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我,包括那位一直有些游离的徐总,也暂时将注意力从手机上移开,看向我。
压力瞬间袭来。在这种场合,对着赵总这样级别的人物“评头论足”,风险极高。说浅了,显得徒有虚名;说深了,可能触及隐私,引起不快。
我深吸一口气,目光平静地迎向赵总,微笑道:“赵总身体底子极好,中气充沛,是干大事的体魄。”
先扬后抑,这是必要的铺垫。赵总脸上露出受用的笑容。
我话锋微转,语气依旧温和:“不过,赵总平日想必应酬繁多,酒是少不了的吧?”
赵总挑眉:“干我们这行的,没办法,酒桌上谈事情嘛!”
我点点头,目光落在他刚才无意识按压肋部的手上,缓缓道:“酒为湿热之最,最伤肝胆。赵总刚才饮酒时,眉头微蹙,饮毕后习惯性按压右肋,这个位置,正是肝胆经循行之处。我冒昧推测,赵总近期可能时常感觉右胁下或有隐痛、或有胀满感,容易口干口苦,晨起时尤其明显。不知我说得对否?”
赵总脸上的笑容瞬间凝固了,他放在桌下的手,下意识地又按了一下右肋。他盯着我,眼神里充满了震惊,半晌,才重重叹了口气,苦笑道:“神了!真是神了!张老板,你这一双眼睛,比医院的B超还厉害!没错,体检确实说有轻度脂肪肝,医生也让我戒酒,可这……唉,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啊!”
他这番坦诚,等于验证了我的判断。席间顿时响起一阵低低的惊叹声。李部长看向我的目光多了几分深思,沈老也抚须微微颔首。
王局更是满面红光,与有荣焉。
“赵总,”我适时给出建议,语气诚恳,“您的情况,关键在于疏肝利胆,清热化湿。酒能免则免,实在免不了,饮酒前务必先吃些主食或喝点酸奶保护胃黏膜。平时饮食可多加入一些绿色蔬菜,如芹菜、菠菜,尤其是苦味的食物,如苦瓜、穿心莲,都有很好的清肝火作用。也可以用菊花、决明子、枸杞泡水代茶饮。”
赵总连连点头:“记下了,记下了!张老板,听你的!以后这酒,是真得掂量着喝了!”
经过赵总这一番验证,席间的气氛变得更加热烈起来。那位互联网新贵徐总,似乎也按捺不住,他放下一直握着的手机,身体前倾,看向我,眼神灼灼:“张老板,你这套方法,很有意思。不知道,能不能看出一个人,适不适合创业,或者……一个项目,有没有前景?”
他的问题,将“食卦”从健康领域,直接引向了商业决策,这无疑是更大的挑战,也更能引起在座这些精英的兴趣。
我沉吟片刻,没有立刻回答。目光再次仔细地打量徐总。他面前的食物几乎没怎么动,唯独那盘需要耐心剔刺的“软兜长鱼”,他几乎没碰,反而对制作相对简单、入口即化的“文思豆腐羹”和方便快捷的“水晶肴肉”动了几筷子。他面前的茶杯,是空的,但他手边却放着一罐打开的功能性饮料,已经喝了大半。
“徐总,”我缓缓开口,“创业与项目前景,涉及因素极多,远非饮食一端可以断定。不过,从一个人的饮食偏好和习惯,确实可以窥见其部分性格特质与行为模式,这些特质,往往与创业所需的心性息息相关。”
我指了指他面前的餐盘和那罐饮料:“比如,您偏好简单、高效、能快速提供能量的食物和饮品,对于需要耐心和细致处理的菜肴则兴趣缺缺。这显示出您可能是一个目标导向极强、追求效率、厌恶繁琐流程的人。这在创业初期,是巨大的优势,雷厉风行,能快速打开局面。”
徐总眼神一亮,显然被说中了。
我话锋一转:“但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过于追求效率和简单直接,有时可能会忽略过程中的细节打磨,或者在面临需要长期深耕、耐心等待的领域时,容易产生急躁情绪。如同这淮扬菜,其精髓往往在于看似繁琐背后的极致功夫。一道文思豆腐,没有千百次的练习,切不出这游丝般的均匀。创业途中,有些‘功夫’,是省不得的。”
徐总愣住了,他看了看那碗几乎被他忽略的文思豆腐羹,又看了看自己手边的功能饮料,陷入了沉思。我的话,显然触动了他内心的某些思考。
李部长抚掌轻叹:“妙啊!由饮食见心性,由心性推事功,张老板这番见解,深入浅出,富含哲理!”
