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罗地亚边境小镇的晨雾,浓得像化不开的牛奶,带着松针和湿土的气息,沉甸甸地压在郝剑的肩头。他扛着那把锈迹斑斑的链锯,像扛着一段沉重的过往,一步一步踏入了墨绿色的松树林。六尺五寸的魁梧身躯,被包裹在一件洗得发白、肘部打着补丁的工装里,他刻意佝偻着脊背,让自己看起来像一棵饱经风霜、被暴雪压弯了腰的云杉,平凡得不能再平凡,仿佛生来就该与这片山林融为一体。
“突突突——”链锯发动时的轰鸣,像一头被惊醒的野兽,粗暴地撕裂了黎明的宁静。一群栖息在枝头的灰雀受了惊,扑棱棱地振翅高飞,灰色的身影掠过远方的山坳。郝剑眯起眼,目光穿透薄薄的晨雾,落在山坳后方那片若隐若现的建筑群上——黎明慈善基金会的培训中心。它像一头真正蛰伏的史前巨兽,匍匐在雾气深处,冰冷的混凝土墙体在熹微的晨光中泛着不祥的哑光,沉默地吞噬着一切窥探的视线。
“新来的!发什么呆!锯那边的枯木!”工头粗暴的呵斥声从身后传来,带着不容置疑的命令口吻,像鞭子一样抽在空气里。
郝剑瓮声瓮气地应了一声“知道了”,声音沙哑,像是许久未曾好好说话。他肌肉贲张的手臂稳稳地操控着震颤的链锯,每一块凸起的肌肉线条下,都蕴藏着千钧之力,此刻却如磐石般纹丝不动,没有一丝多余的晃动。没人知道,在他那看似普通的迷彩服内衬里,一枚比指甲盖还小的微型光纤摄像头,正悄无声息地将眼前的一切,包括工头那张不耐烦的脸,实时传回万里之外的指挥中心。他看似随意地挪动着脚步,调整着伐木的位置,实则每一步都精确无比,用特种兵独有的丈量方式,在心中默默计算着距离:从这片伐木区到培训中心外围的铁丝网,直线距离,七百三十二米。中间隔着两道潺潺流淌的溪流,以及一片足以掩盖身形的茂密矮灌木丛。每一个数字,都像钢印一样刻在他的脑海里。
链锯锋利的锯齿猛地切入松木,发出刺耳的摩擦声,木屑飞溅。就在这震耳欲聋的噪音掩护下,郝剑的瞳孔骤然微微收缩,如同暗夜中警惕的猫科动物。他眼角的余光捕捉到,培训中心最高塔楼的某个窗口,一闪而逝的异样反光——那绝不是普通玻璃在晨光下的反射,那是一种带着特殊蓝色调的、经过强化处理的反光,是加装了防暴膜的防弹观测窗!有人在看。这个念头像电流一样窜过他的脊椎。他不动声色,甚至故意让更多的木屑溅到沾满油污的工装裤腿上,然后“笨拙”地弯腰,似乎在清理缠绕在锯齿上的枯枝败叶。就在这一俯一仰之间,他手腕上那块看似普通的电子表表盘,已悄无声息地完成了一次全方位扫描。数据流在表盘内部飞速处理:八个固定岗哨,呈标准的梅花桩分布;四条巡逻路线,相互交叉,形成无死角覆盖;换班间隔,十七分钟。武装人员配备的,是加装了消音器的MP5SD3冲锋枪,黑色的枪身在雾中偶尔闪过冷光。
“嘿,你看这家伙,块头真大,是从俄罗斯来的难民吗?”不远处,两个克罗地亚本地工人停下手中的活计,一边抽着烟,一边用夹杂着方言的德语低声交谈,目光时不时瞟向郝剑,带着几分好奇和审视。
郝剑听到了,他缓缓直起身,转过身,脸上咧开一个略显憨厚的笑容,露出两排整齐却不算洁白的牙齿,显得有些木讷。“是的,从东边来的,想找点活干。”他用生硬的克罗地亚语回答,声音依旧沙哑。三天前,他正是靠着这副“无害”的、甚至有些蠢笨的模样,以及一套天衣无缝的难民身份文件,顺利通过了边境检查站。他这熊系特有的敦实外表,宽厚的肩膀,略显粗钝的五官,成了最好的伪装,像一层厚重的铠甲,将他真正的身份与外界隔绝开来。
