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下连爷爷都忍不住了,磕了磕烟袋锅:
“你这小子,当年跟村里老王头学认星,就记了这么些歪名?那大毛愣星,正经名叫长庚,是太白金星变的,哪是什么毛愣。”
“爹你不懂!”
三叔梗着脖子辩解,
“王叔说的,星星跟人一样,有名有号,也有小名儿!大毛愣听着多亲切,长庚长庚的,跟叫账房先生似的。”
二叔刚被救了场,此刻立刻帮腔:
“就是!我上次在工地上听风水先生说,星星的小名儿比大名儿灵验,晚上走路遇到邪乎事,喊三声大毛愣,保准没事!”
李一听得直乐,小手托着下巴问:
“那三叔,大毛愣和二毛愣会打架吗?”
“当然不会!”
三叔拍着胸脯保证,
“它们是兄弟,跟我和你二叔一样,就算吵架也会护着对方。”
他偷偷看了眼二叔,见二叔没瞪他,又补充道,
“就像上次你二叔替我背黑锅,被工头骂了半个时辰。”
二叔的脸突然红了,踹了三叔一脚:
“胡说什么!”
爷爷笑着摇头,往李一手里塞了块西瓜:“
别听他们瞎掰。天上的星星各有各的路,就像地上的人,走得再远,也得认着自己的方向。”
他指着长庚星,
“你看那颗星,不管换多少个名儿,它总在西边等着月亮,这就是本分。”
李一咬着西瓜,望着那颗亮得耀眼的长庚星,突然想起青冥砖里的星辰图谱,想起月球上那些化作光点的灵魂。
原来不管是青云大帝的星斗纹,还是三叔嘴里的大毛愣,星星终究是星星,就像人不管叫什么名字,心里的那份牵挂和本分,是变不了的。
“三叔,”
李一突然指着星空笑,
“等三毛愣出来了,你再教我认好不好?”
三叔顿时来了精神,拍着胸脯保证:
“没问题!到时候我把老猎户传的星图都给你讲一遍,保准比私塾先生讲得有意思!”
夜风带着稻花香吹进院子,二叔和三叔又开始拌嘴,爷爷的旱烟锅在月光下明灭,奶奶的蒲扇摇得沙沙响。
李一靠在奶奶腿上,望着被叫做大毛愣的长庚星,觉得这比任何秘境探险都要踏实——
原来最动人的星辰,从不在遥不可及的天际,而在身边这些带着烟火气的念叨里,在三叔那些歪打正着的“星名”里,在这夏末夜晚,一家人凑在一起的热闹里。
……
阳光像掺了金粉的细沙,从木窗的玻璃缝里漏进来,正好落在李一的眼皮上。
他在梦里正和观云亭的老道碰杯,冷不丁被这热烘烘的光烫了下,翻了个身嘟囔:
“再喝一杯……”
“太阳都晒到屁股咯!”
奶奶的声音裹着槐花香飘进来,粗布围裙擦过门框的“沙沙”声格外亲切,
“再不起,你二叔带回来的糖糕就要被你三叔偷吃光了。”
李一这才迷迷糊糊睁开眼,瞅见窗台上的玻璃瓶里,插着的野菊花都被晒得蔫了头。
他慢吞吞地坐起来,揉着眼睛往窗外看——日头早过了屋檐,把院子里的晾衣绳都晒得发白。
“奶奶,太阳都爬那么高了……”
他拖着长音抱怨,话音刚落,就见奶奶端着个黄铜盆走进来,盆里的清水晃悠着,映出他小小的影子。
“多大的孩子了,还赖床。”
奶奶把水盆放在床头的小凳上,拿起块胰子(注:旧时肥皂),胰子上还沾着点桂花味的香粉,
“来,奶奶教你洗脸。”
李一看着自己肉乎乎的小手,突然想起昨晚三叔讲的“大毛愣星”,忍不住偷笑——可不是嘛,现在的自己,连洗脸都得人教。
“先蘸点水,把脸润透了。”
奶奶拿起布巾,蘸了点清水往他脸上拍,凉丝丝的触感激得他打了个激灵,
“然后打胰子,要轻轻揉,像揉面团似的,特别是这耳后根……”
她用指腹蹭了蹭李一的耳后,
“这儿最容易藏灰,要是不洗干净,就成了‘洗猫脸’——你看巷口的小花猫,每次洗脸就舔舔鼻子,耳朵后头总黑乎乎的。”
李一被说得咯咯直笑,小手抓过布巾往脸上糊,结果把胰子沫蹭到了额头上。
奶奶见状笑得眼睛眯成条缝,拿过布巾重新给他擦:
“你看你,跟你三叔小时候一个样,洗脸跟打仗似的。”
“三叔也洗猫脸?”