沈老也缓缓开口,声音苍劲而平和:“《礼记·曲礼》有云:‘毋抟饭,毋放饭,毋流歠,毋咤食,毋啮骨,毋反鱼肉,毋投与狗骨。’这食礼之中,本就蕴含着修身养性、观人识人之道。张小朋友能由此生发,观微知着,颇合古意,难得,难得。”
连沈老都开口称赞,这无疑是对我最高的肯定。王局脸上的笑容更是灿烂无比。
这场宴会,至此,已经远远超出了一般意义上的答谢。它成了我“食卦”能力的一次高端路演,一次在真正权力与财富核心圈层的惊艳亮相。
宴席散时,已是月上中天。王局亲自将我送到听荷轩门口,用力握着我的手:“张老板,今晚真是给我长脸了!以后在这省城,有什么事,尽管开口!”其他几位,也纷纷与我交换了联系方式,态度亲切而尊重。
坐在回程的专车上,我看着窗外飞速掠过的流光溢彩,心中并无多少志得意满,反而更加清明与审慎。
我知道,经由今晚这场“宴会验证”,“卦食咨询室”和我张老板的名号,将正式进入一个全新的、更具影响力的圈子。机遇的大门已经敞开,但门后的道路,也必将更加错综复杂,步步惊心。
能力的边界在被不断拓宽,而我所需要守护的本心,以及需要遵循的“规矩”,也必须在更高的层面上,坚守得更加牢固。
夜风微凉,吹在脸上,让我纷杂的思绪渐渐沉淀下来。前路漫漫,唯有慎独前行。
“张老板,王局吩咐,明晚在‘听荷轩’有个小范围的私人宴请,都是王局几位相熟的朋友,想请您务必赏光,一起吃个便饭。”秘书的声音透过听筒传来,客气中带着不容拒绝的意味。
“听荷轩”,这个名字我有所耳闻。那是城中顶级的私人会所之一,不对外营业,只接待会员及其引荐的宾客,以其极致私密性和据说出自前御厨后人的淮扬菜闻名遐迩。能踏入那个门槛,本身就是一种身份的象征。
我握着话筒,心下明了。这绝非一顿简单的“便饭”。王局的失眠想必是有了立竿见影的改善,他这是要以一种更亲近、也更正式的方式表达谢意,同时,恐怕也是想将我引荐给他那个更高层次的圈子。这是一种认可,也是一次新的考验。
“感谢王局美意,我一定准时到。”我略一沉吟,便应承下来。我知道,到了这个阶段,有些场面,是无法回避的。
翌日傍晚,我特意换上了一身质感更好的深灰色立领中式上衣,依旧是棉麻材质,但剪裁更为合体,少了些许烟火气,多了几分文雅。我没有开车,而是叫了一辆专车,前往位于城市园林深处的“听荷轩”。
会所门脸极其低调,青砖灰瓦,隐在一片翠竹之后,唯有门楣上一块乌木牌匾,刻着“听荷”二字,笔力苍劲。报上王局的名号,身着旗袍的侍者微笑着引我入内。穿过几重月洞门,眼前豁然开朗。竟是一处偌大的中式庭院,亭台水榭,曲径通幽,晚风送来阵阵荷香,耳边是淙淙流水与隐约的古琴声,瞬间将门外的车马喧嚣隔绝开来。
宴设在一间临水的敞轩内,四面轩窗敞开,可见窗外月色下的荷塘,波光潋滟。轩内布置清雅,紫檀木的圆桌,官帽椅,多宝格里陈列着雅致的瓷器和古玩,空气里弥漫着淡淡的檀香和茶香。
我到时,已有四五人在座。王局自然是主位,他今晚气色明显好了许多,眼下的青黑淡了,笑容也真切了不少。见到我,他立刻热情地起身相迎。
“哎呀,张老板来了!快请入座!”他拉着我的手臂,向在座的几位介绍,“诸位,这位就是我之前提起的张老板,别看他年轻,可是真正的高人!我那个折腾我快一年的失眠,就是让张老板给调理好的!”