只有当他独处时,那层伪装的铠甲才会悄然卸下。就像此刻,在他临时租住的、散发着松木清香的小木屋里,当夕阳的余晖透过狭小的窗户,在地板上投下长长的影子时,那双总是藏在浓密眉骨阴影下的眼睛,才会褪去所有的憨厚与木讷,透出猎豹般的锐利与警惕,仿佛能洞穿世间一切虚伪。他正坐在吱呀作响的木桌旁,用一把磨得锃亮的军用匕首,将一块普通的全麦面包,切成大小、厚度都精确到毫米的十二等分。这不仅仅是军人的习惯,更是一种极致的自律,一种在任何环境下都保持精准与控制的本能。
木屋的墙壁上,钉着一张从当地报纸上剪下来的小镇地图,边缘已经有些磨损。郝剑端起粗陶咖啡杯,微微倾斜,用指尖蘸着温热的咖啡液,在地图上仔细画下三条红色的路线:A路线,穿越镇子北郊那片早已废弃、布满危险坑道的矿道;B路线,利用每日清晨垃圾清运车进入培训中心时产生的短暂视觉盲区;C路线,则需要在午夜时分,泅渡那条水流湍急、冰冷刺骨的溪流。每一条路线旁,都用极小的字体标注着巡逻队的换班时间、行进速度,甚至是哨兵习惯性的咳嗽频率,精确到秒。这些密密麻麻的标注,是他连续三个不眠之夜,像一只真正的夜行动物,潜伏在培训中心外围最高的树梢上,忍受着蚊虫叮咬和肌肉酸痛,用高倍望远镜和红外夜视仪,一点一点观察、记录下来的成果。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是生与死的距离。
“熊,听到请回答。”突然,右耳的微型耳麦里传来一个清冷的女声,如同山涧寒冰融化的泉水,带着电流特有的沙沙声,瞬间驱散了木屋里的孤寂。是凌希玥。
郝剑的动作没有丝毫停顿,依旧在给地图上的某个点做标记。他伸出手,轻轻抚摸着不知何时从窗外探进头来的一只灰猫的下巴,那猫发出舒服的呼噜声。“熊收到,信号强度85%,清晰。”他的声音压得很低,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柔和,与白天那个沉默寡言的伐木工人判若两人,“今日观察到西侧围墙,原二号和五号了望塔之间,新增两个主动式热成像仪,灵敏度较高,坐标已通过加密频道上传。”
“收到坐标。”凌希玥的声音在耳机里停顿了片刻,似乎在查阅信息,“刘晓璐刚刚传回消息,目标内部代号‘高级训练营’的选拔,将在72小时内开始。这是我们接近核心的最佳机会。”她的语速突然加快,带着一丝紧迫感,“老猫指示,让你继续待命,保持潜伏状态。刘晓璐若在行动中暴露,或遭遇不测,你需要提供必要的火力策应,不惜一切代价确保她的安全,并完成‘物品’的回收。”
“不惜一切代价”……这六个字像一颗冰冷的铁珠,砸进郝剑的胸腔。他握着咖啡杯的手指猛地攥紧,骨节因为用力而微微发白,坚硬的粗陶杯身在他掌心发出了一声几不可闻的、细微的变形呻吟。一股滚烫的热流瞬间从心脏涌向四肢百骸,那是他血液里沉睡的战斗因子在咆哮,在渴望挣脱束缚,撕裂眼前的一切伪装。他想起出发前,队长陈子序拍着他肩膀说的话:“郝剑,记住,这次任务,我不需要你这头熊变成下山的猛虎,而是需要你变成一条冬眠的蛇,潜伏,等待,一击致命。”
