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 一起加入-《七零穿越记》

  南嘉带着谢琦、小辰和小九进入空间农场,站在物资储备区前开始分配任务:

  “小九,你的‘小狐狸毛毯’材料那边已经生产了一批,我让巧手坊的人加紧制作。”

  她指了指角落里堆成小山的柔软狐毛布料,补充道:

  “不用担心手工问题——军嫂们也会帮忙缝制。”

  清晨的谢家饭厅里,一家子人正吃着早饭,就听见小九坐在电话机旁,翘着小短腿,眉飞色舞地对着话筒叽叽喳喳——

  “爷爷(汉斯)!我给你寄了‘狐狐’的样品,大概20种!版权和专利要给我申请好哦!嗯嗯嗯!”

  他舀了一勺粥塞嘴里,含糊不清地继续:

  “意大利那边你要好好吃饭!我给你寄了国内的酱菜和酱,不会坏的!我找小叔(谢玉)给你加急寄,一周就到!”

  突然气鼓鼓地告状:

  “上次寄的全被弄坏了!对啊!讨厌得很!嗯嗯嗯!”

  (全家默默低头喝粥,假装没听见他告的是谁的状)

  最后,小九得意地晃着脚丫子总结:

  “嗯!我有七个爷爷!哈哈哈我好幸福啊~”

  (电话那头传来汉斯爽朗的笑声)

  小九挂断电话,立刻进入指挥官模式,小手指着谢玉(小叔)发号施令:

  “小叔!让酱菜坊和酱料坊全力生产,全部改用玻璃瓶包装,棉布防震打包——为出国销售做准备!”

  他兴奋地蹦起来:

  “小九转头看向妈妈(沈如芬),眼睛亮晶晶的:

  “妈妈!你们妇联帮忙盯下‘巧手坊’的狐狐生产呗?要确保每一个针脚都充满社会主义优越性!”

  (沈如芬扶额:“这小子又给我派活儿……”)

  咱们‘老朋友基金会’的第一批酱料和酱菜,要冲出亚洲,走向世界了!哈哈哈!”

  小九突然严肃,拽着南嘉的袖子:

  “姐姐!我有个想法!”

  “前几天我去看老王(王教授),他们那些教授住的校区房子太破了!漏风漏雨的!”

  他越说越气,小拳头攥得紧紧的:

  “凭什么蓝眼睛绿眼睛的老鬼子们住洋楼,我们的国宝教授们要受这种委屈?!”

  “我们帮他们修缮房子!再造几个亭子,让他们能安心搞研究、验算数据!”

  (突然拍桌)

  “钱从我的版税和酱菜利润里出!”

  执行方案

  修缮重点:

  加固屋顶、更换老旧电路(避免王教授算公式时突然断电)。

  增设书房隔音层(防止老张和老李因为学术分歧隔空对骂扰民)。

  亭子设计:

  仿苏州园林风格,亭柱刻满数学公式(谢卿题字)。

  内置灵泉保温壶,24小时供应提神茶。

  国际对比:

  小九特意让汉斯拍了德国教授公寓照片,贴在工地围挡上——

  标题:“他们有的,我们的教授必须更好!”

  南嘉揉乱他的头发:“你赚的钱够吗?”

  小九掏出一沓存折,豪气干云:

  “不够就再画十本《防拐小九侠》!!”

  (王教授得知后,老泪纵横:“那小子…上次还偷我钢笔…”)

  (谢卿:“修缮图纸我来画,亭子叫‘月英亭’。”)

  南嘉听完小九的慷慨陈词,淡定地合上账本,一针见血地指出:

  “酱菜和酱的利润不能动——那是专门补助军嫂、烈士遗孀和遗孤生活与学费的。”

  但她话锋一转,眼中闪过锐利的光:

  “但我们可以启动‘巧工坊’新项目。”

  1. 传统编织工艺振兴

  目标群体:招募乡村手艺人(尤其是留守老人)。

  产品方向:

  草编小动物(螳螂、蝈蝈、狐狸等)。

  竹丝书画(用染色竹丝拼出山水画)。

  非遗技法复刻(如苏州缂丝迷你版)。

  专利保护:

  申请“华夏巧工”集体商标。

  每件作品附带手艺人签名证书。

  销售渠道:

  友谊商店(定价权必须握在自己手里)。

  汉斯爷爷在欧洲铺货,包装上印“东方艺术瑰宝”。

  口号:“我们的手艺,不该被廉价收购!”