在座几位的目光瞬间聚焦在我身上。这些目光,不同于咨询室里客户的急切或审视,它们更沉静,更内敛,带着久居人上的从容与深不见底的打量。
王局一一为我介绍。有那位我之前在记录上看到过、掌管文化领域的李部长,清癯儒雅,戴着一副金丝眼镜;有某大型国有能源集团的赵总,身材高大,声音洪亮,带着一股不怒自威的气势;还有一位是满头银发、精神矍铄的老者,姓沈,王局恭敬地称其为“沈老”,是退下来的学界泰斗,门生故旧遍布;最后一位则相对年轻,约莫四十出头,姓徐,是某家势头凶猛的互联网新贵公司的CEO,穿着休闲西装,眼神锐利,充满活力。
这俨然是一个横跨政、商、学三界的微型名利场。我保持着谦逊的微笑,一一颔首致意,在王局安排的、靠近末席的位置坐下。我知道,在这里,我资历最浅,背景最单薄,唯一的凭借,就是王局口中那有些玄乎的“本事”。
寒暄过后,侍者开始上菜。果然是极精致的淮扬菜。一道清汤狮子头,汤色清澈见底,肉糜嫩如豆腐;一道软兜长鱼,鳝段绵软滑嫩,酱汁浓淡得宜;一道文思豆腐羹,豆腐细如发丝,刀工出神入化;还有蟹粉扒时蔬、水晶肴肉等等,摆盘精美,色香味俱是上乘。
席间谈话,起初多是围绕着时政经济、文化艺术等宏观话题,我插不上话,便安静聆听,默默观察。这是运用“食卦”的绝佳场合,每个人的饮食习惯,在这样放松的私下宴饮中,往往更能暴露其真实心性与状态。
王局果然遵循了我的建议,对油腻的菜肴浅尝辄止,多取用清淡的豆腐、时蔬,酒也只是象征性地沾了沾唇,倒是频频饮用侍者特意为他准备的、按照我给的方子泡制的百合莲子心茶。
李部长吃东西极为细致,每道菜都细细品味,但食量不大,尤其偏爱那碗文思豆腐羹,喝了小半碗。他说话慢条斯理,引经据典,显示出深厚的学养和谨慎的性格。
赵总则豪迈许多,对狮子头和长鱼颇为青睐,饮酒也爽快,但我在他举杯时注意到,他眉头会下意识地微蹙一下,放下酒杯后,会不自觉地用指尖轻轻按压右侧肋下。这个细微的动作,结合他偏红的面色和洪亮的嗓音,让我心中微微一动。
沈老年事已高,胃口却不错,牙口也好,对需要些许咀嚼的水晶肴肉情有独钟。他话语不多,但每每开口,总能引发现场短暂的沉思,分量极重。
那位徐总,则明显有些心不在焉。他吃得很快,似乎只是为了完成任务,对每道菜都缺乏真正的兴趣,眼神时不时飘向放在桌角的手机,手指在桌面上无意识地敲击,透露出内心的焦灼与对效率的极致追求。
酒过三巡,气氛愈发融洽。王局显然是有意要将我推向台前,他笑着将话题引到了我身上。
“张老板,说起来真是神奇。你就看了我那些吃饭的记录,就能断定我是脾胃积热,痰火扰心。按你说的调整了这几天,我这睡眠质量是大有改善,白天精神头也足了!你这套‘食卦’的本事,真是让人不服不行啊!”