“明白。”郝剑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多年的特种兵生涯,早已将“服从”与“冷静”刻进了他的骨髓。他松开手指,看着咖啡杯上留下的浅浅指痕,眼神逐渐变得坚定而冰冷。他缓缓起身,走到吱呀作响的木板床边,弯下腰,从床板下抽出一个用油布层层包裹的长条形物体。油布解开的瞬间,一道慑人的寒光骤然闪过狭小的木屋——那是一把经过他精心改装的复合弩,弩身由高强度碳纤维制成,用伐木工具的外壳巧妙伪装。而那些看似普通的箭矢,箭镞在灯光下泛着幽蓝的光泽,淬着从当地一种毒芹中提取的高纯度麻痹剂,足以让一头成年棕熊在三十秒内失去行动能力。
他轻轻抚摸着冰冷的弩身,就像抚摸着一位并肩作战的老友。雾还未散尽,狩猎,即将开始。
夜幕如一块浸透了墨汁的绒布,沉沉压在克罗地亚边境小镇的上空。郝剑的身影如同从墨色中剥离出的一道暗影,悄无声息地滑入小镇边缘那片法外之地——黑市。空气中弥漫着劣质烟草燃烧后的辛辣、柴油的刺鼻与某种难以名状的汗馊味,混合成一种令人作呕却又无比真实的底层气息。几个穿着油腻皮衣的男人斜倚在锈迹斑斑的铁桶旁,目光如秃鹫般警惕地扫过每一个生面孔,当触及郝剑这张明显带有东方特征的脸和他那身与周遭格格不入的壮硕体格时,审视中更添了几分掂量。
郝剑面无表情,仿佛对这些不怀好意的打量浑然不觉,径直走向一间挂着“农具修理”褪色木牌的铁皮屋。铁皮在夜风中发出轻微的嗡鸣,像是某种不安的预警。他在门前驻足,确认四周无人注意,才用带着巴尔干口音的塞尔维亚语,如同谈论天气般低声说出暗号:“我需要给链锯换弹簧。” 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笃定。
“吱呀——”门轴发出刺耳的摩擦声,一个独眼龙店主出现在门后。浑浊的独眼像颗蒙尘的玻璃珠,在郝剑宽厚得几乎要撑破工装的胸膛上滴溜溜打转,似乎想透过布料看清里面藏着的肌肉线条。“哪种弹簧?”他的声音沙哑得像是被砂纸磨过。
“能承受三吨拉力的那种。”郝剑回答时,右手拇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一个不起眼的金属打火机——那是他的微型电击器,冰冷的金属触感让他混乱的心跳稍稍平复。这是他多年来养成的习惯,在高压环境下,总要找到一点熟悉的依托。
暗格里的交易快得如同闪电,前后不过三十秒。郝剑将一个厚度可观的牛皮纸信封推过去,里面是码放整齐的欧元。对方则递回一个用油纸层层包裹的小包裹。指尖触及油纸的瞬间,郝剑心中了然——三根高碳钢撬棍,分量十足;六枚微型磁性吸附炸弹,设计精巧;还有一小瓶能在黑暗中发出幽幽绿光的特殊颜料,是标记路线的利器。这些不起眼的“农具零件”,曾是他在阿富汗兴都库什山区最可靠的伙伴,陪他完成过三次在鬼门关徘徊的任务。
回程路上,郝剑刻意绕了远路,拐进镇子边缘一座废弃的东正教堂。月光透过残破的彩绘玻璃,在布满灰尘的地面投下斑驳陆离的光影,十字架上的耶稣受难像在朦胧中更显悲怆。他单膝跪在冰冷的石砖上,低垂着头,双手交握,看似在虔诚祈祷,唇齿间甚至还无声地翕动着,仿佛在默念经文。但如果有人能凑近细看,便会发现他低垂的眼帘下,瞳孔正锐利地扫视着四周,而藏在袖袍下的左手,正以一种常人无法理解的频率和幅度,对着祭坛后方的阴影处快速比划着军用手语——那里,隐藏着他昨天提前布下的微型拾音器,此刻正忠诚地监听着教堂周围的动静。
突然,右耳的微型耳机里传来一阵细微却清晰的电流干扰声,那特有的频率如同毒蛇吐信,瞬间让郝剑全身的汗毛都竖了起来。是培训中心的安保系统!这种干扰模式,他在出发前的模拟训练中听过无数次!