  2. 人物场景微缩模型

  设计理念:

  木制框架内打造1:20微缩场景:

  北方炕屋(带迷你灶台和布老虎)。

  江南书房(砚台仅米粒大)。

  乡村教室(黑板可写粉笔字)。

  文化对抗:

  故意对比同期欧洲微缩模型(比如德国圣诞屋),突显华夏细节优势。

  标签注明:“此物在宋代《东京梦华录》中已有记载”。

  心理战术:

  在友谊商店设对比展柜,标题:“你猜老外更羡慕哪个?”

  执行策略

  质量控制:南嘉亲自培训监工,不合格的拆了重做。

  利润分配:

  手艺人拿60%,基金会抽20%,剩余20%反哺乡村教育。

  小九掏出小本本追加创意:

  “再加个‘定制服务’——让老外提供自家照片,我们做成微缩模型!”

  “收他们十倍价钱,贴补我们自己的非遗!”

  (南嘉:“……你终于说了句人话。”)

  南嘉目光灼灼地盯着沈如兰(曾奶奶),直把老太太看得往后缩了缩,团扇半掩面:

  “你这丫头这样看我……我害怕。”

  “你要干什么直接说!别学小九那套!”

  南嘉微微一笑,单刀直入:

  “请您出山,当‘巧工坊’的顾问。”

  “专做精品手工旗袍,还有老祖宗的那些好东西——”

  她眼神陡然锋利:

  “国外那些狗屁牌子,全是仿我们老祖宗的!凭什么让盗版大放异彩?!”

  曾奶奶的“核弹级”实力

  出身苏州百年绣坊,幼年学的是宫廷苏绣技法。

  剑桥留学期间,用湘绣旗袍换过英国教授的实验室权限。

  现存唯一能徒手绘制“十八镶滚”(清代旗袍顶级工艺)图纸的人。

  战略部署

  1. 旗袍工坊——降维打击

  面料:重启“缂丝”“云锦”等绝版料子,由南嘉空间农场提供顶级蚕丝(对外宣称“江南老库房存货”)。

  纹样:沈如兰亲自设计,拒绝“龙飞凤舞”俗套,主打——

  “月下竹影”(谢卿题字)

  “灵狐献瑞”(小九偷偷加只卡通狐狸)

  定价:对标国际大牌***,但附赠“非遗传承证书”(盖沈如兰私章)。

  2. 文化反击

  证据册:每件旗袍配一本《正本清源》,用史料对比某奢侈品牌抄袭的华夏纹样。

  广告词:“穿了两百年高仿的欧洲贵族,终于等到了原版。”

  3. 曾奶奶的“顾问费”

  不要钱,但要允许她每天投喂小九一块苏式糕点(防止他捣乱)。

  终极目标:在巴黎开分店,店名就叫“沈氏正源”。

  南嘉转向谢蕴(曾爷爷),目光灼灼如炬。

  曾爷爷挑眉,银白的鬓角在阳光下泛着冷光,嘴角却勾起一丝玩味的笑:

  “怎么,要我出山?搞‘谢工坊’的老工艺?”

  他指尖轻轻敲击桌面,节奏如精密齿轮咬合——

  “榫卯微雕?古法鎏金?还是……”

  (突然眉飞色舞)

  “苏州谢氏独门的‘错金银嵌琉璃’?”

  她微微一笑,目光如穿越时空:

  “我查过资料——您20岁时,是苏州顶级世家的小少爷。”

  “您亲手做的‘螭龙纹青铜匣’,现在还在故宫当镇馆之宝。”

  “德国人当年开一吨黄金求您一枚印章,您说——”

  (模仿谢蕴年轻时的清冷语调)

  “‘华夏工道,不售夷狄。’”

  南嘉双手撑在案头,气势如虹:

  “您和曾奶奶(沈如兰)的非遗传人资格,我们一定要申请下来!”

  “这不是我们一家的荣耀——”

  “是断了代的国宝,必须续上的香火!”

  (小九突然从门外探头补充:“还能气死那群仿造的老外!”)

  谢蕴的“技术复兴”计划

  军工级复原:

  用导弹材料实验室的精密仪器,复刻失传的“吴越青铜失蜡法”。

  对外称“古法新研”,实则暗藏微型定位器(防文物走私)。

  传承人培养:

  由谢玉(小叔)在军校开设“非遗与军事科技”选修课。

  首批学员:烈士遗孤(政审可靠 手艺天赋)。

  国际舆论造势:

  汉斯爷爷在《世界工艺史》杂志发文:

  《谢蕴:一个让德国机械蒙羞的中国人》

  沈如兰捧着新绣的“灵狐戏珠”帕子路过,轻飘飘道:

  “老头子,你那青铜匣当年若镶上我的绣片……”

  “博物馆早该给你单独开个厅。”

  (谢蕴:“……今晚别想让我帮你描花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