众人的目光再次汇聚过来,带着更浓的好奇。李部长推了推眼镜,温和地问道:“哦?张老板这门学问,听起来似乎融合了传统医学与相人之术,不知具体是如何运作的?”
我知道,表现的时刻到了。但不能过于张扬,也不能显得故弄玄虚,需要把握好分寸。
“李部长过奖了。”我微微欠身,语气平和,“其实谈不上什么高深学问,无非是观察入微,关联思考。古人云‘民以食为天’,饮食是人之大欲,也是最难掩饰的本性流露。一个人长期的食物偏好、进食习惯,往往会与其体质状况、情绪状态乃至行为模式,形成某种内在的关联。”
我顿了顿,目光扫过席间诸位,见他们都露出倾听的神色,便继续道:“比如,王局之前偏好肥甘厚味,晚餐过晚,这容易加重脾胃负担,生成内热。热扰心神,自然难以安眠。同时,他习惯饮用参茶这类温补之物,对于体内已有积热的情况,无异于火上浇油。所以,调理的关键在于‘清’与‘降’,而非一味的‘补’。”
王局在一旁连连点头,充当了最佳的佐证。
这时,那位能源集团的赵总似乎来了兴趣,他哈哈一笑,声若洪钟:“张老板,那你看看我老赵,这身体怎么样?有没有什么需要注意的?”他这话带着几分玩笑,但眼神里却有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认真。
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我,包括那位一直有些游离的徐总,也暂时将注意力从手机上移开,看向我。
压力瞬间袭来。在这种场合,对着赵总这样级别的人物“评头论足”,风险极高。说浅了,显得徒有虚名;说深了,可能触及隐私,引起不快。
我深吸一口气,目光平静地迎向赵总,微笑道:“赵总身体底子极好,中气充沛,是干大事的体魄。”
先扬后抑,这是必要的铺垫。赵总脸上露出受用的笑容。
我话锋微转,语气依旧温和:“不过,赵总平日想必应酬繁多,酒是少不了的吧?”
赵总挑眉:“干我们这行的,没办法,酒桌上谈事情嘛!”
我点点头,目光落在他刚才无意识按压肋部的手上,缓缓道:“酒为湿热之最,最伤肝胆。赵总刚才饮酒时,眉头微蹙,饮毕后习惯性按压右肋,这个位置,正是肝胆经循行之处。我冒昧推测,赵总近期可能时常感觉右胁下或有隐痛、或有胀满感,容易口干口苦,晨起时尤其明显。不知我说得对否?”
赵总脸上的笑容瞬间凝固了,他放在桌下的手,下意识地又按了一下右肋。他盯着我,眼神里充满了震惊,半晌,才重重叹了口气,苦笑道:“神了!真是神了!张老板,你这一双眼睛,比医院的B超还厉害!没错,体检确实说有轻度脂肪肝,医生也让我戒酒,可这……唉,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啊!”
他这番坦诚,等于验证了我的判断。席间顿时响起一阵低低的惊叹声。李部长看向我的目光多了几分深思,沈老也抚须微微颔首。
王局更是满面红光,与有荣焉。
“赵总,”我适时给出建议,语气诚恳,“您的情况,关键在于疏肝利胆,清热化湿。酒能免则免,实在免不了,饮酒前务必先吃些主食或喝点酸奶保护胃黏膜。平时饮食可多加入一些绿色蔬菜,如芹菜、菠菜,尤其是苦味的食物,如苦瓜、穿心莲,都有很好的清肝火作用。也可以用菊花、决明子、枸杞泡水代茶饮。”
赵总连连点头:“记下了,记下了!张老板,听你的!以后这酒,是真得掂量着喝了!”
