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正文呈上的那份沉甸甸的最终报告,被秘书小心翼翼地放在保密局局长毛人凤宽大的红木办公桌上。档案袋上醒目的“绝密”字样和火漆封印,无声地宣告着它所承载内容的分量。办公室内一片死寂,只有窗外隐约传来的市嚣,更衬出室内的凝重。
毛人凤没有立刻打开它。他靠在椅背上,点燃一支烟,目光深邃地凝视着窗外。烟雾缭绕中,他的眉头紧锁,脸上是前所未有的凝重。他深知,这份报告一旦翻开,便意味着一个无法回头的决定即将做出。逮捕一位现任的国防部参谋次长、陆军二级上将,这绝非普通的肃清行动,而是一场足以撼动台岛权力格局的政治风暴。
吴石不是小角色。他身居要职,在军中人脉深厚,与陈仪等政要关系密切。动他,牵一发而动全身。军方会如何反应?舆论会如何渲染?内部派系会借此掀起怎样的波澜?这些都是他必须权衡的。更何况,报告中的证据虽环环相扣,但多为间接证据链,缺乏吴石亲手传递情报的“铁证”。若审讯不出结果,或吴石坚不认罪,保密局将陷入极大的被动,甚至可能引火烧身。
然而,不动的后果,同样不堪设想。报告勾勒出的图景触目惊心:一个潜伏在国军最高指挥层的“密使一号”,如同附骨之疽,不断将核心军事情报输送给对手。其危害程度,已远超一般意义上的间谍案,直指政权安危。若因顾忌政治影响而纵虎归山,未来可能造成的损失将无法估量。谷正文的报告逻辑严密,尤其是笔迹和指纹这两项科学证据,几乎将吴石与共党特工的活动牢牢绑定。此刻犹豫,无异于养痈成患。
审阅与权衡
良久,毛人凤掐灭烟头,坐直身体,用裁纸刀小心翼翼地划开火漆,取出了厚厚的报告。他阅读得很慢,很仔细,每一页、每一张附件、每一段分析结论都不放过。随着阅读的深入,他的脸色越来越阴沉。报告条理清晰,证据链层层递进,尤其是看到笔迹鉴定报告和指纹比对照片时,他的指尖甚至微微停顿了一下。这些来自科学鉴定的冷冰冰的结论,比任何口供都更具冲击力。
报告的最后,是谷正文那句斩钉截铁的结论与建议:“吴石通共叛国,证据确凿……恳请批准立即实施逮捕。”
毛人凤合上报告,靠在椅背上,闭上双眼,陷入长时间的沉思。办公室内的空气仿佛凝固了。他在脑海中反复推演着批准逮捕后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需要应对的各方压力、以及后续的审讯策略。这是一个极其艰难的抉择,关乎他的政治前途,更关乎党国的核心利益。
最终,职业特务头子的冷酷、对潜在威胁的忌惮,以及对“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肃反逻辑的认同,压倒了对政治风险的顾虑。他深知,对于最高领袖蒋介石而言,权力的稳固和内部的纯净,永远是第一位的。此案关系重大,已非他保密局一家所能承担,必须由最高层来拍板。
他睁开眼,目光中闪过一丝决绝。他按下通话器:“备车,去士林官邸。立刻。”
士林官邸的呈报
半小时后,毛人凤的车队驶入戒备森严的士林官邸。经过严格的安全检查,他在侍从的引导下,来到了蒋介石那间素雅却充满威压的书房。
蒋介石正坐在书桌后阅读文件,见到毛人凤,微微颔首,示意他坐下。书房内光线柔和,却弥漫着一种无形的压力。
“报告总裁,”毛人凤没有寒暄,直接切入正题,双手将那份绝密报告呈上,“保密局经过数月周密调查,破获一起潜伏极深的共谍要案。涉案主犯……嫌疑重大,证据指向……国防部参谋次长吴石。”
“吴石?”蒋介石抬起眼,目光锐利如鹰,扫过毛人凤的脸,最后落在报告上。他的脸上看不出明显的情绪波动,但书房内的空气瞬间仿佛又降低了几度。他接过报告,并没有立刻翻开,而是沉声问道:“证据确实吗?”
