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边,柳毅步履从容,并未施展任何神通,只是凭着脚力,不紧不慢地沿着熟悉的路径走向蓝田县城。旬月游历,见惯了名山大川的奇崛与历史陈迹的沧桑,此刻重返这烟火人间,倒也别有一番宁静滋味。
城门口值守的差役远远看见那袭熟悉的青衫,立刻挺直了腰板,待柳毅走近,连忙躬身抱拳,脸上带着恭敬的笑容:“县尉大人,您回来了!”
柳毅微微颔首,脸上是惯常的淡然:“嗯,回来了。这些时日,城中可还安靖?”
“回大人话,安靖得很!托大人和明府的福,一切如常。”差役忙不迭地回答。
柳毅不再多言,迈步踏入城门。熟悉的街景映入眼帘,酒旗招展,店铺林立,空气中弥漫着食物与尘土混合的气息。他没有过多流连,径直穿街过巷,向着位于城中的县衙走去。衙署那灰黑色的墙体、高耸的屋脊,在夕阳余晖中显得肃穆而安稳。
他穿堂过院,沿途遇到的书吏、杂役纷纷停下手中的活计,恭敬地向他行礼问候。柳毅一一颔首回应,脚步未停,径直来到二堂之外。请值守的衙役通传后,里面很快传来了县令郑守谦温和的声音:“是元章回来了?快请进来!”
柳毅整了整衣冠,迈步而入。二堂内灯火初上,将房间照得通明。县令郑守谦正端坐于宽大的公案之后,案头上堆叠着高高的文书卷宗。他年纪在五旬上下,身材微胖,面容和善,带着些读书人的儒雅气,下颌留着修剪整齐的短须,眉宇间带着常年处理政务沉淀下来的沉稳与练达。
见到风尘仆仆却依旧神色沉静、不见多少倦色的柳毅,郑守谦脸上露出真切温和的笑容,放下了手中那支沾满朱砂的毛笔,身体微微前倾,关切之情溢于言表:“元章回来了?此行往返汉中,路途遥远,一路辛苦。你那位抱恙的友人,病情可有好转?如今情形如何?若需延请名医,或是药材方面有所短缺,切勿客气,本官或可修书一封,请京兆府的良医前往诊治,府衙那边,我也尚有几分薄面。”
柳毅面色不变,拱手深深一揖,姿态从容,言语清晰而稳妥:“劳县尊如此挂心垂询,卑职感激不尽,在此代友人拜谢县尊厚意。”他直起身,目光平和地迎向郑守谦,“卑职那位友人乃是多年沉疴,根深蒂固,此次春寒料峭,不慎引动旧疾,骤然发作起来确实颇为凶险。但万幸家中子侄照料精心,延医及时,所用方剂也还算对症,如今病情已然稳住,高热已退,咳喘亦平复大半。
据医者所言,后续只需安心静养,避免劳顿忧思,假以时日,细心调理,便能逐渐恢复如常。卑职在彼处盘桓数日,见其情况确已稳定,饮食渐增,精神也好了许多,家中亲眷亦能妥善照料,方才敢动身赶回,唯恐耽误了县中公务,有负县尊信任。”
郑守谦仔细听着,不时微微点头,待柳毅说完,他抚须沉吟片刻,脸上欣慰之色更浓:“嗯,病情稳住便好,静养确是关键。此类沉疴旧疾,欲速则不达,最忌反复。元章你能在友人危难时前去探望,是重情义;见其稳定后即刻返回,是不忘职责。本官甚慰。”他语气诚恳,带着上官对出色下属的赏识,“出门在外,最怕遇上这等急症凶险,如今人能安然无恙,便是最大的幸事。你能及时赶回,未误期限,本官也就彻底放心了。”
他话锋一转,回到公务上:“这旬月以来,托赖皇恩浩荡,境内风调雨顺,县境之内倒也太平无事,并未发生甚棘手的刑名案件或突发灾异,百姓安居,四境宁谧。积压的一些日常公务,周县丞勤勉任事,夙夜在公,也已代为处理了大半。各类文书账目,皆条分缕析,清晰明了,待你稍后查阅便知。你可安心,不必过于急切。”
柳毅闻言,再次躬身,语气沉稳:“周县丞老成干练,经验丰富,有他坐镇主持日常事务,卑职自然是一万个放心。卑职稍后便去与周县丞详细交接,定将旬月来的大小事务、各项进度一一梳理清楚,尽快熟悉情况,必不敢有丝毫懈怠,请县尊放心。”