经过赵总这一番验证,席间的气氛变得更加热烈起来。那位互联网新贵徐总,似乎也按捺不住,他放下一直握着的手机,身体前倾,看向我,眼神灼灼:“张老板,你这套方法,很有意思。不知道,能不能看出一个人,适不适合创业,或者……一个项目,有没有前景?”
他的问题,将“食卦”从健康领域,直接引向了商业决策,这无疑是更大的挑战,也更能引起在座这些精英的兴趣。
我沉吟片刻,没有立刻回答。目光再次仔细地打量徐总。他面前的食物几乎没怎么动,唯独那盘需要耐心剔刺的“软兜长鱼”,他几乎没碰,反而对制作相对简单、入口即化的“文思豆腐羹”和方便快捷的“水晶肴肉”动了几筷子。他面前的茶杯,是空的,但他手边却放着一罐打开的功能性饮料,已经喝了大半。
“徐总,”我缓缓开口,“创业与项目前景,涉及因素极多,远非饮食一端可以断定。不过,从一个人的饮食偏好和习惯,确实可以窥见其部分性格特质与行为模式,这些特质,往往与创业所需的心性息息相关。”
我指了指他面前的餐盘和那罐饮料:“比如,您偏好简单、高效、能快速提供能量的食物和饮品,对于需要耐心和细致处理的菜肴则兴趣缺缺。这显示出您可能是一个目标导向极强、追求效率、厌恶繁琐流程的人。这在创业初期,是巨大的优势,雷厉风行,能快速打开局面。”
徐总眼神一亮,显然被说中了。
我话锋一转:“但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过于追求效率和简单直接,有时可能会忽略过程中的细节打磨,或者在面临需要长期深耕、耐心等待的领域时,容易产生急躁情绪。如同这淮扬菜,其精髓往往在于看似繁琐背后的极致功夫。一道文思豆腐,没有千百次的练习,切不出这游丝般的均匀。创业途中,有些‘功夫’,是省不得的。”
徐总愣住了,他看了看那碗几乎被他忽略的文思豆腐羹,又看了看自己手边的功能饮料,陷入了沉思。我的话,显然触动了他内心的某些思考。
李部长抚掌轻叹:“妙啊!由饮食见心性,由心性推事功,张老板这番见解,深入浅出,富含哲理!”
沈老也缓缓开口,声音苍劲而平和:“《礼记·曲礼》有云:‘毋抟饭,毋放饭,毋流歠,毋咤食,毋啮骨,毋反鱼肉,毋投与狗骨。’这食礼之中,本就蕴含着修身养性、观人识人之道。张小朋友能由此生发,观微知着,颇合古意,难得,难得。”
连沈老都开口称赞,这无疑是对我最高的肯定。王局脸上的笑容更是灿烂无比。
这场宴会,至此,已经远远超出了一般意义上的答谢。它成了我“食卦”能力的一次高端路演,一次在真正权力与财富核心圈层的惊艳亮相。
宴席散时,已是月上中天。王局亲自将我送到听荷轩门口,用力握着我的手:“张老板,今晚真是给我长脸了!以后在这省城,有什么事,尽管开口!”其他几位,也纷纷与我交换了联系方式,态度亲切而尊重。
坐在回程的专车上,我看着窗外飞速掠过的流光溢彩,心中并无多少志得意满,反而更加清明与审慎。
我知道,经由今晚这场“宴会验证”,“卦食咨询室”和我张老板的名号,将正式进入一个全新的、更具影响力的圈子。机遇的大门已经敞开,但门后的道路,也必将更加错综复杂,步步惊心。
能力的边界在被不断拓宽,而我所需要守护的本心,以及需要遵循的“规矩”,也必须在更高的层面上,坚守得更加牢固。
夜风微凉,吹在脸上,让我纷杂的思绪渐渐沉淀下来。前路漫漫,唯有慎独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