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新丰看着面前光彩照人的女子,眸光陡然大亮。他和父亲一起在京都筹备新店,后来便收到了景王府的邀请帖。
他们初来乍到,对方求财,还是皇子一位,没办法,硬着头皮只能来了。
商户到场就是为了花钱,将钱巧立名目送出去保平安。
堂下的热闹不是真热闹,他们花的钱却都是真金白银。
本来他挺不高兴的,毕竟没人是冤大头,辛辛苦苦赚的资财对方一句话不说就要你送出去。这事儿搁谁身上都不好受。
当时接到帖子的时候他还去问了父亲,“要不要去找扈家的姨母帮忙?”
父亲缓缓摇了摇头,长叹一口气,“对方是皇子,别让人为难。”做不到的事情,也是让人平白生忧了。
禹新丰只知道扈家有人在京都为官,具体什么官,官阶几品,权柄如何,都不知道。
主要屠弛英和屠弛瑞两人对官位什么的也是一知半解。他俩说不明白,禹家没有入仕之人,事情自然就是半懵半解地搁置着。
州县还好打听,京都这种地方,他们无人可问。
后来他和父亲辗转来到京都开拓眼界,定下新店计划,这段时间忙着这些,也没空去打听扈家的消息。
原想拜访一二的,父亲却觉得不好。
他们门第有别,贸然上门,总感觉在攀扯关系。
孩子们的交情是孩子们的事情,大人的事情就不要转接到他们头上了。
就这样犹犹豫豫,事情便发展成今日的恍然会面。
刚才有店伙计过来传话,说有贵人请他上楼,他父亲心一紧,生怕是有什么怪癖的权贵看上了他。
当时父亲拉着他的手就想跑,什么新地方、新店面,通通都不要了。
后面还是重言出来说话,事情才落定。
重言本意是不惊动下面的人,但禹父神情实在惊慌,感觉不太对。出来后一番解释,她才知道自己差点弄巧成拙,将事情给搞砸。
见着熟悉的面孔,禹新丰也惊喜道:“扈家姨母。”
这话一出来,扈通明左眉一挑,这又是哪里蹦出来的好小子,张口就是姨母,怎不见唤他声阿舅。
禹新丰称呼一出,其父立即拱手执礼,“鄙人元州元城禹氏商行主事,见过女郎、郎君。”禹新丰见状立即同款姿态,言语间也招呼了一把扈通明。
就是他没叫他阿舅,是正儿八经的称呼——郎君。
谢依水让人将禹父扶起来,“无须多礼,他唤我一声姨母,我是受了的。”
接受这个称呼,也算沾亲带故的人,自然不用万分拘谨。
二人并排就坐,仔细看臀部也只占了三分之一的椅面。
“怎么来京都了?”谢依水想起肃杀规整的元城,忆起归京路途中的冉州,过往的事情一幕幕重回眼前,她语气都变得有些清幽。“元城还好吗?”
——元城还好吗?冉州的百姓恢复生息了吗?
禹新丰如是答道:“边州兵戈不止,但北戎一次都未南下突破过防线。我们也是看着时局稍稳,才想着出来闯闯。”不止是闯闯,是想移居。
元州苦苦支撑,风声鹤唳,但京都置若罔闻。
对比如此强烈,禹家人尤其是禹父,感觉元州总有一天会撑不下去。
兵戈止于边境,但若是有一天士兵被消耗殆尽,北戎南下便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元城不是不能待,可以后的事情,谁敢拍胸脯保证。
普通人不敢移居,他们有财有人,无非舍弃半副身家出来重新摸爬滚打罢了。
比起人,资财又算得了什么。
扈既如的信半点不提边境对阵,可能是怕敏感,可能是她也什么都不知道。
想起那门庭寥落的屠府,那几位半大不大的小主子。扈通明脸上的笑都收了起来。
几句话里面的信息量,比扈既如的长篇大论还要丰富。
谢依水眸色黯然,随意地点点头。“新任大将军英武非凡,他撑住了。”
有的人看到了元城的岌岌可危,有的人在意前线的主事者。
角度不同,获得的力量也不同。
禹新丰提起这,想到一件事,“扈家姨母,屠校尉被擢升了。”阵前升官,无非事态紧急。其中的危险不用尽言,闻者一听便知。
“好,我知道了。”轻轻松松的回答在周围沉寂的气氛里,格外令人醒神。
谢依水不是不了解这背后的危机,可事情已然如此,屠加也没有丧报传来,他们能做的就是想开点。
“今天你们是来买东西的吧?”谢依水转移话题,不欲再深入,“看中了什么?”