郑守谦又温言勉励了几句,诸如“舟车劳顿,亦要注意休憩,公务虽要紧,亦不可耗损过度”之类体现上官关怀的话,便摆了摆手,让柳毅自去忙碌了。
柳毅拱手告退,步履沉稳地离开了二堂。他并未直接回自己住处,而是未作停歇,转身便走向县丞办公的廨署。周县丞此时正在灯下核对着一本厚厚的税赋册子。见到柳毅进来,他立刻放下手中的算盘,站起身,脸上堆起热情而又不失分寸的笑容,拱手道:“柳大人!您可算回来了!一路辛苦!快请坐!尊友之事……可还顺利?人无大碍了吧?” 他一边招呼,一边示意衙役上茶,关切之情显得十分自然。
柳毅依旧以那说辞从容应对,感谢了周县丞的关心。寒暄过后,周县丞便热情地开始汇报工作:“大人您离衙这旬月,诸事倒也平顺。这是秋税收缴的明细,各乡里已完成七成有余,这是具体数目……”他拿起一本厚厚的册子,准备详细解说。
柳毅却未伸手去接,只是目光在册子封面上一扫,打断道:“总数无误,按期完成便可。可有哪处拖延甚久,或数目出入较大的?” 他直接跳过过程,问及结果与异常。
周县丞一愣,连忙翻到册子后面几页,指着一处道:“呃……唯有城西张家庄,因今夏雨水多了些,淹了几处洼地,庄户请求酌情减免,目前尚未缴齐,数目比预期少了约摸这个数……”他报了个数字。
柳毅听罢,只“嗯”了一声,手指在椅背上轻轻敲了敲,道:“核实灾情,若属实,按律酌情处理,记录在案,报县令大人核准。若无他处异常,此事你依章程办便是。” 三言两语,便将一桩可能需要反复扯皮的琐事定了性,指明了处理方向和权限,自己却丝毫没有深入细节的意思。
周县丞连忙称是,又拿起另一叠文书:“还有这几起乡邻纠纷,皆是田土借贷之类的小事,下官已一一调解处置,这是调解文书和双方画押的凭证……”
柳毅甚至没有去看那叠文书,只抬了抬眼,问道:“可曾动用刑责?或有反复?”
“不曾动用刑责,皆是调解息讼。目前看来,当事双方均已服气,并无反复迹象。”
“那便好。此类小事,周兄处置得当即可。”柳毅语气带着些许理所当然,仿佛这些维系地方安定的日常琐务,本就不该烦扰到他。
周县丞早已习惯柳毅这般做派,心下虽觉这位县尉大人过于疏懒具体事务,却也不得不佩服其抓关键的本事。他继续汇报城防、狱囚等事项,柳毅大多只是听着,偶尔在关键节点插言一两句,或询问最终结果,或点出可能存在的隐患,每每都切中要害,让周县丞不敢有丝毫大意,需得打起十二分精神应对。
待到所有事项汇报完毕,柳毅放下茶杯,站起身,掸了掸并无灰尘的衣袍,淡淡道:“有劳周兄了。既无大事,后续诸事依旧按旧例,由周兄费心。若有疑难不决或涉及刑名重案,再报与我知。” 说罢,也不等周县丞再客套挽留用饭,便微微颔首,转身飘然而去。
城门口值守的差役远远看见那袭熟悉的青衫,立刻挺直了腰板,待柳毅走近,连忙躬身抱拳,脸上带着恭敬的笑容:“县尉大人,您回来了!”
柳毅微微颔首,脸上是惯常的淡然:“嗯,回来了。这些时日,城中可还安靖?”
“回大人话,安靖得很!托大人和明府的福,一切如常。”差役忙不迭地回答。
柳毅不再多言,迈步踏入城门。熟悉的街景映入眼帘,酒旗招展,店铺林立,空气中弥漫着食物与尘土混合的气息。他没有过多流连,径直穿街过巷,向着位于城中的县衙走去。衙署那灰黑色的墙体、高耸的屋脊,在夕阳余晖中显得肃穆而安稳。
他穿堂过院,沿途遇到的书吏、杂役纷纷停下手中的活计,恭敬地向他行礼问候。柳毅一一颔首回应,脚步未停,径直来到二堂之外。请值守的衙役通传后,里面很快传来了县令郑守谦温和的声音:“是元章回来了?快请进来!”