几乎在干扰声响起的同一刹那,郝剑全身的肌肉瞬间从松弛切换到紧绷,如同蓄势待发的猎豹。他没有丝毫犹豫,身体如同被风吹动的落叶般,以一个极低的姿势猛地翻滚到忏悔室后方,动作迅捷而无声。透过忏悔室木板间一道微小的缝隙,他看见三个身着黑色西装、身形彪悍的男人正大步流星地走进教堂,皮鞋敲击地面发出沉闷的回响。为首者步伐沉稳,眼神阴鸷,左耳垂下一枚蛇形耳钉在微弱的光线下闪着寒光——郝剑的瞳孔骤然收缩,是孙天煜的贴身保镖之一,代号“蝰蛇”!
郝剑将呼吸压到最低,几乎与周围的尘埃融为一体。他调动起“熊系”特有的惊人耐心,如同真正的熊在等待猎物般,屏住呼吸,心脏在胸腔里沉稳地跳动,每一次收缩都带着强大的力量。他能清晰地听到自己血液奔流的声音,听到外面那几人交谈的模糊字句,甚至能闻到他们身上散发出的古龙水味与硝烟味混合的气息。时间仿佛在这一刻凝固,每一秒都如同一个世纪般漫长。直到那三道黑影彻底消失在教堂门外,确认再无危险后,郝剑才缓缓松开了紧握的拳头。掌心已被汗水浸湿,黏腻地贴在粗糙的工装布料上,但这并非因为恐惧,而是一种近乎战栗的兴奋——沉睡的猛兽,终于嗅到了猎物的气息!
凌晨三点,万籁俱寂。郝剑站在一条冰冷的溪流中央,刺骨的河水没过他的战术靴,寒意顺着小腿蔓延而上,却丝毫无法冻结他体内那股几乎要沸腾的热血。他半跪在水中,利用水流的声音掩盖自身的气息,手中的红外望远镜正牢牢锁定着七百米外培训中心的主塔楼。屏幕上,两个穿着迷彩服的守卫正无精打采地打着哈欠换岗,交接动作敷衍而拖沓,显然对这枯燥的守夜任务早已厌倦。左手腕上的军用腕表荧光屏清晰地显示着:距离刘晓璐提供的“选拔”时间,还有41小时23分钟。每一分每一秒,都在敲打着他紧绷的神经。
“各单位注意,”就在这时,陈子序沉稳如磐石的声音突然在耳机里响起,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郝剑,启动B计划渗透。廖汉生带领突击组已抵达亚得里亚海预定海域待命。记住,你的核心任务是打开西侧通风管道的安全锁,为后续渗透创造条件,其余的交给我们。”
郝剑缓缓抬起右手,五指并拢,对着深邃的星空做出一个标准的“收到”手势。月光洒在他棱角分明的侧脸上,刚才为了伪装而刻意收敛的肌肉线条重新贲张起来,工装下的躯体如同一座积蓄了万年能量、即将喷薄而出的火山,充满了毁灭性的力量。链锯、面包屑、憨厚的笑容、甚至那略显笨拙的走路姿势……所有这些精心打造的伪装,都将在黎明前被彻底撕碎,露出其下狰狞的獠牙。
当第一缕晨曦如同利剑般刺破东方的云层时,郝剑已经成功潜伏在培训中心外围的垃圾处理站。他像一头真正的熊一样,蜷缩在一个散发着恶臭的废弃集装箱里,集装箱内堆满了腐烂的食物残渣和各种工业废料,苍蝇在耳边嗡嗡作响。但他对此毫不在意,多年的野外生存训练让他早已习惯了在各种极端环境下保持最佳状态。远处,培训中心的方向隐约传来信徒们做晨祷的吟唱声,空灵而诡异,与这里的肮脏污秽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他的指尖轻轻敲击着改装弩的扳机,冰冷的金属触感让他更加清醒。一个无声的倒计时在脑海中精确地跳动:10…9…8…