“回总裁,证据链相当完整。”毛人凤身体微微前倾,语气谨慎而肯定,“包括科学鉴定在内的多项证据,均指向吴次长。此事关系重大,人凤不敢擅专,特此呈报,请总裁裁示。”他没有过多描述细节,将判断的空间留给了最高决策者。
蒋介石不再说话,缓缓翻开报告,开始阅读。他看得比毛人凤更慢,时而停顿,时而用红蓝铅笔在页边轻轻划下记号。书房里只剩下纸张翻动的沙沙声和窗外隐约的蝉鸣。毛人凤垂手肃立,目不斜视,但能感受到那目光在字里行间扫描时带来的巨大压力。
当看到笔迹鉴定和指纹比对部分时,蒋介石的眉头紧紧锁在了一起。当看到资金流向和时间线耦合的分析时,他的嘴角抿成一条坚硬的直线。整个阅读过程中,他的脸色愈发阴沉,周身散发出的低气压让毛人凤几乎屏住呼吸。
最终的“可”字
不知过了多久,蒋介石终于合上了报告的最后一项。他没有立刻说话,而是站起身,踱步到窗前,背对着毛人凤,望着窗外的庭院,久久沉默。
毛人凤知道,总裁正在做最后的权衡。是维护一位二级上将的体面和可能引发的政局动荡,还是彻底清除这个埋在心脏地带的巨大隐患?这需要极大的魄力和冷酷的决心。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每一秒都如同一个世纪般漫长。毛人凤的掌心微微渗出汗珠。
终于,蒋介石缓缓转过身,他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但眼神中却有一种冰冷的、不容置疑的决断。他走回书桌旁,拿起那支红蓝铅笔,在报告扉页谷正文的“建议立即实施逮捕”字样旁边,停顿了片刻。
然后,他手腕沉稳地落下,用朱红色的笔尖,写下了一个力透纸背、决定无数人命运的的字:
可。
笔尖划过纸张的声音,在寂静的书房里显得异常清晰刺耳。
写完后,蒋介石放下笔,将报告推还给毛人凤,声音低沉而平静,却带着千钧之力:“照准。务必周密部署,严格保密,审讯清楚。”
“是!总裁!卑职明白!定当妥善处理!”毛人凤心中一凛,立即挺直身体,肃然应命。他双手接过那份如今已重如泰山的报告,那个朱红的“可”字,如同烧红的烙铁,灼烧着他的视线。
风暴前夜
毛人凤退出书房,快步离开士林官邸。坐进车里,他才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但心情并未放松,反而更加沉重。最高指令已下,再无回旋余地。接下来,将是更加凶险的执行阶段。
他回到保密局,立即召见谷正文。
“总裁已批准。”毛人凤将报告放在桌上,那个“可”字清晰可见,“立即制定周密的逮捕方案,要确保万无一失,绝不能出任何纰漏!行动时间、地点、方式,由你全权负责,但必须向我详细报备。记住,要活的,而且要尽可能拿到口供!”
“是!局座!保证完成任务!”谷正文眼中闪过锐利的光芒,压抑着内心的激动,立正敬礼。
最高指令下达,屠刀已然举起。毛人凤的抉择,将吴石案推向了无可挽回的终点。下一步,将是图穷匕见,血雨腥风。整个台北,即将迎来一个不眠之夜。而此刻,身处风暴眼的吴石与聂曦,对即将降临的命运,仍是一无所知。命运的齿轮,开始以不可逆转的速度,向着深渊疯狂转动。
毛人凤没有立刻打开它。他靠在椅背上,点燃一支烟,目光深邃地凝视着窗外。烟雾缭绕中,他的眉头紧锁,脸上是前所未有的凝重。他深知,这份报告一旦翻开,便意味着一个无法回头的决定即将做出。逮捕一位现任的国防部参谋次长、陆军二级上将,这绝非普通的肃清行动,而是一场足以撼动台岛权力格局的政治风暴。
吴石不是小角色。他身居要职,在军中人脉深厚,与陈仪等政要关系密切。动他,牵一发而动全身。军方会如何反应?舆论会如何渲染?内部派系会借此掀起怎样的波澜?这些都是他必须权衡的。更何况,报告中的证据虽环环相扣,但多为间接证据链,缺乏吴石亲手传递情报的“铁证”。若审讯不出结果,或吴石坚不认罪,保密局将陷入极大的被动,甚至可能引火烧身。
然而,不动的后果,同样不堪设想。报告勾勒出的图景触目惊心:一个潜伏在国军最高指挥层的“密使一号”,如同附骨之疽,不断将核心军事情报输送给对手。其危害程度,已远超一般意义上的间谍案,直指政权安危。若因顾忌政治影响而纵虎归山,未来可能造成的损失将无法估量。谷正文的报告逻辑严密,尤其是笔迹和指纹这两项科学证据,几乎将吴石与共党特工的活动牢牢绑定。此刻犹豫,无异于养痈成患。
审阅与权衡
良久,毛人凤掐灭烟头,坐直身体,用裁纸刀小心翼翼地划开火漆,取出了厚厚的报告。他阅读得很慢,很仔细,每一页、每一张附件、每一段分析结论都不放过。随着阅读的深入,他的脸色越来越阴沉。报告条理清晰,证据链层层递进,尤其是看到笔迹鉴定报告和指纹比对照片时,他的指尖甚至微微停顿了一下。这些来自科学鉴定的冷冰冰的结论,比任何口供都更具冲击力。
报告的最后,是谷正文那句斩钉截铁的结论与建议:“吴石通共叛国,证据确凿……恳请批准立即实施逮捕。”
