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拉拢人-《逆贼竟是我自己》

  阮臻和一手摁着文书,“你说是不有人在骂我?”

  下属点头,“有可能,我们还是看看病人的情况吧。”压根没有关心、煽情的机会,下属比上司还有上进心。

  他们为了能准确把控病人的情况,已经将办公的地点由府衙转为大营附近的帐篷处。

  如此,既是表态,也是为了工作顺利开展。

  知府大人与大家同生共死,余下的声音便没有那么嘈杂。

  阮臻和感染的风险与日俱增,他本人心态挺乐观的,就是身边的随侍下属有点焦虑。

  现在他们守在第一线,而除阮臻和及其随侍外,其余的官员以及雨州同知都留守在了府衙。

  所以一旦出事,知府处便是全军覆没的下场。

  于谋略处,知府府邸内的人没有一个人不信阮臻和,但此时背水一战,众人的神态不可谓不紧绷。

  下属紧张得要命,当事人松弛得跟度假似的。

  每逢府衙的人来沟通消息,光听阮大人的语气,他们都不禁在想:难不成,这就是我与知府大人之间的差距?

  于生死前谈笑风生,他们做不到,但知府大人做到了。

  所以成为知府的第一要义是,不怕死!!?

  没有人回答他们的问题,毕竟阮臻和是松弛,并不是闲——他真的没空。

  对于阮大人的心理素质谢依水无知无觉,但脸皮比城墙厚那是当然不让。

  苏承志真是红着脸把话说完,“阮大人还说……说如果女郎有空的话,帮他们剿剿匪。”

  求生欲爆棚的苏十二郎急忙解释道,“不是我的意思,是那阮大人,他说大营可用的军士都在外面,而邓将军被看守不得出。若是要调动军队,那些文官不好上手,只能……只能麻烦女郎了。”

  说到后面苏承志羞愤欲死,恨不得将阮臻和揪过来自己说。

  剿匪这种事,文官不好上手,但军营里不是还有其他上将么。

  阮臻和非逮着女郎一个人薅,苏承志见他都敢直接骂他了。

  他是真的骂过了,而当时的阮大人一笑置之,同时他不忘拱手道:“多谢十二郎帮忙,剿匪的事就靠你们了。”

  好赖话装听不懂,苏承志都不晓得这阮大人哪里练的一身泥鳅功。

  白禾子站在门外和重言一起守着,她弯着眉头不解,为什么那阮大人一有事就找女郎?

  屡次三番,打的名头都还不小。且女郎竟然都不恼怒,白禾子感觉这事儿太奇怪了。

  重言似乎读懂了白禾子的愁绪,她压压手,表示此事另有章法。

  等人走了,她再同她解释。

  果不其然,谢依水没说什么拒绝的话,反而还一口应下。这事儿连苏承志这个传话人都觉得有点不好意思,结果双方当事人跟没事人一样——连个情绪波动都没有。

  苏承志是皱着眉头离开的,行动间都能看出他本人的迷茫。

  苏承志一步三回头,每一回头,看到的都是重言面带微笑目送他离开的场景。

  “……”好诡异啊,他这个传话跑腿的人都不知道具体发生了什么事。

  这就是大人物的交锋吗?甚至都不用交锋,事情就已经成立了。

  一脸羞愤地进来,一脸懵地离开。

  这个世界变幻得太快,苏承志一边走一边扶额,他不是病了吧?

  人离开后,重言和白禾子走进室内。

  彼时谢依水已经在开始收拾东西,简单的行囊包袱,将自己用的顺手的东西都放进去。

  白禾子转着圈在桌子旁落座,她看着重言在帮忙。主仆二人相得益彰,仿佛心有灵犀。

  她捧着脸思考,最后脑子都要干冒烟了,还是不太懂谢依水和那大人之间的弯弯绕绕。

  被甩包袱似的委以重任,谢依水不但没有不高兴,然而还接下了这活儿。

  为什么呢?

  后面谢依水出去找隔壁的隔壁的扈二郎说体己话,重言便留了下来。

  重言面对思绪万千的白禾子笑了笑,“不理解女郎为何要答应?”

  白禾子重重点头,对啊,为啥?

  你们女郎图啥??

  重言年纪轻,但思想分外成熟,“女郎在雨州的这段时间就是在等这一天。”

  疑问泡泡差点将白禾子整个人都给淹没。

  她挣扎着举手,打了个不解的手势。

  重言最近和白禾子相处下来,知道她的脾性,好奇而善问,但人品绝对过关。女郎也有意让她多带带她,所以禾子有问题,但凡不涉及辛秘的,重言都会为她解答。

  舒缓的嗓音逐渐响起,白禾子竖起耳朵听。

  “阮大人和女郎的合作属于心照不宣的模式,女郎为阮大人提供助力,帮助他解围雨州。如此,若女郎今后有难,阮大人也便要为女郎奋不顾身。”看上去像是利益交换,其实更是拉拢人手。

  女郎需要雨州这片土地,甚至管理这片土地的人。若雨州被阮大人治理得服服帖帖,而大人又是女郎的人,如此,夺权的队伍便又壮大了些许。

  阮大人治理雨州有序,做事圆滑,身后又没有什么依托。而女郎是个大方又理智的贵人,极大方,还极贵。

  双方脑海一对,考虑清楚后大概都觉得对方是可用\/可追随之人。

  如此,能达成共同意愿也不是什么难理解的事了。

  且她跟着女郎一路走来,她比任何人都知道女郎是个极有思想、极有抱负的女子。除此之外,她还知道扈府最深的秘密。

  别看她年纪轻,可要从入府的年岁算起,她已经是府上的‘老人’了。

  夫人信任她,将女郎交予她照顾,女郎和大人信任她,面对那些秘密,她亦是知情者。

  所以,阮大人和女郎的交锋,前头属互相试探。而此次剿匪事件的转移,便是阮大人认同女郎,愿意追随女郎的标志。

  该事件,既是帮忙,也是考验。

  事成人来,事不成……便是大路朝天,各有去处。

  自然,重言不会对白禾子说那么深,她想了想,换个角度给她分析。