“可不是嘛。”
奶奶边擦边说,声音像晒暖的棉絮,
“他八岁那年去掏鸟窝,回来洗脸只洗了鼻子周围,你爷爷见了,罚他去井边打水,说啥时候把一盆水都洗干净了再回来。”
李一听得入了神,任由奶奶的布巾擦过耳后,胰子的桂花味混着清水的凉意,把残存的睡意都冲跑了。
他望着盆里晃悠的倒影,突然觉得这样被人手把手教洗脸的日子,比在华山破阵时的风光更让人踏实——毕竟不是谁都能有个愿意耐着性子,教你擦耳后根的奶奶。
“好啦。”
奶奶把布巾拧干,
“看看,多白净的娃,比你二叔那糙脸强多了。”
李一凑到盆边看,水里的小娃娃额头光溜溜的,耳后根泛着健康的粉红。
他突然搂住奶奶的脖子,在她脸上亲了口,沾了点胰子沫:
“奶奶教得好!”
奶奶笑着拍了拍他的屁股:
“快去穿衣裳,糖糕再不吃真要没了——你三叔的爪子可快着呢。”
阳光爬得更高了,透过木窗照在湿漉漉的布巾上,映出细碎的光斑。
李一蹦蹦跳跳地去找衣裳,听见奶奶在身后收拾水盆,嘴里还哼着不成调的歌谣,那声音混着窗外的蝉鸣,像给这寻常的早晨,撒了把甜甜的糖。
……
早饭的小米粥还在肚里冒着热气,李一攥着半块没吃完的糖糕,正踮脚够院门上的木闩——
小孩子的快乐简单得很,无非是巷口王二家的小狗,或是村头大柳树下的弹珠摊。
“吱呀”一声,还没等他碰到门闩,院门先自己开了。
阳光涌进来的瞬间,李一瞅见个穿碎花衬衫的女人,手里拎着个红布包袱,包袱角露出半截黄澄澄的东西,像是苹果。
“小青云!”
女人的笑声比檐下的铜铃还脆,她把包袱往怀里紧了紧,侧身让出身后的小身影,
“看姑姑给你带啥好东西了?”
李一的眼睛瞬间亮了——红布包袱里滚出个拳头大的苹果,红得发亮,还带着片翠绿的叶子。
他扔下糖糕就冲过去,仰着小脸喊:“姑姑!你咋才来?我等你好几天了!”
“你这小子,当年跟村里老王头学认星,就记了这么些歪名?那大毛愣星,正经名叫长庚,是太白金星变的,哪是什么毛愣。”
“爹你不懂!”
三叔梗着脖子辩解,
“王叔说的,星星跟人一样,有名有号,也有小名儿!大毛愣听着多亲切,长庚长庚的,跟叫账房先生似的。”
二叔刚被救了场,此刻立刻帮腔:
“就是!我上次在工地上听风水先生说,星星的小名儿比大名儿灵验,晚上走路遇到邪乎事,喊三声大毛愣,保准没事!”
李一听得直乐,小手托着下巴问:
“那三叔,大毛愣和二毛愣会打架吗?”
“当然不会!”
三叔拍着胸脯保证,
“它们是兄弟,跟我和你二叔一样,就算吵架也会护着对方。”
他偷偷看了眼二叔,见二叔没瞪他,又补充道,
“就像上次你二叔替我背黑锅,被工头骂了半个时辰。”
二叔的脸突然红了,踹了三叔一脚:
“胡说什么!”
爷爷笑着摇头,往李一手里塞了块西瓜:“
别听他们瞎掰。天上的星星各有各的路,就像地上的人,走得再远,也得认着自己的方向。”
他指着长庚星,
“你看那颗星,不管换多少个名儿,它总在西边等着月亮,这就是本分。”
李一咬着西瓜,望着那颗亮得耀眼的长庚星,突然想起青冥砖里的星辰图谱,想起月球上那些化作光点的灵魂。
原来不管是青云大帝的星斗纹,还是三叔嘴里的大毛愣,星星终究是星星,就像人不管叫什么名字,心里的那份牵挂和本分,是变不了的。
“三叔,”
李一突然指着星空笑,
“等三毛愣出来了,你再教我认好不好?”
三叔顿时来了精神,拍着胸脯保证:
“没问题!到时候我把老猎户传的星图都给你讲一遍,保准比私塾先生讲得有意思!”