真正的难题出来了,这话便是禹父这么机灵活泛的人都犹豫了一下。
拍卖的东西连个名录都没有,毕竟人主打割韭菜,事主也不在乎韭菜们的想法。
东西一样一样换上,一样一样拍下,流水的拍品奉上,一些人便是昧着良心重金买下。
禹父对着这些垃圾没什么想法,他刚才最大的想法就是随便买点啥,然后离开现场。
此时的想法……就是女郎别问了。
他说不出来!
谢依水不等他们回答,自说自话道:“也无妨,景王府好东西多着呢,咱们暂且等等,等最好的珍品出来了,咱再想折买下。”
这话也就谢依水说了不亏心,因为在场的人都知道她在反讽。
得谢依水解释,禹父连忙认同,在这冬令寒天,他莫名渗了一身的汗。
刚才他那话说好了,得罪在座的明眼人,说不好得罪景王。
里外不是人,他就不好答。
但观这位女郎的意思,好像就压根没想他回答。
女郎说后面好东西,京都的人眼界和他们不同,对此禹父还真的有点期待最后的压轴了。
禹新丰扯了扯父亲的衣袖,微微摇头,你可千万别期待,依他对扈家姨母的了解……她好像是在搞事情!!
禹父挠挠脸,行,他就坐在这里当个木偶人吧。
索性在上面了,他们也不能再逼着他们买东西了。
隔壁的人竖起耳朵听着谢依水这里的动静,在听到元城的事情后,有几道呼吸明显粗重滞涩了许多。
他们初来乍到,对方求财,还是皇子一位,没办法,硬着头皮只能来了。
商户到场就是为了花钱,将钱巧立名目送出去保平安。
堂下的热闹不是真热闹,他们花的钱却都是真金白银。
本来他挺不高兴的,毕竟没人是冤大头,辛辛苦苦赚的资财对方一句话不说就要你送出去。这事儿搁谁身上都不好受。
当时接到帖子的时候他还去问了父亲,“要不要去找扈家的姨母帮忙?”
父亲缓缓摇了摇头,长叹一口气,“对方是皇子,别让人为难。”做不到的事情,也是让人平白生忧了。
禹新丰只知道扈家有人在京都为官,具体什么官,官阶几品,权柄如何,都不知道。
主要屠弛英和屠弛瑞两人对官位什么的也是一知半解。他俩说不明白,禹家没有入仕之人,事情自然就是半懵半解地搁置着。
州县还好打听,京都这种地方,他们无人可问。
后来他和父亲辗转来到京都开拓眼界,定下新店计划,这段时间忙着这些,也没空去打听扈家的消息。
原想拜访一二的,父亲却觉得不好。
他们门第有别,贸然上门,总感觉在攀扯关系。
孩子们的交情是孩子们的事情,大人的事情就不要转接到他们头上了。
就这样犹犹豫豫,事情便发展成今日的恍然会面。
刚才有店伙计过来传话,说有贵人请他上楼,他父亲心一紧,生怕是有什么怪癖的权贵看上了他。
当时父亲拉着他的手就想跑,什么新地方、新店面,通通都不要了。
后面还是重言出来说话,事情才落定。
重言本意是不惊动下面的人,但禹父神情实在惊慌,感觉不太对。出来后一番解释,她才知道自己差点弄巧成拙,将事情给搞砸。
见着熟悉的面孔,禹新丰也惊喜道:“扈家姨母。”
这话一出来,扈通明左眉一挑,这又是哪里蹦出来的好小子,张口就是姨母,怎不见唤他声阿舅。
禹新丰称呼一出,其父立即拱手执礼,“鄙人元州元城禹氏商行主事,见过女郎、郎君。”禹新丰见状立即同款姿态,言语间也招呼了一把扈通明。
就是他没叫他阿舅,是正儿八经的称呼——郎君。
谢依水让人将禹父扶起来,“无须多礼,他唤我一声姨母,我是受了的。”
接受这个称呼,也算沾亲带故的人,自然不用万分拘谨。
二人并排就坐,仔细看臀部也只占了三分之一的椅面。
“怎么来京都了?”谢依水想起肃杀规整的元城,忆起归京路途中的冉州,过往的事情一幕幕重回眼前,她语气都变得有些清幽。“元城还好吗?”
