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宫数日后,御书房内。
皇帝陛下看着底下请安的太子,又想起猎场听到的那些零零总总、真假难辨的消息——
什么太子与贴身小侍卫形影不离、太子为个小侍卫当众提拔另一个侍卫、太子妃在猎场大搞买卖、以及最离谱的,太子“身患隐疾”还“好男风”的传言……
只觉得额角青筋突突地跳。
他原本以为,只是太子妃苏满满有些小性子,霸着太子不让旁人近身。
如今看来,这儿媳的手段简直是……匪夷所思,
不仅能把自己折腾成侍卫,还能把太子的名声“糟蹋”成这样,顺便还把生意做得风生水起,让一众贵女铩羽而归。
这哪里是善妒?这简直是……妖孽。
不能再放任下去了,东宫子嗣事关国本,岂能由着她胡来。
下朝后,皇帝特意将太子萧疏临留了下来。
“猎场之事,朕听闻了些。”
皇帝抿了口茶,开门见山,语气沉肃,“荒唐至极。”
萧疏临垂眸,“儿臣驭下不严,致使流言纷扰,请父皇责罚。”
他主动将责任揽到自己身上,绝口不提苏满满。
“驭下不严?”皇帝冷哼一声,“朕看你是‘被下所驭’!那个苏氏,真是好大的本事!”
他将茶盏重重放下,“朕不管你们夫妻之间有何等情趣协议,但东宫不是寻常百姓家。开枝散叶,平衡朝局,是储君之责,朕给你一个月时间。”
皇帝目光锐利地看着太子,语气不容置疑,“一个月内,你必须亲自选出两位侧妃,人选需得端庄贤淑,家世相当。朕不希望再听到任何推诿之词,也不想再看到任何……不伦不类的传言。若你下不了手,朕便亲自为你指定。”
这话已是极重的警告。
意味着太子妃若再阻拦,皇帝就要亲自出手干预,甚至可能直接废了她。
萧疏临心中一震,面上却依旧平静。他知道父皇这次是动了真格,不再是猎场那种试探性的“惊喜”。
他沉吟片刻,并未直接反驳,而是撩袍跪地,语气恭敬却坚定:
“父皇息怒。猎场流言,实乃儿臣之过,与太子妃无关。是儿臣约束不力,才让小人有了可乘之机,编排出那些荒谬言论,损及皇家颜面,儿臣甘愿受罚。”
先认错,保住满满。
接着,他话锋一转,“至于选立侧妃之事,父皇教诲,儿臣铭记于心。东宫子嗣,确是国本,儿臣不敢怠慢。”
皇帝脸色稍霁,以为他听进去了。
却听萧疏临继续道,“然,正因事关国本,儿臣以为更需慎重。侧妃人选,关系前朝后宫安宁,若仓促选定,恐非社稷之福。”
他抬起头,目光澄澈地看着皇帝,“父皇给儿臣一个月时间,儿臣不敢浪费。恳请父皇允准,这一个月,让儿臣专心处理此次围猎流言之后续,肃清宫闱,整顿东宫吏治,以正视听。待尘埃落定,东宫内外清明之时,儿臣定当遵从父皇之意,细细考量侧妃人选,必择选贤良淑德、能辅佐太子妃、为皇家开枝散叶之女子,再呈报父皇圣裁。”
他这一番话,说得滴水不漏。
核心意思就是:
1. 认错:都是我的错,别怪满满。
2. 接旨:父皇说的对,选侧妃很重要,我听。
3. 拖字诀:但现在东宫被流言搞得乌烟瘴气,我得先花一个月时间搞内部整顿,没心情选妃。
4. 画大饼:等整顿好了,环境清净了,我一定好好选(到时候选不选,怎么选,再说)。
既全了皇帝的面子和要求,又巧妙地争取到了缓冲时间,还把重点从“对抗选妃”转移到了“整顿东宫”这个皇帝也无法反驳的正事上。
皇帝看着他,目光深沉。
他哪里听不出儿子话里的拖延和维护之意?但太子句句在理,冠冕堂皇,让他一时也找不到错处发作。
半晌,皇帝才缓缓开口,语气莫测,“好,朕就给你一个月时间。一个月后,朕要看到东宫风气肃然,也要看到你选妃的诚意。”
“儿臣,遵旨。”萧疏临恭敬叩首,垂下眼帘,掩去眸中深色。
一个月……
足够了。
足够他想办法,既能安抚父皇,又能……守住那个他只想独享的“小麻烦精”。
至于办法是什么?太子殿下心中已然有了些模糊的念头,或许……需要那位还在兴高采烈数钱、完全不知风暴险些降临的太子妃,“稍微”配合一下?
