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哪壶不开提哪壶!-《咸鱼太子妃靠干饭躺赢》

  她心里那点刚放下的石头瞬间又提到了嗓子眼,差点从绣墩上弹起来。

  真是怕什么来什么。

  她赶紧低下头,随着皇后起身接驾,心里七上八下:完了完了,他怎么会这个时辰过来?!

  眼角余光已瞥见那双乌皮靴已然踏入殿内。

  “臣妾\/儿臣给陛下\/父皇请安。”皇后与苏满满一同行礼。

  “都起来吧,朕路过,听说太子妃也在,便进来瞧瞧。”

  皇帝的声音听起来心情似乎不错,带着惯有的威严却并不冷硬。

  苏满满直起身,依旧垂着眼,尽量降低自己的存在感,心里祈祷皇帝陛下早已忘了凉亭那档子事。

  皇后笑着迎上去,“陛下来得正好,满满正陪着臣妾说话解闷呢。”

  皇帝“嗯”了一声,目光随意地扫过苏满满,并未多做停留,仿佛她只是殿内一件寻常的摆设,径直走到主位坐下。

  苏满满暗暗松了口气——看来陛下是真没把那件小事放在心上。

  皇后亲自给皇帝奉了茶,温声道,“方才正说起太子呢。满满这孩子懂事,知道太子近来劳碌,还说要更精心伺候,让太子无后顾之忧。”

  皇后自然而然地替苏满满说了句好话,也是想缓和昨日他们可能有的矛盾。

  皇帝端起茶盏,吹了吹热气,似是随口一问,“哦?太子近日忙些什么?”

  机会来了。

  苏满满心下一横,深吸一口气,上前半步,声音放得柔顺又带着恰到好处的担忧,“回父皇,殿下近日忙于淮北水患后的赈灾事宜,常常批阅奏折至深夜,儿臣瞧着……殿下清减了些,实在心疼。”

  她说着,悄悄抬眼飞快地觑了一眼皇帝的神色,见他听着,便继续道,语气更加真挚,“儿臣人微言轻,不懂朝政大事,只知殿下心系百姓,夙夜匪懈。儿臣帮不上什么忙,唯有尽心照料殿下起居,盼着殿下身子康健,精神饱满,方能更好地为父皇分忧,为天下谋福。”

  她顿了顿,声音里染上一丝恰到好处的羞涩,“故而……故而儿臣私心想着,如今诸事繁杂,殿下身心俱疲,实在不宜再为后宅之事分心劳神。儿臣虽愚钝,也愿竭尽所能,为殿下打理好宫内琐事,让殿下能全力专注于朝政。这……这便是儿臣现下最大的心愿了。”

  她这番话,句句看似体贴太子、忧心国事,深明大义,将自己放在一个绝对懂事、识大体的位置上。

  实则字字都在委婉表达:现在太子很忙很累,后院就别添乱了,有我一个“贤内助”就够了。

  而且把动机全归结为“为了太子好”、“为了朝局稳”,完全掩盖了自己的那点“私心”。

  皇后闻言,眼中露出赞赏之色,看向皇帝,“陛下您看,满满年纪虽小,却是个体贴懂事的孩子,全心扑在太子身上。”

  她自然是乐意看到太子夫妇和睦,太子妃如此“贤惠”,正是她乐见的。

  皇帝听着,面色看不出什么变化,只是目光在苏满满低垂的头顶上停留了一瞬,手指轻轻敲了敲桌面。

  他久居朝堂,后宫这些弯弯绕绕岂会看不透?但这番话确实说得漂亮,无可指摘,甚至让他觉得这儿媳倒有几分太子的风范——都知道把真实目的藏在冠冕堂皇的理由之下。

  皇帝那声意味深长的“哦?”还悬在半空,未及落下,便被殿外陡然响起的通传声打断。

  “太子殿下到——安乐公主到——”

  声音未落,只见萧疏临与安乐公主兄妹二人已并肩步入殿内。

  安乐公主挽着兄长的胳膊,正仰着小脸,叽叽喳喳说得眉飞色舞,全然没留意殿内微妙的气氛。

  “……太子哥哥你是不知道,满满嫂嫂那条锣鼓巷简直是个百宝箱。前两天刚出的那个……那个叫‘云端酥’,咬一口,外面是脆的,里面像云朵一样化开,还能拉出细丝般的糖线,有牛乳味和茉莉花味的。还有那个‘琉璃冻’,透明的,里面裹着会流动的果浆,阳光下五彩斑斓的,吸一口冰凉弹滑……”

  安乐公主说到兴奋处,还比划了一下“拉丝”的动作,差点撞到旁边的多宝阁。

  萧疏临唇边噙着一丝无奈又纵容的笑意,任由妹妹拽着,目光却第一时间精准地落在了垂首立在母后身旁、恨不得把自己缩成一团的苏满满身上。

  见她那副鹌鹑模样,再联想到方才在殿外隐约听到的“体恤太子”、“不宜分心”等只言片语,以及此刻父皇那看不出情绪的脸和母后温和中带着赞赏的眼神,他心下顿时了然。

  他的太子妃,这是跑来长椿宫“上下活动”了?还专挑他不在的时候。

  安乐公主这才发现帝后都在,连忙松开哥哥,规规矩矩行礼,“安乐给父皇、母后请安。哦,还有嫂嫂。”

  她笑嘻嘻地凑到苏满满身边,浑然不觉气氛有何不对,继续她的美食播报,“嫂嫂,你那个‘星石炙’什么时候能弄进宫里来呀?用那种黑乎乎的滚烫石头当场烤肉片,蘸着古怪的酱汁,嘶哈嘶哈的又辣又过瘾,比御膳房一道道上来好玩多了。”

  苏满满,“……”

  她现在只想求一道雷把她劈回东宫去,安乐这小丫头,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

  她在这边努力塑造“贤良淑德、体贴夫君”的端庄太子妃形象,安乐那边噼里啪啦全给她抖落成了“专研奇技淫巧、沉迷口腹之欲”的不靠谱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