——元城还好吗?冉州的百姓恢复生息了吗?
禹新丰如是答道:“边州兵戈不止,但北戎一次都未南下突破过防线。我们也是看着时局稍稳,才想着出来闯闯。”不止是闯闯,是想移居。
元州苦苦支撑,风声鹤唳,但京都置若罔闻。
对比如此强烈,禹家人尤其是禹父,感觉元州总有一天会撑不下去。
兵戈止于边境,但若是有一天士兵被消耗殆尽,北戎南下便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元城不是不能待,可以后的事情,谁敢拍胸脯保证。
普通人不敢移居,他们有财有人,无非舍弃半副身家出来重新摸爬滚打罢了。
比起人,资财又算得了什么。
扈既如的信半点不提边境对阵,可能是怕敏感,可能是她也什么都不知道。
想起那门庭寥落的屠府,那几位半大不大的小主子。扈通明脸上的笑都收了起来。
几句话里面的信息量,比扈既如的长篇大论还要丰富。
谢依水眸色黯然,随意地点点头。“新任大将军英武非凡,他撑住了。”
有的人看到了元城的岌岌可危,有的人在意前线的主事者。
角度不同,获得的力量也不同。
禹新丰提起这,想到一件事,“扈家姨母,屠校尉被擢升了。”阵前升官,无非事态紧急。其中的危险不用尽言,闻者一听便知。
“好,我知道了。”轻轻松松的回答在周围沉寂的气氛里,格外令人醒神。
谢依水不是不了解这背后的危机,可事情已然如此,屠加也没有丧报传来,他们能做的就是想开点。
“今天你们是来买东西的吧?”谢依水转移话题,不欲再深入,“看中了什么?”
真正的难题出来了,这话便是禹父这么机灵活泛的人都犹豫了一下。
拍卖的东西连个名录都没有,毕竟人主打割韭菜,事主也不在乎韭菜们的想法。
东西一样一样换上,一样一样拍下,流水的拍品奉上,一些人便是昧着良心重金买下。
禹父对着这些垃圾没什么想法,他刚才最大的想法就是随便买点啥,然后离开现场。
此时的想法……就是女郎别问了。
他说不出来!
谢依水不等他们回答,自说自话道:“也无妨,景王府好东西多着呢,咱们暂且等等,等最好的珍品出来了,咱再想折买下。”
这话也就谢依水说了不亏心,因为在场的人都知道她在反讽。
得谢依水解释,禹父连忙认同,在这冬令寒天,他莫名渗了一身的汗。
刚才他那话说好了,得罪在座的明眼人,说不好得罪景王。
里外不是人,他就不好答。
但观这位女郎的意思,好像就压根没想他回答。
女郎说后面好东西,京都的人眼界和他们不同,对此禹父还真的有点期待最后的压轴了。
禹新丰扯了扯父亲的衣袖,微微摇头,你可千万别期待,依他对扈家姨母的了解……她好像是在搞事情!!
禹父挠挠脸,行,他就坐在这里当个木偶人吧。
索性在上面了,他们也不能再逼着他们买东西了。
隔壁的人竖起耳朵听着谢依水这里的动静,在听到元城的事情后,有几道呼吸明显粗重滞涩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