柳毅整了整衣冠,迈步而入。二堂内灯火初上,将房间照得通明。县令郑守谦正端坐于宽大的公案之后,案头上堆叠着高高的文书卷宗。他年纪在五旬上下,身材微胖,面容和善,带着些读书人的儒雅气,下颌留着修剪整齐的短须,眉宇间带着常年处理政务沉淀下来的沉稳与练达。
见到风尘仆仆却依旧神色沉静、不见多少倦色的柳毅,郑守谦脸上露出真切温和的笑容,放下了手中那支沾满朱砂的毛笔,身体微微前倾,关切之情溢于言表:“元章回来了?此行往返汉中,路途遥远,一路辛苦。你那位抱恙的友人,病情可有好转?如今情形如何?若需延请名医,或是药材方面有所短缺,切勿客气,本官或可修书一封,请京兆府的良医前往诊治,府衙那边,我也尚有几分薄面。”
柳毅面色不变,拱手深深一揖,姿态从容,言语清晰而稳妥:“劳县尊如此挂心垂询,卑职感激不尽,在此代友人拜谢县尊厚意。”他直起身,目光平和地迎向郑守谦,“卑职那位友人乃是多年沉疴,根深蒂固,此次春寒料峭,不慎引动旧疾,骤然发作起来确实颇为凶险。但万幸家中子侄照料精心,延医及时,所用方剂也还算对症,如今病情已然稳住,高热已退,咳喘亦平复大半。
据医者所言,后续只需安心静养,避免劳顿忧思,假以时日,细心调理,便能逐渐恢复如常。卑职在彼处盘桓数日,见其情况确已稳定,饮食渐增,精神也好了许多,家中亲眷亦能妥善照料,方才敢动身赶回,唯恐耽误了县中公务,有负县尊信任。”
郑守谦仔细听着,不时微微点头,待柳毅说完,他抚须沉吟片刻,脸上欣慰之色更浓:“嗯,病情稳住便好,静养确是关键。此类沉疴旧疾,欲速则不达,最忌反复。元章你能在友人危难时前去探望,是重情义;见其稳定后即刻返回,是不忘职责。本官甚慰。”他语气诚恳,带着上官对出色下属的赏识,“出门在外,最怕遇上这等急症凶险,如今人能安然无恙,便是最大的幸事。你能及时赶回,未误期限,本官也就彻底放心了。”
他话锋一转,回到公务上:“这旬月以来,托赖皇恩浩荡,境内风调雨顺,县境之内倒也太平无事,并未发生甚棘手的刑名案件或突发灾异,百姓安居,四境宁谧。积压的一些日常公务,周县丞勤勉任事,夙夜在公,也已代为处理了大半。各类文书账目,皆条分缕析,清晰明了,待你稍后查阅便知。你可安心,不必过于急切。”
柳毅闻言,再次躬身,语气沉稳:“周县丞老成干练,经验丰富,有他坐镇主持日常事务,卑职自然是一万个放心。卑职稍后便去与周县丞详细交接,定将旬月来的大小事务、各项进度一一梳理清楚,尽快熟悉情况,必不敢有丝毫懈怠,请县尊放心。”
郑守谦又温言勉励了几句,诸如“舟车劳顿,亦要注意休憩,公务虽要紧,亦不可耗损过度”之类体现上官关怀的话,便摆了摆手,让柳毅自去忙碌了。
柳毅拱手告退,步履沉稳地离开了二堂。他并未直接回自己住处,而是未作停歇,转身便走向县丞办公的廨署。周县丞此时正在灯下核对着一本厚厚的税赋册子。见到柳毅进来,他立刻放下手中的算盘,站起身,脸上堆起热情而又不失分寸的笑容,拱手道:“柳大人!您可算回来了!一路辛苦!快请坐!尊友之事……可还顺利?人无大碍了吧?” 他一边招呼,一边示意衙役上茶,关切之情显得十分自然。
柳毅依旧以那说辞从容应对,感谢了周县丞的关心。寒暄过后,周县丞便热情地开始汇报工作:“大人您离衙这旬月,诸事倒也平顺。这是秋税收缴的明细,各乡里已完成七成有余,这是具体数目……”他拿起一本厚厚的册子,准备详细解说。
柳毅却未伸手去接,只是目光在册子封面上一扫,打断道:“总数无误,按期完成便可。可有哪处拖延甚久,或数目出入较大的?” 他直接跳过过程,问及结果与异常。
周县丞一愣,连忙翻到册子后面几页,指着一处道:“呃……唯有城西张家庄,因今夏雨水多了些,淹了几处洼地,庄户请求酌情减免,目前尚未缴齐,数目比预期少了约摸这个数……”他报了个数字。
柳毅听罢,只“嗯”了一声,手指在椅背上轻轻敲了敲,道:“核实灾情,若属实,按律酌情处理,记录在案,报县令大人核准。若无他处异常,此事你依章程办便是。” 三言两语,便将一桩可能需要反复扯皮的琐事定了性,指明了处理方向和权限,自己却丝毫没有深入细节的意思。
周县丞连忙称是,又拿起另一叠文书:“还有这几起乡邻纠纷,皆是田土借贷之类的小事,下官已一一调解处置,这是调解文书和双方画押的凭证……”
柳毅甚至没有去看那叠文书,只抬了抬眼,问道:“可曾动用刑责?或有反复?”
“不曾动用刑责,皆是调解息讼。目前看来,当事双方均已服气,并无反复迹象。”
“那便好。此类小事,周兄处置得当即可。”柳毅语气带着些许理所当然,仿佛这些维系地方安定的日常琐务,本就不该烦扰到他。
周县丞早已习惯柳毅这般做派,心下虽觉这位县尉大人过于疏懒具体事务,却也不得不佩服其抓关键的本事。他继续汇报城防、狱囚等事项,柳毅大多只是听着,偶尔在关键节点插言一两句,或询问最终结果,或点出可能存在的隐患,每每都切中要害,让周县丞不敢有丝毫大意,需得打起十二分精神应对。
待到所有事项汇报完毕,柳毅放下茶杯,站起身,掸了掸并无灰尘的衣袍,淡淡道:“有劳周兄了。既无大事,后续诸事依旧按旧例,由周兄费心。若有疑难不决或涉及刑名重案,再报与我知。” 说罢,也不等周县丞再客套挽留用饭,便微微颔首,转身飘然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