夜风带着稻花香吹进院子,二叔和三叔又开始拌嘴,爷爷的旱烟锅在月光下明灭,奶奶的蒲扇摇得沙沙响。
李一靠在奶奶腿上,望着被叫做大毛愣的长庚星,觉得这比任何秘境探险都要踏实——
原来最动人的星辰,从不在遥不可及的天际,而在身边这些带着烟火气的念叨里,在三叔那些歪打正着的“星名”里,在这夏末夜晚,一家人凑在一起的热闹里。
……
阳光像掺了金粉的细沙,从木窗的玻璃缝里漏进来,正好落在李一的眼皮上。
他在梦里正和观云亭的老道碰杯,冷不丁被这热烘烘的光烫了下,翻了个身嘟囔:
“再喝一杯……”
“太阳都晒到屁股咯!”
奶奶的声音裹着槐花香飘进来,粗布围裙擦过门框的“沙沙”声格外亲切,
“再不起,你二叔带回来的糖糕就要被你三叔偷吃光了。”
李一这才迷迷糊糊睁开眼,瞅见窗台上的玻璃瓶里,插着的野菊花都被晒得蔫了头。
他慢吞吞地坐起来,揉着眼睛往窗外看——日头早过了屋檐,把院子里的晾衣绳都晒得发白。
“奶奶,太阳都爬那么高了……”
他拖着长音抱怨,话音刚落,就见奶奶端着个黄铜盆走进来,盆里的清水晃悠着,映出他小小的影子。
“多大的孩子了,还赖床。”
奶奶把水盆放在床头的小凳上,拿起块胰子(注:旧时肥皂),胰子上还沾着点桂花味的香粉,
“来,奶奶教你洗脸。”
李一看着自己肉乎乎的小手,突然想起昨晚三叔讲的“大毛愣星”,忍不住偷笑——可不是嘛,现在的自己,连洗脸都得人教。
“先蘸点水,把脸润透了。”
奶奶拿起布巾,蘸了点清水往他脸上拍,凉丝丝的触感激得他打了个激灵,
“然后打胰子,要轻轻揉,像揉面团似的,特别是这耳后根……”
她用指腹蹭了蹭李一的耳后,
“这儿最容易藏灰,要是不洗干净,就成了‘洗猫脸’——你看巷口的小花猫,每次洗脸就舔舔鼻子,耳朵后头总黑乎乎的。”
李一被说得咯咯直笑,小手抓过布巾往脸上糊,结果把胰子沫蹭到了额头上。
奶奶见状笑得眼睛眯成条缝,拿过布巾重新给他擦:
“你看你,跟你三叔小时候一个样,洗脸跟打仗似的。”
“三叔也洗猫脸?”
“可不是嘛。”
奶奶边擦边说,声音像晒暖的棉絮,
“他八岁那年去掏鸟窝,回来洗脸只洗了鼻子周围,你爷爷见了,罚他去井边打水,说啥时候把一盆水都洗干净了再回来。”
李一听得入了神,任由奶奶的布巾擦过耳后,胰子的桂花味混着清水的凉意,把残存的睡意都冲跑了。
他望着盆里晃悠的倒影,突然觉得这样被人手把手教洗脸的日子,比在华山破阵时的风光更让人踏实——毕竟不是谁都能有个愿意耐着性子,教你擦耳后根的奶奶。
“好啦。”
奶奶把布巾拧干,
“看看,多白净的娃,比你二叔那糙脸强多了。”
李一凑到盆边看,水里的小娃娃额头光溜溜的,耳后根泛着健康的粉红。
他突然搂住奶奶的脖子,在她脸上亲了口,沾了点胰子沫:
“奶奶教得好!”
奶奶笑着拍了拍他的屁股:
“快去穿衣裳,糖糕再不吃真要没了——你三叔的爪子可快着呢。”
阳光爬得更高了,透过木窗照在湿漉漉的布巾上,映出细碎的光斑。
李一蹦蹦跳跳地去找衣裳,听见奶奶在身后收拾水盆,嘴里还哼着不成调的歌谣,那声音混着窗外的蝉鸣,像给这寻常的早晨,撒了把甜甜的糖。
……
早饭的小米粥还在肚里冒着热气,李一攥着半块没吃完的糖糕,正踮脚够院门上的木闩——
小孩子的快乐简单得很,无非是巷口王二家的小狗,或是村头大柳树下的弹珠摊。
“吱呀”一声,还没等他碰到门闩,院门先自己开了。
阳光涌进来的瞬间,李一瞅见个穿碎花衬衫的女人,手里拎着个红布包袱,包袱角露出半截黄澄澄的东西,像是苹果。
“小青云!”
女人的笑声比檐下的铜铃还脆,她把包袱往怀里紧了紧,侧身让出身后的小身影,
“看姑姑给你带啥好东西了?”
李一的眼睛瞬间亮了——红布包袱里滚出个拳头大的苹果,红得发亮,还带着片翠绿的叶子。
他扔下糖糕就冲过去,仰着小脸喊:“姑姑!你咋才来?我等你好几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