皇帝陛下看着底下请安的太子,又想起猎场听到的那些零零总总、真假难辨的消息——
什么太子与贴身小侍卫形影不离、太子为个小侍卫当众提拔另一个侍卫、太子妃在猎场大搞买卖、以及最离谱的,太子“身患隐疾”还“好男风”的传言……
只觉得额角青筋突突地跳。
他原本以为,只是太子妃苏满满有些小性子,霸着太子不让旁人近身。
如今看来,这儿媳的手段简直是……匪夷所思,
不仅能把自己折腾成侍卫,还能把太子的名声“糟蹋”成这样,顺便还把生意做得风生水起,让一众贵女铩羽而归。
这哪里是善妒?这简直是……妖孽。
不能再放任下去了,东宫子嗣事关国本,岂能由着她胡来。
下朝后,皇帝特意将太子萧疏临留了下来。
“猎场之事,朕听闻了些。”
皇帝抿了口茶,开门见山,语气沉肃,“荒唐至极。”
萧疏临垂眸,“儿臣驭下不严,致使流言纷扰,请父皇责罚。”
他主动将责任揽到自己身上,绝口不提苏满满。
“驭下不严?”皇帝冷哼一声,“朕看你是‘被下所驭’!那个苏氏,真是好大的本事!”
他将茶盏重重放下,“朕不管你们夫妻之间有何等情趣协议,但东宫不是寻常百姓家。开枝散叶,平衡朝局,是储君之责,朕给你一个月时间。”
皇帝目光锐利地看着太子,语气不容置疑,“一个月内,你必须亲自选出两位侧妃,人选需得端庄贤淑,家世相当。朕不希望再听到任何推诿之词,也不想再看到任何……不伦不类的传言。若你下不了手,朕便亲自为你指定。”
这话已是极重的警告。
意味着太子妃若再阻拦,皇帝就要亲自出手干预,甚至可能直接废了她。
萧疏临心中一震,面上却依旧平静。他知道父皇这次是动了真格,不再是猎场那种试探性的“惊喜”。
他沉吟片刻,并未直接反驳,而是撩袍跪地,语气恭敬却坚定:
“父皇息怒。猎场流言,实乃儿臣之过,与太子妃无关。是儿臣约束不力,才让小人有了可乘之机,编排出那些荒谬言论,损及皇家颜面,儿臣甘愿受罚。”
先认错,保住满满。
接着,他话锋一转,“至于选立侧妃之事,父皇教诲,儿臣铭记于心。东宫子嗣,确是国本,儿臣不敢怠慢。”
皇帝脸色稍霁,以为他听进去了。
却听萧疏临继续道,“然,正因事关国本,儿臣以为更需慎重。侧妃人选,关系前朝后宫安宁,若仓促选定,恐非社稷之福。”
他抬起头,目光澄澈地看着皇帝,“父皇给儿臣一个月时间,儿臣不敢浪费。恳请父皇允准,这一个月,让儿臣专心处理此次围猎流言之后续,肃清宫闱,整顿东宫吏治,以正视听。待尘埃落定,东宫内外清明之时,儿臣定当遵从父皇之意,细细考量侧妃人选,必择选贤良淑德、能辅佐太子妃、为皇家开枝散叶之女子,再呈报父皇圣裁。”
他这一番话,说得滴水不漏。
核心意思就是:
1. 认错:都是我的错,别怪满满。
2. 接旨:父皇说的对,选侧妃很重要,我听。
3. 拖字诀:但现在东宫被流言搞得乌烟瘴气,我得先花一个月时间搞内部整顿,没心情选妃。
4. 画大饼:等整顿好了,环境清净了,我一定好好选(到时候选不选,怎么选,再说)。
既全了皇帝的面子和要求,又巧妙地争取到了缓冲时间,还把重点从“对抗选妃”转移到了“整顿东宫”这个皇帝也无法反驳的正事上。
皇帝看着他,目光深沉。
他哪里听不出儿子话里的拖延和维护之意?但太子句句在理,冠冕堂皇,让他一时也找不到错处发作。
半晌,皇帝才缓缓开口,语气莫测,“好,朕就给你一个月时间。一个月后,朕要看到东宫风气肃然,也要看到你选妃的诚意。”
“儿臣,遵旨。”萧疏临恭敬叩首,垂下眼帘,掩去眸中深色。
一个月……
足够了。
足够他想办法,既能安抚父皇,又能……守住那个他只想独享的“小麻烦精”。
至于办法是什么?太子殿下心中已然有了些模糊的念头,或许……需要那位还在兴高采烈数钱、完全不知风暴险些降临的太子妃,“稍微”配合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