毛人凤合上报告,靠在椅背上,闭上双眼,陷入长时间的沉思。办公室内的空气仿佛凝固了。他在脑海中反复推演着批准逮捕后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需要应对的各方压力、以及后续的审讯策略。这是一个极其艰难的抉择,关乎他的政治前途,更关乎党国的核心利益。
最终,职业特务头子的冷酷、对潜在威胁的忌惮,以及对“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肃反逻辑的认同,压倒了对政治风险的顾虑。他深知,对于最高领袖蒋介石而言,权力的稳固和内部的纯净,永远是第一位的。此案关系重大,已非他保密局一家所能承担,必须由最高层来拍板。
他睁开眼,目光中闪过一丝决绝。他按下通话器:“备车,去士林官邸。立刻。”
士林官邸的呈报
半小时后,毛人凤的车队驶入戒备森严的士林官邸。经过严格的安全检查,他在侍从的引导下,来到了蒋介石那间素雅却充满威压的书房。
蒋介石正坐在书桌后阅读文件,见到毛人凤,微微颔首,示意他坐下。书房内光线柔和,却弥漫着一种无形的压力。
“报告总裁,”毛人凤没有寒暄,直接切入正题,双手将那份绝密报告呈上,“保密局经过数月周密调查,破获一起潜伏极深的共谍要案。涉案主犯……嫌疑重大,证据指向……国防部参谋次长吴石。”
“吴石?”蒋介石抬起眼,目光锐利如鹰,扫过毛人凤的脸,最后落在报告上。他的脸上看不出明显的情绪波动,但书房内的空气瞬间仿佛又降低了几度。他接过报告,并没有立刻翻开,而是沉声问道:“证据确实吗?”
“回总裁,证据链相当完整。”毛人凤身体微微前倾,语气谨慎而肯定,“包括科学鉴定在内的多项证据,均指向吴次长。此事关系重大,人凤不敢擅专,特此呈报,请总裁裁示。”他没有过多描述细节,将判断的空间留给了最高决策者。
蒋介石不再说话,缓缓翻开报告,开始阅读。他看得比毛人凤更慢,时而停顿,时而用红蓝铅笔在页边轻轻划下记号。书房里只剩下纸张翻动的沙沙声和窗外隐约的蝉鸣。毛人凤垂手肃立,目不斜视,但能感受到那目光在字里行间扫描时带来的巨大压力。
当看到笔迹鉴定和指纹比对部分时,蒋介石的眉头紧紧锁在了一起。当看到资金流向和时间线耦合的分析时,他的嘴角抿成一条坚硬的直线。整个阅读过程中,他的脸色愈发阴沉,周身散发出的低气压让毛人凤几乎屏住呼吸。
最终的“可”字
不知过了多久,蒋介石终于合上了报告的最后一项。他没有立刻说话,而是站起身,踱步到窗前,背对着毛人凤,望着窗外的庭院,久久沉默。
毛人凤知道,总裁正在做最后的权衡。是维护一位二级上将的体面和可能引发的政局动荡,还是彻底清除这个埋在心脏地带的巨大隐患?这需要极大的魄力和冷酷的决心。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每一秒都如同一个世纪般漫长。毛人凤的掌心微微渗出汗珠。
终于,蒋介石缓缓转过身,他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但眼神中却有一种冰冷的、不容置疑的决断。他走回书桌旁,拿起那支红蓝铅笔,在报告扉页谷正文的“建议立即实施逮捕”字样旁边,停顿了片刻。
然后,他手腕沉稳地落下,用朱红色的笔尖,写下了一个力透纸背、决定无数人命运的的字:
可。
笔尖划过纸张的声音,在寂静的书房里显得异常清晰刺耳。
写完后,蒋介石放下笔,将报告推还给毛人凤,声音低沉而平静,却带着千钧之力:“照准。务必周密部署,严格保密,审讯清楚。”
“是!总裁!卑职明白!定当妥善处理!”毛人凤心中一凛,立即挺直身体,肃然应命。他双手接过那份如今已重如泰山的报告,那个朱红的“可”字,如同烧红的烙铁,灼烧着他的视线。
风暴前夜
毛人凤退出书房,快步离开士林官邸。坐进车里,他才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但心情并未放松,反而更加沉重。最高指令已下,再无回旋余地。接下来,将是更加凶险的执行阶段。
他回到保密局,立即召见谷正文。
“总裁已批准。”毛人凤将报告放在桌上,那个“可”字清晰可见,“立即制定周密的逮捕方案,要确保万无一失,绝不能出任何纰漏!行动时间、地点、方式,由你全权负责,但必须向我详细报备。记住,要活的,而且要尽可能拿到口供!”
“是!局座!保证完成任务!”谷正文眼中闪过锐利的光芒,压抑着内心的激动,立正敬礼。
最高指令下达,屠刀已然举起。毛人凤的抉择,将吴石案推向了无可挽回的终点。下一步,将是图穷匕见,血雨腥风。整个台北,即将迎来一个不眠之夜。而此刻,身处风暴眼的吴石与聂曦,对即将降临的命运,仍是一无所知。命运的齿轮,开始以不可逆转的速度,向着深渊疯狂转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