在克罗地亚边境弥漫的晨雾中,一头沉默隐忍了许久的熊,终于缓缓露出了他最锋利的獠牙。而732米外戒备森严的培训中心主楼里,孙天煜正对着一部造型奇特的量子通讯器微笑着,他的笑容自信而残忍,浑然不知,一股来自地狱的死亡气息,已经顺着冰冷的通风管道,悄然向他爬来。
“突突突——”链锯发动时的轰鸣,像一头被惊醒的野兽,粗暴地撕裂了黎明的宁静。一群栖息在枝头的灰雀受了惊,扑棱棱地振翅高飞,灰色的身影掠过远方的山坳。郝剑眯起眼,目光穿透薄薄的晨雾,落在山坳后方那片若隐若现的建筑群上——黎明慈善基金会的培训中心。它像一头真正蛰伏的史前巨兽,匍匐在雾气深处,冰冷的混凝土墙体在熹微的晨光中泛着不祥的哑光,沉默地吞噬着一切窥探的视线。
“新来的!发什么呆!锯那边的枯木!”工头粗暴的呵斥声从身后传来,带着不容置疑的命令口吻,像鞭子一样抽在空气里。
郝剑瓮声瓮气地应了一声“知道了”,声音沙哑,像是许久未曾好好说话。他肌肉贲张的手臂稳稳地操控着震颤的链锯,每一块凸起的肌肉线条下,都蕴藏着千钧之力,此刻却如磐石般纹丝不动,没有一丝多余的晃动。没人知道,在他那看似普通的迷彩服内衬里,一枚比指甲盖还小的微型光纤摄像头,正悄无声息地将眼前的一切,包括工头那张不耐烦的脸,实时传回万里之外的指挥中心。他看似随意地挪动着脚步,调整着伐木的位置,实则每一步都精确无比,用特种兵独有的丈量方式,在心中默默计算着距离:从这片伐木区到培训中心外围的铁丝网,直线距离,七百三十二米。中间隔着两道潺潺流淌的溪流,以及一片足以掩盖身形的茂密矮灌木丛。每一个数字,都像钢印一样刻在他的脑海里。
链锯锋利的锯齿猛地切入松木,发出刺耳的摩擦声,木屑飞溅。就在这震耳欲聋的噪音掩护下,郝剑的瞳孔骤然微微收缩,如同暗夜中警惕的猫科动物。他眼角的余光捕捉到,培训中心最高塔楼的某个窗口,一闪而逝的异样反光——那绝不是普通玻璃在晨光下的反射,那是一种带着特殊蓝色调的、经过强化处理的反光,是加装了防暴膜的防弹观测窗!有人在看。这个念头像电流一样窜过他的脊椎。他不动声色,甚至故意让更多的木屑溅到沾满油污的工装裤腿上,然后“笨拙”地弯腰,似乎在清理缠绕在锯齿上的枯枝败叶。就在这一俯一仰之间,他手腕上那块看似普通的电子表表盘,已悄无声息地完成了一次全方位扫描。数据流在表盘内部飞速处理:八个固定岗哨,呈标准的梅花桩分布;四条巡逻路线,相互交叉,形成无死角覆盖;换班间隔,十七分钟。武装人员配备的,是加装了消音器的MP5SD3冲锋枪,黑色的枪身在雾中偶尔闪过冷光。
“嘿,你看这家伙,块头真大,是从俄罗斯来的难民吗?”不远处,两个克罗地亚本地工人停下手中的活计,一边抽着烟,一边用夹杂着方言的德语低声交谈,目光时不时瞟向郝剑,带着几分好奇和审视。
郝剑听到了,他缓缓直起身,转过身,脸上咧开一个略显憨厚的笑容,露出两排整齐却不算洁白的牙齿,显得有些木讷。“是的,从东边来的,想找点活干。”他用生硬的克罗地亚语回答,声音依旧沙哑。三天前,他正是靠着这副“无害”的、甚至有些蠢笨的模样,以及一套天衣无缝的难民身份文件,顺利通过了边境检查站。他这熊系特有的敦实外表,宽厚的肩膀,略显粗钝的五官,成了最好的伪装,像一层厚重的铠甲,将他真正的身份与外界隔绝开来。
