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章 无粮贩-《逆贼竟是我自己》

  就这样,二人在行进的路途中按照各自的规划购置了一部分粮草。

  队伍抵达川游县之后,结果自然而然就出来了。

  看着毫无库存的川游县,扈通明感觉头皮发麻。好不容易想出来个主意,竟然还是个馊主意。

  预设中的川游县尽管粮价会涨,但也不至于会到库存清空的地步。

  军需自有朝廷和官衙做准备,抽调也好,当地府库直接征用也罢,反正不会轻易征调民间用粮。

  民间米粮自有民间之用,普通百姓无法吸收这么多的库存,行商也不会带着这么多累赘晃悠。

  扈通明挠挠头,难不成还有人像他们一样?也自掏腰包给大营献粮了!?

  垄断粮食大事不妙,可上奉给军营却又不一样。

  属爱国无私之举。

  也只有这样,川游县县衙从始至终都无动于衷的表现才能说得通。

  川游县繁茂,眼下这关头过境的人只会更多。

  好不容易找到可以挤下他们所有人的客栈,扈通明一进去就炸了,这破地方也能叫客栈?屋顶是漏的,地面是渗水的,墙壁是发霉的,还有人……他们的人喊了掌柜八百次,对方才能应上一两声。

  耳背掌柜,笑迎八方客。扈通明深觉得出来见世面这种事,属实常看常新。

  但就这么个地方,还是好不容易找到的。扈通明心里有不少意见,也不敢再提。

  出门在外,路遇坎坷,然后怎么办呢?

  也是走过不少地方的扈二郎丧气回道:只能将个烂就了。

  丧丧地进门,丧丧地进屋,丧丧地上榻,他准备丧丧地睡个懒觉。

  赶路好几天,昼夜不休,日夜颠倒。好不容易能休息,扈通明是真的有点撑不住了。

  过了川游便是冉州,冉州境内没什么阻挠,届时他们就能一路畅通。

  扈通明如是想着,便安然地睡了过去。

  一秒入睡,护卫想阻止都做不到。

  护卫本想说,大郎君让人给他们准备了不少热食,小郎君路上念叨了许久,眼下正要吃上,人却困住了。

  所以叫还是不叫,这是个大问题。

  后面扈玄感得到了扈通明这边的消息,他点点头,“无妨,且让他好好休息。”至于吃食,多花一份钱给他单独准备一份,这没什么。

  “他爱吃肉,让店家多准备些鲜肉。”想了想,路上吃的都是干粮,连时蔬都少有,“青菜还是得要,都准备一些。”

  他们一行人除了扈二安然睡下,在留够值守的人后,其余的人趁着夕阳未落,都马不停蹄地赶着去打听消息。

  扈玄感经过长途跋涉,原本就不显的身形变得愈发的清瘦,长袍着身,往时的腰带环起来都空荡了些许。

  就这样,他还是坚持要亲自去街上探探。

  眼见为实,有些东西不亲眼看看便辨认不了虚实。

  走访了几家米粮店,店家的意思是,最近有位大客商将他们大部分的库存都消化掉了。

  “我们途径川游,就是休整一两天,原本是想多买些米粮制成干粮好继续赶路……店家,就真的只有眼下的这些了吗?”

  走了好几家,都只剩下一些足够维持县城百姓正常运转的米粮。每人每天限购,这样的节流模式下,扈玄感问出来其实心底就已经知道答案了。

  但他就是这么一个人,遇事轻易不死心,最后还非得亲耳过一遍才作真。

  扈玄感说的真诚,店家回的更真诚。

  两手一摊欲哭无泪,“真的没有了,很多人都来问过的,我每一个都是这么回答的。”说实话,钱谁不想赚啊。可那位大客户另有来头,他们也是在县衙的指令下依章办事,人在屋檐下,谁又敢驳地头蛇的面子呢。

  “那……”方便说说对方什么来头吗?

  这话还没问呢,掌柜就闭唇不语。

  别问了,这玩意儿谁敢乱说。

  他们连钱都不挣了,可想而知这事儿有多大。

  买不买?就这么多。不要的话,您就请吧。

  掌柜指了指东西,又看了看大门,话没说出来,意思却足够明显。

  买吗?

  当然要了!

  蚊子再小那也是肉。他这人就是看着有点不食人间烟火,了解他的人其实都清楚——好高骛远这四个字完完全全就和他沾不上边。

  “买。”给多少要多少,能拿多少他就取多少。

  老老实实买卖交易,最后他提着一个小布袋子出了米粮店。

  几个探听的人最后回到客栈,扈通明醒来的时候看到的就是几个人或站或坐地看着桌面上的小粮食袋子沉默。

  打着哈欠懒散上前,“一个二个的,都怎的了?饿着了还是冻着了?”丧眉耷眼,不知道的还以为他们队伍里谁出事儿了呢。

  说到饿,他自己肚子先响了,“咕咕咕。”

  某人满不在意,还大步上前,伸手翻动了这些东西。

  “麦、菽、稷、稻,可以啊!种类还挺齐全的。”就是不多罢了。

  轻松的语气再也调动不了气氛,扈通明砸吧砸吧嘴,干巴巴地说着,“咱们不是有他买的米粮吗,起码不是空手过去,这已经很可以了。”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他们没步步踩坑,这已经算极其顺利了,何至于此呢。

  乐天派的心情忧思派完全不能理解,如果川游的供给都这么紧张,那元州的缺口又会有多大?

  这东西简直细思极恐,让人越想越汗毛耸立。

  有人问,“我们打听了许久都猜不到那位客商的身份,这人会不会是行伍出身?不然川游地方对此为何会噤若寒蝉。”

  地方大营,尤其边州,他们手里的权柄才是一等一的管用。

  冉州刚经历过磨难,难成气候,所以元州的地方军营能在元、冉两地畅行无阻。

  如果是元州派人过来,川游配合,有点合理,又有点不合理。

  这事儿说大不大,说小不小。毕竟元州已经向京都求援,如果军营此时有私采粮草的事情发生,不就是在变相地打京都的脸。

  这种左右脑互搏的事情,一看就很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