只有当他独处时,那层伪装的铠甲才会悄然卸下。就像此刻,在他临时租住的、散发着松木清香的小木屋里,当夕阳的余晖透过狭小的窗户,在地板上投下长长的影子时,那双总是藏在浓密眉骨阴影下的眼睛,才会褪去所有的憨厚与木讷,透出猎豹般的锐利与警惕,仿佛能洞穿世间一切虚伪。他正坐在吱呀作响的木桌旁,用一把磨得锃亮的军用匕首,将一块普通的全麦面包,切成大小、厚度都精确到毫米的十二等分。这不仅仅是军人的习惯,更是一种极致的自律,一种在任何环境下都保持精准与控制的本能。
木屋的墙壁上,钉着一张从当地报纸上剪下来的小镇地图,边缘已经有些磨损。郝剑端起粗陶咖啡杯,微微倾斜,用指尖蘸着温热的咖啡液,在地图上仔细画下三条红色的路线:A路线,穿越镇子北郊那片早已废弃、布满危险坑道的矿道;B路线,利用每日清晨垃圾清运车进入培训中心时产生的短暂视觉盲区;C路线,则需要在午夜时分,泅渡那条水流湍急、冰冷刺骨的溪流。每一条路线旁,都用极小的字体标注着巡逻队的换班时间、行进速度,甚至是哨兵习惯性的咳嗽频率,精确到秒。这些密密麻麻的标注,是他连续三个不眠之夜,像一只真正的夜行动物,潜伏在培训中心外围最高的树梢上,忍受着蚊虫叮咬和肌肉酸痛,用高倍望远镜和红外夜视仪,一点一点观察、记录下来的成果。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是生与死的距离。
“熊,听到请回答。”突然,右耳的微型耳麦里传来一个清冷的女声,如同山涧寒冰融化的泉水,带着电流特有的沙沙声,瞬间驱散了木屋里的孤寂。是凌希玥。
郝剑的动作没有丝毫停顿,依旧在给地图上的某个点做标记。他伸出手,轻轻抚摸着不知何时从窗外探进头来的一只灰猫的下巴,那猫发出舒服的呼噜声。“熊收到,信号强度85%,清晰。”他的声音压得很低,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柔和,与白天那个沉默寡言的伐木工人判若两人,“今日观察到西侧围墙,原二号和五号了望塔之间,新增两个主动式热成像仪,灵敏度较高,坐标已通过加密频道上传。”
“收到坐标。”凌希玥的声音在耳机里停顿了片刻,似乎在查阅信息,“刘晓璐刚刚传回消息,目标内部代号‘高级训练营’的选拔,将在72小时内开始。这是我们接近核心的最佳机会。”她的语速突然加快,带着一丝紧迫感,“老猫指示,让你继续待命,保持潜伏状态。刘晓璐若在行动中暴露,或遭遇不测,你需要提供必要的火力策应,不惜一切代价确保她的安全,并完成‘物品’的回收。”
“不惜一切代价”……这六个字像一颗冰冷的铁珠,砸进郝剑的胸腔。他握着咖啡杯的手指猛地攥紧,骨节因为用力而微微发白,坚硬的粗陶杯身在他掌心发出了一声几不可闻的、细微的变形呻吟。一股滚烫的热流瞬间从心脏涌向四肢百骸,那是他血液里沉睡的战斗因子在咆哮,在渴望挣脱束缚,撕裂眼前的一切伪装。他想起出发前,队长陈子序拍着他肩膀说的话:“郝剑,记住,这次任务,我不需要你这头熊变成下山的猛虎,而是需要你变成一条冬眠的蛇,潜伏,等待,一击致命。”
“明白。”郝剑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多年的特种兵生涯,早已将“服从”与“冷静”刻进了他的骨髓。他松开手指,看着咖啡杯上留下的浅浅指痕,眼神逐渐变得坚定而冰冷。他缓缓起身,走到吱呀作响的木板床边,弯下腰,从床板下抽出一个用油布层层包裹的长条形物体。油布解开的瞬间,一道慑人的寒光骤然闪过狭小的木屋——那是一把经过他精心改装的复合弩,弩身由高强度碳纤维制成,用伐木工具的外壳巧妙伪装。而那些看似普通的箭矢,箭镞在灯光下泛着幽蓝的光泽,淬着从当地一种毒芹中提取的高纯度麻痹剂,足以让一头成年棕熊在三十秒内失去行动能力。
他轻轻抚摸着冰冷的弩身,就像抚摸着一位并肩作战的老友。雾还未散尽,狩猎,即将开始。
夜幕如一块浸透了墨汁的绒布,沉沉压在克罗地亚边境小镇的上空。郝剑的身影如同从墨色中剥离出的一道暗影,悄无声息地滑入小镇边缘那片法外之地——黑市。空气中弥漫着劣质烟草燃烧后的辛辣、柴油的刺鼻与某种难以名状的汗馊味,混合成一种令人作呕却又无比真实的底层气息。几个穿着油腻皮衣的男人斜倚在锈迹斑斑的铁桶旁,目光如秃鹫般警惕地扫过每一个生面孔,当触及郝剑这张明显带有东方特征的脸和他那身与周遭格格不入的壮硕体格时,审视中更添了几分掂量。
郝剑面无表情,仿佛对这些不怀好意的打量浑然不觉,径直走向一间挂着“农具修理”褪色木牌的铁皮屋。铁皮在夜风中发出轻微的嗡鸣,像是某种不安的预警。他在门前驻足,确认四周无人注意,才用带着巴尔干口音的塞尔维亚语,如同谈论天气般低声说出暗号:“我需要给链锯换弹簧。” 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笃定。
“吱呀——”门轴发出刺耳的摩擦声,一个独眼龙店主出现在门后。浑浊的独眼像颗蒙尘的玻璃珠,在郝剑宽厚得几乎要撑破工装的胸膛上滴溜溜打转,似乎想透过布料看清里面藏着的肌肉线条。“哪种弹簧?”他的声音沙哑得像是被砂纸磨过。
“能承受三吨拉力的那种。”郝剑回答时,右手拇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一个不起眼的金属打火机——那是他的微型电击器,冰冷的金属触感让他混乱的心跳稍稍平复。这是他多年来养成的习惯,在高压环境下,总要找到一点熟悉的依托。
暗格里的交易快得如同闪电,前后不过三十秒。郝剑将一个厚度可观的牛皮纸信封推过去,里面是码放整齐的欧元。对方则递回一个用油纸层层包裹的小包裹。指尖触及油纸的瞬间,郝剑心中了然——三根高碳钢撬棍,分量十足;六枚微型磁性吸附炸弹,设计精巧;还有一小瓶能在黑暗中发出幽幽绿光的特殊颜料,是标记路线的利器。这些不起眼的“农具零件”,曾是他在阿富汗兴都库什山区最可靠的伙伴,陪他完成过三次在鬼门关徘徊的任务。
回程路上,郝剑刻意绕了远路,拐进镇子边缘一座废弃的东正教堂。月光透过残破的彩绘玻璃,在布满灰尘的地面投下斑驳陆离的光影,十字架上的耶稣受难像在朦胧中更显悲怆。他单膝跪在冰冷的石砖上,低垂着头,双手交握,看似在虔诚祈祷,唇齿间甚至还无声地翕动着,仿佛在默念经文。但如果有人能凑近细看,便会发现他低垂的眼帘下,瞳孔正锐利地扫视着四周,而藏在袖袍下的左手,正以一种常人无法理解的频率和幅度,对着祭坛后方的阴影处快速比划着军用手语——那里,隐藏着他昨天提前布下的微型拾音器,此刻正忠诚地监听着教堂周围的动静。
突然,右耳的微型耳机里传来一阵细微却清晰的电流干扰声,那特有的频率如同毒蛇吐信,瞬间让郝剑全身的汗毛都竖了起来。是培训中心的安保系统!这种干扰模式,他在出发前的模拟训练中听过无数次!
几乎在干扰声响起的同一刹那,郝剑全身的肌肉瞬间从松弛切换到紧绷,如同蓄势待发的猎豹。他没有丝毫犹豫,身体如同被风吹动的落叶般,以一个极低的姿势猛地翻滚到忏悔室后方,动作迅捷而无声。透过忏悔室木板间一道微小的缝隙,他看见三个身着黑色西装、身形彪悍的男人正大步流星地走进教堂,皮鞋敲击地面发出沉闷的回响。为首者步伐沉稳,眼神阴鸷,左耳垂下一枚蛇形耳钉在微弱的光线下闪着寒光——郝剑的瞳孔骤然收缩,是孙天煜的贴身保镖之一,代号“蝰蛇”!
郝剑将呼吸压到最低,几乎与周围的尘埃融为一体。他调动起“熊系”特有的惊人耐心,如同真正的熊在等待猎物般,屏住呼吸,心脏在胸腔里沉稳地跳动,每一次收缩都带着强大的力量。他能清晰地听到自己血液奔流的声音,听到外面那几人交谈的模糊字句,甚至能闻到他们身上散发出的古龙水味与硝烟味混合的气息。时间仿佛在这一刻凝固,每一秒都如同一个世纪般漫长。直到那三道黑影彻底消失在教堂门外,确认再无危险后,郝剑才缓缓松开了紧握的拳头。掌心已被汗水浸湿,黏腻地贴在粗糙的工装布料上,但这并非因为恐惧,而是一种近乎战栗的兴奋——沉睡的猛兽,终于嗅到了猎物的气息!
凌晨三点,万籁俱寂。郝剑站在一条冰冷的溪流中央,刺骨的河水没过他的战术靴,寒意顺着小腿蔓延而上,却丝毫无法冻结他体内那股几乎要沸腾的热血。他半跪在水中,利用水流的声音掩盖自身的气息,手中的红外望远镜正牢牢锁定着七百米外培训中心的主塔楼。屏幕上,两个穿着迷彩服的守卫正无精打采地打着哈欠换岗,交接动作敷衍而拖沓,显然对这枯燥的守夜任务早已厌倦。左手腕上的军用腕表荧光屏清晰地显示着:距离刘晓璐提供的“选拔”时间,还有41小时23分钟。每一分每一秒,都在敲打着他紧绷的神经。
“各单位注意,”就在这时,陈子序沉稳如磐石的声音突然在耳机里响起,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郝剑,启动B计划渗透。廖汉生带领突击组已抵达亚得里亚海预定海域待命。记住,你的核心任务是打开西侧通风管道的安全锁,为后续渗透创造条件,其余的交给我们。”
郝剑缓缓抬起右手,五指并拢,对着深邃的星空做出一个标准的“收到”手势。月光洒在他棱角分明的侧脸上,刚才为了伪装而刻意收敛的肌肉线条重新贲张起来,工装下的躯体如同一座积蓄了万年能量、即将喷薄而出的火山,充满了毁灭性的力量。链锯、面包屑、憨厚的笑容、甚至那略显笨拙的走路姿势……所有这些精心打造的伪装,都将在黎明前被彻底撕碎,露出其下狰狞的獠牙。
当第一缕晨曦如同利剑般刺破东方的云层时,郝剑已经成功潜伏在培训中心外围的垃圾处理站。他像一头真正的熊一样,蜷缩在一个散发着恶臭的废弃集装箱里,集装箱内堆满了腐烂的食物残渣和各种工业废料,苍蝇在耳边嗡嗡作响。但他对此毫不在意,多年的野外生存训练让他早已习惯了在各种极端环境下保持最佳状态。远处,培训中心的方向隐约传来信徒们做晨祷的吟唱声,空灵而诡异,与这里的肮脏污秽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他的指尖轻轻敲击着改装弩的扳机,冰冷的金属触感让他更加清醒。一个无声的倒计时在脑海中精确地跳动:10…9…8…
在克罗地亚边境弥漫的晨雾中,一头沉默隐忍了许久的熊,终于缓缓露出了他最锋利的獠牙。而732米外戒备森严的培训中心主楼里,孙天煜正对着一部造型奇特的量子通讯器微笑着,他的笑容自信而残忍,浑然不知,一股来自地狱的死亡气息,已经顺着冰冷的通风管道,悄然向他爬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